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和腾讯未来发展前景谁更好,为什么?

商业形态

腾讯的未来发展前景会更好。为什么呢?其实道理很简单,下面我不谈他们的主业务如何如何,像股民分析财报一样去研判这两家公司的前景,而是从互联网大势和潮流去解读为什么我认为腾讯未来发展的要比阿里好。

1、用户+流量,掌握在了腾讯的手中

2、开放,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腾讯和360大战后,腾讯反思了过去12年的发展,走出了封闭和保守路线,转身打开企业的大门,欢迎所有企业一起共同参与到腾讯的生态体系中。

广泛的投资,从过去“这个不错,我们也要做”,转变为“这个不错,我们要投资”。目前,腾讯投资(不算收购)的中外企业数接近1000多家,而2011年之前这一数字还不到10家。腾讯已经成为了全球互联网企业中的巨无霸,躺着也能赚到钱。

反观阿里,用户获取还是维持在原有的app上,或者疯狂全资收购其他企业,来获得日益昂贵的流量。但这种以养代替自力更生的模式,最后在流量枯竭的时候,会变得举步维艰。

不过阿里在社交领域的探索不断,如果能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径,两条腿走路,将来干掉腾讯也不奇怪,但腾讯会给它机会吗?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张知悦

阿里前景更好,目前来看是这样的。这跟孟子说“鱼与熊掌”一样的道理,两家公司齐头并进、伯仲难分,哪家更有前景呢?

我们分析一下,摆事实讲道理,以数据说话。

一、阿里和腾讯各自优劣势

1、从商业模式,阿里绝对占优:

阿里做电商出身,这是它的优势,流量是它短板;腾讯做社交出身,流量是它的优势,电商是它的劣势。阿里商业模式更占优势。

近日,由美国全球投资数据库CBinsights发起的全球商业联赛,阿里巴巴一路过关斩将,接连击败美国的诺华制药、迪士尼、特斯拉、SpaceX、苹果、亚马逊,登顶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投资者心目中最值得长期投资的企业!而腾讯止步16强。

说明,在国际上不光华尔街等投行包括全球投资者都认可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

2、流量入口,腾讯遥遥领先:

3、产品和布局,阿里更突出

① 阿里旗下都是重杀器:蚂蚁金服(估值6000亿)、菜鸟物流、阿里云(国内第一,全球第二,仅次于亚马逊),电商平台:淘宝、天猫、1688国内站、alibaba.com国际站、Aliexpress 全球速卖通。

增值服务业务:网络游戏(王者荣耀等爆品捞钱太厉害,一个季度几十亿),直播、腾讯视频及腾讯音乐等数字内容服务及虚拟道具销售(比如各种会员红绿黄蓝钻等)。

二、目前的营业额和现金流(以下数据根据我之前文章对两家的统计)

1、阿里

一年营业收入:大概1900亿元人民币(17年和18年各两个季度),2017年利润578.71亿元,全年自由现金流达687.90亿元。

2、腾讯

包含2017年度三个季度和2016年度1个季度,营业总额2152.32亿元人民币。连续四个季度自由现金流总量863.58亿元人民币。

三、未来的展望

1、从国际化来说,目前阿里走在腾讯前面。阿里的支付宝已经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阿里巴巴的跨境电商也是影响世界范围。

3、阿里在金融、移动支付和物流、跨境电商、阿里云等方面都领先于腾讯,所以更看好阿里。


蒋建华GL



腾讯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即时通讯,主要是做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主打产品是QQ、微信和游戏,及时通讯社交业务极大的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改变了整个通信业务的生态,使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成本也大大降低,造福了中国的大众。腾讯除了及时通讯社交、游戏外,目前介入的领域但包括腾讯财付通、网络银行、智能汽车、智慧医疗、微信公众平台自媒体、内容开放平台、网络文化视频业务等,但其业务收入和利润主要还是靠游戏,所以这块也受到很多诟病。腾讯曾经想借助巨大的用户量发展电商拍拍,但最终没能成功。腾讯业务的国际化拓展也不如阿里发展的快。

