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糧食技術轉移中心落戶武漢輕工大學

2018年全國糧食科技活動周武漢會場活動在武漢輕工大學開幕

5月21日,由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主辦,湖北省糧食局和武漢輕工大學承辦的 “2018年全國糧食科技活動周武漢會場活動”在輕工大學金銀湖校區體育館開幕。來自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糧食局及相關企業、科研單位,相關糧食科研院所、高校,國家科技創新平臺、科技創新企業的1500餘名專家學者、行業代表,共同聚焦科技創新、強業興糧。

國家糧食技術轉移中心落戶武漢輕工大學

開幕式上,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務鋒出席並宣佈活動開幕。湖北省副省長周先旺出席

並致辭。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盧景波為武漢輕工大學授予“國家糧食技術轉移中心”牌匾。

武漢輕工大學“國家糧食技術轉移中心”是第一批糧食類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湖北省唯一。

武漢輕工大學黨委書記譚曉明表示,該中心落戶我校是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的信任與厚愛,學校多年來堅持立足行業,堅定傳承和不斷拓展糧油食品領域學科特色,充分挖掘湖北省特色食品資源,為行業和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和人才保障。接下來,學校將持續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飲長江水,吃湖北糧,品荊楚味”戰略方針,瞄準湖北省“雙一流”建設高校目標,繼續以特色發展創一流,把中心建設好。

活動期間,輕工大多項技術成果參與發佈,其中8項現場與企業對接成功,達成合作協議。劉啟覺教授團隊研製的“高水分糧清理裝置”,因其低破碎、低能耗、防變色,烘乾後產品鮮活、品質優異、結構穩定等特點受到企業青睞,湖北天和機械有限公司在前期合作的基礎上擬再投資500萬元共同開發。李建芬教授團隊的“富硒粗糧纖維餅項目”與容華食品有限公司達成1500萬元委託合作開發協議。張永林教授團隊研發的集清理、烘乾、進出庫系統智能化控制於一體的“糧食產後服務中心”,也與湖北金穗長豐糧食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現場達成合作協議。

與此同時,武漢輕工大學承擔的三組糧食行業公益專項技術成果發佈,也受到廣泛關注。包括周堅教授團隊“營養主食再生米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齊玉堂教授團隊“油脂中氯丙醇檢測方法及其控制技術研究”和“蘿蔔籽等新油源綠色安全加工”,以及丁文平教授團隊“臭氧處理對糯米理化特性和消化性能的影響”等。

據悉,武漢輕工大學成為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此舉旨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增強該校服務國家"科技興糧""人才興糧"戰略的能力。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將把武漢輕工大學納入相關建設規劃,支持武漢輕工大學建設服務國家糧食安全需求的博士點,在該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協同創新、重點學科及實驗室、工程中心等建設中給予指導與支持。省政府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該校大力傾斜,全面促進該校更好更快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