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块的白酒和几百块的白酒,有什么不同?

荣耀枭雄

作为一个纯粮食酒酿酒人,可以肯定的说,在市场上买到的十几块的白酒肯定不是纯粮食酒。而几百块一瓶的白酒,基本都是纯粮食酒(当然,假酒除外)。

为什么这么说呢?从白酒的工艺上来说,白酒的酿造分为传统工艺固态发酵法,现代工艺液态发酵法(即酒精勾兑酒),以及固液结合法(固态白酒加香精糖精水等勾兑)。这几种工艺,毫无疑问,传统工艺固态发酵最为耗时耗力,不能机械化量产,成本自然高昂。而液态法工艺就是酒精勾兑一定比例的香精,糖精和水,比例固定好可以机械化生产,省时省力,成本自然低很多。因此三精一水的勾兑酒可以卖十几块,而真正的纯粮食酒进入市场可以卖几百块。

其次,勾兑白酒的酒精主要是薯类作物或者发霉腐烂的粮食提取的酒精,成本是非常低的。而纯粮食酒必定要选取优质的粮食作为酿酒原料,成本自然比酒精高很多。

再次,酒精勾兑的酒是不可以贮藏的,贮藏也没有用,只能变淡变质。而纯粮食酒出酒后一般都需要一段时间的陈酿,让酒质自然老熟,变的更加浓香醇厚。这个时间成本又比酒精勾兑酒不知道高了多少。

当然,现代社会,什么商品都离不开一个豪华的包装,包装成本也很高,这个就不说了。

我是一个纯粮食酒酿酒人,欢迎大家关注我并与我讨论美酒。老规矩,下面放一些酒坊的照片和家乡的美景给大家欣赏。









一壶好酒154047589

家里有个爱喝酒的老爸,前几天,发现家里储酒断档,就陪着老爸去超市买酒。白酒的价格区间着实太大,上到几千元,下到几块钱。同样是酒,他们的区别究竟在哪里?

首先,当然要来算算成本了。第一个成本,也是最重要的成本——酒本身,酒是什么东西酿出来的?现在白酒的生产主要有三种方式:1、配置型白酒:就是食用酒精经过降度和使用正常的勾兑技术进行调兑而成。而食用酒精现在的可用原料很多,像薯干、玉米、糖蜜、秸秆都可以发酵蒸馏酒精。此称为液态酿酒,好处就是可控、干净、效率高。市面上一吨食用酒精的大概价格在5000-6000元,当然也要分原料和等级。2、酿造型白酒:即纯粮固态酿酒,其原料标准很高,必须是高梁、玉米、小麦、大米、糯米、大麦、荞麦等谷物(不包括薯类与果蔬类),要求颗粒均匀饱满、新鲜、无虫蛀、无霉变。谷物的出酒率大概是40%-45%,而大米高粱的价格大家心中有数,折算下来,第二种生产方式只算原料成本大概也是第一种方式的2倍及以上了。3、第三种方式,即固液结合。吸收固态法白酒的丰富口感,液态法白酒的纯净,扬长避短。

现在说第二个成本,大概可以叫做劳作成本。液态酿酒,相对简单:蒸酒-除杂-复蒸-增香……。更有一些酒厂直接购买食用酒精,进一步简化了造酒步骤。这中间的硬件成本、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是相对较少的。固态酿酒,生产工艺那是真的复杂啊,只能简单说一说:原料处理-泡粮-初蒸-闷水-复蒸-摊凉-下曲培菌-发酵-蒸馏……每个酒厂酿造规程不同,多次回沙、反复蒸馏的酒厂多了去了。这中间的硬件成本、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可想而知,非常得高。

