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他不是穿越來的,但他祖宗是穿越來的,看小地主東漢末年漸長漸強

故事:他不是穿越來的,但他祖宗是穿越來的,看小地主東漢末年漸長漸強

東漢元初二年(公元115年),汝南郡一地忽然驚起一聲慘叫:“草,老子穿越啦。”卻是嚇得鳥飛離枝,獸奔歸林啊,但很快這一切又歸於平靜,似乎不曾發生過任何事。

雖然一切看似無甚異常,短短几十年間,該罷官的罷官,該下獄的下獄,殊不知這世間已經慢慢的偏離了原先的軌道。

東漢,雄極一時的帝國,現如今陷入了宦官外戚的不息鬥爭中,未來該往那裡發展,有人思考,有人不恥,有人迷茫,總之,民不聊生。

光陰似箭,不管發生什麼,它都一如既往的往前走。現在已經是東漢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距離那一聲吶喊已經是整整一甲子,既是六十年。

依然是東漢豫州境內汝南郡,安陽縣,城東南街一座豪宅內傳出這樣的聲音:“大兄,阿兄你們等等我。”只見兩華衣少年便要外出,裡院卻傳來喊聲,走出一名英偉孩童,央求著一起外出。

聽到喊聲二人止步回過頭來,二人均是笑了笑,年長的那位拉過手來說:“雷子,我與虎子正欲出門去,約了張家那廝要在城東開架。你來也好,正好我兄弟三人打他個落花流水,哈哈哈。”

“嗯”見自家兄長答應,不提有多開心,正是孩童心性,有的夥伴玩便好,管你是作甚。三人便出門而去。卻不知裡院中一雙滿是褶皺的老眼正盯著這一切,看到三人消失在大門,笑了笑,又嘆了氣搖搖頭,似是自然自語又似是對花草述說:“六十年了,穿越來這狗日的地方六十年咯,孫子都這麼大了,唉。”

原來此處是安陽縣陳府。陳老太爺已經年近七旬,汝南郡平興人。生有一兒,陳理陳公允,陳理有三兒,正是先前出門的三人。親近之人多少覺得陳老太爺有些神秘,老太爺乃一商賈,自一無所有開始,幾十年來也積下不少家業田產,唯一的遺憾就是出於寒門,不能為官。到了兒子陳理這,終於略感欣慰。前些年陳理官至豫州師友從事,去年遷為汝南郡安陽縣縣令。陳理自覺老父年邁,自己又要到安陽上任,母親前幾年已經過世,老父一人在平興也沒個照應。便同老太爺商量,將平興的家業田產或變賣或互換,全轉到安陽來了。自此陳理就安心當起安陽縣令來。

陳理陳公允有三子,長子陳林,年十五,生得面如白玉,體修長,煞是帥氣。但是此子不慎書學不修文,整日只知上街與人開架廝混。陳林雖說是安陽縣的第一大族子弟,卻無甚架子,不拘俗禮,且為人豪爽,多為同輩所喜。

陳理次子陳澤,年近十歲,虎頭虎腦的卻不帶一絲傻氣呆氣,雙眼勁爍,力大無窮,故有虎子一稱,此子不喜說話,每說話只在重點,當真是字字如金啊。陳澤自六歲開始便每日跟著兄長與人“廝殺”。陳澤曾對兄長言“他日兄長定為帥,我可為兄長先鋒,所向披靡”陳林應到“當不負吾弟所想”。誰知孩提時一語他日竟成現實。

陳理幼子陳到,因出生時雷聲隆隆,人語疑是雷神下世,故取名為到,雷子的小名也因此而來,年九歲。陳到生得甚是英偉,比起他的兩位兄長確是愛學習,只有陳到自動到過書房讀書。陳到將陳林喚作大兄,陳澤為阿兄。

單說陳老太爺深知世道不安,當有一身好武藝在身,所以從兒子陳理到三孫子,都被陳老爺子*著習武。三兄弟每日都要與自家護院耍一段槍,還有一些什麼“俯臥撐”之類的動作而後通常陳理陳澤便外出廝混,陳到年少一些,極少同去。今日不知怎麼的,陳到竟也要出門。

東漢末年正是士族天下,兼併土地的現象相當嚴重,大多數的百姓是沒有自己的土地的,只能淪為地主的奴隸。官府也視之為合法,因為當官的本身就是地主,地主通常當官。陳家舉家搬遷到安陽縣一年有餘,通過兼併或購買已經成為安陽縣當之無愧的第一地主。全縣十二個村莊,陳家控制七個,擁有田莊23600畝,佃農2950人,要知道整個安陽縣籠共才不足60000畝田地啊。全縣近18000人,有過一萬人擠在城中,以打長工和短工為生。安陽縣誠西北就是實際上的貧民窟。這些貧民的日子過得還不如陳府的一個家丁女婢,所以說這年頭最可憐的不是成為奴隸,而是沒人要。

陳府在縣城中豪宅一座,布莊酒樓各一座,擁有女婢21人,家丁133人,護院147人。由大管家陳寶陳義山統管。另有商隊三支,往北以販馬為主,二管家陳陽陳安真帶領57人,往東是以米為主,由三管家陳可陳依然帶領54人,往西共51人,主要是往益州漢中販賣布匹大米,領隊是陳林兄弟的外公林德林然之。

