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被别的孩子打了,你该怎么办?怎么教育他?

FYCuyu02M4

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90%家长都不知道这样解决

“孩子被欺负了不吭声,我该怎么办?”

前几天A妈带A宝去玩滑梯,因为A宝上台阶的时候走得稍微慢了一点,后面的小朋友有些不耐烦,等他刚坐下准备滑滑梯的时候,那个后面的孩子二话不说就从后面推了他一把。事后,A宝只是默默地走到妈妈身后,然后小声告诉A妈“妈妈,他推我。”

今天早上,A妈带孩子出门,排队时A宝再次无故被小朋友欺负。这次,A宝依旧只是往妈妈身边靠了靠,选择了沉默。

A妈很是苦恼,宝宝一而再地被欺负,该教他反抗回击吗?还是让他忍耐吞声?


事实上,上述情景很多孩子都会遇到,那么你的孩子是反击还是退让?

淘儿学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是要找出孩子成为欺负对象的原因,从源头上掐断事情发展的可能,而不是“别人打你,你该怎么办”这么简单。

根据资料显示,被欺负的孩子大多具有以下特征:

天生胆小,害羞

这种害羞型的宝宝,一般在家里和熟悉的人面前,话特别多,可一旦出了家门,走出熟悉的环境,马上变成惜字如金的“小淑女”。见到陌生人就害羞,有时候别人问话都不好意思答一句,而且总喜欢往爸爸妈妈身后躲。

受到过度保护

在家里,经常一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与外界的直接接触很少,当孩子在外面受到欺负的时候,并不会主动的解决问题,往往是被动的寻求帮助。

力气小,动作慢

熊孩子打人并不是对谁都下手的,他们的潜意识中也很清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所以瘦弱的孩子往往就会成为被欺负的对象。力气小,动作慢,自然是打不过别人的。


特别懂礼貌特别懂事

这个4个特征中最为矛盾的一点,却也是最致命的。因为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打人不对,打人不好,好孩子不打架”,所以当他们受到欺负的时候往往会产生自我约束而选择不反抗。


找出了原因,我们就该对症下药了:

多带宝宝外出,创造宝宝和别人交往的机会

尽可能改变宝宝所处环境,周末节假日可适当带宝宝外出,接触外面的世界和更多陌生人,或者带宝宝参加小朋友聚会,鼓励她和小朋友玩乐。宝宝接触的人多了,视野开阔了,胆量也就逐渐变大了。


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遇到问题时,家长不要强加干预,试着让宝宝自己处理。不要摔倒了孩子还没哭,家长就跑过去抱起来心疼,放手让孩子自己寻找爬起来的途经比你把他扶起来有用得多。


加强锻炼,培养孩子勇者无惧的气质和体魄

适当带孩子进行一些体能训练,培养孩子面对威胁的勇气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让他在人群中拥有信任自己和震慑他人的气魄。


告诉孩子不惹事,但也别怕事

告诉孩子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不能只单纯告诉他不抢别人的东西,关键要明示抢东西是一种不对的行为,要勇于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敢于说不的勇气。


回归问题本身,到底该不该让孩子反击?

淘儿学认为,孩子之间的吵架和打架是一种正常现象,有些言语和肢体的冲突,如果不是特别激烈,大人可以有意忽略,因为这也是孩子学会人际交往的必经之路。

当然,我们也要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告诉他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不平等现象,生活中会有暴力,也会有冲突。如果实在退无可退,威胁到自身安全的时候,那么打回去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淘儿学,专注于k12教育,分享有理有趣的教育知识和信息*


淘儿学

问题描述中的场景,若是换成我与孩子,我会走过去,当着大人的面儿,对打人的小朋友说:“小朋友,你刚刚为什么打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应该和他说对不起。”

要维护自己孩子,让孩子有安全感。

如果对方家长还讲理,那也应该过来让孩子道歉。如果家长蛮不讲理,说什么小孩子不懂事,不用这么较真之类的,那你就带着你的孩子走吧。咱就不与傻瓜论短长了,拉低自己的身价,不值得。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现在儿子淏仔七岁,女儿玥玥五岁,小姑子家的弟弟六岁半。三个孩子性格不同,关于打与被打也是不同的状态。

