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丞相李斯都73岁了,为何被秦二世被腰斩灭族?


不知道年过七旬的李斯被割鼻、割耳、砍去脚趾,最后被腰斩的那天,有没有想起几十年前自己说过的一句话。


那时他还只是楚国某郡的小吏,见厕中的老鼠每日吃不洁的食物,时不时因人来而惊慌奔走,仓中的老鼠却吃堆积的粮食,居住在更宽阔的处所,不受惊扰。年轻的李斯慨然长叹:人和老鼠的遭遇也没有分别,完全看自己身处什么环境。


于是李斯拜到荀子门下,荀子是战国末年兼容并包的大家,李斯感兴趣的,是老师思想中那些能为帝王服务的学术。学成之后他离开楚国,西向入秦,很快就当上了吕不韦的门客,并任秦王政的长史。


正在李斯觉得未来可期,预备大展宏图时,一个事件差点毁了他所有的努力。因为吕不韦、韩国人郑国等一系列政治事件,秦国对于外国人的防备心提到最高,秦王政因此下令驱逐在秦任官、经商的外邦人士,限期出境,否则将被当做间谍处理。而李斯,恰好也在驱逐之列。


陷入绝境的李斯决心冒死上书,挽救自己的政治生涯,于是有了著名的《谏逐客书》。


谏逐客书大致向秦王政说了以下内容:您之前的几代秦王,都是用客卿才取得了巨大成功,百里奚、商鞅、张仪、范雎,哪个不是外国人,没有这些客卿前赴后继,也就没有秦国如今的强大。您现在宫中的金玉、明珠、宝剑、名马包括美女,几乎没有一样是秦国本地产的,如果非要只用本国的东西,您就没有那些极致的体验。您现在东西都用外国的,大臣只用本土的,不怕别人说您只看重享受,不重视治国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您如今把客卿全部驱逐,不等于是自断其臂,以资敌国吗?我看秦国要完。


秦王看完,立刻撤销逐客令,恢复李斯官职。


但好景不长,李斯很快迎来了第二个考验:韩非。其实那根本算不上对手,韩非也是荀子门生,说起来倒是李斯的同窗。天生口吃的韩非,写得一手好文章。秦王政读到他阐述法家理念的著作,大有恨晚之心,费尽心思请他入秦。在李斯眼中,韩非成了挑战自己地位的一大威胁。更何况,两人对于秦国统一天下的理念有所冲突。李斯认为应该先灭韩国。而韩非就是韩国人,当然不希望秦国铁骑东进时,自己的祖国首当其冲。


李斯利用这一点,让秦王政相信韩非不会为秦尽力,将他下狱并杀害。从此李斯终于成为法家思想在秦国最得力的推手。


秦王政喜欢李斯和韩非的理念是必然的。他们致力于打造这样一种秩序:国家就像一部运行中的机器,完备的制度法令是使它高速运行的规则。而这个国家中除最高统治者意外的每个人,都是机器的零件,他们只需要坚守岗位按部就班付出,但是不允许对机器运行的规则进行讨论,异议固然不行,就算是表示同意也绝不可以。这种理念在后世某些集体主义盛行的地方也常常会看到。没有哪个统治者会不喜欢这样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只有默默服从的零件,零件自觉地对敏感话题噤声,来保证集体的高效运行。


这种理念也是最后他建议“焚书”的根源。


李斯成功了,他在秦国建立和完善了这种冰冷无情的秩序,并帮助秦王政统一六国成为始皇帝,自己也升任丞相。他终于成为了年轻时梦寐以求的那只居住在最富丽高贵的环境里的老鼠。


但始皇帝死后不过两年,他就在和赵高的权斗中失败,被陷以勾结盗贼谋反的罪名施以五刑、夷灭三族。讽刺的是,他一开始被关入狱中的理由,恰恰是他上书议事,打扰了统治者秦二世玩乐的兴致。他大概忘了,在他亲手打造的那部高速运行的机器里,他自己,也不过是一个不得作声、随时可替换的零件而已。


东土大唐三俗和尚

历史的真相是,并不是秦二世一定要杀李斯,而是赵高一定要杀李斯。

众所周知,秦始皇死于巡游路上后,在赵高的主导下,通过威逼利诱,李斯不得不参与了背叛秦始皇遗嘱、另立胡亥为二世的阴谋。

秦二世本人是个玩家,没有政治头脑,当皇帝不过是为了享乐,但李斯却是资深的有能力的政治家,他的存在,对赵高来说,始终是一种威胁。因此,如何利用秦二世灭掉李斯,那是早晚的事情。

名义上,李斯是帝国首相,地位远在赵高之上,赵高是无法搞惦李斯的。不过,中国人向来重视的不是名份,而是实质。更何况,赵高手中有胡亥这张超级王牌呢?

那么,李斯到底是如何被搞掉的呢?

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秦二世却不理朝政。赵高找到李斯,装出忧国忧民的样子对李斯说:“现在关东盗贼烽起,国家危在旦夕。可是皇上却急征徭役,大修宫室。我曾经多次劝谏他,可地位低下,他根本不听。首相你是当朝第一要人,为什么不去劝劝他呢?”

李斯被赵高几句迷糊汤一灌,立即走路都有些轻,他哪想到这是人家的套儿呢?他说:“是呀,我早就想向皇上反映反映了。可是,皇上久居深宫之中,不肯上朝,我即使有心去反映,却没有机会呀。”

赵高说:“这样吧,我瞅准了皇上空隙的时候,就马上通知你,你就可以劝劝他了。”赵高等到胡亥和宫女们玩得胡天胡地正在兴头上的时候,果然派人去告诉李斯,现在陛下正闲着没事,你快去进谏吧。李斯不知是计,满怀救民救国的激情跑去进谏――难道世界上还有打断一个昏君淫乐更令他生气的吗?

