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清军入关失败,中国将会是什么样子?

金牌提问者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我们先说说欧美等国的特点。欧洲国家包括美国在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商业文明,资本占据政治的主导地位。而资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为了获取更大的资本,同时也为了转移广大被统治阶级的视线,必然要对外发动战争,以掠夺财富、开辟市场,在充实了腰包的同时给被统治阶级以利益,不管是土地、金钱还是工作岗位。所以,近代来华的欧美列强并不是要灭亡吞并中国,毕竟中国的地方足够大他们没那么好的牙口,只要以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换取利益,而清政府也很会玩,引入各个列强的势力维持其在华的平衡,从而达到维持中国独立的目的。

但是如果清朝不入关的话,那么沙俄南下的势头就不会被阻挡,而沙俄都是很多人忽略的一方面。俄国人是天生的强盗,骨子里就改变不了强盗的劣等基因。欧美列强虽然也是强盗,但是也是好歹盗亦有道,也会对殖民地进行改造,对原住民也采用西方式的教育,即便是上述行为失败,也会给原住民留下保留地。而俄国人从来都是明目张胆的掠夺,对于敢于反抗他们的民族都会使用肉体灭绝。如果大清不入关,那么东北、蒙古和新疆就会被俄国吞并,而以俄国人对土地的野心使得他们也会染指华北。而对于已经在东南亚建立起比较稳固的据点的洋人来说,他们绝对不会坐视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被俄国独吞,肯定会掺和进来分一杯羹,而那个时候,不管内地是什么样的政权,都会在列强的联合攻击下被划分为殖民地,那么今天就不会有中国的存在,而是一个个说着英语、法语、俄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荷兰语的小国或者是洋人的海外领地,中国就彻底亡国灭种啦。

而大清入关后,先后吞并了台湾,打下了黑龙江流域、蒙古、青海、新疆、西藏等大量的土地,并有效的整合本土与边疆,为中国留下了极大的战略转圜空间。同时,争夺黑龙江流域以及吞并蒙古、新疆又有效的阻挡了沙俄的南下,使其南下得以推迟。也正是因为中国的体量足够大,可以有效的引入外部势力进行平衡,使得洋人只能玩以点带面,即控制一部分港口或者地区成为贸易的桥头堡,也正因如此中国才能在1840年以后确保自身的独立性。

所以,大清入关成功,不仅仅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中国之大幸。


北洋海军陆战队

实际上,这个假设难以成立。

1644年的“大清国”,可不是像一些人说的,就是“二十几万满洲人”;它的地盘也不只是明朝的原辽东镇(辽东为明朝“九边”之一,位于辽河以东,比今天的辽宁省还小),清国在征服东部蒙古诸部后,所控制的地域已相当辽阔,相当于整个东北和蒙古的东部,兼有满洲、蒙古、辽东汉人等族群,人口众多,军事实力雄厚。

1644年的大清国,国力当在当年的金国之上。

山海关一败之后,它将很快卷土再来。

1644年(崇祯十七年)清军从山海关入关,是因为镇守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投降,有这个便利,同时也是为了趁明朝京城失陷,急于到北京“摘桃子”,大兵由山海关进军路程最短。

假设入关主力被李自成“大顺军”击败,以清军的实力,只会作暂时的退却,而不至于被击溃,遭受重大伤亡。大顺军是当年年初从陕西一路“流寇”过来的,经过长途奔袭,多有挟裹之众,真正强悍的“老兄弟”并不太多,论战力,实为“纸老虎”,很难与精于骑射、作战勇猛,且拥有火器的清军对敌——历史事实是,大顺军在山海关遭到惨败,且一败之后,便无力再战,被迫放弃北京西窜。

我们假设李自成很侥幸地击退了清军,清军在撤退途中甚至放弃了山海关(山海关城的建设,着力于对外防御,而难以抵御从其背后来的攻击),使得大顺军顺利占据山海关,并迅速加强防守。

