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大学毕业的第一份工作,做了多长时间?

麦吻斌

这是,上啥班短视频招聘APP为您提供的第302条原创问答。

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大约工作了一年半的时间,公司是一家创业型互联网公司,我在公司呆着的一年半时间,经历了两个项目,刚开始面试工作时,是以文案策划面试进去的,但是创业型公司的通病我们大家应该也都了解,就是一个岗位做着四五个岗位应该做的事情,所以我虽然以文案策划进去,但是还兼顾着做新媒体运营、简单设计、简单商务的工作,初出茅庐但也确实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学习到了特别多的东西。


由于我所在项目的发展滞缓,领导又转而研究一个全新的项目,之前项目的一些同事也都陆续离职,但是作为刚毕业的我来说,离职了又能去哪里呢,所以只能继续死皮赖脸的跟在领导身边,默默的做着公司里的一些琐事。


新项目在我进公司的7个月左右开始了,我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新项目的第一个工作人员,不过在新项目中我所能兼顾的事情就更多了,人事、行政、新媒体、运营等等,虽然更累,但是在一个公司,经历到了两个不同领域的项目,领导也经常给我们分享他的想法和发展方向,以及在一些项目上的干货知识。


身边有一些同学在毕业后进入到了传统行业,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做着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但是,就如我们一个领导所说,你互联网行业呆一个月,就相当于在传统行业工作一年,互联网行业的更新、发展,风云变幻的事情真的是太多太多,所以相对应的也就要求你能够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所以,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是我学习到最多宝贵财富和经验的第一份工作。


上啥班,一个帮你在职场里做的更好的头条号。欢迎小伙伴们关注,我们一起讨论,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等你哦~

上啥班

临毕业那会儿,我们宿舍四人聚在一起,谈论着对未来的憧憬:「一份月薪四千,朝九晚五,离家不要太远的工作」。


但我永远忘不了,第一次找工作面试时,问及期望薪资后,HR眼中掩不住的讶异。当时的我并不知道,在这个城市,「月薪四千」,那是在公司有了一两年工作经验的员工,才有的待遇。

大家的第一份工作,多多少少都是带着遗憾去的。

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同一个专业,有做销售的,有当培训导师的,也有做每天各种杂事加身的行政的。

薪水远远低于预期,在此基础上,扣除了五险一金,根本少得可怜。

公司里,大家各忙各的,虽没有遇到电视剧中的那些勾心斗角,但总是因为经验不足而屡屡犯错。被领导训斥一两次,听同事说一两句抱怨,就开始委屈不已,怀念过去的时光。

和大学室友间的联系渐渐多了起来,即便曾经大家经常为一些小事争执不休,但终究抵不过毕业后一个人住在冰冷出租房里的孤独。

而这些,都成了毕业第一年里,大家频繁跳槽的「最佳」理由。

大学里的「迷茫症」,毕业后反而加重了

本以为,离开了大学,迷茫症就会不药而愈,却不曾想过,工作之后,「病情」,反而加重了。没有目标的生活,让我们很难安于现状。烦躁,成了生活的主旋律。

频繁跳槽、重新准备考研、零准备创业……这些都是毕业后这一年中,我大学里的那群伙伴,所不断经历着的。

曾听同事说起过她的一次面试经历,上百人的面试,第一轮就刷下来了一半,而HR当时只说了一句话:「上一份工作没做满三个月的,现在可以走了」。一个连三个月都做不满的人,就像公司里的一颗定时炸弹,公司不愿意为危险的后果买单,这是后来HR给出的解释。

不断用大学里遗留下来的迷茫,透支着自己在企业心中的信用度。其后果,很难预知。

「辞职」也是一门艺术



辞了第一份工作后,堂姐是这么安慰我的:「趁年轻,对社会还没有感觉,可以多跳几家公司体会一下」。

然而,频繁换着工作,除了增加内心的「不安全感」,以及被HR问到「为什么要离开上一家公司」时的尴尬,似乎,什么都体会不到。就像是大学里,总有人一遍遍说,挂科是正常的,没挂科的大学不完整,但等到挂科后,才发现,挂科,除了收获一个假期的愧疚感,并和保研、奖学金失之交臂,什么「成就感」都不会有。

「辞职」也是一门艺术,这是离校一年后,最大的感触。在这一年里,我见过直接将工作牌拍到领导桌上,说不干了的场面。也见过,直接留了张纸条,留下银行卡号,让公司直接把半个月工资打到卡上的辞职方式。但除了闹得不欢而散,最后什么也没得到。

