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能吃豆腐吗?

绿色旗帜

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很大程度上跟吃有关,所以预防痛风发作,饮食上必须要所忌口。


痛风是由尿酸过高引起的,尿酸是由嘌呤分解而来的,所以高嘌呤的食物不能吃,嘌呤含量越高,越要躲得远远的。

痛风能吃豆腐吗?


豆制品的嘌呤含量基本属于中等含量类别,并没有肉类高,所以痛风缓解期的患者是可以适量食用的,可以吃豆腐,豆干,豆皮儿,但不要大量喝豆浆。


原因是豆制品在制作过程中有水洗,很多嘌呤都流失了,所以嘌呤含量并不太高;而豆浆则保留了黄豆中绝大部分的嘌呤,因此嘌呤含量是豆腐的好几倍,不适合痛风患者饮用。

此外,痛风缓解期的患者可以吃豆腐,但是黄豆还是不能吃的,因为黄豆属于高嘌呤食物。



以下食物是痛风患者雷区,一定要忌口。


以下这几类高嘌呤食物(嘌呤含量在150mg/100g可食部以上),在急性发作期坚决不吃,或者说要一辈子“绝交”。

1.水产品:鱼类(小鱼干、凤尾鱼、秋刀鱼、带鱼、鲳鱼、鲢鱼、海鳗),贝类(干贝、蛤蜊、牡蛎),紫菜的都属于水产品,就是都是嘌呤大户,患者要敬而远之。

2.动物内脏和肉汤:大部分的动物内脏,包括(鸡肝、猪肝)肠(猪肠、鸭肠、鹅肠),脑(猪脑)等都是高嘌呤的。

3.黄豆:黄豆和刚刚发芽的豆芽菜嘌呤含量是很高的,痛风患者不能使用。

4.香菇和芦笋:是蔬菜里的另类,也属于高嘌呤食物。



下面食物嘌呤含量也是比较高的(嘌呤含量在75-150mg/100g之间),痛风急性发作时一点儿都不能吃;缓解期要少吃,但不能由着性子来。

1.还是水产品:主要是各种淡水鱼(草鱼、鲫鱼、鲤鱼、鳝鱼),海鲜(海虾、鲍鱼、、螃蟹、海带)

2.还是动物内脏:像胃(鸡胗,鸭胗,猪肚,牛肚等),肾(猪腰子,羊腰)

3.肉:像畜肉、禽肉

4.还是豆类:黄豆的“兄弟”,绿豆,黑豆,豌豆都是嘌呤含量比较高的,痛风患者要注意。

5.银耳和腰果:对于痛风患者不太适宜。


痛风患者需要限制每天嘌呤的摄入量,急性期不能超过100毫克,慢性期不能超过150毫克,高嘌呤饮食只需要一点点,就会让嘌呤摄入量超标,所以必须限制食用的。


作者 :蔡建霞 主管护师 //注册营养技师 // 衡膳学院首席讲师


营养百事通

痛风病人可以适量吃豆腐

由此可见,国外有关豆腐与痛风病的关系的报道中,根本没有提到过摄入适量的豆腐会增加痛风病人血浆中的尿酸盐含量的报道,相反,通过临床实验证明了豆腐并不会引起痛风病人血浆中尿酸盐含量的显著增加,可以作为痛风病人的健康饮食。而国内倒是有相关的文献报道,但论文中的结论并没有通过实验证明,只是想当然的认为豆腐嘌呤含量高,所以会导致痛风病人血浆中尿酸盐含量的增加,这种结论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也是错误的观点。

痛风病人吃豆腐的优点

根据现代营养学观点进行分析,豆腐不会引起痛风病的发作,完全符合痛风病人的健康饮食的要求,同时还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豆腐蛋白含量高,有利于促进痛风病人体内尿酸盐的排泄。

2、豆腐脂肪含量低,能量低,有利于控制痛风病人的体重及血浆中甘油三酯的含量,进而降低病人血浆中尿酸盐含量升高的风险性。

3、豆腐中含有一定量的嘌呤,满足现代营养学对痛风病人营养提出的要求,即痛风病人饮食中允许含有适量的嘌呤。

4、豆腐中含有丰富的异黄酮、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低聚糖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成分具有各种保健功能,如预防和抑制肝功能疾病;预防和抑制糖尿病的发生;预防和抑制动脉硬化;预防和抑制伤风与流行性感冒等。有利于痛风病人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增强自我恢复的能力。


与痛风相关的饮食主要有三大类,嘌呤、酒精和糖。


嘌呤大家都很熟悉,嘌呤表网上也到处都是,但要注意的是,中等嘌呤的植物性食品,如果不是在痛风发作期,是不用特别控制的。而且研究发现,适量食用豆制品还有助于改善痛风。

酒精和糖虽然不会产生嘌呤,但它们会干扰血尿酸(嘌呤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引发痛风的直接原因)从人体排出,升高血尿酸含量。 因此,痛风饮食不是只关心嘌呤就行了,酒,甜饮料也要严格控制,最好戒掉!