第三个成本——时间成本。真正贵的酒成本就在这里了。这个时间成本与劳作中的时间成本不同。好酒是需要陈酿的,刚生产出来的新酒,有辛辣味,不柔和,只能算半成品,一般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存贮,让其自然老熟,使酒体绵软适口,醇厚香浓,口味协调。陈酿的方法一般是把生产出来的新酒放在陶、瓷等具有轻微透气性的容器内,随自然界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人工的调整。时间本身的消耗就是一项非常高的硬成本,茅台酒每年只能生产一季;每年产出的酒要封存放三年以上才能勾兑,勾兑后又要存放一年以上才能出厂,其中加上投料、发酵、烤酒的时间,酒龄至少都在五年以上。

在时间的流逝中,酒还会挥发的。装酒的器具本身需要成本不说,而且还有渗漏、破碎的风险。综合起来看,成本高得吓人。

其次,我们来说一说品牌,白酒的品牌到底值不值得我们买单。笔者认为:值!

白酒行业的品牌形成与许多行业的品牌形成并不同,比如服装行业、电器行业,品牌大都在于商,而并不在于厂。白酒品牌却恰恰相反。为什么?

首先,白酒酿造及品牌形成需要独特的地域环境。在白酒的酿造过程中,有五个要素尤为重要——水、土、气、气、生。酿造好的白酒,一定需要一块好的风水宝地,也就是今天白酒讲的“产区”。我们常说:“离开茅台镇就产不出茅台酒。”这句话是真的。因为多年前茅台收购习酒厂,就曾实验能否复制茅台,结果是:始终未见复制的茅台,习酒却依然以浓香著名。

其次,不可复制的窖池。好酒一定是在好的窖池中酿造而成的,但窖池是需要“养”和“护”的。笔者曾采访过一个行业的资深技术专家,据他说,浓香型白酒的窖池通常需要25年左右才能出好一点的酒,而酱香型白酒的窖池也非常苛刻。如今好的、能够使用的窖池已经越来越少了。

除了上述两点以外,酿造工艺、出身血统、品牌背书也都会增加白酒的品牌价值。

说到酒就想再说说酒量这个事了。人的酒量大小与人体基因有直接关系。不同人种及不同地域的人,体内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含量是不同的。总体上说,白种人60%的人是较能喝酒的,黄种人60%的人是不大能喝酒的,而黑种人能喝不能喝的各占一半。

我国与欧美国家不同,人口中乙醛脱氢酶缺陷所占比例很大,所以酒量小的人较多。虽然酒量小,可我们的酒胆大,青春献给小酒桌,醉生梦死就是喝!喝多了就会有一场宿醉头疼在第二天等着我们,那么,在断片前或者头痛后我们能做些什么拯救下自己呢?

蜂蜜水——酒后头痛

喝酒后头疼是很常见的,酒后喝点蜂蜜水能有效减轻头痛症状。研究发现,蜂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果糖,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因此酒后喝点蜂蜜水可有效减轻头痛症状,尤其是红酒引起的头痛。另外,蜂蜜还有催眠作用,能使酒醉的人很快入睡,再不用听他没完没了地叨叨啦。

西红柿汁——酒后头晕

西红柿汁也是富含特殊果糖的,也是能促进酒精分解吸收的有效饮品。实验证实,喝西红柿汁比生吃西红柿的解酒效果更好。如果一次饮用300ml以上,能使酒后头晕感逐渐消失。饮用前若加入少量食盐,还有助于稳定情绪。

蒲公英——酒后燥热

很多人酒后都会感到身体特别燥热,内里着火了一样,这时候你就需要蒲公英茶水来帮你去去火了,蒲公英有很好的祛火消炎、清热解毒的作用,同时,蒲公英又名“尿床草”,其强大的利尿作用,可以帮助身体内的酒精物质尽快排出体外。

此外,经常饮酒的人要注意亚麻酸的补充,可每天进食5-10ml苏麻油或亚麻油来补充身体所需的亚麻酸,亚麻酸在体内可代谢成DHA和EPA,对清除血液垃圾、保肝护肝、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都有帮助。


