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桑代克的貓er

從古到今,關於性格形成的先天和後天之辯,已經持續了幾千年,一直未有確定的結論。但可以確定的是,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對人的性格的形成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至於誰的作用更大誰的作用更小,估計還要留給後人繼續考證了。

說到性格,那就不可避免地要提到氣質。這裡所說的氣質,是指人先天便具有的脾氣和秉性。有人是衝動易怒的、有人是多愁善感的,有人是活潑開朗的,有人是沉穩踏實的,這都是氣質類型給人帶來的心理活動的強度、速度、靈活性等方面的影響。目前最流行的分類方法便是氣質的體液說,將人的氣質分為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鬱質。四種氣質類型可以說是迥然不同的,單一版很少有人只是單一的類型,而往往是兼具其中兩三種類型的特點的。性格,便是在氣質的基礎上醞釀和發展的。

氣質類型的產生,可能是基因遺傳的作用,可能有基因變異的作用,總之是人一生都很難改變的,所以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先天有了秉性,接下來便是後天因素接管了我們的人格發展,爸爸媽媽的撫育和培養、學校的教育、小夥伴之間的相處和交流、大眾傳媒的薰陶,這種種因素,使人漸漸發展出了自己的性格,所以說,後天和環境因素在個體性格的形成發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了,需要著重強調的一點是,個人自身的實踐、努力、成敗體驗都是影響性格的發展走向的。例如,一個內向的人通過在大學積極參加社團活動而漸漸變得開朗外向有幽默感,一個自私的人在經歷集體生活之後漸漸學會了慷慨和為他人著想。

性格是在不斷髮生變化的,只不過變化的幅度和方向因人、因事、因情境而有所不同。到了二十多歲,我們也依然可以繼續努力塑造自己的性格,使其往好的方向發展,不斷完善自己,努力變得優秀。


鵜鶘心理夯小七

你好,我是暖心理的諮詢師董婭婷。你的這個問題其實是從有心理學以來都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每一個流派對於性格是如何形成的都由非常不一樣的解讀,但是目前都比較認可性格是先天加後天共同早就的。

1. 一個生命在媽媽肚子裡就已經在開始形成自己的氣質類型,媽媽如果在懷孕期情緒起伏較大,生活的物質條件較為短缺,那麼可能會造成孩子也容易情緒化,或者帶有一些先天發育不良的身體症狀,這個會是造成孩子之後性格發展的一個硬件條件。所以現在在物質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孕期的爸爸媽媽尤其要保證心情舒暢,營養均衡。

2. 後天的環境,從小到大里說,從一個家庭的教養方式,家庭環境,到學校環境,到社會環境都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比如家庭的教養方式屬於民主型的,可能孩子會干預表達自己,會比較自信地與人交流各自的觀點,但是如果是權威型的教養方式,孩子可能會比較膽怯,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

家庭中父母親的關係也對孩子的性格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在不少來訪者身上都能夠看到如果是從小父母親關係不太好的家庭中,來訪者往往會表現得過度成熟懂事,因為如果爸爸沒有起到照顧好媽媽的職責,孩子會自動補位,代替爸爸照顧媽媽,使得孩子在本應該天真爛漫的時候顯得老成早熟,過度體貼他人的感覺而忽略自己的感受,很多人都會有早熟的孩子讓人心疼的感覺。

等到孩子到了走出家庭接觸學校的年齡,同齡人的交往方式,老師的影響就顯得特別重要。老師是不明就裡要求學生絕對服從,還是懂的適當影響和鼓勵孩子探索的,影響會特別大,前者會讓學生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變得不自信,而後者,學生會對自己的能力和表現有相當的信心。

同輩人之間相處總會碰到摩擦,如果在與同學有衝突,沒有足夠的引導,會使得孩子對其它人產生排斥和防禦的心理,不太願意與人接觸,就是我們常見的內向,而能夠很好地處理與他人的衝突的孩子,則能夠很好的與人互動,表現得我們看到的外向。但是這有賴於成人的引導。

