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详解《比利·林恩》:老美被李安涮了一把!你能看透多少?

不完全详解《比利·林恩》:老美被李安涮了一把!你能看透多少?

在经历北美首映风评不佳的小郁闷之后,李安带着《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来到中国内地,于今日正式公映,由于中国出品方博纳的支持助阵和120帧影厅的体验升级,李安此次的宣传阵仗比上一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更大。

不完全详解《比利·林恩》:老美被李安涮了一把!你能看透多少?

横贯东西方文化获得成功的李安,也迎来了相当高级别的待遇,国内大导演都以与他同档期为荣。

不完全详解《比利·林恩》:老美被李安涮了一把!你能看透多少?

而回到电影本身,在观看了4K、3D、120帧全格式版本后,我可以确定,作为当世最令人放心的华人导演之一,李安这部新作仍然可以轻松进入“年度十佳”电影考量。

之所以在北美评论受挫,猜测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因为120帧新技术自然而然地带来了人们对大场面的心理预期,毕竟李安的上一部是同样技术出众的《少年派》,但《比利林恩》的大场面镜头却很少,这与李安的创作构想有关,这造成了部分观众

感官层面的失落

不完全详解《比利·林恩》:老美被李安涮了一把!你能看透多少?

《少年派》的成功与其美轮美奂的特效镜头分不开

另一个原因来自战争主题,浅显地来看,李安并没有给出相当明确的立场指涉,在战与不战之间站队,这让美国主流价值观很难摸到痛点,造成了心理层面的失落

实际上,与《少年派》内核一致,也与李安过去电影内核一致的是,这是一部细腻关注内心的具有多重解读空间的作品,李安的精髓永远是向内进攻。

不完全详解《比利·林恩》:老美被李安涮了一把!你能看透多少?

【内容篇:外界的预设解剖和内部的自我体验】

1、内心的所思所想与外界的强加赋予

林恩从出场开始,就被有意呈现得与众不同,他忧郁的蓝眼睛时时诉说着他内心的纠结和痛苦,从这一点来说,其他的B班士兵则只是衬托他的背景,只是代表着人们眼中,一些士兵理应拥有的样子。

林恩内心清楚,他最初当兵非自己所愿,只是因为他一时气急惩罚姐夫酿成苦果,被主战派的父亲送上了战场。姐姐的意外,父权的压迫,林恩入伍源于双重的人性悲剧。

不完全详解《比利·林恩》:老美被李安涮了一把!你能看透多少?

近年来暮光女在表演上比较均衡的一次,一看就是有李安的调整

姐姐出于愧疚和爱,希望弟弟远离战场;以班长为代表的B班众人则认为林恩属于战场;一见钟情的姑娘更是因为他所谓的英勇而回应了他。

而真实的内心却掌握在林恩自己手里。他只是一个自卑害羞、亲情失落、爱欲难解的普通男孩。

不完全详解《比利·林恩》:老美被李安涮了一把!你能看透多少?

中场秀上,林恩站在指定位置,接受烟花、歌舞与掌声,这一刻的他魂飞天外,近乎失去了自我。“外界赋予”的灿烂同时达到顶峰。

不完全详解《比利·林恩》:老美被李安涮了一把!你能看透多少?

2、战场的本来面目与民众的英雄定义

林恩等B班士兵从战场归来,被视为英雄。其实他们因各种卑微的原因入伍,突然由地底被捧上天,心里的不平衡油然而生。

在他们面前,民众为他们欢呼,向他们致敬,然而民众又真的都从心里把他们当英雄吗?或许一部分是的,他们认为这是国之荣耀,自己与有荣焉,另一部分则自作多情地分析着他们经历的战场生活,如拉拉队女孩基于自己信仰的“意淫”,无聊庸众基于媒体揣测的同性恋想象。而诸如球队老板那样的上位者,则更是把他们赤裸裸地当成秀场的工具,带着讽刺的眼光去审视他们的价值。

每个人都在对战争做出判断,其实都是对他们自己人性的检视。

不完全详解《比利·林恩》:老美被李安涮了一把!你能看透多少?

