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李敖得不到金庸這樣的殊榮,對此你怎麼看?

山貨幫主


所想說“殊榮是百姓們予以的自然流露,不是故意營造”


白駒食場鳴鳳在竹


李敖和金庸的區別?是小乘佛教和小大乘佛教的區別。李敖有思想的火花,有一定的知識根底,一生也寫了不少著作。但性格乖張,偏獈,只能渡己而不能渡人。李敖的著作,將個人性格帶進其中,筆裡行間流溢出李敖的“李敖思想”,欣賞讚嘆的人並不多。隨著時光的流逝,李敖的著作成不了百年“老酒”而會慢慢淡化。金庸的武打小說,用生動的文字,離奇的情節融歷史知識,江湖煙火,人性的善美醜惡於一體,創造了一個神奇的世界。似乎世間的每個人都可以在金庸的小說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帶入小說中的鏡界中而渡化自己。金庸的小說,曾經風糜臺灣,香港,大陸。如同十五的月亮,海外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庭中健仙”。金庸的小說,不分年齡層次中年人老年人喜歡讀,也不分職業貴賤喜歡看。人的一生能在一個方面有所建樹,則是成功的人生。金庸的武打小說,是創作的時代顛峰。金庸仙逝,此後再無替代金庸,他的著作在人世間在華人中的影響,將會代代流傳下去。


情歡江川


李敖罵人不過作秀,沽名釣譽而已!遇上真正厲害的人物,他也不敢罵!可見,李敖是心機很大的人,狡猾狡猾的。魯迅是他祖宗,也是口誅筆伐揪人不放的,他什麼人都批評,政府也批評,唯特不批評他的浙江同鄉蔣介石!如果他敢像抨擊其他人一樣抨擊蔣介石,十個魯迅也早完了!可見,這些被人稱為鬥士的人其實都很狡猾,就如宋江,只反貪官不反皇帝!

金庸,在新派武俠小說作者中惟一可與他平起平坐的人就是梁羽生!但梁羽生的讀者比金庸要少很多。因為梁羽生寫的是言情武俠小說,言情見長,金庸的小說故事見長。他的武俠小說影響深遠具有廣泛的民眾基礎,李敖在這方面是望塵莫及的!

他們兩個人其實無論罵人也好(作秀),寫小說也好,根本目的都是為了賺大錢,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高尚。志都是大志,心還是凡心!論智慧,論學識,各有千秋。


東方大狂俠


金庸和李敖的逝世標誌著民國曆史記憶的終結,代表著香港和臺灣文學文化的沒落,也代表著從20世紀初期起始移居到香港和20世紀中葉移居到臺灣的大陸精英們的思想意識的結束。李敖不如金庸,這是個事實,不管是文學成就還是政治成果,但是兩者是不一樣的人。金庸是中國傳統的知識分子形象,年輕時也是針砭時事,血氣方剛,但是隨著閱歷的增長,其為人處事愈顯沉穩,低調內斂,世事洞達,兢兢業業,是中國人性的體現。而李敖則是五四和民國批判意識的留存,其初也率直,其末也率直,愛情,政治,文學,生活都可見之。

在文學上面,兩人都可稱為大師。金庸是新武俠小說的成就最高的一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對“俠義”重新解讀,“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為傳統的武俠小說和及今後的武俠小說中的非執政武力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杆,其作品是在儒家文化圈流傳甚廣,影響了很多人人生價值觀,尤其是根據其作品拍的電視劇和電影豐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而李敖的作品也如其人,率直真實,如一個人人生的年輕階段,富於理想,敢於直言,沒有那麼多彎彎道道,又具有煽動性和批判性很適合有抱負又思想的年輕人閱讀,而恰恰其作品在這類人中的影響最大。他是文學領域的異類,敢於發出自己不一樣的聲音,他的作品對臺灣青年的影響力很大尤其在蔣家專政時期,可謂是臺灣的良心。其作品著作給兩岸三地的帶來不一樣的啟發和影響,但是又太過於理想, 過於執著,過於熱情,活得太自我, 把自己活成了一部作品,其生活比其作品更加精彩。