最後社會的大環境也會對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影響。上個世紀的人更多的機會在一起互動,所以總體要比這一代人要更加的外向和願意與人接觸。

總之性格的形成是一個系統作用的結果,並不是某一個因素單獨起作用。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董婭婷


暖心理

遺傳因素通過什麼途徑來影響人的性格?這是一個非常複雜而爭議頗大的問題。一般理論都傾向認為,遺傳因素通過氣質和智力而影響人的性格。在遺傳因素的作用形成的氣質,按照自己的活動方式,使性格具有獨特的色彩。例如同樣是助人為樂的性格特徵,多血質的人在幫助人時動作敏捷、熱情溢於言表,而粘液質的人則沉著冷靜,情感蘊含在心。氣質為人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所決定,所以,一開始氣質就影響性格形成和發展速度。 遺傳因素對智力的影響,早已為詹森研究證明了。不論兒童是由生身父母還是由收養或寄養家庭撫養,他們和生身父母之間在智商上總有顯著的相關。詹森把此歸因於遺傳對智力的影響。進而言之,智力和性格都受高級神經活動的特性和類型的影響,而智力對人性格形成是有作用的。這作用在人的發展過程中顯示出來。人們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冷靜地審時度勢,使自己的行為符合客觀規律,這樣就會促使自己勇於克服困難,在艱難險阻中表現出自覺、大膽、果斷和堅毅等良好的性格特徵。因此大凡政治家、發明家、作家、藝術家,雖然從事不同的職業,但他們都兼有高度發達的智力、創造力和優良的性格特徵。


簡約的美

中國有句古話,三歲看老。


這話聽起來有點不可能,根據 阿德勒 的心理學著作,

6歲以前的早期生活,對人的性格的影響佔50%,6歲以後的生活佔50%

基因,環境,社會關係,這些是影響性格的重要的組成。

基因,你遺傳了父母的基因,比如 面相 。說到面相,可能很多年輕人認為這是迷信,騙人的,實則不然。克雷奇默 曾研究說:人的精神情感可以通過體貌特徵得出結果。年輕時不相信面相,步入社會後就會信了。〈算命預測的那種是假的〉



環境:生活在暴力環境下的男孩,就會認為暴力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吃重口味的,特鹹特辣,脾氣就會很大。

社會關係:這個就要談到合作能力了。不具有合作能力的人,一定是缺愛或溺愛的人。也可以反過來,溺愛或缺愛的人不可能有合作能力。合作代表著信任,信任才能建立聯繫。缺愛的人,是不相信任何人的,溺愛的人,只信任那個愛他的人。
性格是不太可能改變的,一夜之間判若兩人,這是因為經歷了重大事件。但這都是不可持久的。除非你一直堅持才可以,一個人性格很浮躁,只有長期堅持看書或者練字,心才能淨下來。


A張深

性格的形成由很多因素所制約的。 一部分是孩子天生的由於基因和自己的氣質決定的。一部分是後天的影響。

1)孩子先天的氣質 你會發現有的孩子天生出生的時候就比較難帶很鬧,但是有的孩子就比較順一些。還是有的會比較好動,很開心,但是有的孩子就會比較安靜一些。而這些常常是遺傳物質在其中起的作用。我們說到氣質類型,它是人生來就具有的心理活動,它是一種穩定的動力特徵,一般來說分為四個類型。比如多血質的人可能是特別有朝氣的活潑的,反應速度很快,同時也非常喜歡和人交往。膽汁質的人也是熱情的,但是有時候也是激烈的,劇烈變化的。抑鬱質的人有時候是不太合群的,性格很孤僻,行為是比較遲緩的。比如林黛玉就是抑鬱質的代表。粘液質的人可能是屬於比較穩重踏實,剋制而又忍讓的。這些氣質類型都是孩子天生帶來的。