都不容易

现在大家都说勾兑酒,纯粮酒。今天系统的说说其中的区别,还有一些术语,让大家有个系统认识。

【一】勾兑

说到勾兑,大家会想起市面流通的酒,酒精勾兑,喝完上头、头疼、口干。其实大家不了解,勾兑,勾调都是酒行业中的行业词,所谓勾兑,简单通俗的说吧,好酒+好酒=好酒,好酒+差酒=好酒,差酒+差酒=好酒!酒酿出来,需要陈放,每批次酒的口感不同,酒质不同,所以需要调和,这就是勾兑了,一个好的调酒师可以把这些不同酒质的酒调和,形成口感更好的酒,然后陈放,到一定时间出厂,这是原始意义上的勾兑,勾调。


【二】酒精酒——新型白酒

酒精酒,让人谈酒色变。但是大家不了解食用酒精的工艺,食用酒精主要生产原料是木薯,木薯淀粉含量高,所以一般选用食用酒精生产,不过木薯类的容易产生氰化物,氰化物剧毒,所以生产食用酒精的都是大厂,需要国家审批的,一般一吨食用酒精价格在5000到6000+,厂家通过蒸馏让酒精纯度很高,很纯净,然后出售。酒厂买回来,三斤酒精一斤水,降度到需要的度数,然后酒中加一些酯类,香精,甘油,这就是酒精勾兑酒,一吨2000斤,一斤卖15,总共30000元,除掉6000元成本价,4000元运输勾兑销售成本,盈利20000元,这是一个大概数字,仅供大家参考,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几十块酒,这种酒是怎么来的了。


【三】粮食酒

现在主要酿酒北方是高粱,南方很多用大米,像有地方特色的酒用苦荞,玉米,青稞,小麦等等。不说酱香型酒,说说清香型酒吧,毕竟清香型酒的生产成本相对比酱香型便宜。汾酒来说,清法清做,高粱发酵28天,蒸酒,为头茬酒;酒糟加酒曲二次发酵28天,蒸酒,为二茬酒;剩下酒糟就不要了,头茬酒和二茬酒进行勾调,陈放,然后出售。粮食酒的生产周期比较长,这叫时间价值,再加上人工,粮食成本这些,一斤酒的价格就上去了。一般东北是使用麸曲的,麸曲发酵时间短,一般七天至15天就可以蒸酒,不过酒质相对来说差了一点。



【四】区别

十几块的酒,我们可以想想,商家能卖,肯定有利润,其中利润多少,我们不必深究,但我们可以知道他是新型白酒。

几百块的酒,一定是好酒吗?一定是纯粮酒吗?像商家营销好,广告做的好,几块钱的新型白酒照样能卖到几百,所以消费者一定要心里有数,价格高的不一定都是纯粮原浆,或许只是酿造酒成分比较高。



对于新型白酒和纯粮食酒的鉴别,我想大家都会一点,手搓法,烧碱法,空杯法,过多的就不说明了,喝过正真的粮食酒,好好体会一下每个阶段的感受,你会对纯粮酒鉴别有更深的见解!


