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乾清宫中的“正大光明”匾额是怎么一回事?

vera0704

去故宫参观,有一个地方你肯定不会错过,那就是故宫内廷的第一座大宫殿——乾清宫。站在乾清宫前,只要你抬头往里观望,就会看到殿堂正中高悬着一块巨大的匾额,这块匾额上书写四个大字“正大光明”。

这块匾额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了,可谓历经沧桑。关于这块匾额,还有一段关于清朝皇帝秘密立储制度的掌故。

清朝入关前后,在皇位的传承上,基本上采用推选制度来决定几位人选,如皇太极及其儿子福临都是通过推选制度继承了王位。而康熙皇帝和孝庄皇太后决策并取得顺治皇帝福临的同意而定下来的继位人员。无论是皇太极的继位,还是福临几康熙的继位,都经历了一番血雨腥风,存在着激烈而复杂的权力斗争。

在康熙年间的皇位争夺中,四阿哥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占了上风,成功称帝。为了避免“九龙夺嫡”的现象再次发生,雍正帝改变了立皇太子的方式,建立了“秘密立储”制度,并将诣旨藏于乾清宫内的“正大光明”匾后,待皇帝驾崩时才由大臣取出,将继位人公告天下。


北京晨报

您好,您说的是乾清宫正殿高悬的“正大光明”匾,那是由清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由于它特殊的历史意义和影视剧里的不断渲染,现在几乎成了清王朝的一大标志。

现在这个匾额是重新摹拓的,原来那个是顺治帝书写,康熙摹勒上石,原迹藏在故宫御书处,乾清宫悬挂的是乾隆摹拓的,到了嘉庆朝的时候,发生失火,匾额被烧毁啦,嘉庆帝命人重新摹拓,现在悬挂的那个应当是那个时候的吧。

这个“正大光明”匾的背后故事就是因为藏有决定太子命运的“建储匣”。雍正皇帝时期,皇子之间夺取皇位的明争暗斗那是相当激烈啊。为了缓和这种矛盾,雍正开始采取秘密建储的办法,即皇帝生前不公开立皇太子,而秘密写出所选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式二份,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

皇帝死后取下“建储匣”,和皇帝秘藏在身边的一份对照验看,经核实后宣布皇位的继承人。

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就是按这个制度登上宝座的。到了清代后期,由于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和光绪皇帝没有儿子,这种秘密立储的办法才失去其意义。


小朋友OR大朋友

估计楼主看清朝的电视剧多了。现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几乎是宫廷内斗的电视剧里标志物。 下面就简单说下这匾的来历和历史。


先说下乾清宫。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一直是明清皇帝处理政务和休息的寝宫,就雍正朝把寝宫移到了养心殿。



正大光明匾,为顺治皇帝御笔手书“正大光明”。

现在去故宫看到的,应该是嘉庆朝时期的拓本。

而在正大光明匾后面,藏有皇帝继承人的的“建储匣”,才是造就正大光明匾为人熟知的原因。

清雍正朝,雍正皇帝有感于,皇子们为储君之位明争暗斗,祸乱朝政。

建立了“秘密立储”制度。就是皇帝生前不立皇太子,而是把皇位继承人姓名,分成两份。一份就放在正大光明匾后面的“建储匣”里。另一份皇帝自己保存。

一旦皇帝龙驭归天,由顾命大臣,将两份诏书核对后,推出皇位继承人,并昭告天下,选出新君。

大清自雍正以后皇帝都是如此选出。直到咸丰,因为他只有同治帝一个儿子。

而同治和后来的光绪都没有儿子,

宣统更是末代皇帝,所以秘密立储到咸丰以后就没有意义了。

而正大光明匾也因为这一奇特的选储君制度,名扬天下。


万物皆归尘土

乾凊宫“正大光明”配合两边对联“克宽克仁、皇建共有极;唯精唯一、道积于厥躬。”意思是对别人宽厚仁慈,建立起使国家中正的法则、全民共同协力积累各自的道德底线,外表正直大度、思想陽光积极。大概如此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