但“大顺国”并不能迎来一个较长时间的稳定局面。

南方的南明弘光政权(地盘在淮河以南)陷入内争,根本无力也无志北伐,李自成的最大、最急之敌,仍然是清国。

只消几个月,待秋高马肥,经过更为充分的战争准备,清军将以更猛烈地方式来袭。而且清军进攻的方向不一定就是山海关,从山海关经居庸关、昌平、宣府、大同,原大明的千里边疆,都有可能成为清军破关而入的孔道——我们前面说了,清军在征服东部蒙古后,已有条件利用其强大的机动作战能力,随时出现在任何地方,令顺军防不胜防。

在当年年初李自成的“东征”中,沿途经过了以上地区,并进行了多次会战,使得明朝在这里的防御体系遭到彻底破坏。李自成部属于“流寇”,既没有留兵驻守,更没能力和时间重建有效的防御。所以面临秋天清军的大势入侵,京西几千里,等于门户大开。清军一方面可以派兵在山海关佯攻,以牵制大顺军主力,另一方面可以从今天河北、山西北部的千里边墙(即长城)的任何一个缺口侵入,攻击京畿的侧背。那时,几十万大顺军将被困死在北京一带。

也就是说,对于没有后方基地,没有稳定的地盘,在入京后还大失人心的李自成,绝对不可能抵御一个强大的邻国的攻击,他的失败是注定的。

这一点,没有假设可言。

退一万步讲,李自成真的做到了阻止清军入关,由于有强大之清拊其背,令它寝食难安,他也无力去征讨南方的明朝残部,中国必将陷入分裂。即便多年以后,或顺灭明,或明灭顺,那时的“中国”也将与今日之中国大大不同;如果顺与明“和平共处”,那个“中国”将只有今天中国疆域的五分之一,甚至长江南北还互争中国呢!(皇帝不称朕答题)


皇帝不称朕

如果清军入关失败,那对中国来说,并不是件好事。



在实际的历史上,清朝为中国所做的贡献如下:

一,使国家得以统一,消除了战乱。

二,把东北地区广阔的土地重新归入中原王朝的统治。

三,收服了蒙古,消除了历朝历代中原王朝来自于北方草原的威胁。长城从此成为内墙。

四,收复了新疆,台湾,把中央集权统治扩大到青海,西藏,使这些地区从法理上被中国拥有和历代继承。

五,大面积推广了耐旱高产农作物,使土地得到充分利用。民众抗灾害能力得到加强,人口大幅度增加。

六,士绅一体,改土归流,增加了政府收入,消弭了内患,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控制前所未有的加强。



回到公元1644年,崇祯在煤山上吊,吴三桂向北京进发的那一刻。

得知父囚妻辱的消息,吴三桂返夺山海关,开始与李自成对抗。他向清军求援,被多尔衮拒绝。

现在的中国领土上存在的几大势力:

一,东北大地上的大清政权。

二,处于内外交困的南明政权。

三,刚刚夺下北京的大顺政权。

四,川蜀的张献忠的大西政权。

五,另外,还有远远眺望的蒙古,西藏,新疆各个大小势力。



大清政权即然入关失败,就暂时把他们放在一边。

说说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李自成能够攻下北京,是因为明朝政治和军事策略的一系列愚蠢的失败而造成的。李自成的这一群体本身并没有提出和谋划更有效的治国方略。我们不但要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还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李自成这个群体即没有这个策划,也没有这个准备,更没有这个能力,这是由他们的思维历史局限性所决定的。他所面临的局面更加复杂和恶劣,我认为,他的统治效果不会比明朝更强。



南明政权偏安一隅,内部文官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诸王互不信任,外敌在侧尚且彼此攻击,武将更是各立山头,拥兵自重,军阀思想严重,这个政权也不会有什么出息。

张献忠政权独处川蜀,残暴而酷厉,只知道掳掠屠杀,川蜀人民苦不堪言,逃离失所。这个大西政权自己的垮台也是必然。



这些政权没有一个具备统一的意志和实力,也没有消灭掉对方的能力,那么发展下去,国家四分五裂将成必然。

辽东的大清信奉萨满,蒙古政权信佛教,新疆诸势力信奉伊斯兰,西藏信奉喇嘛,大顺政权什么也不信,大西政权信奉杀戳,南明信奉儒家思想,中国的文化信仰和民族也四分五裂。



随着历史的前行,当西方的殖民者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这里和印度没有太大区别,中国面临的命运也当如此。也就是说,我们中国将彻底沦为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每一个朝代都肩负的它所需要完成的历史重任,清朝也不例外,统一中国,统一思想,扩大领土,消除边患,就是清朝的任务。