总体来说,笔者个人感觉,阿里未来的发展前景更广阔,国际化的路子更宽,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业务板块也更符合未来发展的趋势。腾讯在这些方面也有所发展,但总体没有阿里的规模大,没有阿里的基础雄厚。在金融方面,微信支付功能和支付宝的功能从金融功能的全面性上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我还是希望两家公司都能良性健康发展,互相支持,互相协调,共同发展,共同造福中国大众,共同为中国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言有方

这个问题之前解答过一些,不妨再给你一些我的认知。

市值上来说,此消彼长,没有可比性

从市值上来说,其实阿里和腾讯的市值谁比谁高,总是在变化的。

我们知道,阿里因为ab股的原因无奈选择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而腾讯选择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相比之下,在那时的阿里和腾讯在世界的影响力并没有现在那么大。香港因为靠近内地,更简了解内地企业的相关情况,自然给出腾讯更好的更高的估值。从投资者角度来看,虽然香港市场和美国市场都属于成熟市场,但是美国市场投资人更多的在于机构,对于互联网的估值更加谨慎,且美国市场互联网巨头众多,自然在估值方面,腾讯相对具有一定的优势。

但,市值仍然不能说明一切。

两家公司经营文化不同,虽有竞争,但实在难以比较

虽然阿里和腾讯在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存在多方面的竞争,但是阿里和腾讯的业务重心和文化不同。

腾讯以社交起家,社交数量的增加导致节点的增加,节点增加,使其节点间的连接增加,粘性增加,自然为腾讯树立了很高的社交壁垒,社交壁垒产生的价值更多的体现在个人业务,个人业务也就是吃穿住行玩,所以腾讯在游戏,文学等泛娱乐领域是当之无愧的霸主。甚至其腾讯云更多的服务的是游戏公司。

阿里以交易起家,其实大家可以发现现在淘宝越来越不如天猫,也证明了b2c的模式相对于c2c的模式更加稳健,而阿里服务于b端市场具有天然的优势,故在企业服务上,比如云计算,大数据,企业级应用确实比腾讯做的好。

但b端的业务竞争才刚刚开始,真正的物联网血战才刚开始兴起。现在说阿里比腾讯做的好那只是短暂的,具体如何,还要看下一步的整体布局。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阿里虽在b端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未来兴起的b端市场上谁会保持领先还不一定。

两家都有清晰的战略,未来将在各自的领域继续出色

我相信阿里和腾讯的战略都比较清晰。

他们都会认识到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的消失,致使线上流量的缺失,线下流量成为抢夺方向,从摩拜和ofo,从阿里收购大润发,腾讯合作永辉,家乐福就可以看出。

另外,在红利转向,下乡和出海方面,巨头也都有布局。阿里的农村电商,腾讯投资快手都可以看出。

最后,历史的机遇,以云为代表的b端的机会,巨头们也在纷纷布局。我承认现在阿里云做的确实比腾讯云好,但在泛在连接,社交,支付等方面腾讯不也一点点在蚕食阿里的市场呢?

所以,在市场大机会面前,巨头都有清晰的战略,所以两家同样优秀,发展前景都不错。


sesameYang

阿里和腾讯是中国互联网当中真正构建了生态的企业,双方通过投资并购等多种手段,构建了宽广的护城河。腾讯和阿里现在已经各自建好了阵营,摆好了车马炮,并且剑拔弩张,随时准备大战一场。下面从几个具体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包括用户、战略、投资并购、朋友圈及业务布局五大部分。

  • 拼用户,腾讯略胜


用户活跃度是社交的另一重大优势,即用户数量越大且越活跃,就可能产生更多行为(游戏、视频),带来更大价值。阿里的根基在电商,主要是一种交易行为,整体用户的平均停留时间会短很多,且用户女性较多。两个公司的基因不同,也就导致的发展方向上的差异。但是腾讯手握巨大的用户流量,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 拼战略,旗鼓相当