(一)总是被打的淏仔

淏仔两岁多的时候,与姑姑家的弟弟一起玩,总是属于被打的那一个。

姑姑家的弟弟小的时候白天基本长期在我家,我公公婆婆帮忙带着。所以淏仔天天都和弟弟一起玩。弟弟一生气一着急就打人。淏仔被打了,只知道哭,不知道还手,也不知道躲开。弟弟打完哥哥,见哥哥哇的一声哭了,他也跟着哭。我公公婆婆闻声过来了,搂着外孙子安慰,担心他被哥哥的哭声吓到。

可想而知,我当时多么郁闷。

我私下告诉淏仔:

  • 你看弟弟要打你,你可以躲开,别让他打到你。

  • 你还可以抓住弟弟的手,告诉他不许打人,告诉他你不喜欢这样。

  • 如果弟弟一直打你,你阻止不了,你也要还手来保护自己不被继续打。

可是淏仔总是愣愣的看着我,点点头,下次照旧被打。

我见这样引导淏仔没有用,所以就换了一种方式。

我让老公陪着淏仔一起玩打架游戏,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让他慢慢意识到自己也是有力量的。让他从内心找到自己的勇气和自信。

我教他如何表达情绪:我不喜欢,我生气了。

慢慢的,淏仔被打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两个兄弟玩的越来越和谐了。

所以,有的孩子,你即使教他躲开、教他还手,他都不会。

这个时候,不要强求。

家长若是一直鼓励或者怂恿孩子去还手,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大的心理压力。他不还手,可能是不敢还手,还可能是不会还手。有担忧或者害怕的情绪在内,他才不还手。强迫还手不但让孩子为难,还会让他更逃避,觉得自己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变得自卑。

(二)总是打人的弟弟:

淏仔弟弟打人,是在刚刚两岁的时候,攻击力很强。具体原因我就不在文章中分析了。

他打人,就是表达愤怒的方式,并不是恶意去打。所以,每次他打了哥哥,我都没有批评过他,只是偶尔在事后对弟弟说过:“你打人是不对的,哥哥会很疼,哥哥也不喜欢被打。以后不要这样了,好不好?”

可是,见效并不明显。他一生气,还是会伸起手。

有一次,弟弟把淏仔的后背咬了两排大牙印。淏仔疼的哇哇的哭。还是照旧,弟弟见哥哥哇哇的哭了,他也跟着哇哇的哭了。我公公婆婆跑过来,抱着外孙子好一个哄。

我抱起淏仔,看到他的后背,心疼极了。我给公公婆婆看那两排牙印,公公看了对着外孙子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别害怕,没事的。”

这个时刻,修养多么好的人,估计也难以淡定了吧!

既然爸爸妈妈不教育,姥姥姥爷也不教育,那只能舅妈去教育了。

于是,我把淏仔直接抱到弟弟跟前,语气很坚定的对弟弟说:“你看看你给哥哥咬的多疼,都红的肿起来了!舅妈非常不喜欢你打人的行为!你以后再这样,舅妈就不让你和哥哥一起玩了!你生气可以砸砸枕头,捶捶床,或者大声的说我生气了!但就是不能再打哥哥了!舅妈不允许这种行为!”

弟弟不哭了,愣愣的看着我,他是第一次看到我如此严肃的表情。

听完我的话,对我点点头。

然后我抱着淏仔回到我们的卧室,轻声的安慰他,给他讲故事缓解他的情绪。

从那以后,弟弟虽然偶尔还会动手,但是真的收敛了很多。有的时候,手都伸起来了,自己一想就主动放下了。有时我看到了他这样,我就会马上肯定他,对他说:“哇,弟弟真棒,能自己意识到把手放下来,不去打人,进步真的很大哟!”

小孩子是非常懂事的,只是需要大人的引导。

一味的纵容,只会让孩子暴力倾向越来越严重。

家长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行为是大家不喜欢的。他懂了,自然会慢慢调整自己的行为。每个孩子都希望被人喜欢,都希望有很多好朋友。所以,要相信孩子的改善能力。

当然,也不排除有一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会打人是本事,将来出去不受欺负,多放心。

可是,我问一句:

您在社会上交朋友时,

  • 是喜欢找脾气暴躁,有暴力倾向从不受欺负的人交朋友?

  • 还是喜欢找宽容、大度、善解人意的人交朋友?

