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雷去世后,窝阔台为什么不吞并他的军队和财富?

baluxul

拖雷去世后,窝阔台为什么不吞并拖累的军队和财富?

题主可能对窝阔台这位大汗的心态不太了解,托雷死后,他不是没想对托雷的遗产下手,甚至连托雷的老婆都觊觎过,只不过没有得逞而已。

要说到托雷死后,窝阔台惦记他的遗产、部属,还得从托雷怎么突然就没了,这件事说起。

托雷离奇死亡的事件,史称“巫水之谜”,如果要评蒙古帝国几大迷案,巫水之谜必然赫然在列。

话说1230年,窝阔台汗率大军南下,展开了对金国最后的征伐。当时金国皇帝完颜守绪(金哀宗)手下还是有几杆硬抢的,完颜陈和尚、完颜合达都算是能征惯战之辈。

1230 年11月,蒙古名将速不台领兵扣潼关已入,不想惨败于完颜陈和尚之手。面对挫败,窝阔台调整了战略部署。他将蒙古军队分为左中右三路,“太宗(窝阔台)以中军自碗子城南下,渡河,由洛阳进;斡陈那颜以左军由济南进;而拖雷总右军自凤翔渡渭水,过宝鸡,入小潼关,涉宋人之境,沿汉水而下。期以明年春,俱会于汴”。[1]

随后的战役中,托雷所部(注意这是托雷的部属,不是时任大汗窝阔台的部属)表现的极为出色,在三峰山决战中,托雷部以五万之众(含一万援军),大破金军十四万人,杀的金军“流血被道,资仗委积,金之精锐尽于此矣”。[2]

金军悍将完颜合达、移剌蒲阿、完颜陈和尚、杨沃衍、高英、樊泽、张惠尽殁于此。从此后,金国再无抵抗之力,天兴三年(1234年)正月,蒙军兵围蔡州,城破之日,金哀宗完颜守绪自缢于幽兰轩,金国灭亡。

这位金国末帝“君王死社稷”比崇祯可是早了400年,怎么没人纪念他?!

蒙古骑兵

大胜金军后,窝阔台准备还朝,托雷奉召离开军队陪伴大汗北返。就在北返途中,拖雷离奇的挂了,享年四十一岁。

托雷这么尊贵的身份,不明不白就死了,史料一定要给个说法。《元史》和波斯人的《史集》中给出了一个“兄弟相亲,代兄而去”的故事。

《元史·睿宗传》记载:1332年“五月,太宗不豫。六月,疾甚。拖雷祷于天地,请以身代之,又取巫觋祓除涤疾之水饮焉。居数日,太宗疾愈,拖雷从之北还,至阿剌合的思之地,遇疾而薨,寿四十有(一)”。[3]

这段话说的直白一点,就是窝阔台病得很重,针石药物具不见效,无奈之下,只有请萨满降神施法。可惜,神都不愿意管这事儿,托雷无奈,请以身代。喝下窝阔台洗病之水(巫水),窝阔台痊愈,托雷代之以死。

我们先不说将死之病是不是能找个人代替,即便是能代替为什么必须得是托雷?换个别人不行吗?

《蒙古秘史》里面解释了一下为什么不行,它是这么记载的:“斡歌歹(窝阔台)忽得疾,昏聩失音,命巫师卜之,言乃金国山川之神为军马掳掠人民,毁坏城郭,以此为祟,许以人民财宝禳之,人之不从,其病愈重,唯以亲人代之则可,疾少间,忽开眼索水饮,言说:“我怎生来?”其巫师说:“此是金国山川之神为祟,许以诸物禳之皆不从,只要亲人代之,”斡歌歹说:“如今我跟前有谁?”当有大王拖雷……遂死了,其缘故是这般。”[4]

这话的意思就是,征伐金国导致金国的山川之神怒了,降病患于大汗,“以百姓、人口、金银、牲畜、替身禳之”,神不允。只能以亲人代之(唯以亲人代之则可),窝阔台睁开双眼,问道:“如今我跟前有谁?”

