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在行测中,数量关系往往是让我们最为头痛的模块之一,主要是因为数量关系知识点灰常多,并且考察方式也十分灵活,需要考生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点对应的公式、解题思路。而广大考生对于数量关系的知识点并没有形成体系化,导致无法进行题型识别,然后顺利解题。在此,我将数量关系中涉及的常考题型进行大汇总,便于大家形成体系,从而灵活调用。

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一、不定方程

根据题干意思列方程求解是最基础的一种题目,如果你数量关系时间不够选择挑题目做,首先就要把这一类题目找出来解决掉。列出方程以后,有些题目能够直接解出未知数,而有些题目的未知数的个数要比方程的个数多,这类方程叫做不定方程或不定方程组。

常用解法

(1)代入法:有些题型可以直接将选项代入题干,或者由题干列出的不定方程进行排除,比如:多位数问题,余数问题,年龄问题,页码问题。

(2)特值法:题干中隐藏了一个未知定量,不管我们所设的未知数怎么变,这个未知定量永远不会变,这时我们就可以取一个未知数为特殊值(0或1或最小公倍数)以方便计算。

(3)数字特性法:

1.奇偶特性:

基本公式: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

两个推论:

(和差共性)任意两个数的和如果是奇数,那么差也是奇数;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偶数,那么差也是偶数。

(奇反偶同)任意两个数的和或差是奇数,则两数奇偶性相反;和或差是偶数,则两数奇偶性相同。

实际应用:

知和求差、知差求和、系数为奇数的未知数可以判断它的奇偶性。

2.整除特性:

些常用数字的整除判定:

能被3整除的必须各个位上数字的和能被3整除;

能被2(或 5)整除的数,末位数字能被2(或 5)整除;

能被4(或25)整除的数,末两位数字能被4(或25)整除;

能被8(或125)整除的数,末三位数字能被8(或125)整除;

能被3(或9)整除的数,各位数字和能被3(或9)整除;

能被7 整除的数,其末一位的两倍与剩下的数之差能被7整除;

能被11 整除的数,奇数位的和与偶数位的和之差,能被11 整除;

ps:能被7 (或11或13)整除的数,其末三位数与剩下的数之差,能被7 (或11或13)整除。

3.比例特性:

如果a:b的最简比是m:n(mn互质),则a占m份,是m的倍数;b占n份,是n的倍数;a+b占m+n份,是m+n的倍数; a-b占m-n份,是m-n的倍数。

4.尾数特性:

在不定方程中,遇到未知数的系数为5,则这项的尾数一定是“0或5”,由此可以推算剩余项的尾数为多少。

如果遇到复杂加法、减法、乘法、平方,多次幂计算问题,且四个选项的尾数不一样,则可以用尾数特性只计算出结果的个位数即可选出答案。

【例题】

(2016国考省级)20人乘飞机从甲市前往乙市,总费用为27000元。每张机票的全价票单价为2000元,除全价票之外,该班飞机还有九折票和五折票两种选择。每位旅客的机票总费用除机票价格之外,还包括170元的税费。则购买九折票的乘客与购买全价票的乘客人数相比:

A. 两者一样多

B. 买九折票的多1人

C. 买全价票的多2人

D. 买九折票的多4人

【解析】

设全价票x张;九折票y张;五折票z张,则有:

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化简可得 x+y+z=20 10x+9y+5z=118 要知x与y的关系,消元z,可得5x+4y=18,奇偶性x要为偶数,那么只有x=y=2的时候,等式成立。选A。

(2012国考省级)某儿童艺术培训中心有5名钢琴教师和6名拉丁舞教师,培训中心将所有的钢琴学员和拉丁舞学员共76人分别平均地分给各个老师带领,刚好能够分完,且每位老师所带的学生数量都是质数。后来由于学生人数减少,培训中心只保留了4名钢琴教师和3名拉丁舞教师,但每名教师所带的学生数量不变,那么目前培训中心还剩下学员多少人?

A. 36

B. 37

C. 39

D. 41

【解析】

设每位钢琴老师带x人,拉丁舞老师带y人。列出方程5x+6y=76。一个方程两个未知数,属于不定方程为题,且x,y为质数。76是偶数,6y也是偶数,因此5x必须也为偶数,即x为偶数。且x为质数。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只有数字2。解出x=2;y=11。当老师数量变为4名钢琴老师和3名拉丁舞老师后。还剩学员4×2+3×11=41。因此,答案选择D选项。

二、等差等比数列

题型一:等差数列

(1)通项公式:

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2)求和公式:

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当n为奇数时:Sn=中间项×项数

当n为偶数时:Sn=中间两项的平均数×项数

(3)特殊性质 若m+n=p+q,则Am+An=Ap+Aq

对于等差数列,考试中常以中项求和公式为重点进行考察。

题型二:等比数列

(1)通项公式 :

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2)求和公式 :当q=1时,

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当q≠1时,

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3)特殊性质 若m+n=p+q,则Am*An=Ap*Aq

【例题】

(2016联考)某商店10月1日开业后,每天的营业额均以100元的速度上涨,已知该月15号这一天的营业额为5000元,问该商店10月份的总营业额为多少元?

