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總專訪|長庚——不放棄夢想,度過黑暗才能成為明天的啟明星

蛙總專訪|長庚——不放棄夢想,度過黑暗才能成為明天的啟明星

Q1:我們注意到老蛙目前的鏡頭主要集中於微距和超廣,將來的產品線上會有更加豐富的內容嗎?

A1:是的,因為我長期從事光學鏡頭設計,深知攝影師們的用法和需求,對於我們只會光學技術而無自動對焦技術的團隊,選擇廣角和微距是最佳的,也是唯一的出路,這兩個領域其實要做好很難,當然要做好了,就有很大的空間。

我們才剛剛開始,如果24mm以下算為超廣角的話,那麼從10mm開始算,有10/12/15/18/21/24等這些焦段,光圈有F2.0以上超大光圈,2.8的大光圈,4-5.6的普通小光圈,畫幅有M4/3,APS-C,全畫幅,中畫幅,還有大光圈變焦,小光圈變焦,微距也有很多,從35mm-180mm的微距都可以開發,各個畫幅,各個倍率,如果都開發了,就微距也有10個以上的規格鏡頭。除此之外,還有廣角移軸鏡頭,後面我們也會涉及到,隨著網絡速度和存儲技術的進步,視頻越來越普及,延時攝影也越來越流行,而這塊需要的鏡頭恰恰需要手動鏡頭。還有高品質,特殊規格要求的電影鏡頭也是我們將來發展的方向。

蛙總專訪|長庚——不放棄夢想,度過黑暗才能成為明天的啟明星

老蛙FE 10-18mm

蛙總專訪|長庚——不放棄夢想,度過黑暗才能成為明天的啟明星

老蛙210度圓周魚眼

蛙總專訪|長庚——不放棄夢想,度過黑暗才能成為明天的啟明星

老蛙GF17mm F/4

Q2:對於FE,尼康Z等全畫幅無反卡口,老蛙的態度如何?

A2:無反和單反,在光學設計上最大的區別就是法蘭距的不同,對法蘭距最敏感的就是廣角鏡頭了,短法蘭距對於廣角鏡頭來說是極大利好的,比如我們的15mmF2,這麼高的規格都可以做到上72mm圓形濾鏡,我們馬上推出來的10-18mmF4.5-5.6超級廣角變焦鏡頭,可以做到一手抓的體積,都是得益於短法蘭的好處,所以,FE,Z卡口的全畫幅出來,在廣角鏡頭領域各個廠家必有所作為,同時在大光圈上也有所幫助。但是對於長焦鏡頭來說,基本上幫助不大,因為FE卡口的內徑過小,在長焦上可能適得其反,這也是FE卡口以後可能會很吃虧的地方,希望尼康Z卡口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蛙總專訪|長庚——不放棄夢想,度過黑暗才能成為明天的啟明星

Q3:關於自動對焦,給點別的爆料唄?

蛙總專訪|長庚——不放棄夢想,度過黑暗才能成為明天的啟明星

老蛙24mm F/14特殊鏡頭

蛙總專訪|長庚——不放棄夢想,度過黑暗才能成為明天的啟明星

老蛙“戰車”

Q4:為什麼品牌會叫老蛙?是誰欽定的?

A4:說起這個老蛙品牌,就不得不提我們長庚光學的來歷了,我是1999年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工程系,畢業後一直從事光學鏡頭設計工作,之間經歷比較複雜。幾年前岳父生病回老家,一個要好的同學給了我很多幫助,且聊了很多,勸我一起創業,既然能有這麼好的光學技術,為什麼不嘗試一下創業呢?但我深知光學鏡頭的難度,當時我還是不太有信心。禁不住勸說,最終還是答應嘗試一下,搭檔讓我給公司取名字,我想了好幾天,給公司命名為:長庚(venus),長庚其實太白金星的別稱,我覺得,我們的團隊就像是在傍晚一樣的沒落產業環境裡努力拼搏的長庚星,只有不放棄夢想,堅持下去,持之以恆,度過這個黑暗,才能成為明天的啟明星,所以,給公司命名為長庚光學。這個時候,很多人都習慣了叫我們鏡頭為老蛙頭,原因是我的網名叫:井底老蛙。我畢業時也是心高氣傲的,覺得自己什麼都知道,什麼都可以做,但是隨著工作閱歷的增加,覺得自己知識越來越不夠用,越來越匱乏,一晃就過40不惑之年了,覺得老了,學習不動了,就給自己起了一個【井底老蛙】的網名。在我們品牌沒有註冊下來的時候,網友們欽定了這個老蛙商標,都說這個親切,大家習慣了,不要改了,於是就這樣半推半就的註冊了,土是土了些,但是總歸有了商標了!

蛙總專訪|長庚——不放棄夢想,度過黑暗才能成為明天的啟明星

蛙總專訪|長庚——不放棄夢想,度過黑暗才能成為明天的啟明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