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想不负此生真的很难,能不负对方就好

《后来的我们》:想不负此生真的很难,能不负对方就好

图:网络 文:应许地

我想,当《后来》这首歌响起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被勾起那些沉淀在内心深处的爱情往事吧。

没错,我也是。刘若英这首《后来》在我的音乐播放列表里已经好多年了,却怎么也听不腻。也许,是因为歌里写的那句“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触动了我心里的某根弦吧。所以, 当得知《后来的我们》即将上映的时候,我内心是充满期待的,而且事实也证明,初执导筒的刘若英并没有让我失望。

后来的刘若英,还是那个让人泪流满面的刘若英;后来的我们,真的一旦错过就不在。

《后来的我们》:想不负此生真的很难,能不负对方就好

关于这部电影,有人说它“十足真诚,也十足平庸”,但在我看来,正是因为“十足平庸”,才显得它“十足真诚”,才引发了共鸣,赚足了眼泪。故事的主线并没有什么特别,就是讲述了一个关于北漂、青春、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情感故事。听起来如同所有青春题材电影一般俗套,但却因为加入了刘若英的个人主义色彩,显得与众不同。

那不仅是一个故事,那是一个“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文艺梦。

《后来的我们》:想不负此生真的很难,能不负对方就好

电影采用编年体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两人从2007年相遇,而后经过相爱、相负、相弃,再到2017年相会,跨越十年的甜美虐恋。

2007年,林见清和方小晓相识在春节回家的火车上,那时的两人,都有一个扎根北京的梦想。那时候的方小晓,只想在北京有一间大房子,所以,对于男朋友,她并不在乎对方的相貌,也不在乎对方的年龄,只要对方在北京有房子、能让自己拥有北京户口就够了,但却换来一次又一次的欺骗:要么是“妈宝男”,要么是有妇之夫。

而林见清一如既往地坚持着自己做游戏的梦想,他相信总有一天自己会因为做游戏在北京站稳脚跟,同时,他也在默默地保护着方小晓。两人就这样一直保持着一种“朋友”的关系,甚至后来住进了同一间房子,也不越线一步。也许这个时候的方小晓还在梦想着能嫁给有房子的北京人,但我相信,从一开始林见清就是爱着方小晓的,只是他清楚,窘迫的生活撑不起体面的爱情。

《后来的我们》:想不负此生真的很难,能不负对方就好

再后来,到了2008年,他们终究还是在一起了,没有经过轰轰烈烈感天动地的仪式,方小晓只问了林见清一句愿不愿意为她“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而后两人便开始在北京这座冷冰冰的城市里抱团取暖。从2008年到2013年,两人经历了恋情里的“共存——反依赖——独立”三个阶段,却永远也走不到“共生”。

平淡的日子过久了,当初的激情终会回归平静;窘迫的生活过得越久,越是让人看不到希望。或许是因为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又或许只是平淡的日子磨灭了激情,总之,最后两人还是分手了。没有“狗血”的出轨、绝症,让两人放弃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许那些小事当时两人都没有意识到,只是到了最后那个他(她)“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才追悔莫及。

2013年,方小晓在那间逼仄的小房子里吃完最后一次面条,并给林见清留下一半后,便拖着行李走了。林见清没有阻拦,他强忍着激烈的内心斗争,默默地打着游戏,一声不吭。等到小晓已经走远了,林见清才发疯了似的去追。而且,他也在地铁站找到了她。但是他依旧没有勇气上车,只是在车厢外看着地铁渐行渐远。

《后来的我们》:想不负此生真的很难,能不负对方就好

直到2017年,两人再次因为春运相遇,而此时的两人不再像相识相恋时那样从北京回家过年了,相反,是要从老家回到北京。终于,北京有了他们的立锥之地。当晚两人在酒店里共处一室,没有在床上重温旧梦的那些龌龊情节,只是开开心心地说起往事,大家心里都知道还是爱着对方的,只是早己回不到过去。

小晓跟见清说:“如果那时你上车,我会跟你一辈子。”其实见清何尝不知道,只是那时的窘迫,让自己少了点继续下去的勇气。

如果当时我们能不那么倔强,现在也不那么遗憾。

《后来的我们》:想不负此生真的很难,能不负对方就好

我永远忘不了去年刘若英在自己的世界巡回演唱会上一边唱《后来》一边号啕大哭的那一幕,一首歌唱了十几年,还能让自己控制不住情绪,大概是因为自己心里也有一件后来无法改变的往事吧。

林见清跟方小晓说:“我们为什么分手啊,不重要了,分手还能见面才重要。”对于有的人来说,结婚或许不是一段恋情的圆满句号,分手还能见面才是。或许,只有互相说完“再见”,才算是他们之间圆满的爱情。

电影的最后,林父在遗信里跟小晓说:“缘分这事,能不负对方就好,想不负此生,真的很难。”是啊,也许有的人注定就是有缘无分,也许有的感情就是让自己亲手毁掉的,我们做不到不负此生,那就不负对方吧。

-END-

《后来的我们》:想不负此生真的很难,能不负对方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