工资太低,这是很多应届生,辞职的主要理由。一旦看到有更高薪资的招聘广告出现,分分钟,跳槽的小火苗就燃起了。但事实证明,工资,并不能只看自己的,而要对比公司已经工作了一定年份的老员工。比较之下,才能判断出薪资上涨的空间,以及,多久能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

「我们公司咖啡机什么的都没有」,听过不少这样的抱怨。电视剧里所展现的,公司高档的硬件设备,优雅的环境,曾让大学里的我们,憧憬不已。可真正工作后,才发现,那不过是美化过的现实。存在那样的公司,但很多人并没有这样的机会能够刚毕业就接触到。关键,还是要看公司的软文化氛围,一个员工每天无所事事,还抱怨不断的公司,继续呆下去的价值也不大。

薪资不符合预期,工作环境太差,员工不好相处……这些都让刚毕业的我们受挫不已,不能准确定位自己,成了我们踏实工作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小事不愿干,大事干不了。无非源于我们错位的心态。

我们向往着「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但却忘了,这是很多人共同的希望,是否能轮到你,真的不一定。与其用舒服的工作,换辛苦的生活,倒不如反过来,毕竟,舒服的工作,没有生命力,只有踏实稳定的坚持,才是我们毕业后最佳的状态。


山坪居士

我大学毕业的第一份工作是新媒体运营,做了两年。我是一个不太喜欢变动的人,刚开始排斥所有决定,但是只要在脑海里想几遍,我就觉得好像也可以接受。只要在工作中不是出现特别让我不能接受的因素,我是不会辞职的。

我看到很多人说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只做了一个两个月,然后很快就有第二份工作、第三份工作。说的好听点是“遇工作不淑”,说的难听点就是对自己没有清晰的定位、没有想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一般公司的实习期是1-6个月,太快辞职也就是说你连别人的实习期都没有过。你在应聘下一份工作的时候,如果你不是有什么特殊理由,你在HR的心里就大大减分。HR会有理由怀疑你在做这份工作时也不会持续太久,并且觉得你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了节省再次招聘的成本,HR很可能淘汰你。

频繁跳槽对于你提升个人能力和沉淀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有影响,你在再次找工作的时候就花费了你学习的时间。

我有一个同学大学毕业后进入阿里工作,但是不到一个月就辞职了。他说他们在实习期的工资是按天计算的,住宿的地方离公司远,于是下雨的时候他就不去上班。后来,他到另一家新媒体公司上班,结果也是不到一个月又再次辞职。现在回老家给家里看店了,他想要的工作和自己的能力不符,不提升自己的能力很难找到想要的工作。

在这里建议小伙伴们,尤其是应届生,一定要考虑清楚自己暂时是想在哪个领域发展再去找工作,不要盲目去上班了,结果发现不适合自己,频繁辞职。真的想辞职,最好先找好下家。如果有足够的存款,不找也行。


——END——

你的第一份工作做了多久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职场技能掰开揉碎讲给你听,欢迎关注【霸王课】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

霸王课

刚出社会,我们可能有的同学急于寻找工作,所以往往不会考虑第一份工作是否是朝着自己想要/规划的方向,就走马上任!这样对于应届生来讲,第一份工作必定不会长久的!


职业规划

想起我的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我都觉得惭愧,当时我的思维模式还不像现在,任何事情考虑的较为周全,当时全是自己喜欢什么就去找对应的工作,如果找不到的话就退而求其次,说白了,当时就是想有一份工作就可以了!

所以我的第一份工作没到3个月我就辞职了!

价值引导

我的第二份工作,吸取了第一份工作的失败经验,所以我第二份工作并没有急于去面试!

而是在家里沉寂了1个多月的时间,用来思考我要做什么!结合了自身的家庭资源,社会资源等!

然后我评估了多个职业的价值,和我自己的价值观是否吻合后我才去找工作面试!

我当时是这样考虑的!收银员:简单的收银工作,价值就是对钱币的真假辨识度可以能够在短期能有提升,并且能够锻炼脾性!

跟单员:可以搬运货物,可以锻炼身体,可以解除不同阶层的人员!对以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利益!但是单单有社会人脉关系没有销售经验的话用处不是太大,因为销售这一关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上,有种被威胁的感觉!