阿里提出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术和新能源的“五新战略”。马云将集合包括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菜鸟网络等生态体系内的所有力量,在未来3-5年坚定推进“五新”战略。以“五新”战略为指导,马云希望阿里要做到“五个全球”,即全球买、全球卖,全球付、全球运、全球游。“五新”打造的是商业基础设施,将会重新定义很多产业和行业,但同时也会加速阿里巴巴“五个全球”目标的实现。


腾讯则提出“连接一切”的战略。社交是连接人与人的产品,而这个社会的核心就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关系基础之上,去发展人与商品、人与信息、人与企业、人与服务之间的关系是具备很大的可能性。近年来,腾讯施展财技陆续投资了京东、搜狗、滴滴、美团、58等众多的公司,且把他们拉入到腾讯系的阵营中。腾讯将自己的用户流量导入到各个领域的优秀公司,同时利用资金来扶持他们的成长,大大加速了这些小巨头的发展。

从上述的分析来看,腾讯的“连接一切”和阿里的“五新战略”各有偏重,不好说哪个更好,可以说是旗鼓相当。

  • 拼投资,腾讯占据先机

近几年,阿里和腾讯都在疯狂“买买买”,几乎买下了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海量的用户,巨大的流量,巨额的资金,强大的背书,丰富的资源,每个创业公司都想要这些。看腾讯投资或并购的企业,目前很多都如日中天,广为用户所知,例如美团和滴滴已成为新一代小巨头,可见腾讯投资眼光非常好的。

反观阿里,之前投资了快的,结果滴滴和快的合并,滴滴占据主导地位,腾讯也获得了领先优势。还有就是阿里收购的企业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创始团队都不见了。相对而言,感觉阿里在投资上看得不太准,或者会慢一些。

  • 拼朋友圈,阿里更高端国际化

这是一个讲究“朋友圈”的时代,政府都希望扩大在国际上的“朋友圈”,每个人也不例外。从外部来看,马云的朋友圈越来越大,政界、商界、演艺界等等,马云用他情商爆棚的天赋,赢得一张极有份量的全球权力通行证,而马化腾则比较低调。因此,从朋友圈层面来看,阿里显得更高端国际化。

  • 拼业务布局,阿里技高一筹

阿里从电商起家,逐步向支付、金融、物流、大数据和云计算进行发展,还通过投资并购发展了视频、微博、浏览器、应用商店等业务。

而腾讯从社交起家,逐步向娱乐、支付、金融、浏览器、安全、应用商店和云计算进行发展,通过投资并购扶持了京东、滴滴、美团、58等知名公司。

应该说两家企业势均力敌,都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佼佼者。从个人来看,我更倾向于阿里。那么,未来十年,您觉得马云和马化腾谁会成为最后的王者呢?


创客帮

腾讯属于保守形的公司,阿里属于激进形的公司,而财富属于懒癌形的公司。

在我的眼里,他们都要死的,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家更合理公司代替他们,所以目前该死不了。

至于腾讯和阿里谁更有前景,那要看你喜欢什么样的投资方式了。

腾讯属于尾随式发展的公司,喜欢走别人的路,让别人可走,在走别人的路时候,只要保证别人的路是正确的,那么它就不会有多大的问题。如果带路党走的路错了,腾讯也跟着走,那么它的危机也是很大的。

而阿里属于那种第一个吃螃蟹的,只要吃的螃蟹没毒,那么它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那家公司更有前景,这个问题都很难说的清楚,有两种对比,第一种是直线跑的时候,谁跑的最快,第二种是拐弯的时候谁拐的最灵活。