在政治方面,金庸先生的本質工作就是為自己的報紙寫政事評論,但因為其年歲久遠又不加整理收集流傳於世很少。因為父親的緣故,起初對大陸的態度是遠離的,後來同情老一輩的革命人士,其早期的社評貫穿對權力的批判。其先後被臺灣和大陸領導人接見,擔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提出雙查方案,作為香港文化界的代表人物為香港的迴歸做出了自己應有貢獻。臺灣政治是混亂的,蔣家時期,李敖宣揚自由主義思潮,為爭取言論自由而努力,文明的進步需要極具個性人的催動,當時的李敖確乎如此,成為臺灣的文化英雄,後因政治事件被捕入獄。而後臺灣進入民主制度之後,他支持統一,反對公投制憲,反對軍購,但是他並沒有為之做出有效應的行動或者提成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僅僅批判,卻從沒反思過自己幼稚的政治行為,或許使我們對其要求太高,今日已非往日之民國,民眾是清醒警覺的,2005年9月的大陸演講,更像是一個演員。

金庸先生是海寧查氏的一員,他愛中國,他願意為中國奉獻自己的力量,是真正的文學家。李敖是個正統的臺灣人,他愛臺灣,也為臺灣奉獻了自己的一生,是真正的鬥士。對於金庸先生是崇敬,感謝他為我們留下了那麼多的作品。對李敖是敬重,欽佩他活成了知識分子想活而卻沒有活成的樣子。


江夏疏


肯定不一樣,李敖跟金庸兩個概念兩種人生。一個嚴格來說寫書立著作。一個呢寫作只是秀場,人生更多是政治江湖。如果把李敖比作金庸筆下的人,他更像任我行,只是李敖一直被臺灣的政治氛圍壓著,也算個好漢。不過人生如戲,李敖算活明白的人,但不夠通透,不過你我比之又不如也。金庸跟他不是一個檔次,這也要感謝當年香港的氛圍,給力金庸足夠的成長土壤,不要神化金庸先生,但是我不反對膜拜,因為我確實被金庸先生筆下的世界影響太多。李敖如果一百年後有人提一次,金庸至少提二十次。不是對兩位前輩任何不敬愛,只是個人路數不一樣,金庸成不了李敖,李敖也不會是金庸。只要知道他們都來過,都曾經風雲叱吒就可以了。


江陽沽酒客


金庸比李敖更厚重,所以他謙和,他的作品,人性第一,仗義,豪俠。除了藝術上的行雲流水,更有思想上的大氣圓融,而李敖卻心性偏狹,唯我獨尊。

雖然李敖一直看不起金庸,認為他虛偽,這正是李敖淺薄的偏激,李敖只能是一個時代的思想者,而金庸卻可以成為劃時代的文學大師。

人與人的區別之上乘,在於有無大悲憫。有網友把金庸李敖二個作品比成大乖佛教和小乘佛教之區別,這個比喻極好,李敖只有自度,而金庸則度他,完全不同的境界。


山貨幫主


謝謝《頭條》及"山貨幫主"的邀請。94歲的金庸先生走了,他的逝世也是一代傳奇的謝幕。那麼如何看待題主的問題?我認為李敖和金庸雖然都是一代文化宗師,但他們專注的領域不同,李敖是政論家,金庸是小說家,因此各自的影響面也就存在差異。


金庸是當代武俠小說的泰斗,從1955年連載《書劍恩仇錄》開始,到1972年封筆《鹿鼎記》,在這十七年裡,他的十五部武俠小說相繼問世。每部作品場面都恢宏壯闊,字裡行間透露著扶危濟困的俠骨情懷,遺傳著中華文化那種樸素的俠道報國基因。不僅受到全球華人的膜拜,也在印尼、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有著廣泛影響。要說金庸一生有什麼遺憾?正如他自己所說"我把時間全用在寫小說上而荒廢了做學問"。好在他的武俠小說一版再版經久不衰,也可告慰他老人家"大鬧一場悄然離去"的遺願。