总结

我们出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的时间长短并不能说明什么,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当时的思维方式还不够缜密,所以大家无需介怀,但是你要知道,选择工作的时候需要结合工作岗位能给你带来的无形价值有那些,以及你自己的价值观等一些列的因素来考虑的!


威刊一分钟

大学所在的城市,按照国家标准,就是一个三四线城市,但是却是那个省份的第二大城市。

在大学里,本屌不改学渣的本色,逃课、挂科等必修课都修过,浑浑噩噩混到大三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应该找一份实习工作。于是在大三的暑假,成功的进了一家创业公司,没做啥技术活,就是一些琐碎的工作,忙的时候,也连续1个多月没有休息过。

虽然工资只有2500,但那时候我住在学校宿舍,公司还管午饭,我一单身狗,也不怎么花钱,因此8个月的工作,我虽然学到的专业技能不多,但是至少不再花父母的钱。

去年6月份毕业,3月份校招的时候,因为自己简历上啥也没有,为了避免“毕业就失业”的悲惨命运,所以当时就随便签了一家广东的校招企业。

2016年的6月19号,我拉着行李箱走出学校,坐了9个小时的火车来到东莞,没有一丁点的时间留给我去逛逛这个曾经以“服务业”而闻名全国的城市。第二天的早上,我就去公司报道,经过短暂的培训后正式开始了职场生涯。

怎么形容这份工作呢,事少钱少离家远!最初的那段时间,工作还是挺忙的,但当我混成了老油条之后,每天只需要2个小时,几乎就可以搞定一天的工作。

我没有感受过天天加班到深夜是什么滋味,反而到点立刻打卡走人。不想上班的时候,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请假,几个月的时间,周围的同事就完全换了一茬。我也想过走人,毕竟在珠三角这么繁华的地方,我却拿着每个月3000块的贫困工资,一对比,简直还不如我当初的实习工作留下的钱多。

但反思一下自己会什么呢?刚毕业不久,工作经验不多,拿得出手的东西没有,除非是个傻子,否则换一家公司,也就和目前这个鬼样子差不多。

在很多同事都纷纷离职并且劝我早点走人的情况下,我咬着牙在这个公司坚持了一年的工作,之所以不早点走,一是这份工作的确清闲,自己混着混着居然还想一直混下去(这太可怕了,建议有同样感受的老铁,趁早走人)。二是觉得自己道行不深,在工作这么难找的情况下,裸辞后再找工作可能情况还是得不到改善。

不过,当我终于把毕业后的这第一份工作混满一年之后,我果断的离职走人了。原本以为找工作很难,我都已经做好了用1到2个月的时间来找新工作,谁知招人的公司比我这个找工作的还急,天天都有好几个面试电话,于是,从上家正式离职的第二天,我就屁颠屁颠的来到了如今这家新公司。


鹿途Luxtude讲数码

初入职场,可能会纠结第一份工作到底要做多久才跳槽,太短的话,担心第二家公司会怀疑你的稳定性;太长的话,又忧虑是不是久了一点会丧失机遇。

其实我倒是觉得,这个时间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参考值,要看工作的情况而定。

判断什么时候离开第一家公司,我觉得重要的不是时间的长短,而是,你是否在相应的职位上还有成长的空间。

刚出来混,重要的是让自己不断的强大,我们要赚钱,更重要的不是看眼前赚多少钱,那都是小钱,更关键的是自己的成长带来更高的物质回报,所以说,成长才是硬道理。如果这份工作,现在主要是打杂,或者,并没有太多的锻炼机会,公司不重视,部门没牛人,环顾四周,自己就是团队最厉害的角色了,那么,你就应该考虑离开了……


理论上,选择一家公司要非常谨慎,如果入职后,没多久就离职,确实对下一家公司而言,会顾虑你的职业稳定性。

个人比较建议,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第一份工作至少做一年以上,两年左右为宜。但不绝对,要知道也有很多人,公司发展机会良好,可能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职业生涯都在一家公司度过,比如联想的杨元庆,当然这种案例确实很少见。

我的第一份工作做了近两年,当时这家公司是有一些国家的背景,BOSS有些小富即安,公司的发展停滞不前,从专业技能的增加,项目经验的积累,包括个人成长机会等各个方面来讲,都已经到了尽头,所以我选择了离职。


