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信涿州]上门女婿用爱撑起一个多姓之“家”

[德信涿州]上门女婿用爱撑起一个多姓之“家”

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红灯记》里的主人公李玉和一家三个姓氏的三代人:陈姓铁梅、李姓奶奶、张姓爸爸,为了抵御倭寇侵略这一共同的目标,组成了特殊的家庭。而涿州市北蔡村青年农民范海林的家却由四个姓氏组成。全家7口人,老的老、小的小、残的残,生活的路艰难、坎坷。就是在这个多姓的特殊家庭里,凭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孝老爱亲美德的传承,凭着这位七尺男儿那颗大美、火热、善良、赤诚之心,演绎着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动人故事。

[德信涿州]上门女婿用爱撑起一个多姓之“家”

在涿州市义和庄镇北蔡村,上门女婿范海林用爱撑起一个多姓之家的故事,被全村的老乡亲们挑指称赞,传为美谈。

北蔡村位于涿州市东北方向30公里处,与北京市大兴区接壤。这里远离市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们日子过得并不宽裕。

在北蔡村西头有一个特殊的四口之家。户主叫徐英,身体还算强壮;妻子叫邰书红,打小就患有小儿麻痹症,整天与轮椅相依为命;还有一位与他们同吃同住无依无靠的马志增大爷。庆幸的是他家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女儿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欢乐,同时也带来了希望。

[德信涿州]上门女婿用爱撑起一个多姓之“家”

徐英是北蔡村土生土长的庄稼人。从孩提时代就与他的同村伙伴年长五岁的马志增非常要好。马志增早年失去父母,无依无靠,生性脾气耿直、暴躁,年轻时处了几次对象,都因家里穷、又不会讨女人喜欢而告吹。自此,他光棍一个人独自生活。

1988年隆冬时节,天降大雪,北风呼啸,寒冷难耐。马志增一个人住在三间破土房里,连炉火都没有生,室外多少度,室内也是多少度,真可谓是饥寒交迫。那年进腊月门快过春节了,当村乡亲弟弟徐英来到马志增家,看到他生活如此艰难、窘迫,怜悯之心油然而生。徐英诚恳地说:“哥哥,要是不嫌我家穷,就搬来一块过吧。”

[德信涿州]上门女婿用爱撑起一个多姓之“家”

马志增是从小与徐英一块儿长大的,谁的脾气秉性什么样都彼此很了解。他看到徐英的心是真诚的,也没客气,就欣然应允了。于是,由两家人合成了一家人,日子就这么过了起来。

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北蔡村仍处在极度的贫困当中。因为地处偏僻,加之整天土里刨食度日,没有经济来源,徐、马一家日子过得很紧吧。不光马志增找老婆费劲,就是徐英到了结婚年龄,也同样找不到老婆。后来,有人给他介绍了邻村一个从小患小儿麻痹症的残疾姑娘。徐英心想:“无论残疾不残疾,只要能传宗接代就行”。就这样,一位残疾姑娘来到了这个特殊的家庭,与徐英相亲相爱,与这个远方大了伯子宾至如归。全家人日子过得还蛮有滋有味的。

[德信涿州]上门女婿用爱撑起一个多姓之“家”

1990年阳春三月,迎春花、杏花、梨花挂满枝头,竞相绽放。树上的喜鹊喳喳地叫个不停。是的,就是在这个生机盎然的春天,徐、马一家真有喜事临门。徐英的残疾媳妇为他生了一个惹人疼爱的胖千金。全家人欢声笑语,奔走相告,乐不可支。

寒来暑往,日出日落,光阴流逝,在徐英夫妇和马大爷的精心呵护下,转眼之间女儿成长为十八九岁花季的大姑娘了。姑娘长得人是人,个是个,好似出水芙蓉,非常惹人喜爱。自然登门提亲的、暗地向她递纸条愿意和她交朋友的一个接一个,踢破门槛。

俗话说:女儿是妈妈的心头肉,是爸爸的小棉袄。妈妈、爸爸疼爱她、呵护她,马大爷也像爸爸妈妈那样,多年来给予她父爱,给予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她都铭刻在心里。谁来提亲、谁来找她谈情说爱,她的条件是必须倒插门,必须今后赡养三位老人。

