桂林漓江的水为什么会出现枯竭?

蜡笔小新喜欢谁

曾经“只洗青山不洗人”的漓江枯竭,三方面原因

一、地理位置,桂林没有大江大河,漓江以上只有不到2800平方公里的集雨面积,上游是山区,不好存水,雨季水来得快,却保不住。而在这几年,这种情形越来越明显,原来一年四季都可以漂竹排的漓江,现在到了旱季,河床上甚至可以放羊。

二、异常天气

漓江为何沦落至此?要从猫儿山的诡异天气说起。桂林猫儿山,漓江、资江、浔江的主源,最高处2141米,是广西第一高峰。

2008年,一场暴雪夹杂着冻雨席卷南方,猫儿山从海拔700米到1500米,大部分面积全被冰雪覆盖,珍贵的动植物死了很多。从那之后一切都不正常了。

首先是水变了,从前在浔江源头的沼泽地,水是可以看出流动,可如今已是一潭死水。

其次是树变了,原来只生长海拔2000米的树木,现在已经下移了1800米。这些还只是保护最好的源区发生的变化,整个漓江流域的变化更加明显。

根据桂林市气象局提供资料,上世纪90年代桂林极端天气越来越多,94年五场大暴雨,98年十场大暴雨,而从11年开始,降雨量却又少的可怜。

十五年前,猫儿山冬季大雪封山会有一个月时间,而如今只有一个星期。

三、人为原因

船只污染,过渡捕捞,开发和保护不均衡都属于人为原因。而西来君人为最重要的,如今的漓江,一年中有190多天,达不到60流量的最低生态用水需求。而这还要满足桂林市70万人口的用水。

漓江的枯竭,有天灾有人祸,愿漓江有朝一日能恢复昔日美景。


西来君

以我看.水位下降是生态原因.人祸为主.还有就是以前家家户户种植庄稼.每户都有水田.夏天种植水稻多少梯田都诸水.这些水一部分渗漏到地下形成地下水,一部分气温蒸发至空中,因气温变化而降雨,如此循环自然美好,既有青山也见绿水。

中国环境的根本原因是广大农村梯田没能诸水以补充地表水源,从而使地表水位下降,土地干涸。个人浅见。不全之处望有识之士补充。再继续发展桉树产业,终有一天,不要说漓江不能撑竹排,南方人饮用水都将成问题。季节性的,秋冬雨水少,河流自然水量少了,漓江风景区主要里水源地近,在没有太多支流汇入的情况下,季节更替对水流的变化就显得更为明显!漓江枯竭,主要是漓江源头大量裁种速丰桉,其次是梧州下游耗水量过大。



参照浔江经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漓江河段筑几道25米高的挡水坝,这样才能保持漓江常年有水。为了保护漓江水质,除禁止超标排放外,还要实行休渔期,甚至禁渔。又怪没保护好,我记得小时候我家后山全是地,可山上流下来的水全村人吃不完,现在强制退耕还林啦,反而没水了,这是什么情况,专家能给个解释吗


春日盛宴

今年桂林漓江的水位遭遇枯竭,水量很少,让大家不可思议的。闻名中外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大家奔着漓江而来,如今看到现状的漓江,江水枯竭估计大家都快心碎了。元旦的时候我们去解放桥玩耍,沿着道路往前走去象鼻山,看到那条河边有蛮多本地人走来走去的,在河滩上面看到很多垃圾和鹅卵石,漓江水都干枯了,很浅的水位了,根本撑不了竹筏。

记得过年前朋友晒图评论说压根不敢相信这个枯竭的漓江在去年是举办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在成为了这般模样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呀。大家对漓江的水为什么出现枯竭的原因百思不得其解呀,大家都很好奇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其实吧,我觉得漓江的水位线下降,出现枯竭的现象主要跟环境污染有关联的,现在人们肆意破坏漓江母亲河的周边环境,时常搞扩建,或者往江里面乱扔垃圾,大量排放有毒气体,导致桂林的气候出现异常,很久都不下雨,漓江的江水储水量挺少的,相关部门也没有提前预测到漓江出现枯竭的现象,一下子也很难解决的。


桂林新鲜事

漓江属“雨源型河流”,丰水期和枯水期的差别明显。

每一年的九月到三月份这样子是漓江的枯水期。

2017年12月以来,桂林这边的降雨量减少,导致漓江水位比以往都偏低。

所以,水库保存的水也就相当重要了,一方面要在春节期间保证漓江旅游黄金水道通行的顺畅,同时又要迎接马上的春耕,农田的灌溉。


同时漓江不少的地方正在修建,比如修建一些观景台,还有修复一些堤坝。

所以,这一段时间漓江的枯水期都比较长。

现在枯水期间可游览的漓江风景减少,由桂林磨盘山码头或竹江码头至阳朔段的83公里精华游,调整为“杨堤—九马画山—杨堤”,往返共20公里。

虽然是在枯水期,仍然有大批游客前往漓江游览。杨堤风光、童子拜观音、浪石风光、九马画山等漓江精华景点都可以欣赏得到!


