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章丘,老埠村的故事~

埠村名稱由來已久,據傳古為一碼頭,商賈積聚漸成小商埠,宋1165年三清觀修建,居民漸眾而興街立巷為村落,其中南北向青龍大街路面寬闊,商號林立稱為埠村街,該村落稱之為埠村,後來,周圍村落逐漸增多,元末明初稱為埠村鎮。

記憶章丘,老埠村的故事~

埠村主要歷史文化遺產分佈

記憶章丘,老埠村的故事~

望魯門 齊魯古道

望魯門:位於埠村東南,距離通往濟南動植物園的埠村路150米,距離南外環700米。為了安全防禦,1816年村民用灰土夯築了圩子牆,同時在南北東西建有拱辰門、志城門、朝陽門、景陽門、長春門、望魯門、錦屏門、金川門、永濟門、重儀門十個門,現在僅剩此一門。

望魯門關內

記憶章丘,老埠村的故事~

記憶章丘,老埠村的故事~

望魯門關外

記憶章丘,老埠村的故事~

記憶章丘,老埠村的故事~

滲透著厚重和滄桑的石頭路

講述著齊魯古道的繁華與淒涼

記憶章丘,老埠村的故事~

南門 文革時期影壁

記憶章丘,老埠村的故事~

千年道觀 三清觀

三清觀:位於埠村二中南鄰據記載,三清觀與泰安天貺殿是同一設計者,有三十六座廟宇殿堂。始建於公元前556年,與齊長城同時。宋代,重建並易名三清觀(道教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道君、太清道德老君的“三清尊神”的傳說)。一時三清觀成了遠近馳名的道教中心。

悠久歷史長河中,三清觀成為章丘革命史上最早最為壯觀的記憶,憂國憂民而隱居泰山的馮玉祥將軍曾留宿親手留下墨寶,抗戰時期成為抗日救亡聖地,解放戰爭這裡曾戰火紛飛,將敵團部及守敵一個營全殲,毛主席致電稱:“即使是小勝,亦足以漲人民之志氣,滅敵人之威風。”。三清觀曾為章丘縣人民政府的辦公場所。

記憶章丘,老埠村的故事~

記憶章丘,老埠村的故事~

記憶章丘,老埠村的故事~

記憶章丘,老埠村的故事~

章丘縣委舊址

1945年8月章丘縣人民政府進駐埠村,1953年10月縣駐地遷出至章丘城。散落在民居里的縣委、法院、供銷社、民政局等當年辦公用的老建築。

記憶章丘,老埠村的故事~

記憶章丘,老埠村的故事~

這裡曾是激情燃燒的歲月

記憶章丘,老埠村的故事~

記憶章丘,老埠村的故事~

縣委辦公樓二樓保存完好的木地板和木樓梯。

記憶章丘,老埠村的故事~

記憶章丘,老埠村的故事~

記憶章丘,老埠村的故事~

記憶章丘,老埠村的故事~

記憶章丘,老埠村的故事~

記憶章丘,老埠村的故事~

記憶章丘,老埠村的故事~

記憶章丘,老埠村的故事~

記憶章丘,老埠村的故事~

記憶章丘,老埠村的故事~

記憶章丘,老埠村的故事~

老建築中精美的

傳統符號

記憶章丘,老埠村的故事~

記憶章丘,老埠村的故事~

記憶章丘,老埠村的故事~

記憶章丘,老埠村的故事~

記憶章丘,老埠村的故事~

記憶章丘,老埠村的故事~

郭家祠堂

位於埠村村委北鄰,距今已有200年曆史。

記憶章丘,老埠村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