倒霉的托雷在旁边站着呢,就这么着托雷死了(当有大王拖雷……遂死了,其缘故是这般。)

据说托雷喝下巫水后,说道:

“请兄长好好照顾孤单年幼的侄儿们、寡居的弟媳吧!我还说什么呢?我醉了。”说罢出去,就去世了。

托雷壁画

这事情是不是顿时就有了阴谋的味道?

窝阔台身染重病时,恰巧在大胜回军的路上,托雷恰巧脱离了自己的部队,这种病又恰巧只能由亲人代替,又恰巧只有托雷在身边,一切的恰巧都是奔着托雷去的,就看你接不接这一招了。

如果托雷不接,你坐拥强兵,目视大汗病危无动于衷,是不是心里有什么别的想法?如果接招,那不用问,死的就是你,这已经是图穷匕见了。

难怪托雷喝下巫水之后,会说请哥哥“照顾好自己遗孤,我还说什么呢?”他其实心里很清楚,这是必死之局。

另外,还有点需要注意。《元史》上记载,托雷是窝阔台痊愈后,染病去世的。而《蒙古秘史》则记载,托雷喝下巫水,马上就去世了,并没有《元史》记载的缓冲期。

《蒙古秘史》虽然目前成书年代尚有争议,但不论是1228年说、1240年说、1252年说、1264年说[5],均早于《元史》由明初宋濂所编的1368年。也就是说,《蒙古秘史》的史料等级,要高于年代稍晚的《元史》。

窝阔台

为什么非的是托雷喝巫水呢,换一个兄弟不行吗?窝阔台可不是只有托雷一个兄弟呀!

按照蒙古史料记载,成吉思汗一共四个嫡子,按长幼分别是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此外还有四个庶出的儿子,阔列坚、察兀儿、术儿彻、兀鲁赤。除了嫡长子术赤已经去世没机会喝巫水,其他兄弟可都还健在呢。

但需要痛饮这碗巫水的只会是托雷,因为窝阔台对托雷的忌惮,从1229 年秋天就已经毕露无疑了。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前,曾有明确的遗命,在四个嫡子中选择三子窝阔台为汗。当时长子术赤为了汗位,曾和支持窝阔台的察合台几乎刺刀见红。

但成吉思汗去世后,“库里勒台”大会拖了整整两年才召开,作为指定继承人的窝阔台,心里有多憋屈,只有他自己知道。

等到大会召开后,蒙古各部首领好像都是来和美酒较劲的,“一连四十天,每天都换上不同颜色的新装,边痛饮,边商讨国事。”[6]

痛饮的结果是每天都有人喝高了,就是没人讨论正事儿。本来挺简单的一个举手表决,怎么就迟迟定不下来呢?

因为,在窝阔台和大汗之位中间隔着一个叫托雷的王子。

作为成吉思汗儿子中最有军事天赋的嫡子,托雷不但在大汗去世后监国,手中还掌握着最多、最强悍的军队。

据记载,“年长的术赤与察合台每人共得四千人,窝阔台虽然是指定继承人,但在即位前也仅继承了四千人,而托雷却继承了101000人”。[7]手握如此雄兵,难怪众多蒙古首领

“时列会者,多归心于拖雷”[8]。

耶律楚材

要不是耶律楚材极力斡旋、察合台强力支持,说不定窝阔台就变成旁边看热闹的了。

即便窝阔台最终,磕磕绊绊的坐上了大汗之位,也不过只继承了成吉思汗的一万怯薛军(近卫军),军事实力上依旧远远不及拖雷。

所以,这碗82年的巫水,您托雷不喝谁喝?您喝完了,大汗好压压惊!

托雷的离奇死亡,当时便引起的轩然大波,托雷的妻子唆鲁禾帖尼便曾质问道:“我那心上人,他为谁牺牲自己?他为谁而死?”[9]

但说这些都已经没有意义了,人都死了,身上不干净的还是时任蒙古大汗,即便托雷系的部属心怀不满,威压之下也只能忍着。

如果按照《元史》的记述,托雷可是窝阔台的救命恩人,但这位时任蒙古大汗又是如何对待托雷的寡妻幼子的呢?

