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与传统农业有什么区别?

Jay

农业的发展时期

农业的发展可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时期。

  • 原始农业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时期时代开始的驯养繁殖动物和种植谷物阶段;

  • 传统农业是使用农具,利用人力、畜力、水力、风力和自然肥料,凭借直接经验从事生产活动的农业;

  • 现代农业采用机械、化肥、农药和灌溉技术,依靠工业部门提供大量物质和能源,通过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和现代农业制度,利用现代科技、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来实现农业的集约化、市场化、生态化、可持续发展。

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休闲农业是一种利用农村设备和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和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和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效益,促进农村发展的新型农业。

传统农业的特点

传统农业具有多功能性,体现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五个方面。

  • 经济功能即是农业为社会提供农副产品;

  • 社会功能主要表现为对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发展;

  • 政治功能表现为农业能保持社会和政治的稳定;

  • 生态功能体现在农业对生态环境的支撑和改善方面;

  • 文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农业能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提供教育、审美和休闲功能。


休闲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

休闲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在于,休闲农业不仅具有传统农业的多功能性,还具有其他特征

1.“三生一体”性。休闲农业是一项具有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特征的多功能性产业,其形成是一、二、三级产业不断融合,农业功能不断多维化的过程;

2.区域差异性。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习惯和土地利用方式会形成不同的田园风光和民俗民风景观;

3.参与体验性。休闲农业为旅游者提供观光、休闲、体验的等多种休闲农业项目,旅游者可亲身参与体验;

4.投资收益性。对于在传统农业生产中收入低的农民来说,休闲农业投入少、收益高,交易成本低;

5.循环经济性。休闲农业通过农业生产与休闲旅游的互动衔接,实现物质、能量、资金的循环利用


云种养

0817说到休闲农业和传统农业这两个名词概念,其实他们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农业发展进行到某一个阶段的一种描述性定义。

休闲农业是从功能角度来进行定义的,指的是农业生产功能之外,它具有了休闲体验,科普教育,观光示范等功能。所以他能够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体验的好奇心。这是农业在原来的传统的一些基本的生产功能的基础上,拓展出来的功能。

传统农业他是从时间的概念,以及发展的水平,这两个角度来定义的,一般和传统农业相对应的是现代农业。

这两个词是会同时出现,他们是相对而言的。

休闲农业和传统农业,如果说是他们两者的区别就是,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中的一部分多功能的提供也是原有的一种固化的水平相对比较低一点的生产方式的改变提升。

随着大家的这种收入增加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原有的一些农业纯生产功能及方式,能够给市民提供这种,休闲体验、娱乐、观光,以及科普教育的这种功能。

这在一定的地区,从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休闲农业的雏形。

比方说有些地方他把传统的地种水稻收割,然后以游客参与的方式,进行娱乐化体验化,这也属于休闲农业的范畴。

休闲农业和现代农业的交集是更多的,尤其是里边的现代化生产方式的考察,参观,能够结合的更加的紧密,比单纯的传统农业,更容易结合起来,组织更有效。

传统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逐渐的通过一些生产要素的集聚,发展向现代农业;在一些特殊的区域,有可能会往休闲农业方向发展。


农业引擎

休闲农业是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

休闲农业是“一二三产”融合,打通了生产、加工和服务环节,真生使农业1.0跨到农业3.0,在农产品的基础上,加入许多新兴业态。这对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完善经营机制、提升成员质量效益、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而二三十年前的“传统农业”是生产,内容形式相对比较单一。比如,养殖场只是单纯的养殖,种植场只是单纯的种植,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业态了。

按照以往批零的模式,对中小家庭农场来讲,做农业难赚钱——需要长期持续投入,且产出有限。单纯的种植养殖收益,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期望收入,也就是所谓的“不挣钱难盈利”。“谷贱伤农”“菜贱伤农”屡屡发生。不然,也不会导致数以亿计的农民背景离乡进城务工,变成了农民工。