于是不知不觉间,士兵们形成一种对外界的集体性敌意,因为战争让他们只剩彼此,相互说着“I love you”.

不完全详解《比利·林恩》:老美被李安涮了一把!你能看透多少?

而关于林恩与敌人的“贴身肉搏”,被媒体和民众渲染成了不可多得的英雄事迹,所有人都在替他想象杀人时的种种感受。只有林恩知道,那一刻是残忍而又暧昧的亲密时刻。他与敌人从空旷的战场突然进入狭小的战壕中,两人紧紧贴在一起,只在一瞬,对方突然发出一声轻柔的叹息,静止了片刻,血才缓缓渗出。

《色戒》里,众学生残忍地杀死了汉奸,这令我们猎奇般地发现,杀死一个人其实非常难。这一次,李安又让你看到,杀戮的发生是如此简单,在真实的战场上,你并没有自控之力,也无法回答马后炮式“杀人有什么感受”的询问。

3、好战与反战的选择,只是一个哲学问题

一个中庸的东方人不可能是好战的,而一个阴柔的天枰座,却又不可能单纯地反战。

李安旨在温柔地一点点剥开战场内外的矛盾,让人们觉察喧嚣又虚伪的社会意识,与复杂又单纯的人心,有多大的矛盾差异。他让你看到,战争既是荒诞残酷,又是干净纯粹的,秀场既是虚伪光鲜,又是积极必需的,主人公最终似乎选择了战争,却也圆满完成了秀场的任务。

这,或许就让那些想概括中心思想的评论家们,感到为难了吧。

不完全详解《比利·林恩》:老美被李安涮了一把!你能看透多少?

某种程度上来说,《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是与《比利林恩》在创作意图上最相近的一部李安作品。而巧合的是,两部作品在西方评价都一般。

《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打着音乐节电影的旗号,但李安却只是跟随个体,小到一个家庭,小到几个个人,从而在个体或者小集体行为的起起落落中,看到可让人心中一动或者震撼的主题。从主人公的角度透视时代的变化,文化的冲突,乃至进行平凡家庭关系的梳理,从而找到未来的道路。

片中,与林恩相似,主人公埃利奥特内心逐步释放出反叛情结。他是一个未出柜的同性恋者,隐藏着想要彻底离开小家开拓自我的内心欲望,为了家庭,他与固执保守的母亲的矛盾只能轻轻放下,在父母误服大麻一同参与狂欢后,母亲梦游中怀抱多年来私藏的钱财睡着,露出比平日里更为严重的守财奴本性,这一事件彻底坚定了他要离开的决心。对物质陈规的反讽,对精神冲突的勾勒,在李安惯于淡然的影像中呈现,令人叫绝。

不完全详解《比利·林恩》:老美被李安涮了一把!你能看透多少?

【形式篇:放大脸部细节与情绪性剪辑】

不完全详解《比利·林恩》:老美被李安涮了一把!你能看透多少?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鲜肉导演”泽维尔·多兰的《只是世界尽头》拿下评审团大奖,与大师肯洛奇并肩,引发无数争议。这部电影80%以上的镜头使用了大特写,甚至镜头连续在大特写之间切换,致力于让观众离人脸更近,走近人物的情绪,却对观众施加了一层压迫感,与此同时影片展现的是一个家庭内部的争吵,显得十分聒噪,许多人无法投入,因此大骂这部电影。

不完全详解《比利·林恩》:老美被李安涮了一把!你能看透多少?

而多兰坚持认为,这是自己在美学表达上,完成度最高的作品。

不完全详解《比利·林恩》:老美被李安涮了一把!你能看透多少?