如此三两次,胡亥怒火冲天。赵高却说:“陛下,你可要当心呀!沙丘那件事情,李斯参与了策划,后来却没有加官进爵,他肯定是想要裂土封王才满意。”赵高继续添油加醋:“李斯的长子李由是三川郡守,陈胜吴广那伙盗贼路过三川,李由居然没有出兵加以剿灭,因为陈胜吴广和他们老李家是老乡,可能还有点亲戚关系。而且,更可怕的是,李斯位高权重,亲信遍布朝野,我实在是替陛下的处境感到担忧呀。”

胡亥从来就没有主见,除了在玩女人和大吃大喝上。赵高的小报告让胡亥惊出一身冷汗,现在他惟一要做的事就是,要求赵高迅速将乱臣李斯下狱。

于是,李斯以首相之尊在被灭族,他本人也在具五刑之后处以腰斩。


聂作平

李斯是一个时代感很强的人物,他的主要政治生涯,基本上和秦帝国的兴亡过程相始终,可以概括为创世之重臣,毁业之罪人。李斯的死,按现在话来说,是自己作死的。

李斯出身闾巷布衣,年轻时曾做过郡里的小吏。很偶然的一次观察奠定了他处世的宗旨,他见到舍厕中的老鼠,吃的是不干净的东西,看到人和狗就惊恐无比;而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粮食,生活在遮风挡雨的仓库中,没有人和狗来威胁。李斯从中深深领悟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所在自处耳”。在他看来,区区郡中小吏,不就是“舍厕中鼠”吗?于是,怀着做“仓中鼠”的欲望,李斯投师于当时著名的大学者荀子门下,“学帝王之术”。

此时正是群雄对峙、列国纷争的风云时代,李斯看准了秦国“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巨大潜力,于是西奔函谷关,投奔秦国去了。

到秦国以后,李斯先是做了当时相国吕不韦的舍人,后来得以见到秦王嬴政,陈说天下大势,秦王很以为然,拜官长史。李斯又向秦王献策,暗中派谋士用重金收买游说诸侯、名士,凡是可以用钱买来的,都用钱结交;不能收买的,就利剑刺之,离间其君臣。秦王很高兴地采纳了,再拜为“客卿”。至此,李斯就扶摇直上,把自己的命运紧紧同秦国绑在一起了。

李斯在秦国刚刚站稳脚跟,恰巧碰上韩国派郑国(人名)到秦国当间谍的活动案被披露,秦王下了一道十分严厉的“逐客令”:“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作为楚人、“客卿”的李斯,当然在被逐之列。眼看自己的前途将被断送,李斯自然是不甘心的,即使是在被逐的路上,也断然向秦王呈上了著名的《谏逐客书》。此谏书中,李斯用透彻、明快、雄辩、激切的言词,连物比类,就秦国本身发展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阐述 “逐客”与秦王的政治理想是背道而驰的。

秦王顿时醒悟,判明利害得失,终于收回成命,并派人追回被逐的李斯,复其官,加拜为廷尉。正是由于秦王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国门大开,广泛地招揽当时列国欲建功立业的佼佼者,在这些人的帮助下,才完成了统一大业。

秦统一后,李斯出任丞相,实行大刀阔斧、除旧布新的政治变革,为了巩固统一的政权,李斯发表了著名的《焚书议》,同时参与了“明法度,定律令”和“外攘四夷”等军国大事的计议。至此,李斯达到了他一生中“富贵极矣””的黄金时代,他的“仓中鼠”的理想算是实现了。

以秦始皇病死沙丘为转折,秦帝国迅速滑向了覆亡的道路,李斯个人的命运也开始了它的悲剧阶段。从李斯的个人理想看,他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沙丘政变中,他屈服于赵高的威迫利诱,篡改秦始皇的遗诏,废扶苏、立胡亥。

李斯配合赵高把胡亥推上台,很快就给本来就隐伏严重危机的社会,带来更大的动荡和不安。胡亥不仅是个暴君,而且是极端奢靡主义者。为了迎合胡亥,李斯阿顺苟合,上《论督责书》,向胡亥灌输阴森刻毒的独夫民贼思想,终于把人民逼上了反秦的道路。

李斯助纣为虐,把胡亥推上皇位,给阴谋家赵高篡权创造了条件,也给他自己套上了绞索。赵高为了专权自恣,对曾助他矫诏废立的李斯也不放过,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并且“夷三族”。

对于李斯之死,有人同情说“李斯竭忠,胡亥极刑。”其实,李斯后期之所作所为,完全是咎由自取。司马迁说“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李斯助纣为虐而身死名裂,是其应得的下场。


麻辣一加一

首先李斯与赵高、胡亥都是沙丘政变的直接参与者,说明李斯知道赵高的某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其次李斯本质不坏(毒死韩非,属于嫉妒心作怪),李斯也是法家的杰出代表性人物,李斯文学功底深厚,从他的《谏逐客书》一文中可见李斯也是当时文学大家,对得起秦国丞相一职,因此他和赵高不属于同一类人物,所以赵高眼中也容不下才高八斗的李斯,赵高在李斯必死,只是时间的问题。总的来说李斯的悲剧性结局再与赵高进行沙丘政变之时就已注定!倘若当时李斯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决心,连夜弃赵高,奔赴秦长子扶苏、蒙恬掌控的大秦长城军团,进行秦版的“靖难之役”,大秦帝国也许真能延续400年!您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