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联赛有U23政策,是不是应该设立3+1换人,意思就是最后可以保留受伤换人名额?

亮田菲

在上赛季出台U23球员出场新政后,本赛季中国足协又推出了升级版的U23新政,从首发必须有一名U23球员,增加到不仅首发要有U23球员,而且U23球员的出场人次,不低于外援出场人次。这样以来,不仅中超联赛整体观赏性有所下降,而且中超各队换人也受到了限制,毕竟放眼中超,能够找出3名能应对中超联赛的U23球员毕竟是极少数,于是联赛前两轮就出现了世界足坛的非常奇笆的情况,3个换人名额其中的两个都留给了U23球员,也就是说,中超许多球队在比赛中仅有一名真正可以调整的换人名额,这也给中超教头出了一道不小的难题。正因为如此,外界建议中国足协应该增加中超的换人名额,至少是增补一名受伤的换人名额。从理论上讲,这个建议完全可行,虽然不符合国际足联的规则,但中国足协强令推行U23球员出场新政,本身就与国际足联的规则不相符,所以适当调整一些换人规则也在情理之中。


中国足协推行U23新政的初衷可以理解,毕竟中国足球最终还是要靠本土球员来踢,而在中超俱乐部大肆烧钱引进大牌外援的背景下,大大压缩了国内年轻球员的生存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足协从上赛季开始推行了U23新政,本赛季又推行升级版的U23新政。尽管新政实施的过程中还是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个别俱乐部压缩U23球员出场时间,年轻球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等等,但还是收到了一些效果,联赛中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U23年轻球员。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年初东亚杯比赛中,国家队主帅里皮也破格录取了6名U23球员进入国家队,这也让中国足球看到了希望。

但也应该认识到,锻炼年轻球员不应以牺牲联赛为前提,毕竟在足协出台U23升级版新政之后,新赛季前两轮联赛已经遇到非常尴尬的换人问题。比如揭幕战泰达与华夏一战,华夏首发两名U23球员,替补席上留有一名U23球员。因为上半场一球落后,华夏被迫变阵,赵宇豪和董学升在中场休息后先后登场,佩帅早早用完两个换人名额。而此时距离比赛结束还有接近45分钟,最后一个换人名额必须留给U23球员徐天沅,也就是说,华夏此时已无换人名额。如果在下半场比赛中华夏门将杨程受伤无法坚持比赛,那华夏只能由场上球员替代门将进行比赛。幸亏这种情况没有出现,否则华夏就成为足协新政的“受害者”。


类似华夏遇到的难题,其实中超其他球队也深有体会,因为凡是首发只派一名U23球员登场的球队,一场比赛下来换人名额实际上只剩下一名。如果出现伤病被动调整,那门将受伤后同样要遭遇华夏揭幕战上遇到的难题。所以,中国足协应该根据前两轮比赛的出现的这些情况尽快对换人名额的政策进行调整,增加一名受伤换人名额势在必行,否则联赛中早晚会出现门将受伤无法替换的尴尬情况,实际上这种情况也是对中超联赛这个品牌带来负面影响。


昊体育

不可能采用3+1换人名额,这样做弊端太多,漏洞太多,不公平,观赏性更加下降。

首先说弊端和漏洞。我们假如采取3+1换人名额,那么在比赛中已经更换了三名球员的情况下,势必会有球员“诈伤”,从而赢得一个换人名额,而运动员伤势有各种各样,裁判不可能迅速判断出是否是“诈伤”,从而只能允许换人。

那么因此而引出的问题就多了。

有的球队,底子薄,除了11名首发,再替补三名球员已经是最强阵容,即便再换一个,也并不能起到能影响比赛的作用。

而对于有的球队,比如恒大,几乎可以派出两套阵容出战,如果恒大能多换一人,战斗力会明显增加。这个对于弱队来说,就不公平了。

观赏性下降是必然的,本来由于U23政策,联赛的观赏程度已经下降,如果再增加一个换人名额,那么比赛的连贯性更加受影响。

在允许使用替补球员规则的几十年中,通过换人更多的是扭转不利局面,但是换人也被用来拖延时间。

我们想象一下吧!首发3+1U23,比赛进行了80分钟,死球,领先的一方换上一名U23,磨磨蹭蹭用掉一分钟,然后比赛开始两分钟,死球,领先一方再换上一名U23,然后比赛开始两分钟,领先一方有球员受伤,队医检查,磨蹭掉三分钟,最后担架上场,换人,这时候基本上时间已经到了90分钟了。

也就是说,最后十分钟没法看了。


逸飞岭伯爵

题主的想法很大胆,而且很有想法,但是实行起来会很困难,像这种问题,足协的那些高官大佬肯定也想过,而之所以没有实行,也是有很多原因的,我们大体分析一下为什么不可行!