清朝完成了这个任务,但不能够引领中华民族走向更高的阶层,雄立世界,所以也必将被淘汰。

中华民族复兴的新的历史重任将由共和国来完成。


馋嘴肥猫1


朝代更替本就是最基本的历史规律,从先秦到春秋战国,再到封建制度的秦汉,往下延续到晚清民国,每个朝代的末尾都是乱局,秦朝就比战国高明?唐朝就比隋唐值得称颂?

不过都是历史兴替规律在起作用,当年清军入关,并不是清军有多能打,而是明朝内部发生了问题,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根本无力顾及在东北兴风作浪满清!

当然,并不是完全不有所表示,只是那种1象征性的压制已经不能阻止真正做大做强的满洲势力,各种打击措施不过是形同虚设,虽然也有硬仗,但整体上来说,都是满清攻无不克的战例,明朝军队只是越退离山海关越近,越退越失去对东北的控制!


如果满清没能成功入关,中国的政治局面的确很难想象,政治上当人勾连,外地入侵,内政上农民起义,农民大逃亡,如果没有解决土地兼并土地集中的问题,那么天下大乱将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出现天下的控局者。

再说满清,以后进取代先进,以游牧民族的彪悍打垮中原民族的文明,并将这些斯文打翻在地。

当然,满清是一个十分善于学习的民族,不但主动接受了汉族文化,还一直调适与汉人的关系,使自己成为正统合法的统治者,而不是被当做外来户对待。

因此满清代替晚明绝对是历史的一个进步,如果没有这一步,那中国历史也就没有未来,也就不会怎样了!


历史三日谈

山海关会战获得全胜后。

会有三个结果:清军较长时间内不会南下;李自成的军队士气高涨;会有更多人认同大顺朝

第一个很简单,就是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派大军迅速南下。

士气高涨的军队

山海关会战打赢,基本也是惨胜,李自成的嫡系主力军团会受到较大损失,尤其是一路远征过来的老兵与宿将,会有很大折损。单纯从战力计算上,是两败俱伤。

但有另外不可量化的因素,就是士气。当大顺军在会战中击败清军、关宁军,整个部队的士气就会大涨。李自成就会成为新的战神,战斗力大涨。

(一场决定未来命运之战)

天命转移

困扰明朝数十年的女真问题,李自成却取得大捷。

虽然在“捐资助饷”政策上很得罪地主阶级。但这一战基本就收服了整个华北的人心。

地主阶级、士大夫都会坚定的支持新政权,河北、山东、河南传檄而定。

至于江北四镇、武昌左良玉、四川张献忠在野战中难以取胜,在天命选择中更没机会,轻易被击溃。然后整个江南传檄而定。

(大顺政权)

秩序确定

李自成靠战争赢得的天下。战后

大量士兵的复员问题,实行屯垦制度。

作为统领到皇帝的角色转化问题,实行文治。

武将权力过大问题,建立将军府。

民众生活压力问题,既然捐资助饷,且天下稳定,自然会轻徭薄赋。

历史上就会多了一个大顺王朝,开始新一个历史周期。


一枚明粉

那估计会很惨,北方是遍地土匪,最后可能变得不适合人生存,因为治安太次,南方则会闭关自守,封锁长江淮河,然后自己在南方过日子,华夏可能陷入长时间战乱,然后可能是日本的幕府再起或是俄罗斯人从北方杀过来,即便俄罗斯人不先来,哈萨克人也会从新疆杀进中原地区,完成第二次蒙古征服。


帝国历史观察者

问题有点意思。

隐约记得N"年前知乎上某位灵魂有趣、才华竖溢的答主,用横生妙笔回答了类似的提问:假若当初潘金莲没有遇上西门庆……然后一直推演到民国。

平宽意气,高扬视点,博渊才情,在今天的各种媒介平台上,并不是那么容易遇到滴。说者可能无心,但听者大多有意。人们的欣赏水准因接触信息的爆棚而渐次挑剔,苛切。所以你不能同时满足或取悦所有人。

