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总专访|长庚——不放弃梦想,度过黑暗才能成为明天的启明星

蛙总专访|长庚——不放弃梦想,度过黑暗才能成为明天的启明星

Q1:我们注意到老蛙目前的镜头主要集中于微距和超广,将来的产品线上会有更加丰富的内容吗?

A1:是的,因为我长期从事光学镜头设计,深知摄影师们的用法和需求,对于我们只会光学技术而无自动对焦技术的团队,选择广角和微距是最佳的,也是唯一的出路,这两个领域其实要做好很难,当然要做好了,就有很大的空间。

我们才刚刚开始,如果24mm以下算为超广角的话,那么从10mm开始算,有10/12/15/18/21/24等这些焦段,光圈有F2.0以上超大光圈,2.8的大光圈,4-5.6的普通小光圈,画幅有M4/3,APS-C,全画幅,中画幅,还有大光圈变焦,小光圈变焦,微距也有很多,从35mm-180mm的微距都可以开发,各个画幅,各个倍率,如果都开发了,就微距也有10个以上的规格镜头。除此之外,还有广角移轴镜头,后面我们也会涉及到,随着网络速度和存储技术的进步,视频越来越普及,延时摄影也越来越流行,而这块需要的镜头恰恰需要手动镜头。还有高品质,特殊规格要求的电影镜头也是我们将来发展的方向。

蛙总专访|长庚——不放弃梦想,度过黑暗才能成为明天的启明星

老蛙FE 10-18mm

蛙总专访|长庚——不放弃梦想,度过黑暗才能成为明天的启明星

老蛙210度圆周鱼眼

蛙总专访|长庚——不放弃梦想,度过黑暗才能成为明天的启明星

老蛙GF17mm F/4

Q2:对于FE,尼康Z等全画幅无反卡口,老蛙的态度如何?

A2:无反和单反,在光学设计上最大的区别就是法兰距的不同,对法兰距最敏感的就是广角镜头了,短法兰距对于广角镜头来说是极大利好的,比如我们的15mmF2,这么高的规格都可以做到上72mm圆形滤镜,我们马上推出来的10-18mmF4.5-5.6超级广角变焦镜头,可以做到一手抓的体积,都是得益于短法兰的好处,所以,FE,Z卡口的全画幅出来,在广角镜头领域各个厂家必有所作为,同时在大光圈上也有所帮助。但是对于长焦镜头来说,基本上帮助不大,因为FE卡口的内径过小,在长焦上可能适得其反,这也是FE卡口以后可能会很吃亏的地方,希望尼康Z卡口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蛙总专访|长庚——不放弃梦想,度过黑暗才能成为明天的启明星

Q3:关于自动对焦,给点别的爆料呗?

蛙总专访|长庚——不放弃梦想,度过黑暗才能成为明天的启明星

老蛙24mm F/14特殊镜头

蛙总专访|长庚——不放弃梦想,度过黑暗才能成为明天的启明星

老蛙“战车”

Q4:为什么品牌会叫老蛙?是谁钦定的?

A4:说起这个老蛙品牌,就不得不提我们长庚光学的来历了,我是1999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光学镜头设计工作,之间经历比较复杂。几年前岳父生病回老家,一个要好的同学给了我很多帮助,且聊了很多,劝我一起创业,既然能有这么好的光学技术,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创业呢?但我深知光学镜头的难度,当时我还是不太有信心。禁不住劝说,最终还是答应尝试一下,搭档让我给公司取名字,我想了好几天,给公司命名为:长庚(venus),长庚其实太白金星的别称,我觉得,我们的团队就像是在傍晚一样的没落产业环境里努力拼搏的长庚星,只有不放弃梦想,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度过这个黑暗,才能成为明天的启明星,所以,给公司命名为长庚光学。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习惯了叫我们镜头为老蛙头,原因是我的网名叫:井底老蛙。我毕业时也是心高气傲的,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什么都可以做,但是随着工作阅历的增加,觉得自己知识越来越不够用,越来越匮乏,一晃就过40不惑之年了,觉得老了,学习不动了,就给自己起了一个【井底老蛙】的网名。在我们品牌没有注册下来的时候,网友们钦定了这个老蛙商标,都说这个亲切,大家习惯了,不要改了,于是就这样半推半就的注册了,土是土了些,但是总归有了商标了!

蛙总专访|长庚——不放弃梦想,度过黑暗才能成为明天的启明星

蛙总专访|长庚——不放弃梦想,度过黑暗才能成为明天的启明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