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刚出芽在大棚里不能高出多少度?

手机用户64002359093

水稻育秧过程中,无论是秧苗的前期和后期,温度管理非常重要。看了一下楼上两位答主的回答,做为从事水稻生产的一线人员,水稻育苗是每年必须经历的生产环节,下面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实际育苗管理经验。

水稻育苗在播完种子后进行苗床浇水,要一次性浇透,确保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水分。浇上水的弊端就是容易在种子萌发出土时产生硬盖。要在种子萌芽拱土时,适时将硬盖用水管浇水淋开或者拍碎。近年来我处已用透析膜代替塑料薄膜进行苗床覆盖。苗床不打封闭除草,而是在一叶期用“稻喜”进行除明草。这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随时可以对苗床进行补水,方便管理。杜绝了打封闭药7日内不浇水,有时干旱的弊端。同时透析膜在两叶期前一直覆盖,对寒地育苗昼夜温差大,起到夜间低温保暖的作用。对秧苗前期快速增长和防止倒春寒温差过大,易发生青枯病有良好效果。


大棚稻苗刚出芽时,最适宜的温度为25-一28℃,所覆盖的透析膜不用撤掉,可直接进行苗床浇水。同时注意苗床的最高温度不能超过30℃。当温度过高时,要进行通风,通风要由小到大,以开口的大小来调节床温。(这里重点要强调一下床温,床温的温度测量是指温度计在离苗床上两公分的范围内测量的温度,有的农户将温度计挂在大棚上方这样测量的温度并不合理,是苗棚内中上部的温度,中上部的温度往往高于苗床的实际温度)此期时间要控制苗床土壤水分,不能勤浇水,以促进土壤的通透性保证根系发育。


秧苗一叶一心到两叶半期,是秧苗容易徒长的时候,这个时候苗床温度要控制在20-25℃。要经常检查苗床温度的变化,及时通风炼苗,防治高温烧苗。在水分管理上,要经常检查苗床面土层是否干燥,如果发现早晨秧苗叶心不吐水珠,或水珠很少,中午叶片打卷儿,都要及时浇水,同时要一次浇透。

以上就是本人在实际生产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流星看世间”专业的水稻生产者,给您最实用的生产技术。欢迎留言,敬请“关注”。


流星看世间

到了大棚育水稻秧苗的季节,播的早的大棚现在应该已经出苗了。下边就说说这个阶段的几个管理重点。

1、水稻立针80%左右时,要揭开底膜,浇一遍透水。这个时候苗床会出现表土顶盖的现象,会影响种子正常出苗,顶盖严重的话会把立针的种子吊起来,导致立针种子不能吸收水分而旱死。这个时候浇透水可以清除顶盖并且能够补充种子出苗需要的水分。待浇水后建议撤掉底膜,用无纺布覆盖,晴天的话两天就能出齐苗。用无纺布覆盖可以避免阳光直射底膜出现的烤苗;无纺布透气性好,可以降低苗床的湿度,减少绵腐病发生的几率。

2、温度管理。这个期间温度不要超过30度。超过30度要打开大棚单侧适当的透风降温。由于盖着无纺布,无纺布可以有效的保证苗床温度尤其是大棚两侧靠近通风口的棚边秧盘。无纺布可以一直盖到两个叶的叶龄。


3、晴天的情况下可以早上8点之后打开大棚一侧通风,下午3点之后关闭通风侧保温。若发现苗床出现白色毛絮状时要警惕绵腐病的发生,要加大通风量降低棚内湿度。必要时可以喷施瑞苗青等杀菌剂防治。

我是黑龙江农垦的一名基层水稻研发工作者,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农民朋友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大棚育秧要控制好温度。

播种至出苗,

棚内温度控制的28-30℃为宜,不能超过32℃,温度过高要通风,防治小苗徒长或造成烧苗;

当床内小苗立针时应揭掉上面的薄膜或无纺布;

苗齐1叶1心时,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

苗2叶1心时,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0℃左右,夜间温度10℃以上时可昼夜通风炼苗,这样有利于小苗均衡生长,培育壮秧。

仅供参考,欢迎关注头条号【神农协会】,了解更多种植技术介绍

神农协会

水稻刚出芽在大棚里,温度不能超过35度,最好掌握在22一25度上下。

高于35度,大棚两端打开,通风降温,到太阳快下山时,再堵上,温度过高,会使秧苗生长过快,将导致秧苗素质下降,容易引起稻叶瘟,苗床尽可能保持旱田状态。

秧苗长芽到1一2叶时,要严控温度22一24度,促进根系均衡生长,谨防徒长,到3叶时温度在20一22度,如果温度超过25度要增加通风口,增加通风量,防止烧苗,移栽前要洒防病、防虫药水,适当加点“送嫁肥。”我是创业新风,乐与各位大师探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