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亲王奕劻资质平庸,为何当上了领班军机大臣?

wlaiwangling


庆亲王奕劻在慈禧当政的晚清权倾朝野,甚至获封亲王世袭罔替,绝对是个异数。

有清一代,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一共只有12个。其中开国功臣8个,那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代留下的。雍正时期封了怡亲王胤祥,同治初年封了恭亲王奕䜣,光绪年间封了醇亲王奕譞和庆亲王奕劻。

晚清时逢大乱,又加国祚不彰,封恭亲王奕䜣和醇亲王奕譞世袭罔替无人说闲话。他俩是道光皇帝的亲儿子,咸丰皇帝的亲弟弟,一个立了大功,一个儿子成了皇帝,给个铁帽子王一点也不过分。

但庆亲王奕劻就不同了。论身份,他是乾隆皇帝第17子永璘的孙子,虽也是亲贵,但到了晚清已属远支了。

奕劻早年家境不好,父亲曾犯过事,袭爵得封辅国将军。由于是远支旁亲,日子过得相当拮据。


奕劻家的祖宅原是和珅的府邸。当年和珅被抄家,宅子被嘉庆皇帝一分为二,一半赐给了10公主,一半赐给了奕劻的祖父永璘。到咸丰元年年,朝廷将奕劻的祖宅收回,改赐给恭亲王奕䜣。奕劻没了住处,就搬家到了方家园,正巧与慈禧的娘家为邻。

这就到了奕劻人生的转折点。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但主要是留给有准备的聪明人的。

慈禧有一个妹妹,三个弟弟。慈禧是长女,妹妹次之,三个弟弟依次排后。大弟弟照祥,二弟弟桂祥,三弟弟佛佑。慈禧的妹妹婉贞咸丰6年选秀女被指婚,成为醇亲王奕譞的福晋。

慈禧的娘家很穷。奕劻搬来时,慈禧还没有进宫,父亲刚死,妹妹和弟弟们年幼,家里的生活就是十四五岁的慈禧在帮助母亲操持,其艰难可想而知。

奕劻是个厚道的人,也很有眼光。慈禧娘家虽穷,但有慈禧俩姐妹。旗人家的女孩是不能小瞧的,她们的父亲又当过四品道员,日后说不定会发达,这个时候烧个冷灶也不坏。虽然奕劻当时并不富裕,但由于身上有差事,总比慈禧娘家强,所以隔三差五经常接济慈禧的娘家。

慈禧的娘家慢慢变好了。咸丰2年,慈禧进宫,成为咸丰皇帝的妃子。不久生下皇子载淳。咸丰6年,妹妹婉贞被指婚给醇亲王奕譞,姐妹俩飞上枝头变凤凰。咸丰10年辛酉政变,慈禧更成了垂帘的太后。

当然,奕劻也不是无能之辈,他也不是全靠慈禧发迹。咸丰2年慈禧入宫时,咸丰皇帝立后恩泽亲贵,奕劻被封贝子。咸丰10年以皇帝30岁万寿又被封贝勒。

辛酉政变以后,慈禧开始垂帘,奕劻以前在方家园的投资进入收获期。

慈禧的弟弟中,照祥按惯例受封三等承恩公,但照祥短命,只两年即病死,承恩公由二弟桂祥袭封。桂祥在满清八旗子弟中是个有名的废物,除了当差不断闹笑话之外,还一个大字不识,是个文盲。

但文盲也要动笔墨,他是慈禧的弟弟,家事要定期向慈禧报告。于是,就由奕劻代笔。奕劻家学不错,写得一笔好字,加上刻意结纳,很快桂公爷就须臾不可离了。

到慈禧母亲和桂祥夫人进宫省亲,少不了要给奕劻说好话。慈禧没入宫时就受过奕劻的好处,虽然杯水车薪,但贫寒之交最让人难忘,于是,奕劻时来运转了。


从同治元年开始,奕劻的差事不断。同治11年,同治皇帝大婚,奕劻加郡王衔,升任御前大臣,进入朝廷大员的行列。

这个时候的奕劻,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生活拮据的辅国将军了。他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就是一辈子紧跟慈禧,唯慈禧马首是瞻,把自己的前程牢牢绑在慈禧的喜好上。