托雷去世不久,窝阔台在事先没有任何沟通的情况下,便将托雷家族部属逊都斯两个千户和雪尼惕一个千户拨给自己的次子阔端。

托雷部属得知后,全都愤愤不平,甚至传出准备抗拒大汗召命的意图。这时候,托雷的遗孀唆鲁禾帖尼站出来,对部将们说道:

“我们也隶属于大汗,他是一国之主,他所下的命令都是正确的。”

唆鲁禾帖尼

初次试探虽然受到了反弹,但总算达成了目标。窝阔台不久又心生一计,他要求唆鲁禾帖尼带着家眷嫁给自己的长子贵由为妻(按照蒙古习俗,寡居的婶婶可以嫁给侄儿)。

这种釜底抽薪,意图彻底抹去托雷家族印记的计划,可谓是挑战了托雷部属的底线,但面对大汗的诏书,一味硬顶显然是不明智的。

唆鲁禾帖尼委婉的回复道:“您的诏命本不敢不从,但我的孩子年幼,请让我把他们抚养成人吧。”

在婉拒了大汗的召命后,她一方面将长子蒙哥送到窝阔台身边,跟随他东征西讨,又借助长子西征的名义,将蒙哥送至拔都账下听命,拉住了拔都这个重要的外援。

虽然唆鲁禾帖尼凭借优异的政治手腕,游刃与蒙古帝国的最高层,但窝阔台王系和托雷王系的关系,也只能算是斗而不破,貌合神离。

以至于窝阔台因酗酒暴毙之后,马上就有人将怀疑的矛头指向了托雷家族,认为是唆鲁禾帖尼谋害了大汗。[10]

综上所述,巫水之谜后,窝阔台不是没有觊觎过托雷的部属,也曾实施过相应的计划。只不过当时蒙古帝国的分裂倾向已经出现,成吉思汗的四个嫡子间的矛盾,从术赤——察合台系统,转向了术赤、托雷——窝阔台、察合台系统。

所以,即便窝阔台是大汗号称广有四海,但在术赤、托雷系统结盟的情况下,并不敢向逼过甚。

另外,托雷的遗孀唆鲁禾帖尼可以说是整个蒙古帝国时期最有远见和手腕的女政治家,通过她的合纵连横也保住了托雷家族的势力。并为之后,蒙哥夺取汗位打下了基础。

参考书目:[1][2][3]、《元史·睿宗传》__宋濂;[4][8]、《蒙古秘史》__佚名;[5]、《蒙古秘史的版本、内容及其成书年代研究》__钱伯泉;[6]、《世界征服者史》__志费尼著[伊朗],何高济译,翁独健校;[9]、《史集》__拉施特主编,余大钧,周建奇译;[10]、《浅谈阔迭兀阿剌忽里台大会》__常德胜;

各位爷,您要是看着觉得还中,要不尝试点个“赞”?

我用人格担保,点了绝对不会怀孕!哈哈哈!


藏地读行

尽管拖雷莫名其妙地替窝阔台大汗“去病”而死,客观上有利于巩固大汗的权威和大蒙古国的稳定,但窝阔台汗还是让拖雷诸嫡子继承了原有的封地和大部分的军队,(由于蒙古旧俗是土地、财富由嫡子们分割继承,所以拖雷的封地和军队也不可能由其长子蒙哥独自继承)。

窝阔台大汗之所以有如此“善行”,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其刻意表现出的兄弟情深,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包括拖雷在内的成吉思汗诸子、诸弟的封地(兀鲁思)及他们各自的属民和军队多少,都是大蒙古国缔造者成吉思汗亲自分封的,按照大蒙古国《大扎撒》的规定,凡是成吉思汗生前下达的旨意,都是后代们绝不可以更改的。由于拖雷是成吉思汗嫡子中的幼子,所以按照蒙古人幼子守灶的习俗,他分得了蒙古高原中的大部分地域和其父大部分的军队,其个人家族势力竟然大过继承汗位的窝阔台,这正是其遭遇不幸的主要原因,但拖雷虽死,成吉思汗生前赐予的种种,却不是窝阔台所能轻易拿走的。

