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农民养老问题?

德州鑫发

如何看待农民养老问题,做为一个农村人深有感触,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农村大量的年轻人都进城打工,村里只剩下一个老人,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怎么看待他们的养老问题。



其实作为农村人,感觉农村老人养老的问题主要有三大难题。农村收入低,劳动能力下降,不能打工,不能种地,没有可靠的经济来源。

都在城市打工,有的能搬到了城市生活,常年不回家。都说老人的生活得不到照顾,还有就是农村养老的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比如说,医疗。那么怎么解决你生养老的问题呢?


如果让我来说,农业与农业相关的附属产业发展起来。年轻人为什么要去趟市打工了,其主要应该就是种地不挣钱,日子过的困难。只有外出打工多挣些钱,才能养活一家老小。大力开展的乡村有关的工业,他们还会出去打工吗?

还有就是提高农民朋友的收入水平,仅靠种地和养殖收入是有限的。是坐车的问题一直是国家最为关注的。是最近几年农产品收入始终不能给农民带来丰厚的收入。我的种植户甚至赔钱。


还有就是农村养老保险。国家现在正在是农村养老保险政策,为了就是解决农民朋友就是以后养老问题。虽然现在养老金有点低,但是随着国家越来越好,养老金始终会长的,对对农村养老有什么样的看法呢,评论下方,关注作者,谢谢


村事小强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成为一个全社会都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对于农村而言,显得更为突出。根据我个人对我周边农村的观察和了解,原因有四:

劳动力下降,收入不断减少、逐渐会失去经济来源。

农村收入不高,年轻时供养子女、赡养老人,导致积蓄不多。

农村的养老基础设施不健全。

农村青壮年外出谋生,常年在外,使得很多村庄成为名副其实的“老人村”,年迈老人得不到很好的照料(这就是常说的“空巢老人”)。

(图片来自网络)

近年来,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这一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主要是从增加农民收入、养老、医疗等方面。

在增加收入方面。

主要有粮食作物、棉花等种植补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等,通过这些政策的落实,对降低劳动成本、提升劳动效率和增加农民收入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外,近期实施的“精准扶贫”工程,对改善农村经济条件也会带来更多的福利。

在医疗、养老方面。

目前,以基本实现了农村合作医疗的全覆盖,大幅度降低了农村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几率。农村养老工作也全面推开,对年满60岁的老人,每月可领取75元基础养老金;对年满45岁的农村人口,可补齐剩余年限的养老金,满60岁后,每月可领取1300元养老金。

综上所述。在个人看来,农村老人的养老,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还是依靠老人的子女,但在一些政策的落实下,会比以前减轻不少的压力。当下,我也面临这个问题,努力吧同志们,“百善孝为先”,为人儿女赡养老人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应承担的责任,即使没有那些政策,该干的事儿,我们不一样得去做嘛!


鼓动传声

虽然农村朋友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农民养老依然很难。

很多农民朋友们劳累了一辈子,到头来却凄苦的过完晚年,真是让人心疼。今天大猫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农民养老为什么难:

1.出去打工的年轻人很多

如今很多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了,年迈的农村老人也就只能在家里。六七十岁的老年人可能还会在庄稼地里干活,又拿什么来养老呢?

2.农村收入低

很多农村青年劳力一年也赚不了多少钱,这个钱要给整个家庭用,所以很多人都没办法给自己家里的老人花钱。

3.医疗不方便

农村都有哪些养老途径:

1.国家养老政策

现在农村老人只要年过60周岁就可以领取相应的养老保险金,这对于农民朋友而言也是一种经济来源。

2.靠子女

子女赡养老人是很普遍的,不过农村有些家里的儿子根本就不孝顺不懂事,把老人能气死。有些孩子有孝心,但是经济情况也不好。

3.自己存钱养老

有些老年人给自己存了一点钱,这样的话自己老啦也就不用太担心养老了。

对于家庭方面的养老这个就要看孩子们怎么做,但是对于国家方面的补贴大猫还是希望国家能够出台更多更好的富民惠民的政策,让辛苦了一辈子的农村老人度过一个美满的晚年!