然而,因为她的条件太苛刻,相了几门亲事,就是因为不能履行倒插门和赡养老人的条件而告吹。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绚丽灿烂的秋色,给大地绘出了一幅秀美的画卷。金黄色的稻田中,成熟的稻穗迎风摇曳;树上的果子个大溜圆,有的绿、有的黄、有的红,一嘟噜一串的,压弯了枝头,好一派丰收美景。就在2010年的金秋十月,在涿州市打工的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刘振屯乡赵洼村英俊小伙范海林,来到了徐、马家相亲。徐英的女儿见到眼前这个河南小伙上下打量:一米七左右的个头,虎头虎脑、白白净净、一双大大的眸子炯炯有神,眉眼间透着机敏、果敢,真是喜出望外,打心眼里喜欢。尽管如此,高兴归高兴,喜欢归喜欢,她还是把她那苛刻的条件和盘托出,对眼前这位帅哥直截了当地说:“我们的家庭情况也不藏着掖着,你也看到了,三位老人,母亲残疾。同意的话,来我家倒插门,婚后孩子姓我的姓,对三位老人必须尽孝。如能答应这个条件咱俩就成,否则就吹。反正抢着不是亲戚,赖着不是买卖,丑话说在前头,将来不要后悔。”

徐英的女儿性格耿直,见谁从来都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非常爽快。而范海林更是一位明白事理的好后生。听着眼前这位俊俏姑娘直来直去地陈述,范海林不但没有反感,反而还为她有责任、有担当、有孝心投来敬佩的目光。女孩子话说得明白,范海林答应得更痛快:“谁家没有老没有小呀?谁没有个老呀?尊老爱幼、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冲你有这份孝心,就冲你的心地这么善良,你的条件我全答应。”就是一个“孝”字,成了两位青年男女爱情的红线,他们很快踏进了新婚的殿堂,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多姓之家。

范海林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可情商高,社会交际广,人勤快,动手能力强。他不仅会开汽车,还会开铲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别看他年岁不大,摆弄着各种机械可是行家里手。他来到徐家以后,整天在外为人家开挖掘机打工,每天都有一二百元的收入。老岳父徐英和马志增大爷俩人耕种着十亩农田,又养着四头老母猪,哪年都有两三万的进帐。头两年一家人日子过得舒坦和美,无忧无虑。老岳父徐英还盘算着:每年姑爷挣几万,他和马大哥收入几万,再攒几年就可以把几间旧房翻盖翻盖,老了老了该过几天小康生活了。

俗话说: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2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雪,没完没了地下,呼啸的西北风一个劲地刮。这个冬天对于范海林来说,是一个难熬的冬天,是一个饱经风霜雨雪的冬天;是一个忧大于喜的冬天。这一年,喜结良缘的他,终于结下了丰收的果实。他的妻子怀孕了,令他高兴了好大一阵子。

然而,也就是在这一年,灾难就如灭顶之灾般降临在他的头上。他的老岳父徐英在外边走路时,不小心在雪地坡上滑倒,造成外伤性股骨头坏死,导致转为强制性脊柱炎。这噩耗似天塌地陷一般,让全家震惊。怎么办?

巨大的困难没有难倒上门女婿范海林。他铿锵有力地说:“就是砸锅卖铁也要给岳父看病。”

[德信涿州]上门女婿用爱撑起一个多姓之“家”

为了给岳父看病,范海林半年多没出去打工。此时,妻子又怀孕了,眼瞅着肚子一天比一天大。岳父的病要看,怀孕的妻子也要照顾。他一个人顶两个人用,整天累得筋疲力尽。

范海林微笑着对岳父说;“瞧您老说这个就太见外了。我虽然不是您的亲儿子,但您的女儿嫁给了我,我既然来到了这个家,就像亲儿子一样履行孝道。我苦点、累点没什么,只要把您老的病看好,吃多大苦,受多大累,花多少钱都愿意。”

此时,徐英的眼泪夺眶而出,顺着脸颊一双一对地往下淌,哽咽地说;“孩子,进这个家已经两年多了,你的善心,你的孝顺,你妈、你马大爷和我都看到了,也感受到了。特别是我这一闹病,全凭你跑前跑后,忙里忙外。平时你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可为我看病花多少钱都不心疼。谁说姑爷当不了儿,砂锅当不了盆,我看你比亲儿子还亲呀。这辈子我有你这么个好女婿知足了。”

无论岳父怎么拒绝,怎么心疼钱坚持不治,范海林还是一如既往,多方为岳父求医、拿药、医治。家里的钱花完了,他就去亲戚家、朋友家借。他坚信,无论怎么通饥荒,花多少钱也要把老岳父的病治好。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海林凭着一腔热血,凭这一片孝心,凭着一种真诚和契而不舍的精神,终于使老岳父的病有了转机。开始老岳父患病时卧床不起,疼痛难忍。渐渐地,他的疼痛缓解了,能拄着拐下床走路了,生活能自理了。就在这当口,徐英的女儿又给他生了一个大胖外孙子,驱散了全家人的愁容,个个都露出了笑模样。

