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天,我們一起讀完《皇帝內經》(3)經絡學說淺析

在《黃帝內經》中的經絡學說,這個經絡學說是研究人體經絡生理病理及其臟腑相互關係的學說,統稱為
經絡學說。

它也是中醫學說理論整個大體系中的重要的組成部分。

那麼一般通過經絡的聯繫,人體所有的臟腑器官、皮肉筋骨包含九竅,它組成了一個有機的不可分割的整體。

所以說在《黃帝內經》中,十分地強調經絡學說的作用和地位。

128天,我們一起讀完《皇帝內經》(3)經絡學說淺析

《靈樞經脈》篇中,專門指出:“經絡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

可以看出我們的經絡這種重要性,如果經絡出現了堵塞,你的身體可想而知。

那麼在《靈樞經別》篇中,更是重申了作為醫生,作為養生者,要掌握經絡學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講到“夫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學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難也。”重點重申了掌握經絡學說的必要性。

那麼我們簡單看一下就經絡的分佈和循行的一些基本的情況,先寫簡單的基本情況。這個經絡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肢節進入皮膚,可以說是溝通人體上下內外的通道。

在《黃帝內經》中,認為經絡是有經脈和絡脈組成,分佈在體內深部的,大部分為經脈,分佈於人體淺表部位的。一大部分為絡脈。

所以在《靈樞經脈》篇中說到“經脈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諸脈之浮而常見者,皆絡脈也。”一般這個經脈可以分為正經和其他經六大類,它是經脈的主要的組成部分。

128天,我們一起讀完《皇帝內經》(3)經絡學說淺析

正經有十二條,手足三陰經和手足三陽經,合稱為十二經脈

它是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就是我們的手足三陰經和手足三陽經是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叫奇經八脈。我們好多有時候在不懂得認為是七上八下,還有七經八脈。這個奇經有八條,及督脈、任脈、衝脈、帶脈、陽維脈、陰維脈、陰蹻(qiāo)脈、陽蹻脈合稱奇經八脈。

128天,我們一起讀完《皇帝內經》(3)經絡學說淺析

那奇經八脈有什麼重要的作用呢?

它有聯絡調節和統帥駕馭十二經脈的作用,此外還有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他們都屬於經脈的範疇。

那麼十二經別是什麼?是從十二經脈分別出的分支,它的作用是什麼呢?

它主要是加強十二經脈中相為表裡的兩經之間的聯繫,並能通達正經不能到達的器官和形體部位,它重要的作用就是補充正經之不足。

我們舉例講就像是一個燃氣管道,有主管道鋪到你的村裡,鋪到你的村頭或者是主要幹道上,但是要進每家每戶,我們需要一些附屬的織網累的管道,所以這個十二經別就相當於輔助十二經脈不足的一股強有力的力量。

那麼還有一個叫十二經筋,經筋骨的筋,它是屬於十二經脈的附屬部分,它有連綴四肢百骸,阻礙關節主次、關節運動的作用。

較十二經筋,我們說的筋骨的筋,還有一個概念叫十二皮部,他則是十二經脈,十二經脈的功能活動。

128天,我們一起讀完《皇帝內經》(3)經絡學說淺析

在體表一定皮膚部位的反應區,經絡分經脈和絡脈。

那什麼是絡脈呢?絡脈是經脈的分支,其中縱行的幹線稱為經脈,由經脈分出網絡全身各個部位的分支稱為絡脈,十二經脈與督脈任脈各有一隻別脈,再加上脾之大絡,合稱為十五別絡。

它的功能是什麼?

功能是加強一相為表裡的兩條經脈之間的聯繫和調節。這個表裡的概念,就相當於夫妻關係相互呼應,還有一個概念叫浮脈。

浮脈是循環人體淺表部位而常浮現的絡脈,我們其實看到的就是身上的一些顯現的葉脈都是浮脈。

還有一個概念叫孫絡。孫絡這個經絡相當於很小很小,就他這個很細小的絡脈為孫絡。我們講在《靈樞脈度》篇當中有這麼一句話,“絡之別者為孫”。

我們這堂課呢主要帶大家先認識一下什麼為經絡學說?什麼十二經脈?奇經八脈?或者絡脈孫脈是什麼概念?

那麼我們下堂課可以再去細細的去研討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