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精灵“不按常理出牌”背后的阿里技术观:很商业很可怕!

阿里不是直接发布一款带屏的智能音箱新品,而是在原有天猫精灵产品基础上,通过“精灵天眼”,利用手机屏幕,不增加硬件成本的情况下实现了“屏”的功能。

天猫精灵“不按常理出牌”背后的阿里技术观:很商业很可怕!

相比市场的主流做法,天猫精灵显得特立独行。实际上,自从天猫精灵出世开始,它就走了和其他智能音箱不一样的路线。

而如果你了解阿里对智能音箱的定位,阿里对技术的态度,你会发现,天猫精灵的“不按常理出牌”,符合阿里的一贯风格:务实、商业。

找到落地场景,以普惠方式冲击市场

智能音箱虽然在美国卖的很火,但在中国还处于发展初期的探索阶段。在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还没有建立之前,培育市场、培养客户消费习惯最为重要。所以,天猫精灵从一出生开始,主要在探索落地场景和培养用户消费习惯上下功夫。

如,去年9月份开始天猫精灵与阿里旗下飞猪合作,开拓酒店场景,探索与酒店业务的融合;去年11月,天猫精灵加入“双11购物节”,通过降低购买门槛,吸引了大量“尝鲜”用户;去年12月份,天猫精灵进驻养老院,先行试点在养老院场景落地。

天猫精灵“不按常理出牌”背后的阿里技术观:很商业很可怕!

天猫精灵是阿里的第一款硬件产品,阿里从做自己做硬件产品开始切入市场,浅雪解释说:“如果阿里自己没做过硬件,就不会更好理解硬件、了解市场真正需求。” AI是新事物,阿里先行探索和发现市场,可以更主动地培育引导市场,探索可以经受市场检验的落地模式,整个产业链合作伙伴看到“钱景”才会跟进。

天猫精灵在去年双11当天就取得了百万销量,证明了中国智能音箱市场“不是伪命题”、是真实存在的市场,而200万台销量,证明了中国智能音箱市场比美国更大、发展速度更快。让整合产业链看到了智能音箱前景。

此时,阿里重点提升AliGenie系统,正是为了做大生态系统,吸引合作伙伴一起把市场做大,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

智能音箱是一个人机交互的重要入口,对商业和服务生态的整合能力决定了入口的价值。而阿里的商业帝国涵盖了商业零售、金融、游戏、视频、音乐、影视、智能终端、健康医疗、本地生活服务、体育、物流、在线教育等很多领域,智能音箱可以通过整合阿里生态内业务,进入更多场景,成为人机交互的重要入口和平台,想象空间巨大。

作为平台厂商的阿里,显然不是靠卖天猫精灵设备赚钱,而是背靠语音人工智能平台AliGenie所构建的商业和服务生态赚钱。现在阿里不把重点放在冲击天猫精灵的销量,而是阿里重视培育用户、拓展应用场景和构建生态系统,就是出于这样的商业考虑。

从天猫精灵的策略转变上,可以看出阿里对开拓这一全新市场的务实和商业。

天猫精灵“不按常理出牌”背后的阿里技术观:很商业很可怕!

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浅雪发布AliGenie2.0版本

阿里这次在更新的人机交互系统AliGenie2.0版本中引入视觉能力——“精灵火眼”功能,重点拓展儿童和老年人使用场景,据介绍,初期精选了上线了适合3岁到8岁儿童的117套图书,还推出识别药盒的功能,用语音播报药名、功效、过期日等信息,已能识别4万种药盒。

“精灵火眼”最创新的地方在于,不用从硬件层面直接给音箱添加一面屏,仅增加了一个Xholder 控制塑料板的成本,利用手机屏幕,就可以实现“看”的功能。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强悍的市场突破能力,用低成本的方式成本颠覆了所有竞争对手的更新产品。

这种思路体现了阿里或者AI labs对商业和市场的深刻认识:做市场认可、用户买单的产品,而不是曲高和寡的产品。既然通过精灵火眼,可以普惠的方式让用户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前提下,体验到视觉的魅力,为什么不呢!

实际上,天猫精灵相比竞争对手更具有竞争力的定价,也体现了阿里的惠普思想,助攻AI技术商业化落地。

阿里的技术观,也是阿里的商业观

天猫精灵的落地和发展路线背后,体现的是阿里对于技术的态度:技术服从商业!先通过寻找场景,确定能够为用户创造价值后,再全力推进。实际上,阿里云的成功也是遵循这样的路数,正是由于阿里坚信中小企业有着云服务需求的场景,因此才会下定决心推进云服务技术,通过强化“平台+生态”,最终成为中国云市场的遥遥领先者。

实际上阿里对技术的态度也体现在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和阿里达摩院的“与众不同”上。

据浅雪介绍,天猫精灵是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的第一个产品,而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是达摩院下属实验室之一。达摩院和跟一般研究院最大的区别就是“解决社会问题导向”。天猫精灵等消费科技产品将为达摩院提供验证场所,达摩院产出的前沿技术也将为产品技术的创新提供核动力。

天猫精灵“不按常理出牌”背后的阿里技术观:很商业很可怕!

阿里去年10月宣布3年投入超过1000亿元成立达摩院,进行基础科学和颠覆式技术创新研究,达摩院网罗了全球顶尖技术专家人才,很受外界关注。马云当时表示:阿里会学习IBM,学习微软,学习贝尔实验室这些伟大的实验室,但必须走出自己的路,达摩院必须面向未来,必须解决未来的问题。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其他公司的实验室负责人的职务是“主任”,一般都顶级技术专家担任,团队主要由研究人员组成;而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浅雪的职务是“总经理”,她是做业务出身,曾作为淘宝的第一个客户经理,从软件转到硬件,在阿里工作超过15年,应该说具有丰富的商业历练,但她不属于技术专家,她领导的团队中,具有顶级科学家、技术大牛,还设有产品经理。

一直以来,马云对于商业的理解都比任何人深刻。相信不懂技术但善于利用技术的马云,对技术的价值有自己的深刻理解。

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微软研究院研究人员的流失问题。微软在AI 技术和前瞻性研究进行了的巨大投入,但是大量的研究人员都流失到了各大科技公司包括阿里的AI 部门。微软已被认为是AI技术的黄埔军校。据一位从微软离职的研究院成,AI 人才流失与微软AI 技术产品化和商业化不力有直接关系,以小冰为例,技术已演进到第五代,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化,让研究人员无法获得足够的成就感。

而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如果拥有领先技术却不能实现商业兑现,就谈不上是成功的企业,曾经的硅谷名企Sun公司的“陨落”就是例证。Sun公司成立于1982年,其创始人Scott McNealy有“技术狂人”之称,Sun在一些技术领域很领先,比如,由Sun开发的Java到目前为止还是IT业最知名的、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但是过于追求技术领先的Sun,却最终因多年亏损被甲骨文收购。

作为全球领先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和商业公司,阿里本身就是先进技术的使用者,对技术的价值有深刻的理解。

利用技术-解决问题-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这大概就是阿里的技术商业观吧。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