老岳父的病是稳定了。可是,身体还很虚弱。为了让岳父的身体强壮起来,范海林经常到超市买来猪蹄、鲫鱼、柴鸡,熬成猪蹄汤、鱼汤、鸡汤,端到岳父面前。岳母、马大爷年岁也不小了,他也结记着,每天家里奶粉、牛奶不断。马大爷、岳母有抽烟的嗜好。范海林就一斤一斤的旱烟、一条一条的烟卷往家里买,从没断过。还有妻子和襁褓里的婴儿,今天没这个,明天没那个,今天发烧了,明天感冒了。一大堆琐事都离不开他。范海林就像钢打的、铁铸的一样,用他那坚实的臂膀孝敬老的,呵护小的,把这个家打理得井井有条。一家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其乐融融。

马大爷摇摇头、摆着手说;“不是。”

“那是女婿、亲戚?”

马大爷又摆摆手、摇摇头说:“不是。”

“那他是谁呢?”

马大爷的眼睛湿润了,眼泪围着眼圈转,支支吾吾、颤颤悠悠地说:“是乡亲借光的女婿。”

[德信涿州]上门女婿用爱撑起一个多姓之“家”

是的,就是这个乡亲借光的女婿,在马大爷一年多的时间里,脑梗曾三次复发的情况下,仍不离不弃,继续为马大爷打针、输液、拿药喂药,体贴入微,关心备至,不厌其烦。

是的,就是这个上门女婿,在三位老人相继残疾,重病缠身之时,在巨大的生活压力之下,没有被困难吓倒,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垮。

是的,就是这个上门女婿,带着一种责任和担当,秉承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孝道、文明传承,用爱、用呵护、用拼搏、用开拓进取精神,带领着这个多姓、多老人、多残疾、多磨难的特殊家庭,战胜了一个个困难,越过了一片一片沼泽和险滩。靠着他的智慧,靠着他的胆识,靠着他的勤奋,靠着他与生活抗争、与命运抗争的坚强斗志,把一个多姓之家打理得有条有理,老人、孩子们过着吃穿不愁的好日子。现在,他家有汽车、有三轮车、有老年代步车。一亩大的院子里,摆满了砖、预制板、水泥等物料,准备2018年“五一”前后就动工翻盖新房。

范海林说:“岳父、岳母、马大爷一辈子没住过新房,一辈子没享过清福。在有生之年,一定要让他们住上高标准的楼房,让他们也和城里人一样,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吃穿不愁的美好生活。让老人们每天开开心心,让孩子们快快乐乐茁壮成长,让全家和和睦睦,向着宽裕小康生活的目标奋进。”

什么是孝道?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奉养父母长辈的准则叫孝道。”

马志增大爷是范海林的父母吗?答案是否定的,不是。是范海林的亲戚吗?答案仍然是否定的,不是。准确地说,他是范海林老岳父的老乡亲、老邻居。应该说马大爷与范海林不沾亲、不带故。再往深了说,他只不过是范海林老岳父发小的弟兄。他孝敬不孝敬都无可厚非。

然而,就是因为马大爷和老岳父是好兄弟,就是因为马大爷整天和老岳父在一个锅里吃饭,就是因为范海林浑身散发的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传统美德的正能量,才驱使着他孝道的传承和延伸。可以说,范海林孝敬岳父、岳母是履职尽责,孝敬马大爷是孝道的延伸,是人间大爱。我们要真真切切地挑起拇指给范海林点一个大大的赞!我们可以大声地说:“范海林是好样的,是众多年轻人孝老爱亲的典范、楷模。”

范海林这个来自千里之外的河南小伙,没有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他孝老敬亲的事迹也并不那么感人。令人感动、催人泪下的是他对马大爷奉献的孝道,对马大爷的那种不离不弃,对马大爷的那种无微不至关怀的那颗真诚的孝心。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范海林不仅孝敬岳父、岳母,还孝敬与他毫不相干的借光大爷。他的所作所为,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就是社会文明、和谐吹来的一缕耐人寻味的孝道新风。愿这缕清新的文明、和谐、孝道之风在全社会吹得更强劲;愿范海林孝道的高尚品德,在全社会发扬光大;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德信涿州]上门女婿用爱撑起一个多姓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