跳槽,应该是一个谨慎的事情,最好每一次跳槽都是一次斜上角45度的提升,平移的不叫跳槽,大多都是落荒而逃,要么工作入职前没选好,要么工作没干好……

我第一份工作,做了近两年;

期间不务正业的做自由职业者不到一年;

第二份工作,做了近三年;

第三份工作,做了两年多……

除了自由职业的小一年时间,我觉得,每次跳槽还算是比较正确的选择。第一份工作,我的技术得到了飞速的提升;第二份工作,我就有机会做到了部门的经理;第三份工作,我成为了一个项目的负责人,可以自己组建团队,项目独立核算;而第四份工作,就和朋友一起创业了。期间,时间点并没有刻意去想是一年还是两年、三年,都是自身情况和职场机遇来做的决定。


大学毕业的第一份工作,我觉得是专业知识的原始积累阶段,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其实职业生涯的前五年,都是成长时期,第一年是学徒期,第二年是适应期,第三年是成长期,一个人足够努力,五年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这个是有时间可以借鉴的。

也就是说,无论一份工作的时间长短,在职业生涯的前五年,你要埋头努力潜心成长,不要乐于安逸,不要只看薪资,这段时间的成长才是你未来人生价值的实现。


明哥聊求职

你大学毕业的第一份工作,做了多久?

大学毕业前通过校招进入青岛啤酒广西分公司做销售,现在想想,那时候对自己的要求太低了,没有好好的把握自己,根本就没有想太多自己以后该如何的活下去。

大四上半年期末就把工作签了,下半学期3月份的时候去实习,本以为青岛啤酒这么大的厂家,酒应该好卖的,哪想到青岛啤酒在南宁是那么的不招人待见,实习了一个月就结束了,实习结束后在学校忙着毕业的一些事情。

毕业是6月底,7月初的时候,公司就通知我们去深圳的总公司培训,我们几十个人就坐大巴一起去了深圳。

在深圳,我们在一所贵族小学的校园住着,每天接受枯燥乏味的培训,培训完后是接受军训式的体能训练,教官很变态,整个培训耗时十几天。

之后我们回到南宁,三四十人的队伍被分成了两队,一队留在南宁一队去柳州,按照之前的意愿,我去了柳州。

坐火车到柳州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天黑的时候,公司给我们这些新来的员工安排了烧烤,然后就在柳州天山路的一个破房子里面住下了。

住的地方分了三个房间,其中一个小房间是两名女同事住的,一个小房间放了两个架子床,住了两个人,另外一个比较大的房间放了大概5个上下铺,住了另外几个同事。上厕所要去楼下,可以到楼上做饭。

刚开始的时候去公司上班,我们跟着一位老同事一起去跑单,柳州的情况要稍微好于南宁,但是也有巨大的阻力。我最开始的时候在柳州北部的几条街,开了几家新店,但是对方店家要的量不是很高,这个可能是因为我技巧还不是很高超吧。后来领导又安排我去南边跑单,那时候我的心态就有点儿懈怠了,有些思考自己到底能做什么,思考还要不要继续下去,目前的状态只能是得过且过,也有过想辞职的想法,但是那些同事们过来给我做思想工作。我们的团队慢慢的有人员流失,最终我们坚持到南宁,大家一起开会总结的时候,柳州仅剩下十个人左右了。

调到南宁以后,跑了几天单,我就准备辞职了,刚好那段时间家里让我回去,然后就辞了,所以第一份工作做了5个月时间。

在柳州的时候,晚上我们都是在一起吃吃喝喝,然后打牌、看片,真正体验到那句“酒肉朋友”的概念,日子过的浑浑噩噩,也是在那段时间,我的体重飙升,从此摆脱了瘦小伙的体形。

感觉毕业后的工作之所以做的如此糟糕,或许是自己大学上的就很浑浑噩噩,没有想自己毕业以后到底能做什么,没有多学一些真正对将来工作有用的东西。找工作的时候也比较迷茫,心高气傲、眼高手低等等不良心态。


1927年的古董先生

大学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大四的时候在北京保利总部酒店实习,毕业后,拿着500元怀揣着梦想到了深圳,希望闯出一片天地,然而一个月都没找到工作,现实相当骨感。

偶然的机会到了南宁,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KFC储备干部,从应聘到入职大概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初试-面试-复试-再复试,流程很复杂,让你觉得这份工作来之不易,现在想来,这也是招聘的小“套路”,就像追女朋友一样,你越觉得难,就越珍惜。

