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飛漲前,“成交量”必定有這些特徵,看懂輕鬆躋身富豪榜!

凡是踏入股市的人,大概都有相同的體會,那就是無論事先準備多麼充分(包括技術,心理,資金等諸方面),初入股市,都感到迷茫,感到股市是如此的令人難以捉摸。其間雖也有初入股市小有斬獲的時期,但幾乎每個人都會遭遇迷茫期,自信喪失期,甚至有很多匯友就此止步,從此遠離股市。以筆者粗淺的體會,要在股市取得成功,必經以下三個階段(這其中不包括有過其它投資經驗者),或稱為炒匯的三個境界。只有達到最高境界,才能保證在股市立於不敗之地。

境界之一,初生牛犢,膽大如虎階段。此階段亦可稱為盲動期。懷著對投資市場美麗前景的憧憬,或聽道聽途說,或被勸誘,在並沒有充足經驗及充分準備的情況下盲目地衝入股市。此一階段的特點可以歸納為:一是對股市的風險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少,完全不懂得資金管理。二是分析水平,特別是技術分析水平有限,操單往往憑道聽途說或所謂的專家指導。三是實際操作經驗不足,遇突發事件易驚慌失措。四是心態不正,想贏怕輸,對虧損沒有心理準備。遇虧損時,不會合理地調節心態,不肯服輸,死頂硬抗。這一階段的匯友的表現往往是頻繁進出且進出單量大,大輸大嬴。特別是在初有斬獲時,這種現象就越明顯。但處於這個階段的匯友,最後往往是以慘敗結局。

境界之二,老奸巨滑,膽小如鼠階段。此階段亦可稱為謹慎期或動搖期。處於這一階段的匯友,已經過了股市的風風雨雨,也往往在股市受過創傷。在失敗教訓的刺激下(往往少有成功經驗的激勵),經驗日趨成熟,技術日趨老到,對各種做單技巧的掌握亦趨於熟練,對預想範圍內的失誤與損失也有了相當的承受能力。但這一階段的最大特點是對前一階段的失敗記憶猶新,過於迷信技術分析,熱衷於對某些技術信號與技術細節的過細分析,缺乏對大勢判斷的自信。在這一階段的匯友眼中,到處都是阻力,遍地都是支撐,想下單,又怕在下個阻力位被擋住,前怕狼,後怕虎,始終感到難以下手。即使進單,也是遇阻即跑,難以獲得大的利潤。處於這一階段的匯友往往沒有大輸大贏,但往往幾次盈利會葬送在一次失誤裡。愈是這樣,愈變得謹小慎微。往往在不自信與不甘心之間彷徨不已。

境界之三,洞徹先機,藝高膽大階段。此階段亦可稱為成熟期。這一階段的最大特點:一是心態的平和。對股市中的風浪已習以為常,不再會因股市的波動及一倆次的勝負而亦喜亦憂。二是對股市的判斷有著較強的自信,能較完整的掌握股市的大勢走向,對於達到自己目標前的阻力與支撐視而不見。處於這一階段的人,對技術分析已瞭然於心,但又絕不迷信技術分析。他們像老練的獵人一樣,能夠“嗅“到股市的味道。在他們看來,任何的評論與消息,都不過是為我所用的參考,聽而不信。三是操作手段的熟練。處於這一階段的人,清楚地知道股市的風險。因此,他們也最知道怎樣來保護自己。他們既自信,又不自大,懂得運用合理的操作手段來規避風險。因此,他們在股市中游刃有餘,輸小贏大,成為股市的弄潮兒和真正的勝利者。

股價飛漲前,“成交量”必定有這些特徵,看懂輕鬆躋身富豪榜!


什麼是成交量?