中超政策是u23球员必须和外援上场人数一致,这是中超独有的一种“文化”,这里不表,3+1换人,前面的3个换人名额也符合国际规定,世界足坛不管是小型联赛还是世界大赛都没有出现在换人名额以外在额外附加换人名额,这就不是名额的问题了,那就变成世界足坛的一种笑话了,因为实际而言3+1还是4个换人名额,虽然中国足协特立独行,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但是他也得顾及本国的声誉,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假如这方法可行,那么全场最瞩目的肯定是随时待命的医生,任何一支球队必须首发一名u23球员,那么用一名替补u23换下他,是不是还有一名u23,然后在找个身体健康,但是头晕的u23把刚上场的换下来,这时候中超新政的任务完成了,那最后就要用到额外的名额了,上场的u23球员直接发生各种病情,反正就是不能在上场了,那么就要换人,所以说这种政策不行,可能题主说,下场后检查出来如果诈病全年禁赛,这很好解释,我当时头疼的厉害,但是现在不疼了,即使医生明知有诈也无能为力,谁没个头疼脑热的。



以上是个人观点,可能有所不妥,大家留言分享,我是足球范儿,欢迎你的关注。


足球范儿

  不可行。

  

  根据IFAB制定的《足球竞赛规则2017/2018》中关于换人数量的相关条文:

  

  “国际足联、各洲际联合会或各国足球协会可决定在其正式赛事中可使用的替补队员人数,但最多不能超过5次替换。涉及顶级联赛球队一队及国家队A队的男女子赛事最多可进行3次替换。”

  

  第一句话赋予了各国足协自己制定自己联赛换人人数的规定,这也是你提出这条建议的可行性。同时,今年足球竞赛规则最新更改的内容就是将原先的3个换人名额扩充到了5个,这也意味着在一些比赛中是允许换人超过3人的。然而后面的一句话否定了中超联赛换人人数超过3人的可能,即顶级联赛的换人人数仍然是3个,不适用于前面这句换人名额5个的规定。如果设定了3+1的换人名额,无论换人的理由是什么,都已经造成了换人人数超额,违反足球竞赛规则,而中国足协的章程基本要求就是要在足球竞赛规则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另外,你这个所谓“受伤换人名额”方式无法认定。如果有球员在场上诈伤,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取这个“+1”的名额,理论上完全可能。因为在比赛过程中,无论是什么样的医生,都很难立刻对伤情做出完整准确的分析,因此任何人也无法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对受伤球员是否“诈伤”做出决定性的判断。既然无法判断“受伤”的准确性,那么是否“不能坚持比赛”完全就有可能被人所利用,通过诈伤来获取多余的换人名额。

  

  最后,足协U23政策目的是培养年轻球员,当然是鼓励U23球员出场时间越长越好,目的就是通过换人名额的限制,来遏制提早换下U23球员的现象,因为你提早换下,就会相当于受到“减少换人名额”的惩罚。所以不可能还考虑到U23的换人来制定优惠政策,这与足协的初衷本末倒置。

  


Asaikana

3+1的换人,这个1就非常有学问了,题主说最后一次换人是要在场上有球员不能坚持比赛的情况下才能做出,那如何鉴别这名球员是否真的无法坚持还是只是简单地诈伤呢?这显然无法做到完全的公正性,因此这样软性的规定执行起来可能会遇到很多的猫腻,远不如硬性的换人政策来的彻底。

足协这个U23政策,说到底还是为了培养年轻球员,但强行将U23球员与外援上场人数进行挂钩的行为,也可能会导致球队里其他的角色球员的定位更加尴尬,尤其是恒大这样的国脚大户,他们经常只在首发阵容中派上邓涵文一名U23球员,那就意味着如果恒大使用三外援,那他们就得换上两名U23球员,恒大剩下优秀的国内替补球员,可能就得一起去竞争一个位置了,这样或许会对U23球员的成长有利,但毫无疑问也会影响到其他球员的竞技状态。

其实我觉得足协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效仿韩国的U23政策,韩国的U23政策里,规定了如果一支球队在自己的18人大名单里,含有一名U23球员,那么无论他是否出场,球队都可以拥有三个换人名额,而如果大名单里没有U23球员,那球队的换人名额就会缩减为2人,这样的U23政策只是把U23球员送上了一个竞争平台,而不是通过政策规定强行的拔苗助长而损害了其他球员的利益。

职业联赛的主要任务从来就不是培养年轻人的,青训的培养应该是由基层来完成的,U23政策看似是让年轻球员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大量的比赛时间提升自己,但其实这是一种对足球自然规律的违背。如果中国足球在青少年阶段能够形成系统的培养机制,产出更多的优秀年轻球员,那无论是否有任何的政策支持,迟早都会有年轻人在职业联赛中登堂入室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