如果你喜欢前者,那我也就无话可说,多说无益了。

相信大部分人还是喜欢后者吧,所以,还是不要把孩子培养成为前者,不然他会很孤独的。

(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玥玥:

玥玥的话不多,但是很有主见。和两个哥哥一起玩,或者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从不去冒犯别人,能很友好的一起玩耍。但是,

她若是被冒犯了,被撞一下或打一下的,她会义正言辞的要求对方道歉,如果对方不理,她有可能就要还手了

这一点,她与淏仔完全不同。

举一个事例足以说明他俩的差异。

当玥玥四岁淏仔六岁的时候,在沙滩上玩。有个小朋友走过来,拿着他俩的挖沙工具就在一旁开始玩。淏仔见了,就对小朋友说:“那是我们的工具,你不能随便玩。”小朋友理都不理,继续用着。

淏仔继续又说了一遍:“那是我们的工具,你不能随便玩。”小朋友还是充耳不闻,继续玩着。

等到淏仔说了三四遍的时候,玥玥从远处挖沙回来,见到这个小朋友拿了他们的工具,听到哥哥这样说,她便直接走过去,从小朋友手里就把工具抢回来给到哥哥了。

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旁边静静的观察,没有插手。

我认为孩子间的问题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是最好的。

可是当玥玥把玩具抢回来以后,我并没有置之不理,而是走过去对那个小朋友温和的说:“小朋友,如果你真的喜欢我们的工具,不打招呼直接拿走不太好,你可以和哥哥妹妹借一下,问问哥哥和妹妹可不可以让你玩一会?我想他们应该会同意的。”

小朋友听到后,走到淏仔跟前,说:“哥哥,我可以玩一会你的工具吗?”

淏仔想了想,递给他一个:“好吧,那你玩吧,玩完记得还给我们。”

玥玥看了看,也没说啥,也没再抢回来,而是继续和哥哥玩沙子。

由此可见,孩子们的心都是很美丽的,只要家长善于引导,孩子们就能懂得改善自己的行为,与小朋友们和谐相处。


皓月长歌正面管教

孩子被打,当妈的难免会心痛加愤怒。把握好一个合适的处理尺度,确实能给孩子起到一个很好的正面示范作用。作为父母,我建议大家在孩子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这样做:

首先,我们要给自己一些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心理暗示。

当遇到孩子被打的情况,别说是容易情绪化的妈妈了,就算是平时脾气好的妈妈都很难忍住不去斥责对方的孩子;而即使像您说的,能够做到不和对方争论,很多妈妈也会担心会不会对孩子造成什么负面影响。

这时,我们可以假设这个不是我们自己的孩子,而是亲戚朋友家的。虽然这并不容易办到,但这样想的确有助于我们更理智和客观地去解决问题,所以我建议大家都尽量去尝试一下。如果不是自己的孩子被打,我们会怎么处理呢?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先安慰被打的一方,然后了解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告诉打人方这是不对的行为,最后鼓励双方握手言和。如果我们一直给自己强调被打的是自己的孩子,那其实就会很容易忽略了平时可以随手沾来的处理方案,相反可能会做出过激的行为。

而不做出过激行为并不代表可以不作为,我们一定要及时地把事情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要及时地安慰孩子,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我们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不管发生什么事,爸爸妈妈都一直在身边支撑和支持着我”。被打的孩子也是如此,如果我们能及时给予他们安慰,他们就不会感到那么无助和委屈了。

不管孩子是打人还是被打的那个,第一步要做的都是要认可他们的情绪。

像您在超市遇到的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马上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现在感到很委屈,因为哥哥打了你,对吗?”

接着,要对打人的孩子明确表明——“打人是不对的”。

除了要及时安慰孩子,我们还应该及时跟打人者说明“你打了妹妹是不对的哦,请你向她道个歉”。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要让打人的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更重要的是要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了解到了他的委屈,并且一直在理解、帮助和支持他。

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孩子很可能就会认为“噢,原来随便打人也是可以的,并没有什么不对”,甚至他很还会因此以为反而是自己做错了。我们的不作为会给孩子传达一个错误的是非观,孩子很有可能会效仿打人的行为——因为是我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孩子,这并没有什么不对;孩子也很有可能会把委屈憋在心里,或通过其他不恰当的方式去发泄——因为连爸爸妈妈都不支持孩子,他将孤立无援。

所以,当孩子被打时,我们一定要有所行动。当然,我们也要努力克制自己的行为,尽量保持理智,而不是一上去就是一顿开骂甚至动手,这样其实也是在给孩子做一个不好的示范——下次遇到相同情况他也只会通过暴力来解决问题,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