金谷玉酿

首先说明本人是酒厂工人。看了以上的一些回答,感觉不舒服。为什么呢?把酒说的那么坏。如果你道听途说就不要出来,误导消费者。中国的消费者也容易背误导。按我的理解给大家解释一下十几块的酒和几百块的酒的不同。如果从物理的角度来说还真不好回答。以下从几个假设条件下来解答。1.首先解释一下白酒。白酒不是生活的必须品,但是又与百姓密切相关,人们已经赋予了白酒很深的文化内涵。说以价格相差几倍几十倍也就不足为奇了。2.假设十几块的酒和几百块的酒是一个厂出的,那么品质肯定差多了。主要是口感的差异。3.如果不是一个厂的产品就分情况比较。如果是一个香型,好比较一些。可能二者的品质相当。小厂如果用心做的话可能十几块的产品可能接近大厂几百块的品质。如果不是一个香型就不好比较。不过大体是大厂的价格要高些。前面说过,白酒更多的是文化的东西在里面。名酒几百块买的人多,小厂的产品几十块也不一定卖出去,除非自己喝的老酒鬼才真在意品质。4.解释一下白酒的品质差别。白酒单单从成份上来说,区别并不太大。酒精和水的成份是一样的。区别就在大约2~3%的成份。这些2~3%的东西决定了白酒的品质。陈酿的酒好也是这一部分的东西发生了变化。我看到有人在回答里喷勾兑酒,无比推崇粮食酒。这些想法是极端的,都不正确。5.如果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说,酒精酒最安全。粮食酒危害最大。闻着香,喝着厚的东西就是那2~3%的成份,但是把这些东西单拿出来,谁也喝不进去。酒精酒只是把2~%的东西还原回去一部分。酒精酒口感差是不能把这样东西全部加回去(技术问题)所以不要喷酒精酒。世界名酒伏特加就是高纯度酒精,越纯越好。6.有人喷成本问题,算出38度酒精成本只是一块多。但是能以成本这个词来说事吗?手机的成本是多少呢?超不过100吧。算成本怎么不算税收,技术成本呢?其实38度的粮食酒耗粮成本也几块钱。7.关于粮食酒的盲目崇拜太过了。白酒的品质差别,不在于粮食,而在于曲子和工艺。同样的粮食,产出的酒有别天壤之别。有几块的二锅头,有1000块的茅台。个体小厂没有深度,采用最简单的技术,酿出的酒也是最低档次的,质量比大厂的酒精酒都差许多。总的来说,喝酒不能以价格简单地评价。爱品质的可以自己学会品鉴。爱文化的可以选有名气的酒。爱面子的可以选价格高的酒。如果简单地说好与不好未免太肤浅了。


晋老西儿

我年轻时在我们县酒厂干过,说到勾对酒,其实只要是工业化生产的酒所有的酒都勾兑。就是纯粮酿造的也得勾兑。蒸馏酒时,出来的酒分头中尾三部分,其中中间最好,酒精度数最高,有的达到70度左右。并且没有杂味。酒头和尾酒质量就差多了,一是度数低,二是杂质多,味道不好。厂家一般都是分类储存的。出产品时兑在一起,用中间多的,就是高档货,反之越少档次越低。纯粮酿造白酒一般平均度数都是50多度。所以过去传统白酒一般都是52度以上。以上是传统工艺纯粮食酿造白酒。

现在酒度数普遍低了,如何降低度?主要是兑水。但问题是如何使兑水后酒喝出原来的味道?这就需要加东西了。过去各酒厂都有品酒师,人工品尝后,就知道酒里缺少什么,然后再加。现在有色谱仪,一分析,各种成分和含量多少都出来了,按要求加化学品就行,要啥味是啥味。

所以现在许多酒厂都不烧酒了,买来食用酒精直接勾兑,成本低,做做广告营销,卖得也不错。


刘文崇1

好的白酒,是“天人共酿”的结果。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白酒酿造是由粮食酿制的,但在酿造过程中,又与当地的水土、酿造、微生物有着重要的关系。以茅台为例,离开茅台镇就产不出茅台酒。这句话是真的。

茅台属于用固态法酿造(指采用固态糖化、固态发酵及固态蒸馏的传统工艺酿制而成的白酒)的白酒,要用茅台本地产的糯高粱,这种高粱粒小、皮薄、淀粉含量高,可以多次蒸煮。那么,糯高粱这种原材料,就是能体现当地风土的重要原材料。

然后,形成酒的风味的第一个关键指标“制曲”。在每年端午节,酿酒工匠们就要开始制造酿酒的曲药。曲以小麦为原料,加入水和“母曲”搅拌,工人站在盒子里用脚不断踩压。这是一个非常非常辛苦的过程。

