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信涿州]上門女婿用愛撐起一個多姓之“家”

[德信涿州]上門女婿用愛撐起一個多姓之“家”

革命現代京劇樣板戲《紅燈記》裡的主人公李玉和一家三個姓氏的三代人:陳姓鐵梅、李姓奶奶、張姓爸爸,為了抵禦倭寇侵略這一共同的目標,組成了特殊的家庭。而涿州市北蔡村青年農民範海林的家卻由四個姓氏組成。全家7口人,老的老、小的小、殘的殘,生活的路艱難、坎坷。就是在這個多姓的特殊家庭裡,憑著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孝老愛親美德的傳承,憑著這位七尺男兒那顆大美、火熱、善良、赤誠之心,演繹著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動人故事。

[德信涿州]上門女婿用愛撐起一個多姓之“家”

在涿州市義和莊鎮北蔡村,上門女婿範海林用愛撐起一個多姓之家的故事,被全村的老鄉親們挑指稱讚,傳為美談。

北蔡村位於涿州市東北方向30公里處,與北京市大興區接壤。這裡遠離市區,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村民們日子過得並不寬裕。

在北蔡村西頭有一個特殊的四口之家。戶主叫徐英,身體還算強壯;妻子叫邰書紅,打小就患有小兒麻痺症,整天與輪椅相依為命;還有一位與他們同吃同住無依無靠的馬志增大爺。慶幸的是他家有一個如花似玉的女兒,女兒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歡樂,同時也帶來了希望。

[德信涿州]上門女婿用愛撐起一個多姓之“家”

徐英是北蔡村土生土長的莊稼人。從孩提時代就與他的同村夥伴年長五歲的馬志增非常要好。馬志增早年失去父母,無依無靠,生性脾氣耿直、暴躁,年輕時處了幾次對象,都因家裡窮、又不會討女人喜歡而告吹。自此,他光棍一個人獨自生活。

1988年隆冬時節,天降大雪,北風呼嘯,寒冷難耐。馬志增一個人住在三間破土房裡,連爐火都沒有生,室外多少度,室內也是多少度,真可謂是飢寒交迫。那年進臘月門快過春節了,當村鄉親弟弟徐英來到馬志增家,看到他生活如此艱難、窘迫,憐憫之心油然而生。徐英誠懇地說:“哥哥,要是不嫌我家窮,就搬來一塊過吧。”

[德信涿州]上門女婿用愛撐起一個多姓之“家”

馬志增是從小與徐英一塊兒長大的,誰的脾氣秉性什麼樣都彼此很瞭解。他看到徐英的心是真誠的,也沒客氣,就欣然應允了。於是,由兩家人合成了一家人,日子就這麼過了起來。

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北蔡村仍處在極度的貧困當中。因為地處偏僻,加之整天土裡刨食度日,沒有經濟來源,徐、馬一家日子過得很緊吧。不光馬志增找老婆費勁,就是徐英到了結婚年齡,也同樣找不到老婆。後來,有人給他介紹了鄰村一個從小患小兒麻痺症的殘疾姑娘。徐英心想:“無論殘疾不殘疾,只要能傳宗接代就行”。就這樣,一位殘疾姑娘來到了這個特殊的家庭,與徐英相親相愛,與這個遠方大了伯子賓至如歸。全家人日子過得還蠻有滋有味的。

[德信涿州]上門女婿用愛撐起一個多姓之“家”

1990年陽春三月,迎春花、杏花、梨花掛滿枝頭,競相綻放。樹上的喜鵲喳喳地叫個不停。是的,就是在這個生機盎然的春天,徐、馬一家真有喜事臨門。徐英的殘疾媳婦為他生了一個惹人疼愛的胖千金。全家人歡聲笑語,奔走相告,樂不可支。

寒來暑往,日出日落,光陰流逝,在徐英夫婦和馬大爺的精心呵護下,轉眼之間女兒成長為十八九歲花季的大姑娘了。姑娘長得人是人,個是個,好似出水芙蓉,非常惹人喜愛。自然登門提親的、暗地向她遞紙條願意和她交朋友的一個接一個,踢破門檻。

俗話說:女兒是媽媽的心頭肉,是爸爸的小棉襖。媽媽、爸爸疼愛她、呵護她,馬大爺也像爸爸媽媽那樣,多年來給予她父愛,給予她無微不至的關懷。她都銘刻在心裡。誰來提親、誰來找她談情說愛,她的條件是必須倒插門,必須今後贍養三位老人。