即使对方跟孩子说了“对不起”,也不应强迫孩子去原谅。

打人的孩子需要为自己错误的行为负责,不是每次都只要说一句“对不起”,下一次又可以继续打人了。接受对方的“不原谅”,也是打人者承担责任的其中一部分。请把选择的权利留给孩子,原谅或是不原谅,都是合情合理的。可以鼓励,但请不要强迫。

最后,从小教孩子学会保护好自己也是很重要的。

1. 当遇到侵犯自己的行为,两岁左右的孩子完全可以大声说不,或者大叫,及时向爸爸妈妈或老师求助。

2. 孩子到了三、四岁的时候就基本具备明确表达意愿的能力,可以回避对方的不恰当行为,并提出抗议。

3. 到了五岁左右,孩子就应该要学会保护好自己的头、眼等重要部位,必要时可以采取恰当的自卫方式。

4. 要教孩子远离粗鲁野蛮又不讲道理的人,更不要故意去撩拨他们。

适当的安慰、传达正确的是非观、教会孩子用正确的方式捍卫自己的权益,这就是我们能做的,也是我们应该做的。


萌芽研究所BUD

关于这个问题,我来分享一位孩子王会员妈咪的真实体会吧!

想着乡里乡亲不想说太多,可是我今天真的是忍不住想要吐槽一下。

离我家比较近的有一家,她家是个双胞胎男孩,比我家女儿大一岁。

男孩子本来就比较淘气,更别说是两个男孩了,他们经常来我家里玩,总是抢我女儿的玩具,每次来都让女儿让给他们,而他的妈妈也不制止,我也无语,别人来我家我也不好说什么。

两个孩子总是打架,互相打就算了,还打我的女儿。如果我女儿理他,他打我女儿我也就认了,但是关键是我女儿理都没理他们,照我女儿就打。

刚开始的时候他妈妈就只会说别打妹妹,然而没有别的动作。

有一次,我一个没注意,他儿子拿着铁铲照我女儿头上就是一铲,当时我女儿就吓哭了。我一看头流血了,然而他妈妈还是那句:“不能打妹妹”。我都醉了,要是我儿子平白无故打别人,说已经不管用,我会打我自己的孩子,肯定不会只是嘴里说说不能打人。

今天,我真的是忍不住了。他俩儿子来我家玩,看见我女儿拿什么都要来抢,从我女儿手里抢过去了,他儿子彼此抢,谁抢不过就开始打架。

我心里想着不让他们打架最好的办法就是要过来谁也不让玩,两儿子抢的不可开胶,我就说给我吧,谁也不让玩。

两孩子都在哭,在争我女儿的一个玩具,我要过来之后就收起来了,主要怕他俩看见了再抢、再打架。

整个过程中,双胞胎的妈妈全程看着,当老大向她告状,说我不让他玩玩具,他的妈妈竟然让他儿子来求我。我当时好无语,家长能这样教孩子吗?

之后更可气的是,我女儿自己去玩沙子了,我在旁边看着。忽然,他儿子拿着汽车就朝我女儿头上砸过来。我女儿哭得撕心裂肺,头上起了个包,我的心都碎了!

然而,他妈妈还是那句:“谁让你打妹妹的”!

我当时几乎被气疯了,拉着女儿的手让女儿打他儿子,他儿子要还手,我拉着不让还,就让女儿打他。

女儿打了他几下,可能也感觉解气了,哭得不太厉害了,我就和女儿说:“以后哥哥再打你,你就打他,不能老是受欺负,但是别人不理你的时候你不能去打别人”。

男孩的妈妈拉着他们走了,没有一句道歉,我也没理她。

作为妈妈,没人愿意看着自己的孩子受欺负,受委屈。你的孩子是你的心头肉,我的孩子也是我的心头肉!


孩子被打,要不要让孩子打回去?

在电影《美国狙击手》里,在大儿子揍了欺负弟弟的人后,父亲对两个孩子说了如下一段话:

在我们通常接受的教育里,“打人”似乎十之八九是错,在教育孩子时也只是一味灌输“不要动手打人”、“打人是不对的”,而忽视了教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当受到欺负时,孩子变得手足无措,继而沦为电影里父亲口中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羊”。

不要做第一个动手的人,更别让自己被同一个人欺负两次。你可以不动手,但是,一定要让对方知道你会反抗而不是逃避。更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儿顾问,持有国家高级育婴资格证,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样的育儿顾问,为宝妈们提供婴儿抚触、产妇催乳、宝宝理发、营养指导、母婴护理、成长培育等服务!一个育儿顾问=一个营养师+一个母婴护理师+一个儿童成长培育师,让当妈妈变得更简单!