这是大猫的一些看法,欢迎大家在文章下面留言评论!

大猫聊三农,我是王大猫。喜欢大猫的可以关注一下啦!

大猫聊三农

农民的养老问题一直是牵动我们社会心灵的一段琴弦。

农村的生活条件苦,养老保险待遇差。但是农村又是我们社会稳定的基石,为我们社会提供了粮食安全保障。

我们国家在提高农民养老保险待遇上,也在不断的作出努力。

目前,以我们农民为主要参保主力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经达到了5.1亿多人。

2017年我们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平均待遇是125元每月。其中我们政府补贴了113元的基础养老金。

其实很多地方,他们的基础养老金还是不足一百元。比如河南省98元,黑龙江90元,吉林省80元。

其实我们国家规定的最低基础养老金是70元。中西部地区,我们国家全额补贴。东部地区中央财政补贴50%。

但是我们东部地区的参保人数实在是太多了。

这十个省份就接近3亿人。

今天国家决定要继续提高我们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今年肯定会付出实施的,预计我们的基础养老金标准很有可能会超过一百元。

我们即使上调中央财政补贴的基础养老金,地方政府原有的补贴也是不能降低的。

3月29日,人社部发布了关于要求各地方政府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增长机制的指导意见。


说明我们国家对农村养老保险养老金水平越来越重视。随着我们正常增长机制的确立,我们农民的退休金待遇也会越来越高。

其实,我们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不可能折本的。因为我们自己参加的钱数,全部会计入个人账户。而且还有国家的按时缴费补贴。是非常划算的。万一领不完,会留给继承人。

可是万一领完了,国家会根据你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每月给你额外全额补贴的。根据目前的人均寿命,基本上这是稳赚便宜的。

所以,农民最好把自己用作养老的积蓄也拿出来,存入一部分,适当提高我们每月的养老金水平。这样也能够降低我们对儿女的依赖。

当然,医疗的预备金就不要存进去了。不过有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后,我们的医疗负担实在是大大下降了。

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待遇越来越高,这样我们大家就会更幸福。


暖心人社

养老的问题,城市也存在。但是我们农村的社会养老问题更加突出,槑槑分析了一下,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是传统的方式后继无人。

中国的传统,小农经济时代,都是推崇养儿防老,养儿送终。然后这些年的发展,城市的发达和便捷,吸引了太多的年轻人。目前的农村,虽然漂亮的房子越来越多,可是,一个村子,除了老人和孩子,还有一些留守妇女,几乎看不到青壮年。以至于以前农村传统的红白喜事,连煮宴席的人都找不集,更不用说发丧的人了。看看现在小县城发展越来越多的红白喜事一条龙服务就知道了。


第二是新的社会养老覆盖不足。

中国广阔的空间在农村,不管出来多少个北上广深。还是没有办法替代广大传统村落在中国居住结构中的比例。这几年城市化取得喜人的成绩,但是,有一个迈不过去的问题就是,我国的人口基数太大。哪怕还有30%的人口散落在农村,那也是四个亿的庞大数量,相当于2个美国人口总额,4个日本人口的总额,8个韩国的总人口……看到这些数据,大家就知道,要让农村的老年人口享受到和城市老人一样的养老服务有多困难了,因为,除了人口众多,广大的农村离的还远……

第三是基础设施和人员服务严重匮乏。

要想老有所养,离不开好的基础设施,离不开从事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这些年的发展,农村就好像被遗忘了的角落。以前还有的每个村子一个医疗点,至少一个赤脚医生。这些年,随着村落人口的下降,在村子里干诊所,根本就不可能养家糊口。你想想,一个村子,别说正规的医疗机构,连一个诊所都没有,还谈什么医疗条件呢?