然而,因為她的條件太苛刻,相了幾門親事,就是因為不能履行倒插門和贍養老人的條件而告吹。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絢麗燦爛的秋色,給大地繪出了一幅秀美的畫卷。金黃色的稻田中,成熟的稻穗迎風搖曳;樹上的果子個大溜圓,有的綠、有的黃、有的紅,一嘟嚕一串的,壓彎了枝頭,好一派豐收美景。就在2010年的金秋十月,在涿州市打工的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劉振屯鄉趙窪村英俊小夥範海林,來到了徐、馬家相親。徐英的女兒見到眼前這個河南小夥上下打量:一米七左右的個頭,虎頭虎腦、白白淨淨、一雙大大的眸子炯炯有神,眉眼間透著機敏、果敢,真是喜出望外,打心眼裡喜歡。儘管如此,高興歸高興,喜歡歸喜歡,她還是把她那苛刻的條件和盤托出,對眼前這位帥哥直截了當地說:“我們的家庭情況也不藏著掖著,你也看到了,三位老人,母親殘疾。同意的話,來我家倒插門,婚後孩子姓我的姓,對三位老人必須盡孝。如能答應這個條件咱倆就成,否則就吹。反正搶著不是親戚,賴著不是買賣,醜話說在前頭,將來不要後悔。”

徐英的女兒性格耿直,見誰從來都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非常爽快。而範海林更是一位明白事理的好後生。聽著眼前這位俊俏姑娘直來直去地陳述,範海林不但沒有反感,反而還為她有責任、有擔當、有孝心投來敬佩的目光。女孩子話說得明白,範海林答應得更痛快:“誰家沒有老沒有小呀?誰沒有個老呀?尊老愛幼、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衝你有這份孝心,就衝你的心地這麼善良,你的條件我全答應。”就是一個“孝”字,成了兩位青年男女愛情的紅線,他們很快踏進了新婚的殿堂,組成了一個特殊的多姓之家。

範海林雖然只有初中文化,可情商高,社會交際廣,人勤快,動手能力強。他不僅會開汽車,還會開鏟土機、挖掘機、裝載機。別看他年歲不大,擺弄著各種機械可是行家裡手。他來到徐家以後,整天在外為人家開挖掘機打工,每天都有一二百元的收入。老岳父徐英和馬志增大爺倆人耕種著十畝農田,又養著四頭老母豬,哪年都有兩三萬的進帳。頭兩年一家人日子過得舒坦和美,無憂無慮。老岳父徐英還盤算著:每年姑爺掙幾萬,他和馬大哥收入幾萬,再攢幾年就可以把幾間舊房翻蓋翻蓋,老了老了該過幾天小康生活了。

俗話說: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2012年的冬天來得特別早。雪,沒完沒了地下,呼嘯的西北風一個勁地刮。這個冬天對於範海林來說,是一個難熬的冬天,是一個飽經風霜雨雪的冬天;是一個憂大於喜的冬天。這一年,喜結良緣的他,終於結下了豐收的果實。他的妻子懷孕了,令他高興了好大一陣子。

然而,也就是在這一年,災難就如滅頂之災般降臨在他的頭上。他的老岳父徐英在外邊走路時,不小心在雪地坡上滑倒,造成外傷性股骨頭壞死,導致轉為強制性脊柱炎。這噩耗似天塌地陷一般,讓全家震驚。怎麼辦?

巨大的困難沒有難倒上門女婿範海林。他鏗鏘有力地說:“就是砸鍋賣鐵也要給岳父看病。”

[德信涿州]上門女婿用愛撐起一個多姓之“家”

為了給岳父看病,範海林半年多沒出去打工。此時,妻子又懷孕了,眼瞅著肚子一天比一天大。岳父的病要看,懷孕的妻子也要照顧。他一個人頂兩個人用,整天累得筋疲力盡。

範海林微笑著對岳父說;“瞧您老說這個就太見外了。我雖然不是您的親兒子,但您的女兒嫁給了我,我既然來到了這個家,就像親兒子一樣履行孝道。我苦點、累點沒什麼,只要把您老的病看好,吃多大苦,受多大累,花多少錢都願意。”

此時,徐英的眼淚奪眶而出,順著臉頰一雙一對地往下淌,哽咽地說;“孩子,進這個家已經兩年多了,你的善心,你的孝順,你媽、你馬大爺和我都看到了,也感受到了。特別是我這一鬧病,全憑你跑前跑後,忙裡忙外。平時你捨不得吃、捨不得穿,可為我看病花多少錢都不心疼。誰說姑爺當不了兒,砂鍋當不了盆,我看你比親兒子還親呀。這輩子我有你這麼個好女婿知足了。”

無論岳父怎麼拒絕,怎麼心疼錢堅持不治,範海林還是一如既往,多方為岳父求醫、拿藥、醫治。家裡的錢花完了,他就去親戚家、朋友家借。他堅信,無論怎麼通饑荒,花多少錢也要把老岳父的病治好。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範海林憑著一腔熱血,憑這一片孝心,憑著一種真誠和契而不捨的精神,終於使老岳父的病有了轉機。開始老岳父患病時臥床不起,疼痛難忍。漸漸地,他的疼痛緩解了,能拄著拐下床走路了,生活能自理了。就在這當口,徐英的女兒又給他生了一個大胖外孫子,驅散了全家人的愁容,個個都露出了笑模樣。