非常意外而巧合,这种表达方式,被李安使用在《比利林恩》中。

更为大胆地是,李安利用高清晰度的3D影像,让观众更为清晰地感知人脸上的细微表情和情绪,以走进人物。

不完全详解《比利·林恩》:老美被李安涮了一把!你能看透多少?

李安说:“人有一种内在美,人的眼睛非常喜欢看自己的脸,3D最好拍的就是脸部,因为那是我们自己,看到皮肤的层次、气色,就能感应到内在的感情、脑筋的思绪。演员只需要相信那些思绪,给你的呈现会非常丰富和可贵,因为他在感受而不是表演,我不希望用光影、妆容去遮住人的脸,因为人脸本身就有美感,这比很多大场面都好看。”

这一点,就是高清晰度对人物表达的作用,也就是《比利林恩》与新技术相互试炼磨合而出的效果。

不完全详解《比利·林恩》:老美被李安涮了一把!你能看透多少?

从剪辑上来说,李安以B班士兵参加中场秀的整个过程为时间轴,通过林恩的内心活动带出战场的生活线索,戏剧张力的建立,来自内心与外界的对比。而情节上的铺陈,却并不是那么环环相扣。这是因为他选择的,是意识流的情绪性剪辑,最终达到的,是一种心理分析式的效果,还让人隐隐觉察到一丝暗黑可怖。

这是在过去《色戒》《制造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少年派》等电影里都存在的观感。

不完全详解《比利·林恩》:老美被李安涮了一把!你能看透多少?

一个简单的例子,林恩在升国旗敬礼的时候泪流满面,然而他的脑中却在做着刚刚认识不久的女孩骑在自己身上的白日梦。

许多人不理解他为什么会这样哭,似乎总要分析个因为所以出来。这时候你需要动用的是你感性的脑筋。外界将他们视为国家象征(升旗敬礼的意象表现),而林恩的内心只求与女孩一夕尽欢。

但上一个场景,却与这一切都没有关系。整部影片仅仅只是按照时间进程加添意识讯息而已。

这种心理分析式的情绪性剪辑需要观众的投入,贾樟柯在谈到本片情感表达时,用了一个词,叫“粘稠”,在此深深佩服科长的文字能力。观影过程中,尤其到后半程,这种“粘稠”逐渐让投入电影的我们泪流满面,而不知其所以然。

实际上,情绪性剪辑的手法并非出格,近年来戛纳系传记片也有颇多这样的作品,如贝特朗·波尼洛的竞赛片《圣罗兰传》,重气氛,轻叙事,更多以气氛塑造人物。

不完全详解《比利·林恩》:老美被李安涮了一把!你能看透多少?

今年戛纳“一种关注”单元的《舞女》,亦是将情绪性剪辑和逻辑性剪辑处理到了一起,达到平衡。所以该片的受众,会比《圣罗兰传》更多。

不完全详解《比利·林恩》:老美被李安涮了一把!你能看透多少?

2012年戛纳最佳导演奖获奖影片《柳暗花明》达到了情绪式剪辑的某种极致,它的每场戏前后剪辑都毫无任何逻辑可言,已经趋向表现主义。但它通过情绪的铺陈,令人感知到群体人性之间的矛盾对立。

不完全详解《比利·林恩》:老美被李安涮了一把!你能看透多少?

电影的形态多种多样,更多元、更具包容性的观众,才能享受到更多不同电影的审美乐趣。

【延展探究:李安还埋藏了多少梗?】

对电影的自我解构

片中一个重要的情节线,是电影经纪人在对B班士兵的陪伴过程中,一直强调想把他们的故事拍成电影,并且做出了努力,但最终因价钱问题,林恩和班长都决定放弃。在拒绝老板的过程里,林恩在全片现在时情节中,首度出现了主动的作为。

此后,电影经纪人戏称这段应该是影片的高潮。

我们可以看到李安故意在这里露出“马脚”。全片同为改编之作,他似乎在暗示——电影原来是这么制造出来的。

不完全详解《比利·林恩》:老美被李安涮了一把!你能看透多少?