在经历了几十年的人口红利的东风之后,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造成了目前人口结构老龄化严重的问题。越来越多步入老年群体的朋友,都不得不面临年老体迈,劳动力丧失以后如何养老的问题。

相对于城市里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庞大的社工组织,先进的医疗条件,优厚的养老保险等等都是我们农村的老人可望不可即的镜中水月。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生病无人问津,甚至过世良久也没人知道。说心里话,农村的养老问题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问题,真心希望社会各界多些关注这个数量庞大的群体。

要如何解决好数量庞大的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呢?槑槑有话说:

第一:发展永远都是硬道理!

就像农村娶妻难的问题一样,让农村可以乘着新时代的风发展起来,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到农村,让农村不再空心化。只有年轻人的回流,才是最快的解决老人照顾问题的人力的最快的问题。如果可以在家谋生致富,谁有舍得父母高堂,背井离乡?


第二:城市发展这么多年,一直在享受人口红利带来的好处,也应该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放宽城市农民工落户的条件,让一些为一个城市服务多年的农民工可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另外对于一些子女在城市谋生,有稳定经济来源的,应该开放让其可以接父母养老的途径和福利。

第三,靠政策支持,让社会机构到农村去服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愿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好。


一槑稻人

随着种地收入在家庭收入的占比越来越小,更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就算不外出也千方百计和种地撇开关系。我们的父辈大都六十岁上下,劳动力下降,外出打工已是不可能了,种地的收入和以前相比虽有些增加,但是和高攀不起的物价来比还是捉襟见肘。

父辈年轻的时候为了家,什么苦活累活都愿意干。拼命挣来的钱先是培养孩子上学,再是给孩子买房,操办孩子的婚事,他们是辛辛苦苦一辈子,没给自己留下一点钱却留下了一身的病痛。现在他们是老了,养老却是这样尴尬的存在着。随儿女去城市生活,孩子的负担本来就不轻,再说父母怎么忍心孩子因为自己再添负担呢。留在农村老家,有个头疼脑热的又有谁来照看?去年邻村有一大爷,八十多岁,独自居住,死在家中,待家族中又一位老人去世,族孙到他家找他去商议丧葬事宜时才发现他已死去多日,蝇蛆满屋都是。

“抱团养老”的概念应运而生,好多老人组成互助小组,身体好一点的照顾身体差一点的,年龄小一点的照顾年龄大一点的,为儿女减轻负担。农村大都住的比较散,空宅基地空房子又多,老人想去串个门都不容易,“抱团养老”还得集中才行。

新型抱团养老社区,每户占地一百多平方米,50平米的砖墙瓦顶的主房,20平米的偏房内设厨房和餐厅,单独的卫生间,房前弄一小菜园种些时令蔬菜。社区内医疗保障和家庭医生要齐备,让老人养病在家治病不出区。让老人以之前的社群入住,更熟悉的邻里让他们活的更惬意,建立起来的抱团互助小组更有优势。东家大事西家小情的,大家都伸手忙忙,这才是过日子。

酸甜苦辣咸,五味齐备调和出美味;柴米油盐茶,事无巨细都需多磨!


岭上孤桐

农村农民养老问题现状不容乐观,虽然国家针对农村养老出台了具体政策,推行了农村合作养老保险制度。但每年所发的养老保险金对于老年人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农村养老问题不容忽视。

农村老人大都是辛苦劳动了大半生,但不能象城市里的老人一样,没有退休工资可以用来养老,来看下农村养老的解决途径。

一、依靠子女养老

农村老人上了年纪,自己虽然有国家分的地,但土地耕种的劳动强度让上岁数老人们难以承受,所以大多是把土地交给自己的儿子,然后和儿子一起生活。

按农村惯例,基本是老人把地给哪个儿子,那个儿子就负责老人养老,其他孩子很少直接养活老人。

二、自己单独生活

农村里的老人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自己单独过,为了不拖累自己的儿女,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很多六十、七十多的老人还要下地干农活。没办法,农村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人,基本也没什么积蓄,国家发的养老补助更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上了年纪还不得不继续劳作,只因为手里钱少,没办法养活自己,也怕拖累儿子。甚至出现农村老人累死在天地里的惨象,只有死了才能真正地休息。