他一共生了6个儿子12个女儿。与大多数旗人家里一样,儿子们都是纨绔,女儿则很出色,成了他的好帮手。他的长女嫁蒙古亲王那彦图,四女嫁直隶总督裕禄的儿子。


(四格格的美貌,放在今天也不输给一线女星的)

奕劻的四女就是有名的四格格。这个四格格不仅貌美,还极聪慧,从小就进宫陪伴慈禧,成为他父亲留在慈禧身边的卧底。四格格很会察言观色,又很会说话,处事极有分寸,深得慈禧宠爱。

如此,奕劻处处小心,时刻注意讨慈禧的欢心。慈禧如有所需,立刻就有四格格报告给他,奕劻第一时间弄到送进宫里。

他把麻将引入宫中,为了慈禧方便,亲自教会太监宫女打麻将。他还让自己的侧福晋进宫陪慈禧打麻将,带着大把的银票专门输钱。


(慈禧的身后就是四格格。慈禧的许多照片里都有四格格作陪)

光绪11年,慈禧借口中法战争失利,第三次罢黜恭亲王奕䜣。奕劻因此得以执掌总理衙门,第一次进入朝廷中枢,成为清廷核心人物,并晋封庆郡王。翟年,清廷设海军衙门,朝命奕劻协助醇亲王奕譞,奕劻开始掌军权。

光绪20年,慈禧60万寿,奕劻被封亲王。

光绪24年戊戌政变,奕劻因与袁世凯的关系,得知维新派要对慈禧不利,遂向慈禧告密。慈禧据此提前从颐和园回内廷,从而粉碎了维新派政变的企图。慈禧认为奕劻于江山社稷有大功,封奕劻亲王世袭罔替。

到慈禧晚年,奕劻进军机,并成为军机领班而权倾朝野。

奕劻这个人,因早年家境清寒,穷怕了。所以对钱极其看重。他爱财如命,是晚清第一大贪官。

也正因为如此,他成了袁世凯的密友。据说,凡有督抚或将军外放,奕劻必商之于袁世凯,不是奕劻礼贤下士,而是与袁世凯商量要收多少银子。

另一方面,奕劻的才具远不如和珅,庸庸碌碌,毫无建树。他时时处处以慈禧的喜好为标准,坚决站在慈禧一边,从而帘眷不衰。慈禧知道他贪,但感念他对自己忠心,一直重用。慈禧评价他“荣辱乎焉,皆在圣意”。

奕劻一生执政中,也不是一无是处。一是在主持总理衙门时,坚定地支持李鸿章,以大清王爷之尊在对外谈判中甘当李鸿章的配角,成为李鸿章的帮手和政治盟友。二是在庚子之乱中坚决主张镇压义和团,为此差点被载漪杀掉。三是在辛亥革命时坚决支持袁世凯,逼迫隆裕太后颁布退位诏书。

清廷最恨奕劻的是末代小皇帝溥仪。奕劻死时,内务府拟谥号为“哲”,溥仪不允,亲自拟了“谬、丑、幽、厉”四个最恶的谥让内务府选。溥仪的父亲醇王载沣比较持重,认为大清已亡,对宗室应该待之以宽。力劝之下,溥仪给奕劻谥“密”字,也不是什么好谥。


国史馆

奕劻不仅资质平庸、人品欠佳,而且以他的出生来看,根本算不上皇室近支,他是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的孙子,到了奕劻这一辈的时候,早已经没落。而且奕劻的父亲一度犯过罪,最为罪宗之后,闲散宗亲,奕劻能够勇敢逆袭,最终成为晚清的铁帽子王,不可谓不是晚清政坛上的一个奇迹。

奕劻能够不断逆袭与他能够赢得慈禧太后的欢心有很大关系,奕劻第一次出手是通过慈禧的胞弟桂祥,他知道桂祥喜欢字画,因而给桂祥送了大量的名贵字画,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奕劻这也属于跑官的行为。而慈禧太后与恭亲王之间不断持续的矛盾也给了奕劻以可乘之机。1884年甲申易枢,恭亲王奕被撤换。奕劻接替奕成为总理衙门的主官。不久奕劻就被封为庆郡王。

