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放的唐朝时期,为何会有诸多的女子选择终身不嫁而是出家?

于梦林

从文献的记载来看,唐朝确实有许多女性出家,进入道观,或者进入了寺院。

我们熟知的唐代女性,许多人都曾经出过家,比如武则天和她的女儿太平公主,比如杨贵妃,比如鱼玄机等等。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其原因。

第一,唐代的宗教气氛极为浓重,整个社会无论贵贱,都极度信仰宗教,所以道教和佛教都异常繁盛。女性的宗教情怀更重,许多人选择出家,是出于真诚的信仰。有唐一代,出家为道士的皇家公主就有十几位,比如金仙公主、玉真公主等。

第二,唐代女子出家的目的非常复杂,其中的许多女性只是暂时把寺院或者道观当成容身之地,并不是终身不嫁。比如太平公主曾为女道士,只是为了祈福。

再比如,唐玄宗看上了寿王李瑁的妃子杨氏,这位寿王妃是他的儿媳,直接接她进宫,唐玄宗自己都不好意思。于是先安排她出家为女道士,还取了一个道号“太真”,再从道观里把杨太真迎为贵妃,搞了一出掩耳盗铃的丑剧。

第三,把寺院当成容身之地。比如唐太宗死后,身边那些没有子女的妃嫔不方便改嫁,被安排集体出家,全部进入感业寺,做了尼姑。身为才人的武则天也在其中。

第四,当时的道观和寺院,并不是纯粹的宗教场所

唐代女诗人鱼玄机,原本是一位李姓官员的小妾,因为正室夫人的迫害,被送进咸宜观中,做了一个女道士,她在那里的表现,更像是一个风尘女子。

再比如《莺莺传》中,崔莺莺和母亲、弟弟寄居在普救寺中,并在那里遇到寄宿的书生张生,演成一段爱情故事。


于左

唐朝出现了许多宗教女性,她们终身不步入婚姻,而且依旧潇洒,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 唐朝重教的大环境

自诩为李耳后代,所以唐朝皇帝立道教为国教,这是史实,但佛教是南北朝遗留下来的传统和风俗,在民间很有基础,所以大多数皇帝还都是信仰佛教的。总之就是整个唐朝,道教和佛教此消彼长、相互影响。在这样的宗教环境影响下,出家既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又是一种时尚,甚至连诗仙李白都曾学过道。

二 上层社会的带动

久居深宫的唐朝的公主们以出家为理由,离开皇宫,从此不再受宫廷里那些乱七八糟礼节的约束,也不用再操心后宫女人之间那些勾心斗角,最重要的是重教的唐朝统治者依然会供给她们吃喝玩乐,这样一来,既得到了自由,无拘无束,还逍遥自在,简直快活似神仙,何乐而不为?所以唐朝有好几个公主就出过家,比如太平公主,“太平”就是她出家时的道号。有样学样,上层社会的公主、嫔妃出家修真,直接带动了民间女子出家的蔚然成风。

三 出家后的生活乐无边

从古至今,是个人都摆脱不了一件事,那就是婚姻。但是在唐代,很多名门氏族中思想开放的叛逆女子为了不出嫁就选择了出家,然后依靠家中的势力经营着类似于度假山庄性质的道观或佛寺,闲来时候召集各路文人雅士以诗会友,弹琴做赋,呼朋引伴,就像现在社会的游走于各种聚会的交际花一样。这样的生活也是吸引了很多感情受挫或家境贫寒的女子投入其中,乐不思蜀。另外,当时道教里还有针对女性的“斩赤龙”,这是一种通过让女性断经,从而达到长生、保童颜的修行方法,这对一些女性也有吸引力。

大概就是这些。


不定期出没于历史问答,喜欢请加关注,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