三、空巢老人养老

当下很多农村青年为了生活独外出打工,只剩下老人独自在家生活。如果两个老人都在有个伴还好,最少可以互相照顾。最可怜的就是只剩下一个老人,生活就更凄惨了。老家农村就有很多孤寡老人,剩下老头一个人,连饭都做不好,一日三餐吃饭总是对付,让人看得可怜。村里人看他可怜,东家送点饭,西家送点菜勉强度日,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不象在城里的老人,实在没有办法了,还可以用自己的退休工资住进养老院养老。农民老人却没这个待遇,说到底还是没钱。

农村养老问题很突出,特别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同样是辛苦劳作了一生,最后却不能和城市里的老人一样安度晚年,这确实很不公平。

了解了农村老人养老现状,大家有什么想法?或是有什么好的建议,你所知道的地方农村老人是怎么样的度过晚年生活,欢迎大家讨论探讨。


响水大米

养老难,农民养老更难。以至于现在国家也花大气力研究养老问题。随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逐步普及与改革,到目前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的正式整合,使得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的医疗健康问题有了些许保障,但是,养老问题始终还没有一个较为妥善的解决方法。


对这样的养老模式,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探讨。


八零视界

现在农名养老确实是个问题,尤其是在农村一辈子一土地为生的人,现在的农名养老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家中有子女的,那就全靠子女了,尤其是儿子,这种的话家中的压力会很大,不过这是中国文化的传统,也是非常正常的,正是中国几千年孝道的传承,这种比较普遍。

2、自己养老的,就是在年轻的时候存下一笔钱,用于自己的养老问题,这种的话在农村还是比较少的,因为农村的生活比较贫苦,即使有一点钱也就都给子女了,自己的养老就是问题了。

3、国家政策的调整,国家养老,每个月发养老金,这种现象也是非常普遍的,基本上是主流问题,但是不敢生病啊,现在农村的医疗条件,收入还是比较有限的,大病返贫的现象也是比较严重的,比较多的,……

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希望对你有用


那个村落的故事

我的父辈就是农民,我来自农村,并且现在仍然在乡镇上工作,长期和农民打交道。据我所知,农民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解决好广大农民的养老问题已成为事关和谐社会构建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事。

现在的农村,主要还是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而家庭养老模式面临几大难题:

1、农村收入低,农村老人劳动力下降,已经无法外出打工,在老家种地的收入较少,没有经济来源。

2、农村的中青年群体都在城市打工,有的已经到城市生活,平时难得回一次家。城里生活节奏快,消费高,生活压力大,想接父母亲到城里一起生活,有时也是心有余而为不足。这部分农村老人只能留守在家,生活上得不到应有的照顾。

3、农村养老配套设施不健全,比如像我们这些地方,根本就没有,特别是医疗方面得不到保障。一旦老人得急病,加上子女不在家,往往得不到及时的救治,给子女留下终身遗憾。

那么,如何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呢?

一是努力推进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现在,国家已经在农村推行农保,农村人也已经可以购买社保了,我认为,只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动员农村人口参保,这对农民的养老将会有极大的保障作用。

二是完善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比如说,现在的养老主要是道德层面、伦理层面的,法律介入的少。我认为,政府要注重对人们的思想教育,大力弘扬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并且,对善待老人的家庭,给予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奖励,以提高子女赡养父母的自觉性;同时,依法严厉打击不尽赡养义务甚至虐待老人的恶劣行为,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和典型案例的教育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