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河北省邢臺縣前南峪村全貌。地處太行山深處的河北省邢臺縣前南峪村,曾是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所在地。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前南峪村流傳著“山坡禿頭,風吹土走;有雨就成災,無雨渴死牛”的順口溜,生產條件極差,經濟十分落後。改革開放40年來,前南峪村堅持走綠色生態發展道路,數十年如一日實施山場綜合治理、改善生態環境、發展綠色產業、建設美麗家園,期間曾忍痛砍掉年純利潤860萬元的村辦汙染企業,實施“二次創業”,調整種植結構,發展現代農業,果品深加工,並依託獨特的紅色文化資源和優越的綠色生態環境培育壯大旅遊產業。如今,前南峪林木覆蓋率達90.7%,植被覆蓋率達94.6%。2017年接待中外遊客45萬人次,80%的家庭從事農家樂、旅遊觀光、生態採摘等綠色產業。全村群眾的生活水平也一年一個新臺階。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


這是河北省邢臺縣前南峪村全貌。地處太行山深處的河北省邢臺縣前南峪村,曾是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所在地。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前南峪村流傳著“山坡禿頭,風吹土走;有雨就成災,無雨渴死牛”的順口溜,生產條件極差,經濟十分落後。改革開放40年來,前南峪村堅持走綠色生態發展道路,數十年如一日實施山場綜合治理、改善生態環境、發展綠色產業、建設美麗家園,期間曾忍痛砍掉年純利潤860萬元的村辦汙染企業,實施“二次創業”,調整種植結構,發展現代農業,果品深加工,並依託獨特的紅色文化資源和優越的綠色生態環境培育壯大旅遊產業。如今,前南峪林木覆蓋率達90.7%,植被覆蓋率達94.6%。2017年接待中外遊客45萬人次,80%的家庭從事農家樂、旅遊觀光、生態採摘等綠色產業。全村群眾的生活水平也一年一個新臺階。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

這是河北省邢臺縣前南峪村街景。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

這是河北省邢臺縣前南峪村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舊址。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

遊客在河北省邢臺縣前南峪村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舊址參觀。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

河北省邢臺縣前南峪村一位開家庭旅館的村民在整理客房被褥。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

這是河北省邢臺縣前南峪村街景。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

這是河北省邢臺縣前南峪村的村民在果園內採摘櫻桃。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

這是河北省邢臺縣前南峪村的果樹林。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