孩子王育儿顾问

孩子被打,家长要怎么教育孩子呢?打回去是以暴制暴,不可取;不打回去就是让孩子认怂,也不可取。看似左右为难的事,到底怎么办呢?


首先,家长应该怎么看待孩子打架这件事呢?大多数小孩子之间的打架严格意义上说不算是打架,而是模拟社会角色的游戏。儿童教育专家冯德全教授认为,“孩子通过打架可以逐渐适应集体活动,并从中学会许多知识,如何在挨打时降低痛苦、怎样调节情绪、如何避免激怒对方、怎样相互原谅等。”所以,家长面对孩子打架要保持放松心态,不要急着帮孩子出主意、想办法。把打架看成是很自然的、平常的事情,小孩子自有顺应本性的处理办法,并可以在经验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面对在打架中总是处于弱势的孩子,家长们尤其是妈妈们一方面很心疼,另一方面会生出怒其不争的愤慨,总之是不会坐视不理的。这时,怎么教孩子呢?


教孩子“打回去”有道理吗?当然有道理。 我认为不仅要教孩子打回去,而且要教会孩子怎样打回去。家长有时质问孩子:他打你,你不会打他吗?孩子还真是不会。这时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打回去”的行为训练。怎么训练呢?妈妈或爸爸扮演打人的同学,打孩子一下,让孩子打还回来,而且还要演示给孩子打哪里安全,打哪里不伤害对方并起到警示对方的作用。演习几次,让孩子建立信心。下次,孩子面对讨嫌的同学打自己,就学会了反击。这样,孩子不会把委屈和愤怒压在心里,从而产生大量的不良情绪,甚至形成退缩、懦弱的性格。

教孩子“忍回来”有道理吗?也有道理。 一方面,如果孩子面对的对手身体强壮,性格冲动,明明打不过人家,还要求孩子必须打回去,这是不辨形势的盲目冲动,不仅不会让孩子建立自信,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理性冷静的思考能力。另一方面,如果孩子本性温和、内敛,家长简单粗暴的要求孩子打回去,孩子做不到的同时,会产生我无能、没用的负面评价,严重影响自我认知。“忍回来”不是让孩子被动的挨打,而是让孩子根据当时的情境,对比双方战斗力,以及老师的态度,决定自己是还手、躲避、还是化敌为友,还是去请老师帮忙。对于孩子来,能想出躲避或求助的办法,也并不意味着认怂,反而是机智的表现。再有,对于孩子之间无意的肢体碰撞,让孩子“忍回来”,原谅对方,培养孩子宽容大度的个性,这更是家长希望孩子拥有的良好个性吧。


家长教会孩子保护自己,不是在打架这一件事情上,而是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第一,要培养孩子强健的体魄。有时孩子受欺负的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长的单薄而已。第二,要培养孩子不怒自威的自信人格。那些淘气的恶势力孩子是不敢轻易招惹自带气场的孩子的。第三,要让孩子学会交朋友,当他拥有一个强大的“朋友圈”的时候,调皮的同学在动手之前还是要三思的。第四,培养孩子审时度势的高情商,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拥有随机变应的多样选择权。

总之,打架时孩子如何表现,不是家长一句话可以教会的。而是孩子的人格特点、处事风格、情智水平的综合体现。作为家长,要将智慧融入孩子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中,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拥有解决问题的智慧。

另外,学校霸凌,对孩子身体造成严重伤害的问题另当别论,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保护孩子的身心灵不受伤害。


心理咨询师安心

我是一个三岁孩子的妈妈,之前我也被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每个妈妈都很爱自己的宝宝,不希望他受到伤害,但是难免有被打被欺负,还有被无意撞到等情况发生,遇到这些问题应该怎么面对呢。我和老公跟自己的几个同龄和几个比我们大的朋友一起研究,并实验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总结了以下几点,希望能给你带来一点帮助。

首先:你要稳住自己的情绪

当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或者挨打时,我们自己要控制住自己或气氛或伤心或过分担忧的情绪,这样做,一是稳定孩子情绪,二是能够尽量客观的分析并解决问题。