2.当时察合台、贴木格斡赤斤、别勒古台等宗王贵戚,及孛斡尔出、失吉忽突忽等重臣依然健在,他们都是《大扎撒》的捍卫者。

3.对外战争仍在进行,尤其是对南宋的全面战争刚刚开始,拖雷系掌握的众多军队是南下作战的主力,若悍然褫夺他们的宗主权,在家族奴隶制盛行的蒙古军中,很可能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凡此种种,都使得窝阔台投鼠忌器,但虽不能明目张胆地窃夺,一些旨在削弱拖雷系的政治伎俩还是接连出现,其中比较明显的有两次。一次是当窝阔台汗将河西之地赐予自己的次子阔端时,以阔端属民过少、难以震慑封地为由,要将拖雷系帐下的逊都思部落两千户、雪尼惕部落一千户划拨给阔端,当时原拖雷部将们群情激昂,愿拥戴蒙哥武力反抗,但拖雷遗孀唆鲁禾帖尼冷静地分析了形势,说服了诸子和诸将们隐忍听令,最终还赢得了阔端的好感。第二次更为凶险,窝阔台汗居然派人过来提亲,想把唆鲁禾帖尼嫁给自己的长子贵由,如果婚姻成立,则拖雷未成年的诸子及其名下的封地、属民,将随其母一起归于贵由名下。此事最终因唆鲁禾帖尼以承诺过拖雷,要将其所有子嗣扶养成人为由,给敷衍了过去,保住了拖雷系大部分的实力。等到窝阔台汗去世后,拖雷诸子均以成年,且与新汗贵由关系不错,拖雷家族终于度过了艰难岁月,即将迎来自己的时代。


史海悠游闾春晖

托雷死后,窝阔台为什么不吞并他的势力?一个比较简单的答案就是窝阔台心有余而力不足,他虽然亲手除掉了托雷本人,但对托雷家族的庞大势力,他确实无能为力。

托雷代表的是托雷门阀家族

其实这本来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因为在世界历史上,其实门阀制度是世界各地普遍的现象,真正象汉族历史上这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个人的命运会决定一个家族的兴衰起伏的例子其实是相对少见的。而在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并成功进行第一次西征之后,他的正妻所生的四个儿子其实都已经成为了在蒙古统治地区根深蒂固的门阀,他们的权力来源是铁木真后裔的身份和各种姻亲形成的权力网,所以确实不是能够轻易被除掉的。

窝阔台家族和托雷家族的矛盾可以说是蒙古人在将统治区域扩展出蒙古草原之后,新旧两种制度碰撞的一种结果。按照蒙古“幼子守灶”的传统,年长的儿子长大之后都会分家单过,而父亲的社会地位和家产,都要由幼子来继承。但铁木真在世时大规模的武力扩张一方面使蒙古人拥有了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另一方面却也让包括他本人在内的蒙古人接触到了许多其它民族的文化与模式。比如铁木真曾经问道于丘处机,甚至尊其为神仙,铁木真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别的民族的王位传承理念。

窝阔台雕像

所以铁木真一方面按照蒙古传统把自己正妻所生的三个儿子分封到蒙古草原以外的领土上去,让他们“分家单过”,把托雷分封在蒙古草原,让他“守灶”;另一方面又在生前指定自己的第三个儿子窝阔台继承汗位,并没有按照“幼子守灶”的蒙古传统把汗位传给守灶的托雷。但这样做就形成了很大的矛盾。即窝阔台虽然继承了蒙古帝国的汗位,但托雷和托雷家族却仍然掌握着蒙古帝国大多数军队与资源。

伊儿汗国的伊朗画师所画的托雷像

托雷以自己的死保全了家族的权势

但窝阔台因为有铁木真的遗嘱和二哥察合台的强力支持,所以还是能够成功上位。而且在他当上大汗之后,还通过蒙古人萨满教的信仰,用巫术逼死了托雷。

这事发生在窝阔台成为蒙古大汗之后的第四年,窝阔台突然说自己病了,并找来萨满巫医给自己治病。但奇怪的是巫医“使尽浑身解术”,窝阔台的“病”却总也不好。最后巫医给出了一个答案,说窝阔台的病总也不好是因为上天的惩罚,必需有一个亲王代替他死,他才能逃过此劫。而托雷看到这里,就已经明白窝阔台这“病”其实是要拿自己开刀了,所以主动站了出来,说自己愿意代替窝阔台去死,然后喝下了巫医给的巫水,也就是毒药,几天之后就死了。

