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罵過那麼多人,為什麼獨獨不提古龍?

韓聖希

李敖罵過金庸,但罵金庸跟罵余光中不同。余光中就是不久前剛去世的臺灣詩人。他的《鄉愁》曾讓分離了半個世紀的兩岸骨肉親人哭紅了雙眼。


李敖說余光中人品不好。李敖辦雜誌時登過余光中的作品,可雜誌被查封后,余光中不敢力挺不說,還利用去香港的機會說李敖的雜誌經營不善而被關,讓李敖一直耿耿於懷。

李敖罵金庸是因為他不喜歡武俠小說,認為武俠小說最無聊,說的都是做不到的事,屬於虛無縹緲。李敖常說,讀武俠小說就是浪費時間。


古龍也是寫武俠小說的。李敖瞧不起寫武俠小說的,大罵寫武俠小說的代表人物金庸,其實也就捎帶腳地把古龍也給罵了。


蕭陶


鋼筆布萊恩特

83歲的李敖自曝罹患腦瘤,只剩下3年生命。在這個節骨眼上,他發出公開信,要做一檔談話節目,“想和我的家人,友人,仇人再見一面做個告別”,其中提到了他所設想的節目流程,“我們可以一起吃一頓飯,和一張影,我去帶你看可愛的貓,我會全程記錄我們最後一面的相會……”和節目名稱“再見李敖”四個字一樣,極盡煽情之所能,頗有些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

然而,細看李敖之子李戡、及摯友陳文茜等人的文章,方知他這次確實是鬼門關前走一遭,熱衷回憶一生如何驍勇善戰、鐵口直斷的微博賬號,許久沒有新的發難,卻不忘更新一則廣告,加上話題符號,宣傳的還是《再見李敖》,“再見不能紅著眼,那就紅著臉”,標語如是說。

想當年李大師可是大名鼎鼎的看誰不順眼就破口大罵。用大師自己的話說,他罵人,自己卻從不生氣。李敖可謂打遍江湖無敵手,一般只有他罵別人的份,別人根本不敢還口的。甚至有閒人統計數據,李敖大罵過的人數超過4000人了。

李敖還批評金庸,金庸武俠小說裡那些俠義部分,都是虛偽,金庸沒一樣做得到。金庸曾經去臺灣的時候,拜訪過李敖。金庸說自己信佛,自己對錢財已經很看淡。李敖便反問金庸,那你死後怎麼處理錢財啊,有沒有像佛家講的那樣,散盡家財。都沒有,所以李敖認為金庸很假,金庸本人跟俠義搭不上邊,從沒有身體力行。

那麼,李敖為什麼很少,甚至不去批評古龍呢?是古龍名氣不夠嗎?當然不是,早在上世紀70年代,80年代,古龍火遍大江南北。雖然成名沒有金庸早。

當時,古龍的武俠電影劇本是獨佔鰲頭的。代表華語電影翹楚的邵氏有不少古龍小說改編的電影。甚至當時,有這麼一句話,狄龍+楚原+古龍就代表了武俠電影的各種質量保證。而李敖當時是在臺灣媒體界、學界相當具有戰鬥力。古龍的很多小說就是在報紙上連載的。

屠龍不成滿身傷,所以,拿疾病與死亡作為配合商業運營的資本,拿一生積累的功名與罵名傾盡一搏,或可看做為了保持發聲的餘地,重回廣場核心,李敖所做的最後努力。但是觀眾今何在?

網絡節目的受眾,自然是年輕人居多,任憑《李敖有話說》再驚世駭俗,《北京法源寺》多文采飛揚,他們對李敖的認知,肯定七八成來自與小S的幾輪罵戰。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既然有邏輯嚴密針砭時弊的《奇葩說》撕的口沫橫飛,又何必看老朽憶往懷舊?搬些半世紀前的人物出來,悉數愛恨情仇,又與當下何干?

求仁得仁,一生都是爭議人物的李敖,顯然沒有懼怕過什麼。但是,死生大事並非萬能底牌,不過是網絡綜藝,眾生平等,《再見李敖》與他舊仇家小S的《姐姐好餓》相比,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也並沒有高尚到哪裡去,所謂的告別、謝幕與最後相會,倘煽情有餘而誠意不足,單憑這些便宣稱節目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恐怕就像祥林嫂的故事,說得多了,只會剩下顧影自憐,徒增一番消耗而已。


文心觀瀾

李敖說自己大概罵了三千人,那麼三千之外的就都是漏網之魚,古龍漏網沒什麼奇怪的。

李敖罵人要麼是看著不順眼,要麼是得罪過他。古龍和他沒什麼過節,至於順不順眼,我們分析一下:

古龍一生才華橫溢放蕩不羈,酒色不離身,坑蒙拐騙樣樣在行。論女人,只在李敖之上,不在李敖之下;論為人,是光明磊落的卑鄙;論錢財,是典型的君子愛財,取之無道,作品寫完開頭就拿去賣,而且一女許多家,撈了錢就跑;論長相,用倪匡的話說,就是一個殺豬的屠夫。