成交量是指某一個時間段內具體成交的總手數,在股票當中1手=100股。成交量的大小反映了多空雙方對當前價格的認同程度,成交量大就說明了多空雙方分歧大,成交量小就表明了多空雙方分歧小,成交量也可以反映市場或者是個股的交易活躍程度,根據不同的位置成交量變化來判斷主力的動向,從而做出買賣決策。

成交量的3大功能:

1、成交量是股價上升的原動力,也是股價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

上升行情裡,股價上漲時,成交量增加,股價下跌時,成交量減少;下跌行情裡,若股價下跌量增,表示作空動力大。當成交量出現萎縮後,一旦增量介入,股價將回升。

2、成交量的增減決定股價漲跌速度。

股價處於低位時,成交量溫和放大,奠定了股價上漲的基礎。在上漲過程中,成交量若過於放大,則影響股價繼續上升,漲幅受限。

在回檔整理期,通過成交量萎縮來整理籌碼,積蓄動力,一旦成交量再次放大,股價將回升。

在下跌行情中,股價處於高位時,成交量萎縮,股價無力堅守高位而下跌,若下跌時成交量萎縮很快,則賣意減弱,,跌幅有限。

3、成交量的變化能改變個股的"股性"。

成交量決定股票的"死活"。成交量增加,股性就"活",成交量減少,股性就"死"。成交量既能使熱門股變冷,也能讓冷門股變熱。

成交量是非常重要的技術指標,其重要性僅次於價格分析(趨勢分析)。所以投資者在分析成交量時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1)成交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輔助類分析指標。因此對成交量的分析,應該與價格變化聯繫起來綜合分析。不可脫離股價變動,而單獨分析成交量。

(2)不同板塊、不同股票的成交量的分析標準,應該有所區別。例如,大盤股的換手率超過5%,就已經是大幅放量。而對於投機活躍的小盤股來說,可能換手率超過10%才能算是大幅放量。

(3)股價上漲時需要成交量的配合,但是下跌時則不需要。就好比推石頭上山,上山時需要不斷用力推動,而下山時則不必費力,單憑重力石頭就能向下滾動。

1、成交量最佳買點:低位的價量齊升,逢低買入

股價飛漲前,“成交量”必定有這些特徵,看懂輕鬆躋身富豪榜!

2、成交量最佳買點:緩慢攀升後開始放量上漲—第一根放量大陽線處買入

股價飛漲前,“成交量”必定有這些特徵,看懂輕鬆躋身富豪榜!

3、成交量最佳買點:股價跌至某個重要支撐位—縮量企穩時買入

股價飛漲前,“成交量”必定有這些特徵,看懂輕鬆躋身富豪榜!

4、成交量最佳買點:放量突破重要阻力位—突破日買入

股價飛漲前,“成交量”必定有這些特徵,看懂輕鬆躋身富豪榜!

成交量選股原則

(1)成交量出現的位置決定股價的走勢,長期盤整之後出現連續巨量且股價小幅上揚的股票可以大膽介入,不能畏縮不前。(低位莊股,突破不可放量,因為莊股籌碼已經很集中了,放量都在中後期了) 

(2)高價區出現巨量而股價變動不大的股票千萬不要追進。(說明籌碼還是鬆動)

(3)選擇黑馬股的絕招之一是根據成交量變化,能夠大漲的股票必須有大的底部動力,否則不會大漲。底部動力越大的股票,則上漲力度越強。(表示有建倉的痕跡,如果有突發利好爆出可靠性較高)

(4)成交量的圓弧底必須加以注意,當成交量的平均線走平時要特別注意,一旦成交開始逐步放大且股價小幅上揚時,應該立刻買進。(大家都會看形態,達成做多共識,股價自然上漲)

(5)股市中獲利的關鍵在於選股,不能單看大勢賺錢。否則很容易“賺了指數虧了錢”。(是一句廢話)

最後給大家分享一個關於成交量的指標公式。該指標由股友提供。

成交量作為一個重要的指標,很多股友對此是很熟悉的,成交量的用法,不外乎“放量、縮量”,和價格配合等。下面這個指標,就是標明成交量放大的日子。

公式如下

股價飛漲前,“成交量”必定有這些特徵,看懂輕鬆躋身富豪榜!