只有从两种情况上去综合分析才能确定谁更有前景。

其实谁更有前景那得看,看他们的资金周转效率比例和在目前资金周转率情况下备用资金的周转次数。

打个比方说假如腾讯用一亿的资金就可以让十亿的资产运转。而备用金有十个亿,那么就可以说腾讯目前可以死十一次才破产。

阿里同样用一亿资金去周转十亿的资产,只备用金只有八亿的话,那么它肯定没有肯定没有腾讯有前景。

效率公式是

维持资产运行资金÷总资产=效率指数

谁的指数低,谁的资金运行效率就高。

备用金÷效率指数=(?)谁的数值大最就比对方有前景。

这种方法只能用于短期的对比,长期的对比是不能用数学解决的。因为需求是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抓住下一个时代需求的方向,成功挺到下一个时代,才是最有前景的。

前景这些东西和国家局势有密切的关系,国家局势的上东西无法运算。


一号风手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新思界以阿里腾讯泛娱乐行业布局差异让你知道哪个前景好,未来他们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在5000亿规模的泛娱乐行业里,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家独大,占领动画、漫画、文学、影业、游戏、音乐、体育、电竞、视频各个泛娱乐细分领域。二者尽管有着同样的目标,却采取不同的做法,二者差异到底在哪儿?

在泛娱乐6年的发展历程中,腾讯和阿里巴巴通过并购或内部孵化的方式,成立了自己的泛娱乐矩阵,腾讯IEG统管泛娱乐,阿里以大文娱布局,两家公司形成了目前的泛娱乐生态。

腾讯的IEG发展历程

2011年1月底,腾讯成立50亿元的产业共赢基金,3Q大战带来了腾讯的开放,腾讯提出泛娱乐概念;

2011年,腾讯4.5亿元投资华谊,次年成立“互动娱乐事业群”(IEG);

2012年,腾讯和动视暴雪达成战略合作,独家代理COD OL,此后2014年开始,腾讯加大第三方投资并购,其中腾讯投资和收购的游戏公司已达60多家;

2015年3月,腾讯文学并购盛大文学,成立阅文集团,囊括了起点中文网、创世中文网、潇湘书院、红袖添香、云起书院、QQ阅读、中智博文、华文天下等知名网文平台。

2015年9月,腾讯成立了两家电影公司,腾讯影业和企鹅影业。2016年12月腾讯投资博纳影业;

2016年12月,腾讯电竞成立,泛娱乐五大业务矩阵成型;

2017年1月,QQ音乐业务和中国音乐集团合并,更名为腾讯音乐娱乐集团,酷狗、酷我、QQ成为一家;

2017年,腾讯完成了对十家动画漫画公司的投资,期中包括玄机科技、动漫堂、铸梦文化、绘梦动画等;

2017年腾讯投资二次元视频平台B站,此前投资斗鱼、映客、全民直播、龙珠直播等直播分发平台,同时投资了短视频平台快手。

阿里巴巴大文娱的发展历程

2006年阿里入股华谊,此后再次入股;2015年3月,阿里入股光线,2016年12月阿里投资博纳影业;

2013年,阿里成立了数字娱乐事业部,收购虾米音乐。2014年收购天天动听,此后升级为阿里星球;

2014年3月,控股文化中国宣布向阿里发行,参投《西游降魔篇》;

2014年4月,马云和史玉柱成立的“云溪投资”投资电视网络运营商华数传媒,布局阿里家庭娱乐布局的一部分;

2014年4月,阿里投资优酷土豆,次年10月全资收购;

2014年6月,阿里成立游戏分发平台,收购UC旗下的UC九游,次年3月九游完成阿里游戏的整合;

2014年6月,阿里巴巴收购阿里影业,次年4月淘票票和娱乐宝资产注入阿里影业;

2015年阿里文学成立,2013年被UC收购的书旗小说和UC书城是主要组成部分;

2015年9月,阿里体育成立,此前曾入股恒大,2016年3月,阿里电竞成立;

2016年12月,阿里应用分发成立,整合豌豆荚、九游、PP助手、UC应用商店、神马搜索,并联合YunOS应用商店等应用分发平台;

2017年3月,阿里巴巴收购大麦网,9月成立文娱现场娱乐事业群;

2017 年9月,阿里巴巴收购詹钟晖所在的广州简悦,并成立游戏事业群,简悦业务以自主研发、合作开发、代理运营并重;

