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黑豹坦克及其衍生型號?

nicole4

黑豹坦克及其衍生型號是德軍裝甲車輛在二戰當中一段傳奇的存在,下面我來講講黑豹系列跌宕起伏的發展沿革。


設計優秀的“早產兒”

黑豹坦克是德軍在二戰中期開始研發並量產的一款優秀的中型坦克。它是在四號坦克F2型已無法壓制蘇聯紅軍的T—34坦克85型號的情況下誕生的。其面板數據在二戰中型坦克中是最為全面的,各項數據都十分優秀。其最大行程是100-250公里,發動機是邁巴赫HL 230 P30。它採用了新式55°傾斜裝甲和長身管L/70 Kwk42 75mm主炮,這給予黑豹坦克能夠在1000m的射擊距離上擊穿140mm厚的裝甲的能力,這樣一來,“黑豹”坦克的火炮穿甲威力可以和“虎”的88mm火炮相當。防護方面正面80-100mm,側面40mm的均質裝甲也能提供良好的防護。但是它的戰鬥全重達到了令人髮指的45噸,這都比一些重坦還要重了。

為了使黑豹坦克能趕上庫爾斯克會戰,其研發週期被壓縮到一年,很多關鍵性的測試都沒有進行,這也使其初戰故障率極高。如同一個漂亮的“早產兒”,各項數據優秀,但是難掩其“早產”帶來的一些缺陷。


所向披靡的開路先鋒

在經歷初期的高故障率後,經過改良的黑豹A型可以說是黑豹坦克最優秀的型號。無論在西線還是在東線都能對盟軍中坦進行碾壓,在1944年前德國還能有穩定工業產能的時候,黑豹坦克可以說成為了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在庫爾斯克和阿登都有不俗的表現,打出了不錯的交換比。



危局下的華麗轉型

在1944年下半年,德國工業產能開始不足時,造價及工時都不太划算的黑豹G型和F型已不適合德軍了。但是黑豹坦克的底盤可以說是十分優秀的,之前大量生產的黑豹底盤被加工成坦克殲擊車、防空車和指揮車等。可以說正是這些衍生車型在苦撐第三帝國的防線。在主力坦克數量有限,重坦支援總是不可靠的情況下,這些裝甲車輛依然發揮出色,特別是獵豹坦克殲擊車和黑豹防空車,有效遲滯了盟軍的攻勢。作為中型履帶車輛的良好底盤,連45噸的黑豹坦克都能帶動,更何況普遍不超過30噸的中型車輛。這種情況在其他坦克身上也是常見的,比如用三號坦克底盤就改裝了20餘種裝甲車輛,是德軍裝甲部隊的基石。這樣的改裝工時很少,對於裝甲車輛數量缺口巨大的德軍來說,也是當時最好的辦法。



綜合評價

可以說在單車技戰術水平上,黑豹坦克是最優秀的中型坦克,也是連級指揮官的最愛。但考慮到戰略全局的部署,其顯然不如T—34和謝爾曼那樣可以輕鬆的大量生產。數量的不足,維修保障的困難都使黑豹坦克無法成為一種改變戰局的武器。但是其優秀的設計卻使其得以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能量。並且對戰後北約陣營坦克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