第二:尽快安抚孩子

孩子被打或者受伤,这时候孩子心里一定是委屈害怕的,这时候最渴望的就是爸爸妈妈等亲人的支持、呵护。这时候,一定要告诉孩子,妈妈在你身边,别怕,哪里疼啊,受伤了吗?破了没有,妈妈吹吹。这时候孩子的情绪就会被平复,不紧张害怕了,也有利于孩子以后处理类似问题,减少造成孩子胆怯或者其他的负面的影响。

第三:了解事情经过

孩子情绪抚平以后,就问孩子事情的经过,是怎么回事啊,小朋友打你了还是不小心啊,因为什么啊,很多孩子也不是无缘无故打人,帮孩子分析问题,看是不是自己的孩子不对。

很多时候,孩子打人是因为其他孩子拿他的东西或者碰了他的身体,孩子性格敏感的就会认为被侵犯了,尤其是三岁左右的孩子,他们不太会表达或者质问,性子急点的就会打人来表达不满情绪。

所以趁这个机会告诉孩子,尽量用语言表达想法,想拿别人的东西或者想抱一下小朋友,然后得到许可再动别人的东西。这是我家孩子跟小朋友相处的时候我发现的,很多小孩就是不喜欢被侵犯,所以经常打人的都是比较敏感的并性子急的孩子。这样告诉了我儿子之后,跟很多孩子相处起来,就好了很多。

不过孩子很小,不一定每次都能记得先沟通,不过,并不妨碍我们要把这个理论告知孩子。

第四:一定要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无论什么原因

很多家长在孩子挨打之后,总是告诉孩子,要反击,或者推别的孩子,或者掐别的孩子。

家长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受气,怕孩子变得胆小懦弱,这想法无可厚非。但是,其实大家都知道,打人是不对的,别人打你不对,你打别人也不对,而且这个社会也早已不再是靠动手就能赢的时代了。

小时候教给孩子的东西,可能会影响孩子很久,这些错的东西为什么教给孩子。爱孩子不是溺爱。古人都知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才真的是为了孩子好。

第五:教会孩子躲避危险,学会保护自己

不管孩子有没有挨过打,都应该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格,针对孩子身边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教会孩子学会躲开危险,保护自己。

孩子身边的危险有很多种,比如危险的建筑物、电线等身边的危险物,教会孩子远离。用实战演习的方法,比较有实效。爸爸妈妈和其他好朋友一起,假装什么情景,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让孩子选择哪种方式更好,能够保护自己。

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别人的爸爸妈妈也爱他们的孩子,希望大家千万别教孩子打回来的方式,这个社会早已不是以暴制暴,暴力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幼以幼,以及人之幼。


丁小柒的减肥日志

对于这个问题,金星曾经在节目中说到自己的孩子的问题。她的儿子在超市被其他的小朋友打了,金星随口说:“儿子,你不给我打回去?”她的儿子却说:“我不,他打我是因为他妈妈没有教育好。”





那么我们的孩子被打之后又该如何做呢?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让自己的孩子随变别人去打,而是我们要先了解情况以及了解孩子被打之后的感受。我们要做到不要让孩子变成一个暴力的人,但是也要做到忍让有度。



第一、谦让不代表忍让

当我们的孩子被打的时候,是不是要让孩子忍着呢?如果孩子一直说着要打回去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应该蹲下跟孩子交谈告诉他谦让不代表这忍让,我们也要照顾到自己孩子的心情和情绪,孩子被打了是否感受到委屈和生气。我们不能一味地让孩子违背自己的意愿的忍让,孩子被欺负后照顾到自己孩子的情绪才是最重要的。只是让孩子忍让孩子的心理必然不舒服。



第二、让孩子自己做主

当孩子被打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要积极的回应和倾听孩子的不满。当然我们也不要冲动地要为孩子讨回公道,我们应该冷静下来听听孩子自己有什么想法。我们先不要为孩子做出决定。



第三、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需求

当我们倾听完孩子的抱怨之后我们要引导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的需求是什么?你要知道孩子被打之后孩子是想打回去还是说想就这样算了。我们可以跟孩子说:“宝宝怎么了,生气了吗?”主要是引导孩子自己说出想法,如果孩子自己不在意那就不需要引导了。说明孩子很大方没有把事情放心里。这样我们就可以放心了。



第四、和孩子共同讨论解决办法

如果孩子放在心里了,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问孩子:“宝宝,接下来你想要爸爸妈妈怎么做呢?”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讨论解决的办法。



