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大會上,我國連續16次反對票所為何事?

前些日子,以美國為首的三國聯軍繞開聯合國轟炸了敘利亞,讓人不由得唏噓,曾經舉足輕重的聯合國已經變得可有可無了麼?實際上這種情況並不是第一次發生,在聯合國成立之初,美國就經常操縱英法等國來方便自己行事,使蘇聯在聯合國處於弱勢,而不得不經常動用“一票否決權”,甚至有過一天內否決15次的記錄。

聯合國大會上,我國連續16次反對票所為何事?

聯合國

中國作為一個和平崛起的大國,在國際上一向不偏不倚,也很少動用否決權,但是在1981年,聯合國推選第五任聯合國秘書長時,我國曾連續16次動用“一票否決權”。當然,也有爭議說著16次並不能算是一票否決,因為這與聯合國秘書長的選舉機制有關係。

聯合國大會上,我國連續16次反對票所為何事?

在中國知名度較高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

眾所周知,聯合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行政組織,聯合國秘書長算的上是聯合國最大的官兒了,再任何一個國家都能享有“準國家領導人”的禮遇,而聯合國秘書長的推選機制,在經過大國間多年的實踐與協調,才終於確定下來:

1、地區輪換,即每10年各大洲輪換一次;

2、必須有威望,有能力,而且必須懂英語和法語;

3、必須得到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同意,或不反對;(因此有人認為選舉時的反對不能算作“一票否決”)

4、不能是五常之一的人選,從中、小國家的政治家中選拔。

從聯合國成立直到1981年,共產生過4位秘書長。他們是:挪威的賴伊(1946~1952年)、瑞典的哈馬舍爾德(1953~1961年)、緬甸的吳丹(1961~1971年)、奧地利的瓦爾德海姆(1971~1981年)。可以看出,聯合國秘書長的職位幾乎一致掌握在歐洲的發達小國手中,到了1981年,瓦爾德海姆申請繼續連任,雖然他與中國的關係一致保持的不錯,但權衡利弊之下,為了更過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中國推選非洲國家坦桑尼亞的政治家薩利姆出任下任聯合國秘書長。而美國堅持推選瓦爾德海姆。

聯合國大會上,我國連續16次反對票所為何事?

瓦爾德海姆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在第一輪的投票中就反對瓦爾德海姆繼續連任,並在1981年10月27、28日兩天,連續16次投出了反對票。與此同時,美國也連續16次否決了薩利姆出任。

中國堅定的立場,得到了眾多發展中國家的肯定與讚揚,認為中國“伸張了正義,維護了發展中國家事業”,並且“是非洲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真正朋友”,就連西方媒體也驚歎於“中國的驚人之舉”。

聯合國大會上,我國連續16次反對票所為何事?

坦桑尼亞前總統薩利姆

事已至此,中美雙方相互妥協,瓦爾德海姆與薩利姆先後退出了競選,在隨後的第17輪投票中,來自秘魯的德奎利亞爾出任第五任聯合國秘書長。因此,不管這16次反對算不算“一票否決”,這都是我國外交史上的一次偉大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