而随后,奕劻又受命办理清王朝最重要的军国机务海军事宜,可见其被器重之一斑。而奕劻在晚清波谲云诡的政治风潮中保持屹立不倒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他能够随时与慈禧太后保持一致,这一点是其他人难以做到的,因为形势随时都在发生变化。

在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期间的帝党与后党之争中,奕劻始终与慈禧太后保持一致,同时也不得罪帝党,所以后来的维新派们痛恨的是恭亲王而不是庆亲王。

闹义和团的时候,奕劻在前期和慈禧太后保持一致,主张围剿义和团,但是到了后来,随着慈禧太后转变了对义和团的看法,奕劻也开始转变自己对义和团的看法,认为义和团可用。所以,在历次政治风潮中,我们可以看出奕劻是最聪明的。不过因为奕劻贪财,喜欢拉帮结派,在清末也招致了很多政治上的敌人,也因此曾经爆发过比较大的政潮-丁未政潮。

在晚清最后几年的时间里面,宗室几乎已经无人可用,奕劻因而更加扶摇直上,直至官至内阁总理大臣,宣统皇帝即位后,奕劻被封为铁帽子王,整个清朝一共才12个铁帽子王,而清朝开国初期就已经封了8个。

清朝最终灭亡,奕劻要负很大的责任。清朝灭亡后,奕劻离开了北京,到了天津做了寓。1917年,奕劻去世,去世后,溥仪亲自为奕劻挑选了一个侮辱性的谥号:密。在奕劻死之前,他曾经给溥仪上了一个遗折,在奏折中,奕劻写道:“伏愿我皇上敬天法祖,圣学日新,以无负先朝托付之重。”


青年史学家

答案很简单,他是当时军机处唯一的亲王,所以他不入军机处也就算了,他入军机处就肯定是领班大臣。

雍正设立军机处的时候,军机大臣本身是没有品级的,也就是说军机大臣就像xx小组成员一样,是一个职务,并没代表级别。军机大臣们还是按照自己本身的官职领取工资,比如本官是尚书的就按照尚书品级领工资,本身是亲王的就按照亲王领工资。当然,嘉庆皇帝曾经规定王公不得入职军机处,以免擅权;不过从恭亲王奕开始,这个规定就被打破了。

一般来说,军机处汉人大臣一般以中进士时间、入职军机处时间等等这些资历来衡量谁是军机大臣里的汉领班大臣,当然这也有例外,比如曾国藩这种名满天下,军功卓著的汉人大臣,而满人军机大臣就比较好排了,按照爵位品级来;不过如果有重大军功,就可以不讲资历,一跃而成为领班军机大臣,比如乾隆朝的傅恒,傅恒离开北京的时候还只是军机处行走(见习),等到他平定大小金川得胜回朝后立刻就担任了领班军机大臣,当然,那时他已经是一等公爵,再没有亲王入值军机处的情况下,即使按照爵位,傅恒也应该是领班军机大臣。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恭亲王奕,众所周知,他和自己皇帝哥哥咸丰帝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别扭,就连他这个亲王是道光帝遗诏里封的,所以奕成了唯一一个以亲王之尊担任过军机处行走的清朝王爷。

回到庆亲王奕劻,他在同治十一年已经是贝勒加郡王衔了,又在光绪十年接替恭亲王奕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同年被正式册封为庆郡王。光绪十五年,担任右宗正、光绪二十年被封为亲王。

从奕劻资历看,即使在1903年他还不是亲王,只是一个贝勒,以他担任过的各种职务看,只要他入职军机处,他就必然是领班军机大臣,更别提他还是个亲王;亲王入职军机处,担任领班军机大臣才是正常的。


兰台

晚清的重臣爱新觉罗·奕劻[kuāng],满洲镶蓝旗人,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三月在北京出生。

他是乾隆皇帝的曾孙,父亲是爱新觉罗·绵性,过继给庆郡王绵慜[mín]为子嗣,最初封为辅国将军,后晋爵贝子、贝勒。

光绪十年(1884年),奕劻任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封庆郡王,光绪二十年(1894年)受封庆亲王,四年后又进一步升格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