首先是来自电影经纪人的习惯性夸张描述,这说明电影选材之随机,之后是所谓希拉里·斯万克的女扮男装加盟,更增添了基于现实形象的荒诞,再接下来是拉投资的不易,还拿“去中国融资”开了一个玩笑,结果是电影拍不成了,老板对题材没有诚意,原型也不愿意出卖自己。

李安自然是利用这段情节嘲讽了美国电影行业的僵化,同时也直接告诉你本片高潮就在林恩拒绝的瞬间,作为一种映射,他并没有按照好莱坞类型片剧本的模式来创作。这是他的用心,也是他的野心。

不完全详解《比利·林恩》:老美被李安涮了一把!你能看透多少?

对信仰依旧迷茫

《少年派》中,李安让主人公在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中展开选择,实际上也伴随着李安自己对信仰的思考。到了《比利林恩》中,李安再度融入对宗教的描绘,绝不是一种巧合,是他延续性的迷茫和纾解。

林恩在战场的心灵导师、“蘑菇”上士告诉他,一切都是因果报应、命中注定。而恰好这位上士在战场上死去了,林恩搭救他的那一刻,上士的灵魂仿佛穿过了林恩的身体,接着,林恩完成了一次令他终身难忘的近身杀戮。至此,上士成为他脑海中的毗湿奴,时时想要召唤他回到战场,继续寻找他信仰的可能性。

不完全详解《比利·林恩》:老美被李安涮了一把!你能看透多少?

有趣的是,他差点放弃战场的唯一原因,是一个基督徒女孩。

两人的首次亲密对话,就颇有传教的意味,女孩滔滔不绝,用自己对上帝的理解与林恩交流。林恩认为自己与她心有灵犀,信仰开始摇摆不定。

不完全详解《比利·林恩》:老美被李安涮了一把!你能看透多少?

不过毗湿奴还是很强大的。“心有灵犀”与“灵魂穿过身体”的力量,还是有差距。

不完全详解《比利·林恩》:老美被李安涮了一把!你能看透多少?

悲剧在继续,选择从何而来?

林恩忧郁的蓝眼睛满含泪光,他最终从心出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悲剧如生活般继续,绚烂像烟花般永存。

不完全详解《比利·林恩》:老美被李安涮了一把!你能看透多少?

每个出场人物都有自己的原则,都是可以解释为“正确”的。

最可怕的是,你做出了看似正确的选择,而你并不真正知道什么是正确,你仅仅只是在摸索正确,你的选择只是因为种种复杂的元素交织而成的,比如不舍战友的情谊,比如对家庭关系的畏惧,比如对退伍后生活的不自信,比如对信仰继续探究的空间……于是相比之下,他做了这个选择,说不上是不得已,但又充满了自我强加的属性。

《琅琊榜》的结尾,梅长苏选择离开爱人知己,回到战场做回林殊,他做的就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当然,在《琅琊榜》这样中国式的悲剧英雄故事里,他的选择是笃定而富有意义的,如果他做出的选择是放下国事,寄情山水,在友情爱情相伴下,没准可以多活几年,但是这样,就不是梅长苏了。

不完全详解《比利·林恩》:老美被李安涮了一把!你能看透多少?

在更贴近现实的《比利林恩》中,西方小人物林恩被推进战事,收获情谊又失去导师,战场成为他难以摆脱的梦魇,但脱离战场他却发现自己无法自处,最终他选择回到这个梦魇中,并不是他的出路,而是生活中悲剧的延续,他看起来“应该”听姐姐的话退役,但如果这样,就不是平凡而脆弱的我们了。

在当下的社会中,人都在进行一种自我交战。每个人都可以从《比利林恩》中获取与自己相关的不同结论。

悲剧有时没有给我们出路,但是我们从中领悟到的,可能就是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