选择端午来制曲,是因为需要夏天高达40摄氏度的高温,为微生物的生长创造条件,这些长年以来生活在制曲车间里的神秘的微生物,肉眼看不到,但它们非常重要。它们进入曲中转换出特有的酶,这些酶可以加速淀粉、蛋白质等转化为糖分。

经过“踩曲”做成的“曲块”,酿酒工匠们用谷草包起来,在仓库中放置。约每10天翻仓一次,让曲块每一个面都能在空气中接触到微生物。约30~40天左右,曲块出仓再存储一个月以上。一块好的酒曲至少要用3~5个月才能做成。

还有一个神秘的、不可以因为人力而改变的因素,就是--窖池。好酒都离不开老窖池。风味最复杂的好酒一定是在好的窖池中酿造而成的。

制好酒曲,就已到重阳节,酿茅台又到了另外一个重要步骤——“重阳下沙”。因为本地产高粱细小而色红,所以称为“沙”。把高粱经最后9次蒸煮。比方说茅台的“回沙”工艺,就是指将高粱多次蒸煮出酒,以在反复蒸煮中获得最完整的高梁风味。

加曲搅拌发酵,这时最重要的是酿酒师的经验,酿酒师依据温度来掌握时间。

发酵完成后,把酒曲放入有3~4米深的窖池中进行封存。每个窖池有能装15~20甑的酒糟。窖坑要用本地黄泥封住,不能透气。大概一个月后打开窖池,投入新的高粱,继续上甑蒸煮。摊凉后加入曲药,重新下窖。这一切都为了增加发酵时间,裹挟更多微生物。如此多次循环。 

所以说,一瓶好白酒,离不开好生态生产的好材料,离不开那方水土的水、微生物,离不开人的经验智慧,离不开时间,一切都要靠天与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于是价值不可能低。

但白酒中还另一种:

半固态法白酒,这是采用固态培菌、糖化、加水后,于液态下发酵、蒸馏的传统工艺酿制而成的白酒

以及液态法白酒,指主要采用液态糖化、液态发酵、液态蒸馏制成的白酒,固液勾兑白酒、调香白酒等。这种就会相对便宜。


嫣然Tang

建国后白酒地位被拔高、全国男性爱喝酒这件事,也曾遇到过阻碍:粮食短缺。

为了解决人民的喝酒问题,专家们在传统的固态发酵法之外开辟了液态发酵的新形式。

固态发酵顾名思义,酿酒的原料呈固态,一般有五种粮食:小麦、大米、玉米、高粱、糯米。

把这些粮食洒水掺和,再掺入酒曲,控制温度湿度和空气量,调节微生物的繁衍生息速度,就叫发酵

发酵过程中,粮食里的淀粉分解成糖,再转化成酒精,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再转化成有机酸,蛋白质先分解成氨基酸,再转化成醇类、醛类、酮类和含氮化合物,这些东西区分了“酒”和“酒精”。

固态发酵酒万般好,解决不掉的一个问题就是


液态发酵,简单粗暴不负责任的说法就是酒精勾兑。

这个发酵方法始于1959年,成品几乎就是纯酒精,和现在的清洁能源差不多,然后再人工加香精调味,保证它喝着像酒。

因为最后总要调和一波,所以液态发酵法对粮食原料的要求没那么高,红薯、玉米、豆腐渣、甘蔗渣都行。

再退化一些,也可以用食用酒精加香精,这样成本更低,

在困难时期满足了劳动群众们的酒瘾

直到今天,你在街上看见的那些价格喜人的塑料桶装,甚至软包装白酒一般就都是液态发酵的。

● 桶装酒

液态发酵比起固态发酵,最主要的问题倒不是不够传统,而是红薯等原料里果胶含量过多

如果酒厂技术不过关,很可能成品酒里甲醇超标,虽然不至于像假酒一样一口闷进急救室,长年累月喝下去,仍然是十全大补看得见。

好喝的太贵便宜的不安全白酒地位越来越尴尬。

参考资料:
范文来、刘永光:《酒精勾兑白酒与非谷物白酒应该淡出历史舞台》,《酿酒科技》,2012年第8期

视知TV

几十块钱的白酒和几百块钱的白酒有什么不同,我相信,会喝酒的人都清楚他们的区别。我们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阐述不同价格白酒的不同之处。