电视剧中描写的托雷喝下毒药之后窝阔台来猫哭耗子式地慰问

托雷的死,其实也是门阀制度的一个特点。因为一个门阀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生死而完全衰落,所以门阀的领袖其实在门阀之内也并不是绝对的权威,在特殊的情况下,他自己献身,以保全门阀整体的权势地位也是必需的。所以这个事件的本质其实是以托雷的死,换取了大汗窝阔台的安心,同时保全了托雷家族这个门阀的声望与地位。

但因为托雷这个门阀得到了保全,所以窝阔台在托雷死后还是没有能力去把托雷家族的势力收归已有,不然就是蒙古的全面内战,而窝阔台未必会占优。但如果托雷不死,作为铁木真钦定继承人的窝阔台大汗讨伐托雷家族就师出有名了,托雷手下的势力就也会出现分化,此时的蒙古内战托雷家族的胜算就要小很多了。所以以托雷的死换取托雷家族的保全也是在当时各方都能接受的一种交易,作为托雷看似面临这样的命运很悲催,但其实他们从小就生长在那种文化里,也早就有作为家族领袖必要时为家族牺牲的准备,所以其实他们也能接受这件事。

同样的事其实在后来托雷家族的内战中也曾经发生过。托雷的儿子蒙哥成为大汗之后,在南征过程中毙命,然后蒙哥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争夺汗位爆发了激烈战争,最后忽必烈胜出,而阿里不哥在投降之后两年也被囚死。但之后其家族的影响力也仍然得到保持,甚至在几十年后他的一个后人阿儿巴还成为了同样由托雷的儿子旭烈兀在西亚建立的伊儿汗国的大汗,他其他的后裔后来在北元时期也曾经掌握了权力的核心。

这就是当时蒙古权力的架构,即家族门阀远远大于个人,一个人的死其实是不足以动摇整个门阀的权力基础的,所以窝阔台尽管能逼死托雷,却无法动摇托雷家族在蒙古人中的影响力。


桃花石杂谈

蒙古帝国,实际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奴隶+封建分封制国家。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以前,蒙古人尚处于落后的部落社会。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头领,然后每个头领之上,又会有大的头领。而各个大头领之间,又相护制衡。统领对于部落内部,享有绝对的统治权。而且还广泛流行奴隶制度和人殉制度,兵民合一,文明非常的落后,但是却又最有效率。

直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建立了中央汗廷,这才实现了有效的统治。并开始向封建制度过渡,建立常备军队,设立各种官职。不过蒙古帝国,仍然遵循的是原来的传统和风俗习惯,分封领地,各自为王。各部落,仍然是半自治状态。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后,分封了诸多的功臣和元勋,并相继册立了几个儿子的封地,长子术赤的领地,在西伯利亚西部。察合台汗国,在北疆一带。窝阔台汗国在哈密甘肃一带。拖雷作为幼子,按照蒙古人的习俗长子分家,少子守家的规矩,将继承大部分父亲的家业。所以拖雷不需要封地,将会继承成吉思汗的直接属地蒙古高原,以及他的大部分直属军队,私人财产。窝阔台封在哈密甘肃一带,地旁最小,因为窝阔台是未来的大汗,将来天下都是他的。

铁木真死后,拖雷一度成为监国。说白了,就是凭借自己手中的军事实力,暂时托管蒙古了。他也很想当大汗,但是在召开蒙古诸王大会时,几个哥哥,侄子,以及其他权贵,都支持成吉思汗的遗嘱,让第三子窝阔台这个太子当大汗。拖雷最终寡不敌众,只好同意窝阔台当大汗。

可见蒙古大汗,也要受制于蒙古诸王公大会的,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这是一个贵族阶级参与的民主投票会议,不经过这个会议的同意,是不具备合法性的,即使是成吉思汗的遗嘱,也没有用。

