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称霸欧洲的罗马帝国,究竟如何灭亡?

东东先森儿

西罗马帝国并非盛极一时,而是好几个世纪,但最终仍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究其原因,有各种解释,这里仅罗列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第一是受民族大迁徙的影响。《后汉书·南匈奴传》曾说:北匈奴“不复自立,乃远引而去”。因此有一种说法是由于汉朝采取怀柔和军事打击双管齐下的政策,匈奴人被迫走出蒙古草原,向西迁徙,从而形成了波澜壮阔的4-5世纪世界民族的大迁徙。匈奴人来到东欧后,大肆劫掠烧杀,先后击败了东哥特人和西哥特人,对西罗马帝国也产生了严重威胁。452年,被称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率领匈奴军队侵入亚平宁半岛,并一度扬言要攻破罗马城。只是由于瘟疫盛行,阿提拉不得不撤军,罗马城才免于一难。

第二是蛮族人的入侵,这也是西罗马帝国灭亡的直接原因。所谓的蛮族人,在北边主要指日耳曼人,在非洲主要指埃塞俄比亚人、利比亚人等,他们对帝国都虎视眈眈。如果从凯撒算起。罗马人和日耳曼人便有四五百年打交道的历史。日耳曼人对罗马帝国的威胁从2世纪即已初露端倪,至3世纪中叶,曾两度入侵罗马境内。从4世纪70年代开始,罗马帝国对蛮族人入侵再也无能为力了。首先是西哥特人,因匈奴人入侵而避难于罗马帝国境内,但由于不满罗马人的统治,在领袖阿拉列的率领下,于410年洗劫了罗马城,之后建立了高卢王国。随后,在蛮族人的入侵下,罗马帝国逐渐丢失了不列颠、西班牙、非洲、巴尔干地区,直至灭亡。

第三是西罗马帝国内部孕育的重重危机长期发展演变的必然产物。美国学者威尔·杜兰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罗马帝国倾覆的基本原因,是在于她的人民、她的道德风气、阶级间的斗争、商业的衰落、官僚作风的专制政治、繁重的课税及耗费繁大的战争。”诚如是,西罗马帝国因内部的腐化而变得日渐衰弱,蛮族人的入侵才会凸显出压倒性的威力。举个例子,罗马人口从和平时期的7千万因节育、战争、叛乱、瘟疫等原因,下降至后期的5千万,农业人口也因此锐减。这样,庞大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为此,西罗马帝国不断削减军团数量和军费开支,这样又不足以抵御匈奴人和蛮族人的侵略,形成恶性循环。

第四是政治体制存在问题,最明显的缺陷是缺乏明确的继承法。一位统治者突然去世后,无法确定由谁继承他的职位,于是内战往往成为解决的唯一手段。在内战的内耗中,帝国的力量在不断地削弱。

第五,在经济方面,罗马最严重的经济问题肇始于奴隶制度和劳动力短缺。罗马文明建立在城市基础之上,城市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奴隶生产的农业剩余产品而存在。罗马没有发生技术进步也应该归于奴隶制。后来西方历史上产生农业剩余产品都是靠技术进步取得的,但罗马地主对技术漠不关心,因为对技术感兴趣被认为是有失身份。只要有奴隶为他们干活,他们就不会对劳动设备感兴趣,同时对任何机械的关心都被看作卑贱低下的标志。地主关注“高雅情事”来显示自己的高贵,但是在他们沉溺于心智的崇高之际,其农业剩余逐渐枯竭了。

第六,公民理想的丧失。罗马人开始时都把祖国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因为那时候他们感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各级官员和元老院也都一心想着公务,没有腐败。但到了后来,罗马的政治不再民主,人民被排斥到了国家的政治之外,国家好像变成了皇帝个人以及他手下的一小撮官僚的私物。皇帝和官僚们除了腐败,想方设法向人民搜刮外,什么好事都不干,罗马百姓自然就会与政府离心离德,对帝国的前途就会漠不关心。

以上几点便是西罗马帝国在称霸欧洲数百年后,最终走向灭亡的原因。

参考文献:

1.丁振宇主编:《六大文明古国历史探秘》(中),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

2.威尔·杜兰著,台湾幼狮文化公司译:《世界文明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年


国家人文历史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神圣的意思)和“祖国之父”的称号,从此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历史上一般将罗马帝国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192年)、后期帝国(公元193年~395年)。

前期帝国几乎与我国的东汉时期相始终,也是罗马帝国的全盛时期,所谓的汉、罗马、安息、贵霜“四大帝国并立”便是这一时期。


当东汉分裂为魏蜀吴三国之时,罗马帝国进入了“三世纪危机”。

公元395年,迪奥多西一世将罗马帝国一分为二:长子在东(君士坦丁堡),次子在西(罗马),自此完整的罗马帝国不复存在。

1,罗马帝国分裂后,西罗马帝国内忧外患,匈人、哥特人、日耳曼人不断入侵。

公元405年,匈人在莱茵河击败西罗马,西罗马放弃高卢(法国)。

公元410年,西哥特人和匈人攻破罗马城,西罗马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同年,大不列颠脱离西罗马帝国。

从此西罗马皇帝多为傀儡,公元476年,日耳曼人首领奥多亚克废除西罗马最后一任皇帝,西罗马帝国灭亡。

2,东罗马帝国存在了一千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以巴尔干半岛为核心,继续存在了一千年。

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攻陷,东罗马帝国灭亡。


东罗马帝国历经12个朝代,93位皇帝,与中国帝制时代相比,朝代更迭更为频繁。

为了区分东罗马帝国和中世纪继承了西罗马帝国衣钵的“神圣罗马帝国”,史学家将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拜占庭是“君士坦丁堡”的在古希腊时期的名字。

东罗马帝国曾经辉煌过,曾经是欧洲黑暗中世纪唯一文明的地区,曾经与大唐、阿拉伯帝国并称世界三大帝国。


心向青山

以史为鉴,可正身心。我主要是一个搬运工。

我就换个思路从原因而不是过程上来说吧。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曾经著有《罗马帝国衰亡史》一套,本书历经二十年的写作,共有六卷本。其中,对罗马帝国的衰亡做了详尽的分析,其中包括那“一时代繁杂至无以复加的政治、军事、宗教、文化、经济诸多因素”。正式因为这本衰亡史,吉本也列于不列颠史家三雄之一(其他两位是大卫·休谟与威廉·罗伯逊)。

吉本认为,“罗马帝国衰亡史,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壮观和最惊人的一幕。”

当然,一个超级大帝国的衰亡肯定不会是单一原因的,根据吉本的叙述,这些因素包括罗马皇帝的失政、军队的跋扈、贵族势力的剪除、公民精神的沦丧和社会的奢靡腐化等。

与红楼梦鼎盛相类似,罗马帝国最为鼎盛之时便开启了其帝国衰亡的历史。吉本认为其衰亡的关键在于从屋大维开始的罗马帝国的奥古斯都体制,这种政治制度摧毁了共和贵族,压抑了平民力量,去除了政治的制衡因素,皇帝大权独揽。由此,帝国命运系于皇帝一人,因此皇帝本人的素质会影响到罗马帝国的发展,当才能与德化并行时,罗马帝国盛世延续,但是当才智平庸、专断残暴,其专制只能依赖军队和专制。

在这种体制之下,军队,特别是禁卫军的特殊地位和参与政事被吉本认为是“给国家带上镣铐”。

也是在这种无制衡体制之下,罗马的敌人实际上就是其暴君跟军人,问题在于内部。当然,吉本特别强调的还有基督教的兴起(如出世精神与独身主义等损坏了罗马公共德性,宗派内斗使帝国进一步分裂)和蛮族的入侵(如哥特人)等因素,这实际上被认为是加速罗马帝国瓦解的力量,而不是衰亡的根本原因。

从外交领域来看,国际政治领域对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则是如吉本所言“罗马帝国的衰亡,乃是毫无节制的扩张带来的自然而无可避免的后果”。

当然,吉本的历史叙述被认为“长于道德化的修辞,而短于严密的分析式论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