第一,成本的不同。酒是怎么酿造出来的,根据不同的酿造工艺,酒的品质也是千差万别。

现在白酒的生产方式主要有三种:

1、配置型白酒:

使用食用酒精经过降度和使用正常的勾兑技术进行调兑而成的。食用酒精的制造原料也很多,比较常见的有薯干、玉米、糖蜜等都可以发酵蒸馏酒精。此种酿造方法称为液态酿酒,可控、干净、高效也是他显著的优点。市面上一吨食用酒精的价格大概在5000-6000元,当然,根据不同的原料,等级也是不一样的。

2、酿造型白酒:

原谅标准高,必须为小麦、高粱、玉米、大米、糯米、大麦、荞麦等谷物类(不包含薯类和果蔬类),要求颗粒均饱满,新鲜并且无蛀虫,无霉变。大米和高粱的价格相对前者,也是翻了一翻的。成本也是随之上涌。

3、固液结合:

扬长避短,吸收固态白酒的丰富口感和液态白酒的纯净,使之口感更丰富,色泽更纯净。

第二、工艺不同,成本也就千差万别。

液态酿酒法,工艺相对于固态酿酒法简单得多,只需要经过:蒸馏--除杂--复蒸--增香即可。有的厂家甚至直接购买食用酒精,省去了蒸馏和除杂的过程,时间成本,硬件成本和人力成本都省去了,更加节省了劳作成本。

固态酿酒法,工艺是所以酿酒中最复杂的一种方式,从粮食的酒,中间最少要经历9个环节的制作,才能到我们看到的纯净的美酒。并且这九个环节也不是那么简单的,硬件设备的保障,时间的沉淀,都是需要的。从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历经春夏秋冬一年的时间,最后进行封坛。可想而知,固态酿酒法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以及设备成本是相当的高的。

第三、时间成本。白酒真正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了。

刚产出的酒,味儿辛辣,不柔和,只能算是半成品。一般要经过长时间的自然老熟,酒体软绵适口,醇厚香浓,口味协调。

陈酿的方法一般是把生产出来的新酒放在陶瓷等具有轻微透气性的容器内,随着自然界的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人工调整。

时间本身的消耗是一件非常高的硬成本,茅台酒每年只能产出一季,每年产出的酒都要封存放三年以上才能勾兑,勾兑后又要存放一年以上才能出厂,其中加上投料、发酵、烤酒的时间,酒龄至少是在5年以上。

最后,我们来说说,几百块的白酒是不是值得买单。

白酒的品牌的形成和很多的行业品牌的形成是不一样的 , 很多品牌不需要地理位置的优势,更多的是在于商,并不在于厂。而酿酒是需要看中的是天时地利的。

1、酿酒需要独特的地域环境。

在酿酒的过程中,有5大要素尤为重要—水、土、气、气、生。

俗话是:“离开茅台镇,就产不出茅台酒”,这句话的道理也是对酿酒地域的重要性的最好诠释。

多年以前,前茅台收购习酒厂,试图负责茅台酒,却失败了,结果是:始终未见复制的茅台,习酒却依然以浓香著名。

2、不可复制的窖池。

好酒一定要在好的窖池中酿造而成,好的窖池是需要养护的。

如今好的窖池也越来越少了。

所以,浓香酒的年份是根据窖坑来算的,而酱香酒则是根据基酒存放时间来算。

除了上述几点以外除了上述几点以外,酿造工艺、出身血统、品牌背书也都会增加白酒的品牌价值。,酿造工艺、出身血统、品牌背书也都会增加白酒的品牌价值。

所以说对于爱酒人士,在市面上面对各色白酒也要懂得分辨白酒,健康饮酒!