第五、和打人的孩子家长进行沟通

打人的孩子我们也要注意一下,我们要及时地和打人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如果这个孩子是惯犯,家长怎么说也不听,或者有的家长自己是不讲道理的。那么我们也不要冲动地和家长去理论,我们教育自己的孩子以后要远离这个小朋友。有些人是没有办法用道理说得通的。



我想到的暂时是这些,朋友们如果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也可以在下方留言让大家都借鉴下,多多收集大家的意见,为自己的孩子保驾护航。


雅兰说育儿

宝妈你好,这个要分情况的,小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较差,无意识的动手是一回事,熊孩子动手又是另一回事,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会分门别类的对待。

1.如果是无意识的动手,我只接受2岁以内的孩子可以这样干。

两岁以内的宝宝自我表达能力还比较差(当然不排除有早慧的),很多时候不能表达自己的心情或者态度或者语言的时候,会直接上手来做明确的表态。

情况一:如果我的孩子抢了别人玩具被打,我会先教育她有优先意识和主权意识,再告知对方小朋友我理解她的意思,是不可以让别人动她的东西,让我的孩子和她道歉,但是打人也不对,她也要和我的孩子道歉。当然,她们能不能做到是一回事,我要给自己的孩子一个明确的教育和支持的态度是另一回事。

情况二大家一起在公共区域因为争抢玩具被打,我会告诉我的孩子,谁打了你你就要打回去,你不可以不勇敢,当着别的孩子家长的面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能懦弱,也是明确我的态度,让孩子知道她被欺负了我在给她撑腰。

两岁以内的孩子还没有太多的是非观,所以他们的感受也是即时的,动手的事情在当下得到回应就是很好的处理,不需要纠结是否有后续的道歉等行为指示,因为他们还比较自我,知道父母站在他这一边就可以了。


2.如果是3岁以上的熊孩子打人,我会选择当场就让我的孩子打回去,如果发现的比较晚已经没有打回去的先机,我会直接去找孩子的监护人理论,让监护人至少做到明面表态和对我的孩子道歉我才可以罢休。

熊孩子惯不惯不在我考虑的范围内,3岁以上已有自己明确的行为观,所以打人一定是有意识的行为,既然是有意识的,我自然要给与她意识上的回应,也是给我的孩子上课,如果你在外打人,自然别人也会打回来,或许还会带着大人打回来,要掂量轻重。

而题主的处理方式是没有给与及时回应,采取了一种回避的态度,不知道你的女儿是否有表现出来委屈或者失望,但是我有一点。在这种事情上,我一直信奉光脚不怕穿鞋的,有理说理,制造环境,先发制人,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受委屈。

教育别的孩子不是我们的责任范畴,给自己的孩子正直的教育的同时,也要告诉他我们一直在背后支持她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的周边

我想,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当孩子被打时,经常是这样的……

如果孩子被打得轻,可能会说:他是开玩笑的啦,没事的,下次注意一点哦!

如果被打得重,则会严厉地追问:他为什么打你啊?发生了什么?他打到你哪里啦?



我是幼儿园老师,在幼儿园里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打人啊、争抢玩具啊等情况。

首先,我想问一问正在阅读的你:如果有人打你了,你会怎么办呢?

愤怒反击?转移话题?调侃而过?一笑了之?不予理睬?心有怨恨而强颜欢笑?明确划清界限?背后说他坏话?……

我想,你并不能下一个定论,因为你不知道打你的那个人是谁,也不知道打得是轻是重。要知道

我们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场”,如果面对比较有权威的人,比如领导、长辈,你可能会收敛自己的个性;如果面对陌生人,你可能不在意他的看法,可能不会顾及太多自己的形象;如果面对的是你的男神或者女神,你可能会尽可能地表现得大方得体……

同样的,面对同一问题,孩子们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在幼儿园里,当孩子被打时,有的小朋友会直接反击,有的会找老师来告状,有的不吭声、忍着,有的会说“哼,我再也不跟你玩了”,有的会跟其他小朋友说“你们都不要跟他玩”,有的会朝他吐舌头做鬼脸、然后跑开,有的会生气地说“你是个大笨蛋”……

所以,面对同一问题的解决办法有很多种,我们又何必去要求孩子在面对问题时用唯一的方式或者是同样的方式去解决呢?

