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社交,沒勁了

陌生人社交,没劲了

文/潘亂

從最初從選地區年齡性別有無攝像頭加QQ好友尬聊,到後來LBS附近相遇(陌陌)、再後來是附近且互相認可的相遇(探探),再到去年更強調實時體驗的視頻社交,在追求更高效率這條路上,大家的嘗試變得越來越具體,即:陌生人社交的路徑變得越來越短,用戶的目的性越來越強。

早期的線上陌生人社交是重感情的,比如很多70後80初看的第一本網絡小說就是痞子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十多年前還能經常看到網戀新聞。但後來這些東西破碎了,變成了追求效率。如今的陌生人社交已經進入到了一個純淨的年代,即用戶目的更直接簡單,都是奔著約炮或者搞對象來的,沒有了「戀」的部分。單純約,不社交。

社交的關鍵在於要做好用戶分層和提高匹配效率,但今天的陌生人社交已經不在意建立關係了,關鍵著眼點變成了快速釋放,快速爽到。

效率永遠是第一位的

陌生人社交,没劲了

陌生人社交就像夜總會,永遠有機會。

用戶也都永遠喜新厭舊,永遠追求效率更高的產品。

但如果你的產品設定是快速滿足的話,那麼這個世界上熱愛快速滿足的人就都會來,他們絕不會是你預期裡想要的用戶。

Product talks to the suckers。核心機制決定了你的用戶是誰,你做的是啥,來的就是啥人。

去年monkey類視頻社交產品短暫火過一陣,期間有個視頻群聊的軟件,計劃用文化社群的方式啟動,比如嘻哈、脫口秀、交友,結果發現來了一大群XX,在上面玩的超爽。。後臺去看聊天內容辣眼睛。

在09年的PC,曾經流行過個玩法叫跟互聯網上任意一個人視頻聊天,更實時更真實,效率更高體驗更爽。但很快發現陌生人視頻這種求高效的方式很快會變成漏陰癖和性騷擾愛好者的樂園,“最終都只是落得被用戶荷爾蒙+好奇心舉高高而又馬上被市場遺忘的結局”。

11年唐巖創辦陌陌,初心是“想還原早些年QQ開放性社交網絡最好的部分。我生命中很多節點性的人,都是我的QQ好友,比如黃章晉,比如我以前的女朋友。”陌陌也的確比早年的QQ做得更好。我少年時最初使用QQ的典型場景是使用搜索加Q友,選擇性別城市年齡有無攝像頭,嘗試性加好友後聊半天才問是否可以看本人照片或者視頻,大部分時候必有一方是見光死。陌陌最初這些信息全部告訴你,基於LBS匹配,增強了確定性,避免不必要的試探和慫。

但約炮神器是一個純正的男性思維,這個稱號讓更多飢渴的男人湧入瘋狂聊騷打招呼,很快造成女性用戶用戶體驗下降和男女用戶比例失調,進而男性用戶成功率也下降的非常厲害,14年成了陌陌的艱難時刻。

用戶更喜歡看而非聊

所以過去幾年圍繞社交賽道投的VC基本都死了,投文娛的都有小成。因為伴隨移動浪潮起來的都是微博頭條快手鬥魚B站這種內容消費向的產品,當用戶擁有了更豐富更高級的娛樂後,用戶更願意看而非聊。這些高品質的娛樂內容已經讓我爽了,所以需要自己動一動的事情,就不想搞了,聊騷還需要費心思成本而且會常有受挫感。

以前我不知道上網幹嘛,但是我很無聊,於是我就找人聊天。因為沒別的可乾的,遊戲都傻的一逼。今天你已經很難再有無聊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時間根本不夠用,那麼多綜藝影視頭條快手朋友圈微博你壓根刷不完。今天已經不是80後每天打開電腦就是加好友找人聊的內容荒原時代了。

從陌陌的幾次大改版可以看出,陌生人社交是個長期存在但非持續且不確定性極強的需求,這種不確定性導致其很容易被其它東西滿足或取代。

陌陌能夠翻盤,走出IPO後那段陰霾期,在產品層面,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點點,在社交層面保障女性用戶體驗,能夠更有效的促進關係鏈的形成。二是直播,解決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和收入問題。

具體到直播這塊業務裡,陌陌一開始也做了音樂現場和各種才藝直播,後來果斷將全平臺全力壓上美女熱舞一個品類成功突破。後來當陌陌的頭部主播開始投奔微博一直播的時候,唐巖又做了三件事:將主播結算從月結改為日結,推附近的主播將功能融入產品主場景,大力推薦素人主播拉高主播數量。

陌生人社交,没劲了

陌陌很早就從一個陌生人社交平臺,轉成了視頻娛樂社交平臺。相信從陌陌直播和聊天兩塊業務的時長變化非常能夠說明,相比成功率低的打招呼,用戶其實更愛看美女熱舞。但這裡最屌的是產品改版的關鍵策略不是靠團隊集體的邏輯推演,而是唐巖的個人決策。所以伯通說陌陌最最底層的基本面非常簡單,就是唐巖本人。這位德州撲克高手,在三年時間裡為陌陌賭對兩次國運,而代價只是付出了幾場改版級別的戰鬥。

