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黑豹坦克及其衍生型号?

nicole4

黑豹坦克及其衍生型号是德军装甲车辆在二战当中一段传奇的存在,下面我来讲讲黑豹系列跌宕起伏的发展沿革。


设计优秀的“早产儿”

黑豹坦克是德军在二战中期开始研发并量产的一款优秀的中型坦克。它是在四号坦克F2型已无法压制苏联红军的T—34坦克85型号的情况下诞生的。其面板数据在二战中型坦克中是最为全面的,各项数据都十分优秀。其最大行程是100-250公里,发动机是迈巴赫HL 230 P30。它采用了新式55°倾斜装甲和长身管L/70 Kwk42 75mm主炮,这给予黑豹坦克能够在1000m的射击距离上击穿140mm厚的装甲的能力,这样一来,“黑豹”坦克的火炮穿甲威力可以和“虎”的88mm火炮相当。防护方面正面80-100mm,侧面40mm的均质装甲也能提供良好的防护。但是它的战斗全重达到了令人发指的45吨,这都比一些重坦还要重了。

为了使黑豹坦克能赶上库尔斯克会战,其研发周期被压缩到一年,很多关键性的测试都没有进行,这也使其初战故障率极高。如同一个漂亮的“早产儿”,各项数据优秀,但是难掩其“早产”带来的一些缺陷。


所向披靡的开路先锋

在经历初期的高故障率后,经过改良的黑豹A型可以说是黑豹坦克最优秀的型号。无论在西线还是在东线都能对盟军中坦进行碾压,在1944年前德国还能有稳定工业产能的时候,黑豹坦克可以说成为了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在库尔斯克和阿登都有不俗的表现,打出了不错的交换比。



危局下的华丽转型

在1944年下半年,德国工业产能开始不足时,造价及工时都不太划算的黑豹G型和F型已不适合德军了。但是黑豹坦克的底盘可以说是十分优秀的,之前大量生产的黑豹底盘被加工成坦克歼击车、防空车和指挥车等。可以说正是这些衍生车型在苦撑第三帝国的防线。在主力坦克数量有限,重坦支援总是不可靠的情况下,这些装甲车辆依然发挥出色,特别是猎豹坦克歼击车和黑豹防空车,有效迟滞了盟军的攻势。作为中型履带车辆的良好底盘,连45吨的黑豹坦克都能带动,更何况普遍不超过30吨的中型车辆。这种情况在其他坦克身上也是常见的,比如用三号坦克底盘就改装了20余种装甲车辆,是德军装甲部队的基石。这样的改装工时很少,对于装甲车辆数量缺口巨大的德军来说,也是当时最好的办法。



综合评价

可以说在单车技战术水平上,黑豹坦克是最优秀的中型坦克,也是连级指挥官的最爱。但考虑到战略全局的部署,其显然不如T—34和谢尔曼那样可以轻松的大量生产。数量的不足,维修保障的困难都使黑豹坦克无法成为一种改变战局的武器。但是其优秀的设计却使其得以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量。并且对战后北约阵营坦克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