富盛酒业

传统工艺的酱酒,就是现在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GB/T 26760-2011)中明确规定,酱香型白酒不得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呈色物质,需以高粱、小麦、水等为原料,经传统固态法发酵制成,这个标准就是大曲酱香坤沙白酒。

茅台镇的酱香酒主要分为:大曲坤沙酱香、碎沙酱香、翻沙酱香、麸曲酱香。市面上出售的低价酱香酒,主要为酒精串蒸酒,这算不上真正的酱香酒。

大曲酱香坤沙酱酒是世界上酿造周期最长、酿造工艺最繁复、耗费粮食比例最大、香味物质最多的酒品。我给大家算一下一斤坤沙酱香酒的价格:

小红粮:2×3.30=6.60元

曲药:2×1.70=3.40元

人工工资:1×1.20=1.20元

管理工资:1×0.20=0.20元

煤炭: 1×0.30=0.30元

水电:1×0.20=0.20 元

工具磨损:1×0.10=0.10元

总计11.8元,还不包括辅助器具的价格

刚酿造出来的白酒最低价格也要18元/斤,每年会有5-7元的价格浮动,比如一斤5年的酱香酒(18元的最初价格+5年的时间×6年的上浮价格=48元),这是5年酱香酒的最低价格了。

市场上的窜沙酒为什么会那么便宜呢?这还要从窜沙酒的工艺说起,行业也称之为“串蒸”也叫串香,则是用捆沙酒最后第7次蒸煮后丢弃的酒糟加入食用酒精蒸馏后的产品,最后添加坤沙或碎沙混合调味,产品质量差,成本低廉。至于味道:酒糟味大、酒精味浓。香过于薄、味过于甜、色过于黄,给人不舒适感。

一般宣传粮食酒、纯粮酒,及原浆等非酱酒概念,常用桶装,宣传10元/斤、29元包邮等低价策略。这类低价格的酱香酒,不用怀疑这就是窜沙酒。

其实就和买东西一个道理吧,便宜没好货,但是贵的东西不一定真,所以还是要擦亮自己的双眼。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喜欢可以点一下关注哦。


游说酱酒

就拿酱香白酒来说,为什么普遍白酒中,酱香酒价格稍贵,这是为什么呢?

真正贵的酒成本就在这里了。这个时间成本与劳作中的时间成本不同。好酒是需要陈酿的,就拿酱香白酒比较,酱香酒的酿造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两次投料,要经过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再加上三高三长,刚生产出来的酱香酒,每一个轮次出的酒的口感,颜色,酒精度都是不同的,有辛辣味,不柔和,只能算半成品,一般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存贮,让其自然老熟,使酒体绵软适口,醇厚香浓,口味协调。陈酿的方法一般是把生产出来的新酒放在陶、瓷等具有轻微透气性的容器内,随自然界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人工的调整。时间本身的消耗就是一项非常高的硬成本,茅台酱香酒每年只能生产一季;每年产出的酒要封存放三年以上才能勾兑,这里说的勾兑是以酒勾酒,老酒调新酒,勾兑后又要存放一年以上才能出厂,其中加上投料、发酵、烤酒的时间,酒龄至少都在五年以上才能包装出厂,



有的人喜欢喝广告做得铺天盖地的酒,觉得喝品牌的酒有面子,有的人喜欢喝真正的纯粮食酿造的酒,即使包装简易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追求,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理性饮酒,更多地关注自己喝的酒本身的品质而不仅仅是酒的广告或价格。
大家可以相互关注一下,定期给大家普及关于酱香白酒的知识,大家相互讨论,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