2)除了天生的這些因素以外,我們可以看到有其他因素影響著人的性格。比如說小時候的生活環境,父母親的家庭教養,成長的經歷,在學校的受教育過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整個環境都會影響著她未來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擁有一個什麼樣的性格。孩子的性格在後面因素的影響中也會逐漸得形成穩定的性格。

很多人在長大之後都會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可不可以去改變一個人的性格。其實是很難的。就像是人的骨骼一樣,我們要長大需要經歷多少個日月星辰,慢慢地一點點得長大。所以你經年累月所成為的你,你的性格,也不會簡單得被改變。

個人想法。


希樸羊

世界上沒有什麼比人的性格與命運更矛盾的了,它既抽象又具體,既模糊又清晰,在每一個人的身上都鮮活閃現。在我們走向大成功或遭遇大失敗時,它才變成人們熱議的話題,讓人發出性格決定命運的慨嘆!

  


你的
性格,誰在做主

  有關人的性格形成一直有兩種觀點。第一種先天論認為,我們具有怎樣的性格在一出生時便決定了,基本由遺傳做主;另一種觀點認為,“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降臨到世界時,他的思維都是空白,何談性格?完全是生活環境與接受的教育在塑造著不同的性格。

  這兩種觀點有點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爭論,彼此都有道理,可彼此卻也很難說服對方。如果贊成前者,那無疑認為我們的性格無論優劣,都是天生註定的,既然是先天的就說明是難以改變的,那後天的教育不就成了多餘的無用功?

  


而擁護後者也不能自圓其說,因為性格品行的遺傳和家傳現象比比皆是,文盲家庭出大學生與曾經的搶劫犯培養出慈善家的事例,無疑是極端個案,鳳毛麟角。

  134年前的美國科學家理查得·恰克蒂爾對幾個州的監獄進行了抽樣調查,其結果佐證了先天論的正確。他的具體做法是求證家族性犯罪的幾率有多大。調查結果發現,一些數百人的大家族,的確有集中犯罪的現象。比如吉姆家族的近800人中,有148人酗酒,121人賣淫,75人有犯罪前科。

  後來恰克爾還以調查數據證明,音樂才能也會遺傳,故而造就很多的音樂世家,召開家族式音樂會一直是一種時髦。

  
現代主流科學認為,我們的

性格形成是遺傳和生長環境綜合作用的結果。就以音樂家為例,遺傳固然重要,但耳濡的薰陶更不可小視。特別是那些從小就在悠揚悅耳的琴聲中長大的孩子,環境的影響可能勝過遺傳的因素。對此,澳大利亞心理學家羅拉黑爾經過半生的潛心研究,對遺傳、環境作用於人性格的烙印歸納為三條結論,已然成為當今人類心理學研究的共識:首先,在心靈與思想的某些特質上,家庭成員之間存在著某種程度的遺傳;其次,至於性格中那些獨特鮮明的部分,在遺傳中是被放大還是被縮小,取決於後天的環境因素;再次,遺傳中被放大的部分越突出,受環境的制約就越小。


思懿

性格是心理的外在表現。一個人的心理同時具備多個性格元素,比如勇敢、溫柔、剛強、粗暴等;每個性格元素都由正與反兩方面所組成,比如勇敢的反面是膽小,溫柔的反面是粗暴。通常情況下,這兩個方面會有一面呈現出相對強勢,這就是我們稱之為性格的東西。

因為性格元素具有兩面性,所以,具有明顯性格特徵的人,在少數情況下或非常時候,也可能有不同平常的或者說與平常相反的性格元素表現。比如一個溫柔的人,當他被逼到絕境時,小宇宙爆發,也會表現出倔強甚至是衝動的一面,只是這一性格元素在平時不曾出現過。

如果性格元素的正反兩個面相對平均的話,就會表現出性格平和的形態,也會表現出性格不穩定的形態,比如前者是性格不溫不火,後者是時冷時熱。

性格是一個人的處事風格和人生態度以及看待事物的觀點看法的綜合反映。它區別於氣質,因為性格是後天形成的,也是可以改變的。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性格,克服其中的弱點和不足,去適應周圍的環境和人,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性格良好的人。