近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不论是本地农业旅游,还是国内高端的农业观光项目,亦或是国家农业示范基地,只做纯农业项目,都没有带来让人满意的经济效益,甚至经营都举步维艰。因此如何在农业的基础上衍生出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带来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是旧有种养农村和农场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国内开休闲农业经理人培训之先河、2年来专注休闲农业经理人培训的机构,农学谷从众多案例中的调查也发现,做得好的农业园区中,更多的是从一个田园化景区的角度出发,在兼顾到种植的基础上,形成一种生活方式,融入更多的体验类项目。如“农业科普园、DIY工坊、有机蔬菜基地、田园生态餐厅”等等,让人们来此除了购买果蔬外,有更多种类的功能可以体验。原有农业种养一产的收益已经变成小头,第二产业加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收益变成了大头。许多休闲农场餐饮和住宿的收益占了总收益的百分之七八十。

以自然生态和农业资源为依托的养生农庄,在欧美国家流行已十分普遍。例如法国,每年大约有300万人前往乡村别墅修养和短期居住,占法国全国旅游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多。对于现有做得成功的休闲农业项目而言,都是通过农业来做旅游,通过旅游来带热区域,做活全产业链项目,最终达到帮助农民增收、保证企业盈利,树立政府形象,促进区域发展。


农学谷

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人们休闲,增进居民对农业和农村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形态;是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的农业,休闲农业在经营上表现为产、供、销及旅游休闲服务等三级产业于一体的农业发展形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休闲农业一方面生产的是包含了劳务形态的产品,其中间投入率小;另一方面其产品一般是为了满足人的最终消费,产品属于最终产品。

与传统的农业相比,休闲农业的价值链更长,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更高,不同地区的休闲农业差异化也越明显。实际上,休闲农业兼具农业和旅游业的双重属性。

从产业结构来看,农业属于第一产业,而休闲农业更倾向于服务业;从满足需求方面来看,农业主要是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饱吃好问题,而休闲农业则主要解决人民休闲、旅游、放松以及亲近大自然等方面多层次需求。


经济好望角

如题主所说,对休闲农业和传统农业有了本质上区别的说明。

传统农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产业,或者更为准确的说,应该是“生产性农业”。这类农业是以生产原材料为主要目的的,为的是给下游产业提供原材料。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绝大部分都是以生产原材料为目的的。中国农业人口众多,加之现代农业科技的运用,使得我国农业的单产能力不断提供,以致于各类农产品的产能多便过剩。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显然就利润微薄。

另外一方面,以生产原材料为目的的农业,还担负着国家的粮食食品安全的战略重任。虽然说不赚钱,但是为保国家安全,还是要保留这些产能。

休闲农业,更多的是一种以农业为载体的精神层面消费。这点与传统农业有较大的差别。传统农业更注重的是物质的消费,休闲农业是精神层面的消费。休闲农业通常提供的是乡土文化的再现,传统乡土文化的体验,传统农耕文化的体验等等。这类精神层面的消费,其收益会大大高于原材料生产带来的收益。

但休闲农业目前也会存在一些问题:

1、路子跑偏。休闲农业也通常会种植一些作物,养殖一些家禽等,也会有些生产,但这类生产不成规模,如果没有很好的拓展休闲业务,这些生产的作物或养殖的家禽就会很难被消化,于是,为了消化这些产品,就会变得轻文化而重产品,最终路子走便掉。所以,做休闲农业一定要严格控制生产的产能。

2、市场小众。休闲农业通常是以家庭农场的形式出现,一般在城市的郊区。这类农场一般满足的是周边一日短途游。这样的形式能够带来的收益比较有限,可拓展的空间性并不强;休闲农场的娱乐性要足够丰富,否则很难吸引到客户;受限与农业的自然特性,淡旺季会比较明显。

休闲农业要给消费者带来的是精神层面的消费,农业即生活的状态,而不仅仅是口腹之欲的满足而已。

休闲农业在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有待成长。有待更多能人志士的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