因此可以看出,腾讯靠之前十年的借鉴产品积累再用买买买组成了现在的IEG;阿里巴巴靠买买买撑起了自己的大文娱版图,二者形成了差异化的成长路径。

腾讯以游戏和社交起家,关系链和IP是核心,所以腾讯的泛娱乐以IP为主,再借由腾讯的影业和流量分发平台进行IP变现和孵化。对腾讯而言,没有IP就没有泛娱乐。

而阿里以淘宝起家,买货卖货流量平台,此后并购也多以流量平台为主,所以阿里的核心是流量分发,大文娱也以流量分发为基础开始布局,此后再通过买买买补齐上游IP和影业票务,所以流量分发是阿里的核心。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2017年中国泛娱乐行业报告》显示,从腾讯和阿里巴巴的泛娱乐板块来看,腾讯最初的泛娱乐策略规划明确,最初提出了以IP为核心的泛娱乐战略,此后拓宽IP护城河并向下游的内容和游戏影业变现拓展;阿里则在不断的并购和新业务整合中探索出了以内容分发和衍生品销售为依托的泛娱乐模式,二者的模式都是根据原有的优势业务的自然延伸,腾讯和阿里巴巴诞生时的基因决定了二者泛娱乐策略的差异性。

在泛娱乐的目前发展趋势下,腾讯和阿里巴巴尽管各有所长各有软肋,但已经在泛娱乐领域形成事实上的垄断,其他公司已经成为大行业内的陪衬。

新思界行业研究员分析称,对于泛娱乐来讲,最终的核心都是通过娱乐用户的生活方式来变现,最终核心的都是变现,作为变现优质渠道的游戏和影业来说势必成为阿里巴巴和腾讯的主要战场。

腾讯未来的做法或是最大化的IP产业链打通,将IP全产业变现;而阿里的核心优势是流量和分发,淘系的产品销售渠道是阿里安身立命,而优土、华数、淘票票都是排名第一的分发平台,阿里势必用自己的优势来孵化泛娱乐产品。

新思界提供最新、最全面、最有深度的行业分析及投资建议。


新思界网


徐锋200911674

认同阿里在未来发展比较好一些!首先,来比较一下两家企业中差距过大的产业,阿里以电商为主,1688、天猫、淘宝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势如破竹,击败一个个对手。

在国内,即便是正在兴起的京东,短时间内也无法超越阿里电商。在国外,从阿里击败美国的诺华制药、迪士尼、亚马逊等顶尖企业看出,阿里巴巴电商要引领全球购物,为全世界人服务,并不是一句空话,还是有很大潜力的。

相对而言,腾讯的电商跟阿里就无法相提并论了,但是作为游戏霸主的腾讯,在游戏界中,可以直接碾压阿里。国内正火热的王者荣耀、绝地求生以及代理的国际吃鸡游戏,都是腾讯的主要收入来源。

但是,游戏在火爆终究是游戏,无法像阿里电商那样,推广全球、让全世界人玩。

可结果并不理想,QQTlM并没有成功压制住钉钉,从以上这几方面来看,在未来阿里相对发展比较好!


小生看生活

未来一个是世界的阿里,一个是出不了国门的腾讯。 谁更有前途一目了然。

而腾讯在游戏的技术上,他没有任何VR的研究,也没有人工智能成果,专注抄袭100年的腾讯技术永远不可能领先世界,记住是永远不可能。

如果腾讯更有前途,我觉得中石油,中石化就可以突破性的赌对一次起码一次石油价格走势。

腾讯如果未来比阿里还好有两个前提,一个是中国的GDP必须占世界的80%以上,而且必须是有效GDP不是那种把路挖了修,修了挖那种。

另一个前提,阿里自己犯错把自己搞死。

两个前提缺一不可。

当然你如果像国内某传销教父一样,认为流量就代表一切,那国内腾讯第一,今日头条第二,快手第三,阿里可能在10名以后。像中国政府税收收入应该在美团外卖的1%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