奕劻曾代表清政府与李鸿章一起与八国联军谈判,签订了《辛丑条约》,宣统年间,奕劻出任内阁总理大臣、弼德院总裁等官职。

奕劻是晚清最后一任铁帽子王,同时也是最后一个巨贪,他贪婪成性,疯狂敛财,丝毫不逊色于其前辈和中堂。

奕劻敛财方式主要是通过卖官鬻爵以及年节、生日期间收取官员贿赂。

江苏盱眙人杨士骧通过袁世凯之手,贿赂奕劻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换来山东巡抚这个封疆大吏的官职。

宣统三年(1911年),邮传部缺一名尚书官员,奕劻明码标价,公然索贿三十万两白银。

最终,红顶商人盛宣怀打算竞标,奕劻得知他很有钱,于是临时加码,官位索贿银两翻倍为六十万,盛宣怀挖门盗洞托人拉关系,好歹按照原价三十万付款,当上了邮传部的尚书。

奕劻每次过生日,都要高调大摆盛宴,举办盛大庆典,期间收取官员贿赂,有一年生日期间收取现金五十万两,礼品折合白银一百万两。

大清帝国已经奄奄一息,摇摇欲坠,这个蛀虫仍在疯狂啃噬那根支撑大清的朽木,眼睁睁看着帝国大厦最终垮塌。

袁世凯为了当上大总统,找到奕劻,让他帮忙说服溥仪退位。

历朝历代,宗室帮助外姓或外族人逼宫这种事情可谓前无古人,奕劻成功做到了这件后无来者的荒唐行径,大清覆灭,他绝对有一份“功劳”。

逼宫成功之后,奕劻在袁世凯的“朝廷”供职,后来在天津洋人的租借地逍遥法外,安享晚年,七十九岁寿终正寝。

奕劻究竟有多少财产,有人统计超过一亿两白银,而当时,清廷一年的财政收入仅为八千万两。

奕劻贪污受贿这些巨额资金都被他的后代们花在了抽大烟、逛酒楼、追捧戏子等奢华消费上。

奕劻的孙子辈在日伪时期坐吃山空,不得不靠着变卖祖宗家产、古玩字画等维持生活。


汉周读书

奕劻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儿子庆僖亲王永璘唯一的孙子。

高宗乾隆皇帝



仁宗嘉庆皇帝

因为仁宗嘉庆与庆僖亲王都是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所出,同父同母的手足, 自然亲于同父异母的兄弟。而庆僖亲王唯一的孙子,就是庆王奕劻,所以他与清宣宗咸丰,以及恭亲王奕䜣等算是平辈,但是在奕字辈里,除了惇,恭,醇亲王之外,可以说是与穆宗同治之后的皇家关系最亲的了。

另外,他与慈禧的娘家关系好,慈禧娘家两个兄弟不通文墨,写不了书信,枪手就是奕劻。当时候慈禧娘家还是比较贫穷的,而他家也有点中道衰落的样子,没有多少钱财,但是还是经常给予慈禧娘家人不少帮助。

庆亲王奕劻

所以,慈禧要重用他,让他从御前侍卫大臣到军机大臣,一步步走起。当然也占了恭亲王,醇亲王先后失势,礼亲王之流又没有能力的时机。戊戌变法失败后,一度传出要废掉光绪,另立皇帝,因为慈禧刚开始不愿从宣宗这一支中选载字辈的(宣总一支的载字辈均已成年,不好控制,与穆宗是同辈),就要从高宗一支选,于是一度传出要立庆王之子载振,但是舆论不佳。后来才选了比载字辈低的溥字辈。

虽然儿子没有被选上,但是庆王的地位更稳固了,高宣两支中,实在没有什么可以用的亲王,能力大的被打压(恭王),关系硬的被猜忌(醇王),别的要不是酒囊饭袋,要不就是志大无能。像礼亲王,居然在李莲英给他磕头后磕了回去,传为一时笑料,实在是没有什么才能。所以,他就因时因人的成了军机处的领军机大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