因此,窝阔台上位后,他面对的,将是各个实力都非常雄厚的黄金家族成员,每个成员手里都是雄兵在握,窝阔台只能笼着,而不是强力明面上打压,否则将四分五裂,瓦解帝国。

没过多久,窝阔台在东征金国胜利回来的路上,就借口把拖雷给毒死了。但是按照世袭制度,托雷继承的家产,军队,只有他的儿子才有资格继承,这是蒙古人约定成俗的传统,也是铁木真赐封的,窝阔台也没有办法。

而托雷的几个儿子,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是蒙古黄金家族新一代天骄四子。拖雷1232年被害死的时候,已经23岁了,已经成年,并且很有能力,成为优秀的军事统帅。

这四个儿子,有多厉害?简直是横绝蒙古其他各路诸王子孙。

蒙哥当了蒙古帝国的大汉,旭烈兀创建了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伊利汗国,蒙哥死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大汗之位,打了四年,最后忽必烈战胜自己的弟弟阿里不哥,才当上了蒙古大汗。

有这样优秀的儿子们,窝阔台系子孙,哪里是对手?即使是窝阔台在世,也不敢过于逼迫,否则蒙古帝国,必然分裂大乱。


延伸阅读:

1、小龙女死在了古墓?

2、杨过和小龙女的儿子是阳顶天吗?

3、黄衫女到底是谁的后人?


三生有画

不是不想,而是没有机会!首先,这是成吉思汗的分封,窝阔台不敢贸然更改!要知道这样一来他的汗位也会动摇的,毕竟窝阔台本来即位的机会不算大,是成吉思汗扶他上位的,乱改成吉思汗的决定后果很严重。其次,拖雷家主母也比较有能力,拖雷的几个儿子也很优秀,比较得民心。窝阔台贸然吞并,必然会出动乱,窝阔台也想过办法,比如把拖雷妻子嫁给长子贵由,但是被拖雷家化解!最后,当时很多开国元老还健在,对窝阔台有比较大的制约,蒙古的库里台大会还是很有制约力的。


文化人儿啊

这主要是法律程序上不允许!蒙古帝国并不是一个完全由大汗说了算的地方。甚至决定谁是大汗仍然需要宗室的推举。这是一种相对先进的君主制度。

按着蒙古法律,幼子继承法,作为成吉思汗最小的嫡子,拖雷当继承蒙古帝国本土以及百分之九十的财富人口。这确实是足以让窝阔台汗忌惮,但是拖雷在当时也只是诸侯王,窝阔台汗却是所有人的大汗,即便是拖雷所属的蒙古部落那也得听从窝阔台汗。所以,对于本来就属于自己的东西根本没法夺取。窝阔台汗唯一能去除拖雷威胁的办法只能杀了他。

窝阔台想到了一个更好的办法来处死拖雷,这就是巫术替死事件。窝阔台假装自己生病了,然后再借通天巫之口来要求拖雷替死,再施巫术让拖雷喝下了毒药,然后拖雷就这么被窝阔台整死了。这也可以理解为窝阔台夺取拖雷财富的一种方式。

其次,窝阔台还对使用了一种类似汉武帝的推恩令,把强大诸侯继续分裂为好几个小诸侯,就安分了。比如,提拔蒙哥,忽必烈等拖雷的孩子,这样拖雷的财产就得继续往下瓜分,这样就不能对自己构成威胁了。


优己

这个问题可能要从“拖雷监国”“史源”来悠起。拖雷监国13年。拖雷是铁木真的最小儿子,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蒙古黄金家族‘四骏’”的父亲。在成吉思汗一统中国的同时,铁骑展开了东进与西征。其“大帐(大本营)”按蒙古族人的传统习惯应由幼子“守帐”、“守窝”。成吉思汗是“大汗”“总汗”,分封了从亚洲到欧洲的汗国“分汗”“国汗”。由此拖雷就成了中央(中国)汗国的实际统治者,同时也负责对其他汗国统筹协调,代行“总汗”的一切权力。成吉思汗死后的“直属”遗产最后都归了拖雷所有。窝阔台按成吉思汗“遣诏”继承“大汗位”之后,拖雷才隐居幕后。但是,拖雷对蒙元政权影响仍然极深,蒙古贵族拥戴他继承汗位的呼声盖过窝阔台。由于窝阔台随父“西征”,功劳极大,又是成吉思汗遗命的汗位接班人。所以,大家只能遵从遗诏! 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及其一脉,因“血统受质疑”,从术赤开始一直与拖雷及其一脉走得非常“亲密”。在拖雷死后,窝阔台不仅要受拖雷四个成年且已掌握实权之子的“忌禅”,还要受术赤一脉的制衡。