桂林阿九哥

桂林漓江是桂林市4个5A景区之一,古往今来有徐霞客,美国总统,国家元首等人物前来观光,无比赞赏,漓江沿线景点依山傍水,江面清澈到可以看到水底的游鱼和水藻。



如今的漓江由于治理不当,许多人偷偷挖沙崛石,破坏漓江生态环境,下游沿线的水位变低,甚至后段的河流弯道已经变成沙石地,曾经山清水秀的漓江已经变成了浅水弯,令人扼腕叹息。


漓江的治理必须从严惩挖沙的人开始做起,严整景区生态环境,严禁任何不当的商业行为,希望漓江不要成为下一个洱海。


青草旅游

冬季的桂林漓江是水量减小,并没有枯竭。

(冬季的漓江 兴坪段)

漓江属珠江水系,地处的广西年降雨量在全国也是比较高的,年降雨量可以达到1000-2800毫米。但受季节影响,降雨并不均衡。春季与夏季为主要降雨季节,降雨量可以占到年降雨量的80%左右;而秋冬季为降雨比较少的枯水期,降雨量只要年降雨量的20%左右,这就导致雨季到来时可能会发生洪灾,而旱季缺水造成旱灾。这在长江流域也是如此,最让人关注的就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进入冬季,水位降低,湖底就变成了草原。

(冬季的漓江 兴坪段)

(冬季的漓江 兴坪段)

桂林山水甲天下,当漓江的水量减小时,河道变窄,对游客欣赏桂林山水的美景确有影响。

(夏季的漓江 兴坪段)

(夏季的漓江 兴坪段)

所以去桂林旅游,最好季节是在夏季,水量丰沛。当然就得忍受桂林夏季的高温,夏天的桂林也是很热的。还得错开洪水,因为洪水泛滥时,混有泥土的漓江水也会失去往日的清澈。当然,如果看惯了山清水秀的桂林山水,看一看洪水期间青山配“黄”河,也是一道风景吧。

(图为夏季暴雨过后的 广西 崇左 宁明花山 左江,没有洪水时也如漓江一样的清澈)


whitedeer

漓江水永远不会枯竭,看到上很多SB都在瞎回答我都笑死了。今年冬天桂林净瓶山大桥下修建水坝,为了方便施工,要求上游的四个水库(金陵水库,青狮潭水库,大庙水库,合堡水库)全球停止对漓江放水,于是才出现技术性漓江枯水。


爱历史的小学妹

在广西呆过很多年的人强答一发。

不知道生么时候开始的啊,就桂林这块地出现了一大片以大片的桉树林。

可能大家对这个东西没什么概念啊,因为传统意义上,大家接收到的信息树林是调节水土的对不对,的确,桉树林确实在澳大利亚沙漠里搞出来绿洲,不过人家那是正了八经的树林,而不是人工林。

桉树在生长的前五年是非常需要水分的,任何树也都是如此,榕树和桉树尤其需水量巨大,然而我们的产业并不允许树成年,基本上生长在第5年就要砍到重新种一茬,如此往复,就形成了一个对水资源的巨大消耗,而漓江本身并不是一个水量很丰富的水系,所以希望有关部门真得好好考虑一下,以这么大的环境和旅游资源为代价,去换取这一些微不足道的资源,真的合算吗?


冰沁于心

漓江发源于桂林的兴安和资源两县交界处号称“华南第一峰”的猫儿山,林海茫茫,年蓄水能力达40亿立方米,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天然绿色水库.它拥有39条较大的溪流,其中就有15条流入漓江。

首先肯定是人为对环境的破坏,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从1972年开始起步,漓江水日渐混浊、发臭,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治理漓江是首要任务。

自2005年来,桂林市建设了第五座大型污水处理厂,严格控制向漓江排放污水,其实大部分桂林人不知道经流漓江的水都是被处理过的。

流入漓江的水在人工部分是很干净的了,但是拼不过漓江游览区的水位是越来越低,有些河道都部分断流了。

这里不光是因为环境破坏带来的后续影响,还加上了漓江属于水源性河流,受季节影响,流量变化很大。

为保证耕种和游客游览的需要,蓄水就显得十分重要。2008年年末启动的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耗时九年即将完成。

愿漓江早日恢复原有的生态面目。


金稞红糖

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水枯竭的现象令人惋惜。我觉得有三方面原因:1是雨量分配不均,雨量丰盈期,大水会成灾。枯水期,又造成河床裸露,甚至可以在上面放羊。2是上游的林面积减少,涵养水量不足。3是人为破坏,私采滥挖河沙,造成水不能很好的归源。4是生活饮用水从漓江采集使用过量。造成目前令人焦虑的问题,是既有天灾又有人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