從男性思維到女性思維

陌生人社交,没劲了

探探,或者說Tinder,產品從女性價值聚角度來做,可以說是前幾年陌生人社交市場的一大進步了。因為探探是附近且互相認可的相遇,不會有搖一搖和附近的人那種一對一那種怕被拒絕或成功率極低的社交壓力,也不用承受打開沒人搭理的尷尬,這個設定會讓男性不容易覺得受挫且更有信心,女性不至於覺得受到騷擾,因為聊天開啟的前提是雙方已經互有好感。陌陌做點點應該也是出於這個考量,要讓女性用戶在產品裡有更好的體驗。因為陌生人社交的鐵律是有女用戶自然會有男用戶,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探探在市場的獲客策略,花錢買量只針對女性用戶。

關於女孩子進來探探的用戶體驗,探探創始人王宇曾經有過一次分享:


從女用戶來說,她不會遭到騷擾。我們看到數據,女用戶很挑剔,男用戶不太挑剔,男用戶會喜歡60%的女用戶,但是女用戶只喜歡6%的男用戶。在普遍的社交軟件裡,94%上來打招呼的人都是騷擾,但是在探探裡面不會有人騷擾,只有他喜歡的人才會跟他說話,所以每一個跟他說話的人都是好的體驗,都是正面的東西。另一方面就是女用戶的成功率超高,60%的成功率,我們經常開玩笑,跟皇帝翻牌似的,這個不行,那個還不錯,一滑基本配對。而且女用戶,我們的數據,最不受歡迎的女用戶也比最受歡迎的男用戶也受歡迎。反而越不受歡迎,越不挑剔,配對和聊天量越大,留存率和黏度越高。

探探解決了女性用戶發現連接用戶體驗的事情,但是勾搭後說不到一塊去的受挫感問題,很難解。即便互相看臉有好感,但我對你還是不瞭解,真正的理解成本太高。探探是有一些讓用戶主動填寫的標籤和問題,但還不夠。這可能就跟feed產品做新用戶冷啟動推薦一樣,核心點在於拿到足夠細的用戶畫像,然後基於此做匹配是最高效的。在此前,只能通過一些高熱內容來做推薦池。

即,用戶再進一步的需求應該是「推給你的人都是非常符合你的」,而不是現在的「推給你的人是你附近的人」。但現在給我的不是離我心距離近的,而是離我身體距離近的(所以對應的釋放是fuck)。

如果誰能解決能夠說的到一塊去也就是共鳴的問題,那將是下一個非常大的進步。

關係不夠,內容來撐

中國現狀是 IM壟斷 社交網絡分散

美國反過來 社交網絡壟斷 IM分散

中國做社交切忌上來從IM和關係走

很多社交產品都想解決共鳴問題,但結果都變成了主打幹淨小眾交友,曾經網易花田和如今soul的答題是個有意思的嘗試。但在只關注ROI的陌生人社交價值指導下,做共情的成本就顯得太高了。共鳴來自於稀少共性的認同,用戶提供了很多真實線索的內容產品倒是更容易解決這個問題。

陌生人社交,没劲了

一些主流興趣社區,如豆瓣知乎B站最右和網易雲音樂,這些社區的陌生交友屬性也非常強。比如都喜歡古風漢服或者喜歡相同的偶像,或是因為地域和生活狀態相似的原因,用戶又都很喜歡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經歷,用戶在更小的興趣顆粒度更遠的地方見相遇就越容易勾搭起來,因為社區氛圍本身已經篩過一輪進來的都是相近的人,再加上用戶的個人主頁提供了更多的線索。

比如都說B站才是中國最大同性交友社區,有大量的社交和娛樂是可以互相替代的需求。事實證明,B站做弱社交,強社區是完全正確的選擇,而彈幕和視頻疊加成了一種服務社交的異步內容。先有內容,然後大家在內容上互動,然後再發展關係。不過如果真要從內容和分發角度切的話,難題就變成了「內容如何產生」。。

這裡有必要提一下曾被馬化騰評價“很有未來感”的產品,主打無關注無評論的same,儘管他現在都去做抓娃娃和直播答題了。same讓用戶在QQ空間之外,有了一個可以塑造自己真實身份、人設的地方,讓用戶變得跟其他人不一樣,跟他在空間的表現也是不一樣的。當年做了“你最喜歡的samer”這個話題後,一下爆掉了。

對於社區產品來說,關係越弱,越依賴內容,越依賴內容,越需要提高分發效率,不然就完蛋。但在same的產品模型裡,人(剔除了所有關係鏈)和內容(評論都說私信,信息是割裂的)都是封閉的不流動的,再加上沒有基於推薦的feed流,這個沒有任何分發效率可言的產品很難不變得小而美。另外same上的區分邊界是頻道,也就是主題,即相較而言內容是更屬於公關的全體而非更傾向於我自己。

陌生人社交的終極形態

如果交往的對象可以是虛擬的,那答案就是聊天機器人了,[賈維斯]或者[Her]。

如果交往對象必須是真人,黑鏡第四季第四集給了一個革命性的答案,算法給你分配真愛。

簡單點理解就是系統把男女主角所有性格想法心理都給錄入,然後基於你精準的用戶畫像自動虛擬戀愛1000次,在這千次不同的戀愛場景過程中系統也會不斷update你的反饋數據並作靈敏調參,你在出逃998次後將最終得出跟你最匹配的真愛,就像你們已經在探探上互相點了喜歡對方並且聊了幾個世紀,等到線下約見的時候是不是可以直接相識相熟了?什麼叫相見恨晚一見如故天雷地火?成功率99.8%!

陌生人社交,没劲了

對於這種不斷做AB測試求導最優解的項目,頭條的同學,看你們表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