当然,孩子被打时,我们并不是坐视不管,但也不能强行替孩子解决。


当遇到别人准备打我们的孩子时,如果可以,我们要尽可能地抢先一步抓住对方的手,让他打不着。因为小朋友往往是动作先行,当他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本能地会出手用他们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决定的。

但如果我们没有及时拦住那双“罪恶”的小手,既然我们的孩子已经被打到了,那么我们可以等一等,看一看孩子遇到这样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让孩子去体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比如:原来我使用了这种办法——明确告诉对方“你不可以打我!”,他就不会再打我了。

再比如:原来我也推了他一下,他就不敢再打我了。

原来我躲开,他就打不着我了。

原来我不跟他玩就可以了。

原来我不让其他小朋友跟他玩,他就会不开心了。

原来我给了他一颗糖他就不打我了。

或者:原来我给他他一颗糖,他还是打我,那我试试别的办法……


Tips:

首先,要等一等,给孩子们留有体验解决问题的机会,就像很多孩子遇到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们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所以不要对孩子这样说:

你怎么那么笨呢,怎么不知道还手呀?

你怎么不躲呢,你怎么不想办法解决呢?

因为他们的经验没有我们成人的经验丰富,他们的头脑中和经验中是没有更多的办法的,所以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比较单一。

孩子在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发现当一个办法行不通时还能够去想别的办法,那就更好了。

其次,如果孩子一直一直地使用同一个行不通的办法解决问题,那么我们成人可以适当地引导孩子去想其他的办法解决问题。

比如可以带孩子去解决问题,一边说一边示范给孩子看;还可以跟孩子说一说我们大人有时候也会遇到这种问题,我们是怎么解决呢?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呢?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可以怎么解决呢?从而鼓励孩子尝试别的办法。


小团子在幼儿园

昨天刚处理完这个问题,今天就看到了这个,必须回答!我女儿四岁半,性格超好,很少跟别人发脾气,昨天晚上她在幼儿园跟好伙伴分享糖果,其中有个小女孩没得到,就打了她两下。她大声的说:不许打人!然后那个小女孩没有理她,又继续很用力的打了她三下,女儿竟然只是瞪瞪眼走开了…



遇到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呢?

首先,我是不赞成打回去!动手是最没有智慧的解决方式!施暴或者大发雷霆的人,必定是智商有限想不出更好的解决方式。非暴力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毕竟谁也不是出生来这个世界上就为了跟别人打架到两败俱伤!不过当妈的看到女儿挨打了,没有还手,心里也是担心的,怕下次发生更严重的事情会导致她受伤。毕竟我们不可能时刻保护她!


因此最重要的是她自己学会遇到这种事情如何解决。于是出现了我们下面的谈话:

“今天妈妈看到某某打你了,是吗?”

“嗯,是因为我没给她分享糖果。”

“那下次如果再发生这种事情,怎么办呢?”

“今天我忘了,下次我会给她带个糖的。”

“所以即使她打你了,你也并不生气是吗?”

“对啊,她打我是因为她着急要吃糖”(这脾气也太好,太善解人意了吧)

“好吧,我觉得你非常善解人意,能理解小朋友着急的心情。但是下次如果她更用力的打你,或者是别的陌生的小朋友动手,妈妈很担心你会很疼或者受伤。你觉得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妈妈,你知道吗?她在生气打我的时候,我没说话是因为我心里在想我可以把我的山楂片分给她先一半,可能她就不生气了,幸亏她是我的好朋友。”(其实她心里也在想着解决办法,因为是好朋友所以没有很害怕)

“好吧,原来你自己已经想到了解决办法,只不过妈妈还是担心你受伤,所以你得先想办法保护自己,再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不对?”

“那下次有小朋友,或者陌生人打我,我就迅速闪开!”

“嗯,这是个好办法!还有吗?

“我还可以跑到你那找你啊!”

“嗯对,但是如果妈妈不在,你可以找幼儿园老师,不在幼儿园就找其他工作人员或者警察叔叔,反正你觉得可以帮助你的人!

“还可以叫我其他的好朋友帮忙!一起告诉她不能打人!”

“好,看到你有这么多解决办法,妈妈就放心了,相信你肯定能保护好自己!”

其实只要我们信任孩子,她们会想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只有她们自己思考了,经历了,得出的办法才是他们自己的!如果我们因为焦虑,给了过多的干涉,其实反而是扼杀了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后真遇到事情可能一下就慌乱了,永远要靠父母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