良好的性格既是心理狀態,也是道德品質。調查顯示,性格良好的人不僅較為健康,而且生活美滿幸福,工作和事業發展得也較為順暢。崇尚樂觀的性格,用樂觀的態度對待人生就能微笑面對一切,微笑著,你才能征服艱難困苦;微笑著,你才能將不利於自己的局面一點點打開。


鵜鶘心理

關於性格的形成有很多種解釋,在主流的觀點中,瑞士心理學家榮格的人格理論比較受推崇,在此基礎上美國心理學家大衛·凱爾西,對氣質、性格與智能角色進行了研究,創造了廣泛的人格類型量表——《凱爾西氣質類型調查表》。

並對性格,氣質,人格作了詳細的描述,對我們理解性格的形成,提供了非常好的理論解釋。用一個形象的比喻我們來解釋性格的形成吧。

如果將我們的大腦比作電腦,那麼,氣質就是這部電腦裡的硬件,而性格則是軟件。硬件是基礎,電腦只有先具備了硬件條件,各種軟件才能被安裝進去,而安裝的軟件型號和類型都是由硬件自身所決定的,正如每個人的氣質都會在他的觀念和行為中留下烙印一樣。

在人們還很小的時候,早在個人經歷或社會環境(即每個人都不同於他人的軟件)有機會在人的觀念和行為中留下烙印之前一一有些人可能會更早,而有些人則可能稍晚些一一這一潛在的連貫性就已經嶄露頭角了。

因此,氣質是一種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性格則是後來的衍生物,誕生於氣質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之中。


優勢解碼

我個人的理解是這樣的,性格的形成受3大因素的影響:
1 基因遺傳因素(也就是所說的血緣因素),這是一種比較主流的說法,這也是影響人性格的一大因素。




2 成長期的叛逆因素,這個受家庭條件,社會環境,政治形勢等影響比較大,成長環境有時候會造就一個人。




3 社會因素,一旦進入社會,從事不同的工作,遇到不同的人等等,這些都將成為影響人的性格的因素。



總之,性格是一個人特有的東西,不是不可變的,但也不是隨時都會變的,在相當一段長的時期裡,它還是穩定的。性格是沒有優劣之分的,它不等同於人格,性格是人的一種天性,不同的人對待世界都會有不同的心裡反應。這種反應是人自身很難駕馭和控制的,但是我們能夠思考能夠學習,我們可以通過知識來構建正確的是非觀,以此來控制由性格所產生的心裡反應,做出正確的行為。


藝舟海棠

我們與生俱來的氣質能夠完全決定我們的性格嗎!一直以來就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人剛生下來就像一張白紙,有了生活經驗的積累,才會形成性格,第二種觀點則認為,人一生下來就有自己的性格,對於性格的形成,應該把這兩種觀點結合起來。

性格受遺傳因素的影響比較大,早期的氣質就是與生俱來的,然而隨著人的成長,生活經歷的不斷豐富,性格是可以在後天發生改變的。

後天促成性格變化的原因主要來自於父母的教養和環境的影響,日本性格心理學會第一代理市長認為,父母的養育態度和孩子之後的性格存在因果關係,它通過整理眾多研究者的調查結果發現,支配性的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比較順從,依賴性強;過度干預孩子的父母養育出的孩子幼稚而且神經質;溺愛孩子的父母養育出的孩子任性幼稚;喜歡否定批判的父母養育出的孩子冷淡、喜好展示自己;對孩子的成長很不關心的父母養育出的孩子具有攻擊性,而且情緒很不穩定。

對於性格的形成,到底是天生的氣質影響大,還是父母環境後天因素的影響大,至今,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意見。不過在神經科學者和發展心理學學者中,但是存在一個普遍的共識,認為遺傳因素對孩子性格的影響和父母環境等具有同等程度的影響力,也就是說人的性格在形成過程中,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各佔一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