通过最终复试后,就进入了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包含对行业的介绍、公司发展历程的学习、对基础管理理论的分享、还有心态的培训等,其实就是开始“洗脑”,并且不管你是本科还是多有经验,让你变得谦卑,多年的职场后,我认为对新晋员工“洗脑”还是很重要的,就如很多保险、培训公司一样,都会这样做的,员工相对留存时间长。

进入门店,就有师傅带,师傅必须是全星训练员或者组长、经理,这种师徒制也是KFC快速培养人的方式,即使是作为储备店长进去,也必须每个岗位都要实操、过关,所有岗位走完只需要三个月时间,就是这三个月,让我开始喜欢上“做基”,并了解它做得好的原因。“师徒制”这个制度用好了,发现确实“传、帮、带”很好的方法。

也正是由于前面一周的和这三个月,直接延长了我在这家公司做的时间,我一呆就是两年,因为我本打算只是找它过渡,在这两年,先是学排班,KFC的员工很多是兼职,而且要求每月不能超168个工时,所以排班是一门技术;再是学订货,如何算千次?如何定冻货?如何定冷藏的货?如何先进先出?怎样做月盘、周盘、日盘等等;还有就是设备维护,它的设备都是德国货,还是比较先进的,对设备的要求能感受到它对产品品质的要求。

在KFC的两年,最满意的是学会了它的冠军计划(CHAMPS)C:美观整洁的环境;H:真诚友善的接待;A:准确无误的供餐;M:优良维护的设施;P:高质稳定的产品;S:快度迅捷的服务,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多次用到它的设计原理、操作流程和内容。

通过第一份工作的实践和多年企业管理咨询辅导,有个建议:人生的第一份工作,进个好的平台很重要,别太随便!


这是“午道”第288条原创问答。【午道南来】旨在让更多的职场人越来越幸福,欢迎关注,我们一起成长。

午道南来

2015年毕业,不巧赶上是本命年处处碰壁,一点都不顺,毕业出来还鬼迷心窍的想去电子厂 当时本专业也不好找工作 土木工程 班级里大部分同学都去做施工了,我不想做施工 毕业就回老家东北小地方了 ,找工作找本专业的找不到 ,找非专业的 不是工资特低就是没人要!那时候是最难的 ,刚毕业也没钱,心想都毕业了就不应该从家里要钱了,那时候美团有优惠那一段时间都是中午叫外卖分两顿吃,去了苏州找工作也没找到,又去了深圳也没找到!然后家里拖关系找到了本专业的工作老家里 我就从深圳回到老家 结果是去我中学校拆迁 跟着一个施工队 做些体力活,当时我是心有不甘的特别失望 大学读完就干这个??这个明明不上学也可以做的!干两天我又出门了 去哈尔滨找工作,生活还是特别苦 ,租的床位 特别便宜的床位 ,后来找到了一个工作 ,跟本专业没有一点关系的 做农产品, 心想着找工作太不容易了!就先做着吧!哈尔滨 工资3000什么都没有 不管吃不管住!!最主要是老板信佛 ,这个本身到没有什么就是总给我们洗脑, 天天问我们吃没吃肉,公司不大 里面全是亲戚 ,其中一个自己没有什么能力的亲戚 把公司搞的乌烟瘴气的!每月都有人走!(一共员工不到十个)我15年8月份进去!16年6月1日离职的 ! 一年什么也没赚到 什么工作经验也没赚到!白白混了一年!紧接着就去深圳找工作了 !6月到十月 在一个培训公司学习了4个月 然后找到一家自己相对满意的跟本专业相关的专业!一直做到现在!


SpaulChan

从实习算起做了将近快四年,北漂,世界500强,工资从800涨到6000,虽然不是很多,但在这里的成长根本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


这里老板对员工非常的人性化,逢年过节,甚至老外的圣诞节,都会举办活动,发小礼物,有时候一大早来到办公室发现办公桌上的神秘礼物非常惊喜。


领到不只关心员工的工作,还有生活,他会帮助你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及时给你心里安慰,或者像个朋友一样帮你一起解决。


不止如此,在一个大公司,你所学到工作方法,和待人接物,以及对自己的判断和成长,是非常深刻的,开阔了你的视野和眼界。


所以,我真的很庆幸自己毕业后的第一家公司可以在那里,它就像我第二个家一样,有了委屈随时都可以回去。

点击右上角“关注”,看更多优质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