綜上,既然古龍有這麼多招罵的地方,李敖怎麼就口下留情了呢?我想這跟兩人性情相近有關,古龍是壞的徹底又沒有底線,在李敖看來,也不失為一份真性情。

當然也完全有可能李敖是大罵特罵了的,而且罵的狗血淋頭,只是罵的時候恰好沒人聽見而已。


從不穿靴子的貓

李敖不罵古龍原因是他們是很像的人。



1.古龍李敖都是真性情。

古龍一生豪俠,為人義氣為重,看淡生命,得了肝病還不忌酒,最後因此喪命。可以說,古龍是隨性之人,想到什麼做什麼,不為世俗羈絆。想寫作就閉門謝客,不想寫就逃之夭夭。從古龍的作品看,他裡面的人物無一不是性情中人,是他自己性格的反應。李敖也是這種人,看不慣就罵,沒什麼顧慮。



2.古龍李敖都向往自由。李敖就不用說了,自由鬥士。古龍也是如此。在那個年代的臺灣,政治空氣還是有些緊張的。古龍表面看來是個武俠作家,但在他的武俠小說裡,處處都體現嚮往自由,不願意有羈絆。所著小說,無不天馬星空。



3.古龍李敖對待感情態度一致。他們都是名人,自然有許多紅顏知己。但是他們風流不下流,愛,就全心投入,轟轟烈烈,不愛,就轉身離去,絕不婆婆媽媽。雖然都落了個“玩弄感情”的名聲,但是那些交往過的女性,卻很少有怪罪他們的。他們和伴侶分手後,也只說好,不說壞。

人們常說惺惺相惜,可能就是李敖不罵古龍的原因吧!


圖片來自網絡

請關注風舞鷹翎,一個熱愛讀書和中國文化的胖子


風舞鷹翎

許是忘了,亦或是古龍死的早了。

根據我的推理和了解,李敖早已看透人性,為什麼?因為他本人喜歡文科特別是歷史,喜歡文科是因為他有這方面的天賦,哪方面?感性,口才,與文筆,後來的發展可以看出來如果李敖在,別人基本上都沒有插嘴的份。喜歡歷史,一方面來自天分另一方面或許是宿命,他看破歷史興衰,對人性洞若觀火,他看一個人就非常的準乃至於別人在其面前毫無抵抗之處,因為他的表達犀利而切中要害。

另一方面是他的真,真就容不得虛假,虛偽,他要撕爛這些他不喜歡的虛假的東西,所以得罪他的不是人,而是其人身上具備的一種品質或者毛病,他要指出來,扣上書本捫心自問我們每一個人誰不曾虛假虛偽過。

李敖之所以不評判或者很少提及古龍,那是因為古龍走的早,人們在採訪或者聊天中已經很少提及他,還有一點弱小的因素就是古龍的真與李敖的真有異曲同工之妙,二人可謂有共通的地方。


南院喜劇

實際上,李敖不僅沒有罵過古龍,還表揚過古龍的為人,因為古龍的為人幾乎是和他筆下那些俠客一樣的。有一次,古龍回家路上碰到一個乞丐,聽聞了這個乞丐的悲慘遭遇,古龍直接把剛拿到的半本書的稿費全部送給了他。後來,又遇見一個乞丐,古龍把自己的皮鞋脫下來送給了他(此事收錄在記錄古龍生平的)。先不論這傳聞的真假,但是古龍樂善好施的性格應該是真的,這與他筆下描寫的如李尋歡,沈浪一般的俠客個性是基本相符的。再分析李敖罵人,通常不僅批評被批評者的能力,作品,學術水平,言論,更重要的是批評被批評者言行不一,然後貶低被批評者的人格。而對於古龍這種相對言行一致的人,正好符合李敖的個性,所以,李敖不僅從罵過古龍,而且還對古龍的品行提出過讚賞。


想太多先生25

我認為李大師要罵誰,絕對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並不是看到誰就罵誰,那是瘋子。他要罵一個人必定會從各個方面調查研究一下這個人,他若是罵了,該人肯定有可罵或該罵之處!


至於沒有罵古龍,我認為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他對古龍沒有太多的瞭解,無從罵起。或者當時罵的人太多還沒來得及研究古龍。第二,古龍這個人有兩大愛好,喝酒和女人,其他也沒有啥可查證的,一查就是女人方面的事兒。李大師和古龍就女人這方面也算是嗜好相同,估計也有點兒相見恨晚惺惺相惜之意吧。

李大師一想,不就是喝點酒多交幾個紅顏知己嗎,不算啥,沒啥可罵的。如果罵古龍女人太多那不等於罵自己嗎?呵呵~,據我所知應該是這麼個原因!


科慧苑

李敖骨子裡是個非常老派,講義氣的人。

他替同牢囚犯寫狀子翻冤案,替手下小弟出頭打官司,替孤兒寡母爭權益,為慰安婦捐款,替弱者發生,太多了!罵他的人瞭解下他,可以看看他的回憶錄。

上馬罵兩蔣,下馬操臺獨, 自認紅帽子,卻捧胡大師, 鬥牌李翰祥,寫歌巫啟賢, 一杆如椽筆,兩片巧簧唇, 文化神州旅,北清復旋風, 無人不敢鬥,無話不敢言, 風光時無兩,寂寞有誰知, 君今已去矣,神采怎瞻之? 思君若壺口,浩蕩震長空。


渱劍

李敖連金庸都罵了,還說不喜歡武俠小說,卻不罵寫武俠小說的古龍?為什麼?古龍名氣小,是他沒注意到古龍麼,不可能,他當然知道古龍,他不喜歡武俠,卻獨不罵他,只有一個理由,他喜歡古龍。因為他們都是快意恩仇的人,大俠相對先乾幾杯,喝還來不及呢,哪有時間罵呀!

如今這兩位上神都歸位了,端的是仙姑做陪,美酒相伴,風流快活,天上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