出來的效果如下

股價飛漲前,“成交量”必定有這些特徵,看懂輕鬆躋身富豪榜!

可見是有1、2、3、4的標示。分別代表30天、60天、120天、250天內的新高。


什麼是交易系統?

很多投資者說到交易系統可能很快便會想到在哪裡買入,在哪裡賣出,這其實就是前面談到的技術信號,及入市和離市信號,將交易系統和技術信號進行了混淆。

而真正的交易系統應包括三個部分:行情研判、資金管理、交易策略,這三者應是有機結合的整體,缺一不可。很多投資者正是因為沒有一套完善的交易系統,不知道如何進行資金管理,採用何種策略,只注重買點和賣點,即使這種買賣信號成功率較高,最終還是無法擺脫虧損的結局。

(A)行情研判

它是為交易策略和資金管理服務的,拋開了這一點,任何行情研判都沒了目標,都無法設立標準,也沒有了實際意義。筆者強調的是行情研判,研判包含了預測,但不僅僅是建倉前預測,還包括建倉後的跟蹤評判,筆者甚至認為這一點的重要性要高於建倉前的預測。

行情研判需要回答三個問題:

1.什麼樣的情況下進場交易?答案必須是清晰明確的,可以是一個精確價位,也可以是一個明確的區間。一般來說,不管投資者採用的是什麼分析方法,其進場信號的類型大概可以分為兩種:1)順勢交易型,這一類投資者選擇的最初的進場信號是區間或高低點的突破。口頭禪:順勢而為。2)逆勢交易型,這一類投資者的最主要的進場信號是行情末端的拐點,或者是經過測算的目標點位。口頭禪:低吸高拋。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分析研判思路,採用哪一種都可以,但最好不要在交易中來回切換思路!

2.什麼樣的情況下離場?離場包含了三層意思:1)離場是因為行情的發展變化不符合投資者的持倉標準;2)離場是為了止損和止盈;3)離場的動作應該是積極主動的。行情研判必須清晰明確回答這個問題,相對於第一個問題來說,這個問題容易被忽視,也正因為如此,這個問題更重要。什麼樣的情況下進場,是由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離場決定的。

3.能否給資金管理提供唯一的、明確的、可執行的依據?

(B)資金管理

資金管理的意義:

1.是為了在市場上生存下來,且生存得足夠久。為了生存,我們必須將虧損限於小額。這個“小”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雖然每個人理解不同,但應該是我們在交易過程中的絕對的追求,因為我們無法預料會連續出現幾次虧損,我們只能控制每一次虧損都是小額。

2.獲利是交易的最終的追求,只有獲利才能彌補止損,才能最終獲得利潤。套用投資大師的話:將虧損限於小額,讓利潤奔跑。正是這個要求,決定了行情研判需要回答的第三個問題:行情研判必須可以測算出盈虧比例,否則說明行情研判有缺陷。

需要強調的是,由於我們不知道自己會連續虧損幾次,所以一旦持有的頭寸開始盈利要積極持有。這包含兩方面的含義:

1.我們無法知道當下是不是已經獲得最大盈利,只有盈利開始出現回撤,我們才可以知道哪個位置是最大盈利點位,即便是一個精於測算量幅的投資者。因為有些行情的變化是會跨越時間級別的,比如日線級別的行情演化成了周線級別的行情,所以有了盈利。只要我們的持倉標準還在,不妨持倉更堅決一些,切不可無原則地“見利就跑”。

2.很多行情展開初期會出現反覆,也有的行情初期直接V型反轉,也有的可能在反覆震盪後會選擇向下,這些信號都需要在後市覆盤才能看出當時的走勢,這種不確定性就對我們的實戰操作造成很多困難,所以在這種不確定的初期走勢,控制資金或許是一種折衷的無奈之舉,也是唯一的合理應對措施。

總之,“知止而後有得”,“量力而為”。資金管理不管怎麼強調都不過分,筆者認為這是成為一個合格投資者最重要的核心環節,而往往卻被普通投資者所忽視。

資金管理是所有交易環節中最個性化的一個方面,體現出了投資者自己性格的各個方面,沒有好壞區分,適用為美。下面簡單談談構建資金管理模塊的大概思路:對自己所能承受的保證金最大虧損制定一個明確的額度,結合投資週期的長短,將總的虧損額度作為最寶貴的“資源”合理分配。這麼做不僅僅是在強調將虧損額度量化,便於提高執行力,更重要的是,強化了一種理念:再多的資金如果管理不善,也會有虧完的一天!