李敖作為一代國學大師,他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多面的:一個修養深厚的李敖,一個率性真情的李敖,一個狂放不羈的李敖,一個真正文化意義上的李敖。他一生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話說》、《冷眼看臺灣》、《李登輝的偽面具》等100多本著作,但多以政論為主,讀者有限。他反對臺灣獨立贊同兩岸統一;他鞭撻封建暴政痛斥專制獨裁;他呼籲政治民主鼓勵言論自由;他揭露社會時弊鄙視偽善低俗……他以思想的敏銳、見解的獨到、談吐的坦蕩而自成一家。但不管怎樣說,由於受到專注領域的侷限,其影響也必然不如金庸廣泛。


灩瀾一叟


李敖、金庸,包括古龍、梁羽生,等這些當代港臺名宿,雖然他們個人所取得的成就不同,但他們的身上,無論是作品、還是為人,無不凸顯出中國傳統“士大夫”的精神。所不同的是,他們生活在當代,又給了傳統讀書人的精神賦予了現代人的氣質。


比如,金庸老爺子,雖然沒有像陶潛、蒲松齡那樣“不為五斗米而折腰”,但生逢社會大變革的時代,身不由己,也深深地體驗了一把“大隱隱於市”的生活,相比於一千多年前的陶潛,金庸先生更像是一個真正的隱者。

中國古代的讀書人,絕大多數無非是為了高頭大馬顏如玉、黃金屋,一旦龍虎榜上無名,也要追求追求士紳的生活,所以他們既不肯大隱,也不肯小隱,也就是再也不願意與“馬牛羊雞犬豕”做朋友了,更不要說家國天下的情懷!所以,都是讀書人,這樣的讀書人,一生也不會有什麼成就。



與一般的讀書人所不同是,金庸先生雖然身居鬧市,卻做到了,進則兼濟天下,退則獨善其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獨懷天下蒼生,才有了六大門派、才有光明頂這種對人性的批判;才有他一部部不朽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金庸一生最大的貢獻,就是他書中對社會假醜惡的揭露和鞭撻。這種鞭撻對引領社會進步起著積極的作用,這個“積極”或可以用“偉大”來形容?


金庸所獲得的殊榮,既是社會對他的肯定,也是對他小說作品的肯定。雖然李敖和金庸都具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古代士子之風,但兩個人的性格和情趣不同,在世人心中的地位也就不可同日而語。如果說金庸像古代的陶淵明、吳承恩,李敖則更像是三百年前的狂生金聖嘆,不能讓所有的人喜歡,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討厭。

孤高傲世放言無忌,大約李敖身上也有魏晉士子風骨吧?


燕北林叢


李敖是大師,歷史學家,俠義柔腸,捐鉅款幫助弱者,是不畏強權的鬥士。金庸捐款過嗎?幫助過弱者嗎?金庸是通俗武俠小說家。


小魚124555463


李敖和金庸不是一路人,怎麼能比呢?

李敖實際上是一個活躍的社會活動家。他以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活躍度來吸引人關注的。李先生在世,如果有幾天沒有有關他的新聞,他一定很難受。他一定會製造點新聞來使社會關注他,他一定會這麼幹的。他並不希望有多少人成為他思想的奴隸,只要你說李敖這個人很麻煩別招若他,他一定十分高興!

金庸則不同,他而深厚的古典文學底蘊,他是一個文人,一個靠筆桿子生存的人,因此只有深入研究歷史和古典文學,才能抓往讀者!中國曆來有兩個系統,一個是正常的社會,一個是隱藏在正常生活下的另類社會,這就需要文學工作者,也就是作家用自己的筆桿子去揭開它們的面紗。而金老先生用這個方法,去探討人物,用現代人的思維方式,打開古代人的思想鑰匙,探求他們的內心世界,以及社會結構,給我們打開了這扇古老的大門去探求他們的人生,探求他們的精神世界!

兩人沒有可比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