蒙元政权终究还是受拖雷的至深影响,窝阔台病逝后,汗位由其子贵由接任。贵由英年早逝,众贵族推举拖雷长子蒙哥接替了“汗位”。这样,“大汗位”经历两任大汗后,回到拖雷一脉。在蒙哥战死后的汗位长达五年之争中,虽然阿里不哥有“大本营”贵族拥立,但忽必烈有南方中央汗国政权的支持和拥戴。最后,以忽必烈的胜利,阿里不哥的失败而告终。至此,元在中原地区的执政一脉,都是“拖雷一脉”。忽必烈“行汉法”,任用汉人管理财政与国库,遭到了蒙古贵族的强烈反对,以至于从属蒙古汗国与他分裂,不认其为“宗主国”。又因疆土拓展,连年征战,赋税高举不下,各民族苦不堪言。加上蒙古贵族歧视、掠夺各民族财富,造成多民族也因此起义不断。据史记,忽必烈在位期间各族起义过千次。蒙元政权,尽管横跨欧亚,剑指非洲,建立了若干个从属于“中央汗国”的属国。终因学汉、行汉、融汉、重汉等“汉化不够”主宰中原没有过百年。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重要一页,将永远载入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册。史载,元朝是从1271年忽必烈改“元”到1368年明攻占“元大都”,历十一帝。后退回漠北也称“元”,史称“后元”。1271年忽必烈夺取“中统”之后,推行“行汉法”主张,取自《经.乾篇》“大哉乾元,万物资治”,改国号“大蒙古帝国”为“大元”(其前身是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漠北后而建立的蒙古国),史称“元世祖”,尊其祖父铁木真为“元太祖”。


张庆东字恕鸣

因为按照蒙古祖制,幼子守产,拖雷继承了铁木真的大部分财富和人口,而窝阔台继承了汗位,因为当时铁木真的部众和势力过度的膨胀,导致蒙古的祖制已经开始松动了,在库布里台大会上,本来按照祖制窝阔台要继承汗位是顺理成章的,可是最后居然是几个月才把事情定下来,拖雷监国居然长达一年,这个事情实在不是什么吉兆,最后因为铁木真的几个老将借助自己的威望势力以及蒙古祖制把事情定了下来,压住了咄咄逼人的拖雷系势力,但是估计也做了一些让步!

之后的一段时间,发生了夺兵事件,但是也糊弄过去了。拖雷的大部分势力被他几个儿子继承,最终用这些势力将窝阔台系都得大汗退了下去,拖雷系最后夺取了汗位,蒙古帝国也就离心了!


帝国历史观察者

蒙哥不仅是窝阔台的养子,更是可以利用的政治伙伴。

关于托雷之死,野史流传的大多是被窝阔台所害。根据《元史·睿宗传》记载:

五月,太宗不豫。六月,疾甚。拖雷祷于天地,请以身代之,又取巫觋(男巫师)祓(祛除的意思)除衅涤之水饮焉。居数日,太宗疾愈,拖雷从之北还,至阿剌合的思之地,遇疾而薨,寿四十有(一)

由此可见,托雷与窝阔台的关系并非像传言的那么糟糕,不然托雷在窝阔台生病时,也不会向上天祷告愿意以身代之。

另外,蒙哥是窝阔台的养子,如此亲密的关系,窝阔台没有理由不让蒙哥继承托雷的军队和财富。

而且,出于政治上的考虑,窝阔台需要培植蒙哥,以平衡术赤和察合台。

随着蒙哥继承大汗位后,成吉思汗家族由窝阔台系转为托雷系,这也为日后各汗国各自为政,蒙古帝国的内乱埋下不利的种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