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聲中上任的“血腥吉娜”

儘管有109名美軍五大軍種退役軍官聯名反對、數十名民主黨議員出面阻止,現年61歲的老牌特工吉娜·哈斯佩爾仍憑藉特朗普總統和中央情報局內部的堅定支持,衝過了參議院的批准提名錶決投票,將接替蓬佩奧出任中情局的新一任局長。

中情局迎來首任女局長

美國中央情報局與俄羅斯聯邦安全局、英國軍情六處和以色列摩薩德,並稱“世界四大情報組織”,而吉娜·哈斯佩爾則是中情局自1947年成立以來出任該局局長的首位女性。

今年3月13日,特朗普總統突然在“推特”上發文宣佈,中情局時任局長蓬佩奧將取代蒂勒森出任國務卿,副局長吉娜·哈斯佩爾將接任中情局局長。消息一出,引來朝野震動。

4月23日,美軍109名退役軍官聯名發表公開信,指認哈斯佩爾涉嫌侵害人權,敦促國會審視她是否適合執掌中情局。這109人中不乏美軍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前海軍陸戰隊總司令、前美軍駐歐洲部隊總司令這樣的重量級人物。隨後,又有近百名美國前駐外大使明確表達對這一提名的反對。哈斯佩爾當時雖已代理中情局局長職務,但也一度考慮回絕提名。

不過,事情在5月份迎來了重大轉機。5月8日,72名前中情局官員聯名上書國會,為哈斯佩爾的提名背書,敦促參議院儘快批准這一提名,其中就包括布倫南在內的數名前任中情局局長。

在這一場爭辯中,特朗普對哈斯佩爾信心不減。他多次稱哈斯佩爾是“中情局掌門的最佳人選”,認為哈斯佩爾“因為對恐怖分子太苛刻而受到批評”。

有了總統的親自背書,哈斯佩爾很快闖過了參議院情報委員會的聽證會。5月17日,參議院以54票贊成、45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了對哈斯佩爾出任新一任中情局局長的提名。

虐囚醜聞是最大爭議點

現年61歲的哈斯佩爾出身軍人世家,自小隨父親轉戰美國空軍海外基地。1985年,哈斯佩爾加入美國中情局成為一名職業特工,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她目前唯一做過的工作。在情報戰線摸爬滾打的32年時間裡,哈斯佩爾是中情局內部公認最成功的特工之一,但也是最受爭議的一位。

1985年加入中情局後,哈斯佩爾從海外情報站起家,先後被派往埃塞俄比亞、土耳其、阿塞拜疆和歐洲,負責中情局在當地的情報項目。2001年,哈斯佩爾的職業生涯贏得重大轉折。這一年,她被上司從歐洲抽調回美國總部的反恐部門。

2002年,為了打擊“基地”組織,哈斯佩爾奉命前往泰國,負責監管中情局設在當地一處代號“貓眼”的“黑獄”。在之後為期3年多時間裡,哈斯佩爾下令動用包括水刑和剝奪睡眠等手段,審訊關押在那裡的被懷疑與“基地”組織有關聯的囚犯。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在2002年,哈斯佩爾曾負責審訊據信為“基地”組織高級成員阿布·祖巴伊達,他在巴基斯坦被捕後被押往泰國,中情局懷疑他參與策劃“9·11”襲擊。期間,僅在2002年8月一個月時間內,祖巴伊達就被實施水刑83次,險些死亡。他還被迫忍受睡眠剝奪超過96小時,並被按著頭撞牆,導致一隻眼睛失明,直到他被證明已無價值情報才被放過。而所有這些殘酷審訊過程都被錄像記錄下來。

2005年8月,時任美國司法部副助理總檢察長史蒂芬·布拉德伯裡曾證實,泰國“黑獄”的殘酷審訊從2002年一直持續到了2005年,而下達命令的正是當時的負責人哈斯佩爾。她也因審訊手段殘忍而獲得“血腥吉娜”的外號。

不過,令人匪夷所思的是,2005年已調回總部任職的哈斯佩爾,被指定負責銷燬中情局的虐囚錄像,理由是“防止實施虐囚行為的審訊者身份暴露”。有人質疑哈斯佩爾為“清除職業汙點”而極力推動此事,而中情局則辯稱她只是執行者,並非決策人。

總統的支持是最關鍵“護身符”

雖然哈斯佩爾已從情報戰線的幕後走到臺前,但虐囚醜聞已成為她無可爭辯的“職場汙點”,更為其局長任期埋下了危險隱患。

5月16日,在參議院情報委員會舉行的提名聽證會上,哈斯佩爾承諾如果她執掌中情局,不會重啟“黑獄”關押和審訊項目。不過,在17日表決中,99名參議員中仍有43名民主黨、2名共和黨議員對哈斯佩爾投下不信任票。

不過,也有美國分析人士指出,哈斯佩爾“以毒治毒”的反恐理念雖備受爭議,但卻與特朗普不謀而合,因而,特朗普總統的堅定支持將是其任內最關鍵的“護身符”。

争议声中上任的“血腥吉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