清军能否顺利入关,并不取决于历史的破绽或智者的虚拟。因为事实俱在,剔除结果变得极为艰辛。假设可能应该不会获得吹毛求此者的衷心同意。任何推理都有先入为主上的仆街瑕疵。聪明人太多,说说,笑笑,也就罢了。


当其时也,文极必质,质素必替代弱文,这是一切历史规律的总答案。即令不是八旗渔猎+蒙古游牧+汉军协旅+明之叛臣合力作用,瓦解华夏衣冠,也会由民众起义导致政权更移,从而走上一条类似洪秀全政教合一的另类道路。两者看似不同,实质并无二致。

问题问得有弹性,所以答者也众多。《天下粮仓》柳含月有句好诗,日:雪寒于下,故高山多积雪,霜冰于上,故平地多凝霜。

山攀千条路,同仰一样高。

丸。


杨雨丝

如果清军入关失败,中原仍然是汉人王朝,当然天下还要乱一阵子,李自成未必能坐稳天下,不是拿下了北京,天下就归一了,四川还有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南明政府也会划江而治,李自成面临的挑战也是很大的。

李自成也没有想把北京作为自己的都城,他也就是捞一票就走,所以他占领北京就是抢钱、抢粮、抢女人,然后就装车往老家送,所以他还真没有那么大的抱负一统天下,即使清军没有入关,他能走多远还是个未知数。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国终归是会重新被统一的。至于说没有满清的统治,中国就会避免清朝末年的屈辱命运,也不一定,中国历朝历代,末年都是腐朽不堪,漏洞百出的,清朝还是有不小的贡献的,至少新疆、西藏、蒙古都是在清朝治下才正式加入祖国大怀抱的。


浩荡扬子江

我来回答的话,如满清不能入关第一谁能当住!当时没有一个英雄有这能力挡住多尔衮,只有崇祯还没死的时候!崇祯皇帝有这能力,但力不从心!参照抗日战争!假设崇祯当初抓到李闯没放也不杀是和谈,崇祯安抚李,李安分了,甚至帮忙打满清!南边郑之龙郑成功夫子照旧能收台湾!耗死多尔衮后!顺治后期估计满人会散!再发展民生几十年平葛尔丹,再来李,郑等中原一些军阀看中央强大了,自然会归顺,不归顺也有能力打了!西藏等崇祯后有明君主如汉武帝那样的也可以打!甚至还能发展海军!因为明末水师虽不如西方但还可以,海军一定要发展起来,可以网东南亚发展发展!北方还要不断压制莫斯科公园!不让它发展,壮大,有机会就消灭它!再后来和西方科技多网来!相互贸易,学习。估计西方有个日不落帝国,东方也有个日不落帝国!一直到1914爆发一战只能会在西方!也不能说是世界大战了只是几个大国抢殖民地!日本明治时期美国也不会打到日本,因日本一直会学我们!至于二战也只会在欧洲也和一战一样几个强国争做老大而以!同样大明也会参加,一战二战后西方的日不落帝国伤其根本,和现在一样会瓦解,之后只会有一个东方的日不落帝国!绝对的世界霸主!


仇小强

如果清军不入关收拾残局的话,那我国就会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只要这种状态持续到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殖民者就会接踵而来,由于分裂几百年的状态,加上西方列强入侵,那蒙古,新疆,西藏,东北,都将不属于汉人领土,都会成为独立的国家,新疆,蒙古,东北三省也可能会被沙俄吞并,成为俄罗斯领土,到时候汉族人的国家就龟缩在东南一隅,那也就没有大一统的(中国)的概念了。随后就参考印度吧,各省分裂,成为殖民地。就像现在的非洲一样穷。。所以大清在17世纪中叶赶在西方列强和沙俄全面入侵前入关收拾残局,一举拿下外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广大地区统一大江南北,征服台湾,真是天命所归,中国之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