A. 163100

B. 158100

C. 155000

D. 150000

【解析】

10月共31天,10月16日的营业额为5000+100=5100元,根据等差数列的规律。则该商店10月份的总营业额为5100×31=158100元,B项正确。

三、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大部分题型都会用到赋值法,在之前的年份中,一般出现的是中规中矩的题型,题型数据特征明显,赋值法的应用也比较简单,主要有两类:   (1)赋值工作总量:题干中只给定工作时间,赋值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

为工作总量,进而得到工作效率,从而列等式计算。

(2)赋值工作效率:题干中只给定时间和效率比(工作效率之间的比例或倍数关系),根据比例关系进行效率赋值,从而列等式计算。

【例题】

(2017江苏省考)若将一项工程的1/6、1/4、1/3、1/4和依次分配给甲、乙、丙、丁四家工程队,分别需要15天、15天、30天和9天完成,则他们合作完成该项工程需要的时间是( )  

A. 12天

B. 15天   

C. 18天

D. 20天

【解析】

由已知条件可知甲单独完成需要90天、乙单独完成需要60天、丙单独完成需要90天、丁单独完成需要36天。所以赋值工作总量为360,可得甲乙丙丁的效率分别为4、6、4、10,故四人合作所需要的时间为360/(4+6+4+10)=15天,正确答案为B选项。

(2017北京市考)

某检修工作由李和王二人负责,两人如一同工作4天,剩下工作量李需要6天,或王需要3天完成。现李和王共同工作了5天,则剩下的工作李单独检修还需几天完成?

A. 2

B. 3

C. 4

D. 5

【解析】

题干中叙述“两人一同工作4天,剩下工作量李需要6天,或王需要3天完成…”说明李6天工作量和王3天工作量相同,可得李和王的效率比为1:2,赋值李的工作效率为1,王的工作效率为2,工作总量=4×(1+2)+6×1=18,两人共同工作了5天,完成总量=5×(1+2)=15,剩下工作总量18-15=3,还需李工作3÷1=3天,因此,本题答案选择B选项。

四、经济利润问题

题型一:基础经济利润问题

解决经济利益相关问题,首先我们要掌握核心的知识点:

(1)总售价=单价×销售量;总利润=单件利润×销售量

(2)总利润=总售价-总成本;单件利润=单价-单件成本

(3)利润率=利润/成本=(售价-成本)/成本=售价/成本-1

(4)售价=成本×(1+利润率)成本=售价/(1+利润率)

(5)“二折”,即现价为原价的20%,“九折”,即现价为原价的90%。

几乎所有的经济利润问题,我们都可以代入以上公式求解出答案,因此我们只需要找到题目中各个数据所对应的变量,直接代入方程即可。

题型二:分段计费问题

在经济利润问题中,分段计算的问题有很多,比如水电费、个人所得税、出租车合乘费用等等,而且多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这类题型需要明确其原理,找好收费区间分段点、不同收费区间的收费标准即可迅速解题。

题型三:费用统筹问题

此类型的问题多涉及商场打折、满减送劵活动、不同方案的选择等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往往考生需要计算的是每种方案的成本是多少,选择花费最少的方案。

【例题】

(2018国考省级)甲商店购入400件同款夏装。7月以进价的1.6倍出售,共售出200件;8月以进价的1.3倍出售,共售出100件;9月以进价的0.7倍将剩余的100件全部售出,总共获利15000元。则这批夏装的单件进价为多少元( )

A.125

B.144

C.100

D.120

【解析】

设这批夏装的单件进价为x元。则(1.6x-x)×200+(1.3x-x)×100+(0.7x-x)×100=15000,解得x=125。因此A项当选。

(2017江西省考)某地区居民生活用水每月标准用水量的基本价格为每吨3元,若每月用水量超过标准用水量,超出部分按基本价格的130%收费。某户六月份用水25吨,共交水费83.1元,则该地区每月标准用水量为:

A.12吨

B.14吨

C.15吨

D.16吨

【解析】

设每月标准用水量为x吨,则六月有3x+(3×130%)(25-x)=83.1,解得x=16。

(2011联考)去某地旅游,旅行社推荐了以下两个报价方案:甲方案成人每人1000元,小孩每人600元;乙方案无论大人小孩,每人均为700元。现有N人组团,已知1个大人至少带3个小孩出门旅游,那么对于这些人来说( )。