有了上述額度的量化,投資者很容易明確在每次交易中,或者每個時間週期中可以動用的“虧損資源”。很多人將所有投資保證金比作“子彈”,我認為應該將自己的虧損額度比作“子彈”更貼切,子彈打出去是收不回來的,但是為了獲取“獵物”我們又必須打出“子彈”,虧損額度用完了,就應該停止交易。

行情研判模塊和資金管理模塊相互結合可以測算出一個合理、明確的虧損額度,這個過程有助於提高執行力。

(C)交易策略

這是最靈活的一個環節,也是最見功夫的一個環節。在此環節中,許多投資者忽視了一個問題:行情的節奏感。

制定一個適當的交易策略就是為了準確地踏住行情的節奏。節奏沒塌好,指數上漲你也可能虧損,不同的人操作同一支股票,結局也可能是天壤之別,別人賺錢,你卻虧損。交易策略需要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1.進場時機。在確定自己交易的時間級別之後,該怎麼看待自己的入場信號?比如:對於一個日線級別的交易者來說,在整個交易日中,如果是做突破的投資者,遇到開盤跳空突破關鍵價位時,是進場還是不進場?盤中回撤到關鍵點位以內,進場的單子該不該離場?為了避免這些問題,日線級別的交易者或許應該在快收盤的時候根據信號進場,過濾掉日內的信號。這樣做可能會錯過一些盈利空間,但是可以迴避日內波動帶來的不必要的止損動作,趨利避害。作為期貨投資者應該將避害放在前面。這裡只是舉了一個例子,並不是說這樣做是唯一的或者最好的方法,投資者應該對自己的交易進場時機有個明確的標準,以便執行。

2.如何應對行情突發事件。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對於突發事件,一定要有積極的應對措施,不管突發事件是不利的還是有利的。很多投資者認為,突發事件雖會引起行情的異常波動,可以加速一波趨勢行情,或者減緩一波趨勢行情,但大多改變不了行情的趨勢。既然是“突發”,無從預測,索性不去考慮。顯然這樣的觀點有點消極。政府一直在積極號召各行各業建立“預警機制”,期貨投資者也應該建立“預警機制”,最大程度地確保交易策略的順利實施。否則會被突發事件打亂節奏,盲目進場或被動離場。

3.加減倉位,平滑心態。我一直不相信有投資者能面對行情的漲漲跌跌、資金的盈盈虧虧,可以做到真正的心如止水。都說人性的兩大弱點——貪婪和恐懼。筆者認為,克服弱點應該從尊重弱點開始,弱點與生俱來,時時刻刻都會發揮作用,我們無法擺脫。但是我們可以制定明確的交易策略,通過加減倉位,來平滑或者衝抵盈虧波動對人性弱點的考驗。

加減倉位的大概原則:虧損頭寸只減倉,不加倉;盈利頭寸加倉要按照事先設定好的經過測算的比例執行。需要說明的是,這只是一個大概原則,不是唯一標準。

交易系統是一個整體,各個模塊是有機組合,不是簡單疊加,好的交易系統不會突出某一個模塊,而是通盤考慮、同步建立的。這很像中醫理論中強調的“中”、“和”的思想,中醫認為:人只要做到了“中”、“和”,就不會生病。好的交易系統的每一個細節都是全息的,都可以反映出整個系統的目標、原則、技巧等等所有信息。

人最難做到的是瞭解自己,正確地評價自己。交易方法可以學,但在學習方法的同時,一定要結合對自己的分析和了解。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有可能成為最好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