老岳父的病是穩定了。可是,身體還很虛弱。為了讓岳父的身體強壯起來,範海林經常到超市買來豬蹄、鯽魚、柴雞,熬成豬蹄湯、魚湯、雞湯,端到岳父面前。岳母、馬大爺年歲也不小了,他也結記著,每天家裡奶粉、牛奶不斷。馬大爺、岳母有抽菸的嗜好。範海林就一斤一斤的旱菸、一條一條的菸捲往家裡買,從沒斷過。還有妻子和襁褓裡的嬰兒,今天沒這個,明天沒那個,今天發燒了,明天感冒了。一大堆瑣事都離不開他。範海林就像鋼打的、鐵鑄的一樣,用他那堅實的臂膀孝敬老的,呵護小的,把這個家打理得井井有條。一家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其樂融融。

馬大爺搖搖頭、擺著手說;“不是。”

“那是女婿、親戚?”

馬大爺又擺擺手、搖搖頭說:“不是。”

“那他是誰呢?”

馬大爺的眼睛溼潤了,眼淚圍著眼圈轉,支支吾吾、顫顫悠悠地說:“是鄉親借光的女婿。”

[德信涿州]上門女婿用愛撐起一個多姓之“家”

是的,就是這個鄉親借光的女婿,在馬大爺一年多的時間裡,腦梗曾三次復發的情況下,仍不離不棄,繼續為馬大爺打針、輸液、拿藥喂藥,體貼入微,關心備至,不厭其煩。

是的,就是這個上門女婿,在三位老人相繼殘疾,重病纏身之時,在巨大的生活壓力之下,沒有被困難嚇倒,沒有被生活的磨難壓垮。

是的,就是這個上門女婿,帶著一種責任和擔當,秉承著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孝道、文明傳承,用愛、用呵護、用拼搏、用開拓進取精神,帶領著這個多姓、多老人、多殘疾、多磨難的特殊家庭,戰勝了一個個困難,越過了一片一片沼澤和險灘。靠著他的智慧,靠著他的膽識,靠著他的勤奮,靠著他與生活抗爭、與命運抗爭的堅強鬥志,把一個多姓之家打理得有條有理,老人、孩子們過著吃穿不愁的好日子。現在,他家有汽車、有三輪車、有老年代步車。一畝大的院子裡,擺滿了磚、預製板、水泥等物料,準備2018年“五一”前後就動工翻蓋新房。

範海林說:“岳父、岳母、馬大爺一輩子沒住過新房,一輩子沒享過清福。在有生之年,一定要讓他們住上高標準的樓房,讓他們也和城裡人一樣,過上“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吃穿不愁的美好生活。讓老人們每天開開心心,讓孩子們快快樂樂茁壯成長,讓全家和和睦睦,向著寬裕小康生活的目標奮進。”

什麼是孝道?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奉養父母長輩的準則叫孝道。”

馬志增大爺是範海林的父母嗎?答案是否定的,不是。是範海林的親戚嗎?答案仍然是否定的,不是。準確地說,他是範海林老岳父的老鄉親、老鄰居。應該說馬大爺與範海林不沾親、不帶故。再往深了說,他只不過是範海林老岳父發小的弟兄。他孝敬不孝敬都無可厚非。

然而,就是因為馬大爺和老岳父是好兄弟,就是因為馬大爺整天和老岳父在一個鍋裡吃飯,就是因為範海林渾身散發的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傳統美德的正能量,才驅使著他孝道的傳承和延伸。可以說,範海林孝敬岳父、岳母是履職盡責,孝敬馬大爺是孝道的延伸,是人間大愛。我們要真真切切地挑起拇指給範海林點一個大大的贊!我們可以大聲地說:“範海林是好樣的,是眾多年輕人孝老愛親的典範、楷模。”

範海林這個來自千里之外的河南小夥,沒有做出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壯舉,他孝老敬親的事蹟也並不那麼感人。令人感動、催人淚下的是他對馬大爺奉獻的孝道,對馬大爺的那種不離不棄,對馬大爺的那種無微不至關懷的那顆真誠的孝心。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範海林不僅孝敬岳父、岳母,還孝敬與他毫不相干的借光大爺。他的所作所為,就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就是社會文明、和諧吹來的一縷耐人尋味的孝道新風。願這縷清新的文明、和諧、孝道之風在全社會吹得更強勁;願範海林孝道的高尚品德,在全社會發揚光大;願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德信涿州]上門女婿用愛撐起一個多姓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