林德今年37歲,比陳理少一歲。林家無甚勢力,靠得陳家支持,讓林德自領一隊商販,不至於擠在貧民窟,林家對陳家那是感恩戴德。要說林德這人那是三五大粗,扛著一把閃亮亮的朴刀,甚是嚇人,也沒什麼小毛賊敢打他的主意。林德只有一子林安,這小子整個他父親的模版印出來的,年僅14歲身高已經過六尺八。這會,估計也是在跟陳林一夥在城外開架呢。

陳林今日可謂痛快,一夥人將張家小子張霸那夥打得屁股尿流。這安陽縣少年中主要是兩群人,一是陳林為主,一是張霸為主,這兩夥人好的時候一起偷人衣服只為好玩,不好的時候就開架,也是好玩,一群孩子能有多大仇。

要說不對付,主要是在這安陽縣內唯一跟陳家有過節的就是張家。張家家主張庭張子利在這安陽縣當主簿已經好些年了。好不容易等到上任縣令年老辭官,縣丞陸允陸子安已近古稀,縣尉袁通是汝南郡太守的人,這兩人都不可能當縣令的。剩下只有張庭了,張庭兢兢業業為官多年,也算是頗有建樹,恰值張庭還年青才四十多,眾人以為肯定是張庭當縣令啊。誰知,陳理來了,張庭還是主簿,張庭為此氣羞於絕,所以經常給陳理下點絆子。

話說陳林今日大勝而歸,少年群們已經是各回各家,陳林也帶著陳澤陳到二人往陳府走:“虎子,今日看來汝腳下功力可是見長了。”陳澤只是抿著嘴一笑也不回話。“雷子,更是了得,若不是你眼尖,及時喚我等後退,怕是要吃大虧了,小小年紀便用上兵法了,甚是好啊,哈哈哈哈。”說完拍了幾下陳到的肩膀,陳到是第一次與人開架,激動得小臉通紅,卻不似陳林它們那般只知勇武,陳到卻懂進退有序。見得兄長誇獎,開心得不得了。三人有說有笑歸家去了。

剛一踏進門,迎面便有一小斯跑來,低頭就拜:“大少爺二少爺小少爺安好,老太爺請三位公子前去。”聽說老爺子叫,小陳到歡聲鵲起:“哦,阿爺要我等去何事,你可知?”

“小奴不知,只是要我來請少爺們。”小斯說罷便退到一邊讓三人先走。

東漢之時等級何其深嚴,家丁又怎麼能走到主子前頭呢,帶路除外。小斯一臉微笑的跟在三位少爺身後,他是該微笑,能進陳府,是他的福氣。吃好穿好不說,陳家人都很和善,不像別家,動不動就是打死下人,進陳府四年了沒見陳府死過下人。知足了他,要是再努力些能像幾位老管家似得還能得老太爺賞賜一個表字,但凡有表字的下人絕對都是忠心不二的人,像陳府的幾位管家,哪個不是位高權重。想到未來的美好,小斯自然笑。。。。。。

不一會就到了老太爺的房間,只見陳家的家主陳老爺子側臥在榻上,正慈祥的看著三人。還是小陳到快,飛奔到前,抓著老太爺的手便席地而坐,陳林與陳澤也隨之坐下。東漢有桌無櫈,人都是席地而坐,不便者臥與榻上。

“瞧汝等汙衣灰臉的,且去洗霸再來”

“是”三人便是在外翻天覆地,也不敢對老太爺不敬,見老太爺發話,趕緊應諾而去。

“臭小子”看到三人狼狽而出,老太爺又樂了。

不時三人重至,坐好於席。老太爺看了看這三人,又看了看屋內的小斯奴婢,似在思考什麼。陳林三人見老太爺這番模樣,卻是從未有過,三人皆是一臉迷茫。老太爺似乎下定什麼決心一般,對小斯女婢擺了擺手:“爾等出去,無我招喚不可進。”“是,老太爺。”一干下人應罷便退。

“虎子,你兄長如何?”

“嗯??”陳澤顯然不知道這是何種情況,不僅是他,陳林小陳到也是一臉迷茫。

見陳澤沒反應過來,老太爺又說:“在汝二人心中,汝大兄是何評價?”

陳澤看了一眼陳林又轉頭看了一眼老太爺,答道:“兄長為人睿智豪氣沖天,多仗義。”

也不知對這個答案是滿意還是不滿意,老太爺只是嗯一聲便望向小陳到。

“大兄乃吾大兄,何人可及”小陳到一臉傲氣,加上他那嫩稚的臉,屋內其餘三人相視大笑。

“可知今日為何?”“不知”

老太爺嘆了一氣:“是時候對你們說說了,我時日無多了。”聽到這話三人皆是一陣緊張,陳林一臉急切說道:“阿爺說甚,莫說晦氣話。”陳澤陳到二人也說一番阿爺長命百歲福如東海的話。

見到三孫兒如此,老太爺一陣欣慰,這更堅定了要及早給三孩子指點的念頭,不然如這般任由三人每日撕鬧,亂世將來,可如何是好,如何安生立命。現在老太爺都年七旬了,在東漢算長壽了,時間不等人啊,算算現在好像是公元175年了,東漢已經是末得不能再末了。

“嗯,好,難得汝等一片孝心,好,好。穿越來這地方,我算了無遺憾了。”

聽到老太爺這般說,陳林忙問:“阿爺,何為穿越啊?”

《看過蠻多三國小說的,忍不住要自己動手,竟然這麼難,但是查點資料都讓我暈呼呼的,準備了幾天,今天開始動手第一章,大家鼓勵一下,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謝謝》

更多免費小說 點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