A.只要选择甲方案都不会吃亏

B.甲方案总是比乙方案更优惠

C.乙方案总是比甲方案更优惠

D.甲方案和乙方案一样优惠

【解析】

本题考查比较大小。当1个大人带3个小孩时,甲方案:1000+600×3=2800,乙方案:700×4=2800,此时甲等于乙。但是根据题意当小孩人数增加时,甲方案费用就会比乙方案少,所以A项符合题意。故选A。

五、行程问题

考点一、基本公式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

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考点二、追击问题(同向)

追及距离=(大速度-小速度)×时间

考点三、流水行船问题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路程=顺水速度x顺水时间;

路程=逆水速度x逆水时间;

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考点四、多次相遇问题

(1)两端型 如下图:

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第一次迎面相遇在a处,则共走了1个全程;到达对面b后两人转向第二次迎面相遇在c处,共走了2个全程。依次类推,以后每次相遇都要多走2个全程,第n次相遇两人走的路程和为(2n-1)S=(V甲+V乙)T总(S为全程,下同)。

(2)单端型 如下图:

甲、乙两人同时从A端出发,甲乙第一次迎面相遇在a处,共走2个全程。在b处迎面第二次相遇,共走2个全程。依次类推,以后每次相遇都要多走2个全程当第n次迎面相遇时,两人的路程和为2nS=(V甲+V乙)T总,每次相遇用的时间相同。

【例题】

(2015江西省考)在一次航海模型展示活动中,甲乙两款模型在长100米的水池两边同时开始相向匀速航行,甲款模型航行100米要72秒,乙款模型航行100米要60秒,若调头转身时间略去不计,在12分钟内甲乙两款模型相遇次数是?

A.9

B.10

C.11

D.12  

【解析】

由题意,12分钟时,甲、乙模型行驶的路程分别为1000米和1200米,两车的路程和为2200米,根据公式:路程和=(2n-1)×S,解得n=11.5。故两模型相遇了11次。因此,本题答案选择C选项。

(2005浙江省考)今有A、B两个港口,A在B的上游60千米处.甲、乙两船分别从A、B两港同时出发,都向上游航行.甲船出发时,有一物品掉落水中,浮在水面,随水流漂往下游。甲船出发航行一段后,调头去追落水的物品.当甲船追上落水物品时,恰好和乙船相遇.已知甲、乙两船在静水中的航行速度相同,且这个速度为水速的6倍.当甲船调头时,甲船已航行( )千米。

A. 38

B. 30

C. 18

D. 25

【解析】

方法一:设水速为x,静水速度是6x;顺流速度是6x+x=7x,逆流速度是6x-x=5x,落水物品速度是水速x,(x+5x)t=60,6xt=60,t=10/x,

这时乙航行10/x×5x=50(千米),

掉落物品漂流了:60-50=10(千米),

甲行10千米的顺流时间是:10÷7x=10/7x

所以,甲船逆流航行到某地时的时间是:

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当甲船调头时,甲船已航行=

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答:当甲船调头时,甲船已航行25千米。

方法二:以掉落的箱子为参照系,两船相遇时,乙相对于箱子走了60千米,因为甲乙两船在静水中的航行速度相等,则相遇时,甲船也相对于箱子走了60千米,因为甲船有个往返,所以甲船单趟相对箱子走了30千米,假设相遇时间为1小时,则甲乙两船的静水速度为60千米/小时,甲船掉头时用了0.5小时。因为甲乙两船的静水速度是水速的6倍,所以水速为10千米/小时,甲船掉头时航行了(60-10)×0.5=25千米。

六、容斥问题

解决容斥问题重点记住两个技巧即可:①利用文氏图表达多个集合间的关系(做到理解每一部分所代表的含义,其中面积大小代表元素个数)。②牢记面积去重原则寻找等量关系计算。

考点一、基本公式

两个集合的容斥问题公式:

A∪B=A+B-A∩B

三个集合的容斥问题公式:   

A∪B∪C=A+B+C-A∩B-B∩C-C∩A+A∩B∩C

对于三个集合容斥问题,建议画出文氏图来辅助求解。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确定分类标准→把集合对应圈圆→确定各圆圈位置关系→确定各集合逻辑、数量关系。一般地,三个集合容斥问题的文氏图如下:

上图中需要注意的是:A∩B+B∩C+A∩C=只重复两次的情况+3×重复三次的情况。

这样,A∪B∪C=A+B+C-A∩B-B∩C-A∩C+A∩B∩C=三个圆各自情况之和-只重复两次的情况-2×重复三次的情况。

从上述解析中可以看出,对于容斥问题,仅仅通过背背、套套公式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是要真正理解公式所表达的含义。

考点二、容斥极值问题

(1)求N个集合公共部分的最小值

这类题型是求中间最小圈的最小值问题,可以用公式:

两集合公共部分最小值=A1+A2-I

三集合公共部分最小值=A1+A2+A3-2I

(2)求三个集合重叠两层部分的最大值

这类题型是求只包含两者的最大值,公式为(A1+A2+A3)÷2。

【例题】

(2014国考省级)工厂组织职工参加周末公益活动,有80%的职工报名参加,报名参加周六活动的人数与报名参加周日活动的人数比为2:1,两天的活动都报名参加的为只报名参加周日活动的人数的50%,问未报名参加活动的人数是只报名参加周六活动的人数的:

A.20%

B.30%

C.40%

D.50%

【解析】

这道题题干中存在只报名参加周日的,也有只报名参加周六的。这类非标准型优先用图示法解答。

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这个题目没有任何一个具体的量,所以我们要设置未知数,一般设两者都满足的量(最中间部分)为X,只满足周日为带斜线的部位(注意:它与满足周日意义不一样)为2X,那整个周日为3X,则整个周六为6X,只满足周六为5X。总共周六周日加起来参加的人数为8X,未参加的人数为2X,最后可得未参加的人数是只参加周六人数的40%。

(2015年陕西)针对100名旅游爱好者进行调查发现,28人喜欢泰山,30人喜华山,42人喜欢黄山,8人既喜欢黄山又喜欢华山,10人既喜欢泰山又喜欢黄山,5人既喜欢华山又喜欢泰山,3人喜欢这三个景点,则不喜欢这三个景点中任何一个的有( )人。

A. 20

B. 18

C. 17

D. 15

【解析】

根据容斥原理的基本思路,先把喜欢三座名山的人数加起来,28+30+42=100人,再减去重复的部分,比如8人既喜欢黄山又喜欢华山,这8个人相加时就被计算了两次,需减去一次,即减去黄山和华山的重叠部分,同理减去黄山和泰山的重叠部分,减去泰山和华山的重叠部分。减完之后中间这一小部分前面加了三次,后面又减去了三次,所以最后必须再加上三者共同的部分。100-8-10-5+3=80,这80人表示至少喜欢一座山的人数,那一座山都不喜欢的就是20人,选A。

六、排列组合和概率问题

考点一、基本公式

公式描述:

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公式中A(n,m)为排列数公式,C(n,m)为组合数公式。

考点二、拓展排列组合

(1)捆绑法

题干特征:题干内容中出现了元素要求相邻的情况时,可以将相邻元素捆绑在一起看成一个大元素,然后再将捆绑后的大元素与其他元素进行排列,排列时注意捆绑内部元素之间是否有位置选择的关系,捆绑法经常应用于元素的紧邻问题当中,座位的相邻等题目中。

(2)优限法

题干特征:题目内容中一些元素或是位置有特殊的限制或要求时,建议同学解答过程考虑优限法。即优先考虑这些有限制条件的元素或位置,然后再去解决其他元素或位置。

(3)插空法

题干特征:当题目中的某些元素不能相邻时或者不能在一起,先把其他元素排列,再将指定元素插入已经排好元素的空隙(包括两端位置)。

考点三、错位全排列

错位重排是指一种比较难理解的复杂数学模型,是伯努利和欧拉在错装信封时发现的,因此又称伯努利-欧拉装错信封问题。

我们只需记住Dn的前几项:D1=0,D2=1,D3=2,D4=9,D5=44。我们只需要记住通项公式s(n)=(n-1)[ s(n-1)+s(n-2)],进行计算就可以。

考点四、概率问题

概率=满足条件的情况数/总的情况数;

分布概率=满足条件的每个步骤概率之积;

分类概率=满足条件的各种情况概率之和;

【例题】

(2018国考省级)某企业国庆放假期间,甲、乙和丙三人被安排在10月1号到6号值班。要求每天安排且仅安排1人值班,每人值班2天,且同一人不连续值班2天。则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方式( )

A.15

B.24

C.30

D.36

【解析】C。本题采用枚举法。假设10月1日安排甲值班,10月2日安排乙值班,将安排情况梳理如下: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此时符合条件的情况有5种。而10月1日和2日可以从甲、乙、丙三人中任选两人值班,所以共有5×A(3,2)=30(种)不同的安排方式。因此C项当选。

(2018国考省级)某单位的会议室有5排共40个座位,每排座位数相同。小张和小李随机入座,则他们坐在同一排的概率( )

A.不高于15%

B.高于15%但低于20%

C.正好为20%

D.高于20%

【解析】

由题干可知,会议室座位一共有5排共40个座位,每一排8个座位。小张和小李随机入座总的情况数为A(40,2),满足条件的情况数为C(5,1)×A(8,2),则所求概率为

数量关系知识点汇总

。因此B项当选。

七、趣味问题

植树问题

方阵问题

走楼梯问题

牛吃草问题

溶液混合问题

和定最值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