注册营养师陈然

嘌呤主要存在于富含蛋白的食物中,大豆也富含蛋白,因此大豆及其制品包括豆腐、豆浆、豆皮等也被列入痛风饮食的黑名单。黄豆、豌豆的嘌呤含量确实很高,每100g分别含嘌呤166.5mg和229.1mg,比肉类嘌呤含量还高。从这个角度看,似乎痛风人群确实要少吃豆类。但事实是这样的吗?No。

以黄豆为例,黄豆做成豆浆后,含水量大大增加,其中所含的嘌呤也被大大稀释了——日常购买的豆浆中所含的嘌呤大约仅为

20mg,1杯浓豆浆约有38mg,痛风人群喝一杯完全没有问题,但也不能当水喝哟。

大豆做成豆腐以后,每100g所含的嘌呤含量也降到55mg,属于嘌呤含量较低的食物,完全可以吃,但要注意适当减少其他蛋白食品尤其是肉类的摄入(重点!)。痛风人群以每日每公斤体重1克蛋白质为宜,病情重时可限制在0.8克以内,且以植物蛋白为主(例如大豆蛋白)。

2012年一项研究分析发现:动物蛋白摄入量越高,高尿酸风险越高;而植物蛋白摄入越高,高尿酸风险反而越低。总的大豆类食物食用量与高尿酸风险无关,而且吃豆制品的量与高尿酸风险负相关,即吃的豆制品越多,高尿酸风险越低——参与研究的上海3978位中老年男性吃豆制品最多的前20%人群,高尿酸风险比倒数20%的人群低1/5。

总结:痛风人群可以食用豆腐等豆制品;但最重要的饮食预防措施是,减少动物蛋白的摄入。


康品君

豆腐有“植物肉”的美称,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E及钾、镁、铁、钙等元素,有较强的抗体内酸化作用,还能降低血脂、促进尿酸的排泄,并且大豆制成豆腐的过程中,大部分嘌呤已经流失,因此,对防治痛风有一定的辅助疗效,可以适量食用。

豆腐嘌呤:100g/68.6mg

中医说:益气宽中、生津润燥

营养师说:每100克所含基础营养素

总热量............................81千卡

碳水化合物.......................4.2克

蛋白质..............................8.1克

脂肪.................................3.7克

膳食纤维...........................0.4克


那怎么搭配更有益于痛风呢?

豆腐+鱼

豆腐富含优质植物蛋白,鱼富含优质动物蛋白,二者炖汤食用,补益效果更佳,可为痛风患者提供优质蛋白质。

豆腐+木耳

木耳和豆腐均为健康食品,二者炒食或炖汤食用,可有效降低人体内的胆固醇含量,对于防治高脂血症有一定的效果。


营养吃法:

1、将鲜豆腐放在淡盐水中泡半小时之后再烹调,不仅可除去泔水异味,而且烹调时也不易破碎,口感更好。

2、由于嘌呤可溶于水中,食用豆腐时,如果不放心,可以把豆腐切块后焯煮一下,这样可以减少其中的嘌呤含量,对痛风患者健康有利。

饮食中的注意事项:

宜:豆腐益气宽中、清热解毒,适宜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患者食用。

忌:豆腐性寒,不适宜肾病患者、腹泻者食用。

下面介绍2道食疗方:

1、生津润燥、益气宽中的丝瓜烧豆腐

总热量188千卡 碳水化合物13.9克 蛋白质17.5克 脂肪12.7克

原料:豆腐200克,丝瓜130克,蒜末、葱花各少许

调料:盐3克,鸡粉2克老抽2毫升,生抽5毫升,水淀粉、食用油各适量

制作:

①将洗净的丝瓜对半切开,切成条形,再切小块;洗好的豆腐切开,再切成小方块;锅中注入适量清水烧开,加入少许盐,倒入豆腐块,煮约半分钟后捞出待用。

②用油起锅,放入蒜末爆香,倒入丝瓜块炒匀;注入适量清水,倒入豆腐块;加入少许盐、鸡粉、生抽、老抽,煮至食材熟透、入味。

③倒入适量水淀粉,炒至汤汁收浓;关火后盛出,撒上葱花即成。

2、清肠利便、降低血压的西芹烧豆腐

总热量247.8千卡 碳水化合物12.36克 蛋白质15.18克 脂肪16.76克

原料:豆腐180克,西芹100克,胡萝卜片、蒜末、葱花少许

调料:盐、鸡粉、老抽、生抽、水淀粉、食用油各适量

制作:

①将洗净的西芹切小段,洗好的豆腐切成方块。

②锅中注水烧开,加少许盐,倒入豆腐块煮约1分钟,倒入胡萝卜片,全部食材煮至断生后捞出。

③用油起锅,放蒜末爆香,倒入西芹炒至变软,放豆腐、胡萝卜炒匀,加水、生抽、盐、鸡粉翻动,淋入老抽调色。小火焖煮1分钟,转大火收汁,倒入水淀粉,快速翻炒至食材入味。

④关火后盛出装盘,撒上葱花即成。


再给你分享一个痛风的食疗案例:

蔡xx,男,39岁。右跖关节及右踝红、肿、热痛3d,活动受限,身无寒热,形体偏胖,纳食如常,大便偏干。1年前曾有类似发作。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血尿酸550μmol/L。诊为痛风性关节炎,证属湿热毒邪痹阻脉络,采用神火灸外加一份西芹烧豆腐,嘱患者低嘌呤饮食。2天后疼痛缓解,大便畅通,一周后红、肿、热、痛尽除。

经验心得:痛风属祖国医学痹证、历节风的范畴,多因过食膏粱厚味,湿热内蕴,复感外邪,内外搏结,邪毒滞留,痰瘀互阻,经络不畅,气血运行阻滞,聚于肌肤、腠理、肢体、关节,故见猝然红肿热痛而发病。应用中医外治旨在“去菀陈莝”,直接作用于病所,故能调节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从而激发人体正气,祛邪外出。


健康哥吴少峰

痛风到底能不能吃豆腐?痛风指南和研究数据给出了确切答案。

大豆中的嘌呤含量在常见食物中属中等水平,100克大豆的嘌呤含量为137毫克。一直以来,许多医学专业人员和公众都深信豆类食品会增加痛风的发病率,因此医生和许多自媒体都告诫痛风患者尽量少摄入豆类食品,包括豆腐在内。那么痛风患者到底能不能吃豆腐呢?我们先来看看各国、各地区痛风指南的建议。

欧美的痛风指南因为饮食习惯的原因,并没有对豆类食品的禁忌或适宜情况提出建议。我们也可以认为,只要指南中没有明确的提出需要禁忌,那么就是可以食用的;

中国台湾的痛风指南中则提出,豆腐虽然是高蛋白食物,因其在制作过程中已流失了大多数嘌呤(溶解于水中),因此食用豆腐并不增加痛风发作的机会;

我们再来看看相关的研究数据。

香港的一项随机临床试验纳入了450名前高血压前期或糖尿病前期的绝经后妇女,其中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为19.3%,高于同年龄中国南方地区女性高尿血症发生率(6.2%到15.1%)。受试者被随机分成豆制品组和牛奶对照组。经过6个月的饮食干预,与牛奶对照组相比,豆制品组血尿酸降低14.5微摩尔每升,降幅约为5%。

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表明:豆制品与肉类中嘌呤的组成种类也有很大差别。大豆中的嘌呤种类以腺嘌呤和鸟嘌呤为主,占嘌呤总量的96%以上;而肉类中的次黄嘌呤和黄嘌呤含量相对较高,占嘌呤总量的60%以上。嘌呤种类不同对最终尿酸的生成也会造成影响,因为在代谢时,大豆中的腺嘌呤转化生成尿酸的步骤繁琐,速率较低,而肉类中的次黄嘌呤可直接经过黄嘌呤代谢成尿酸,利用率更高。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即使摄入和肉类相同数量的豆制品,其代谢后生成的尿酸也相对少得多。

临床研究表明,雌激素可增加尿酸清除率,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另一方面,雌激素可以直接抑制白细胞对尿酸盐结晶的吞噬作用,从而降低痛风的急性发作机率。大豆异黄酮在豆类食品中含量丰富,它是一种植物性雌激素,也是一种弱的类雌激素样物质。但人群研究没有发现从大豆中提纯的异黄酮可以影响血尿酸水平,故其作用尚不确定。

实际上,不同的豆制品 ,其嘌呤含量也不相同。比如100克豆腐、100克去根豆芽、100克豆浆的嘌呤含量分别是为63.6毫克、14.6毫克、27.7毫克。与加工前干大豆的嘌呤含量相比,豆制品嘌呤含量降低与其加工过程中加入水分后嘌呤流失或核酸分解有关。同时,豆类食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及代谢综合征的发病风险。

综上所述,痛风患者是可以适量进食豆腐等豆制品的。不过,蛋白质和嘌呤的增加对痛风患者来说总归不是好事,因此在进食豆制品后,更加需要控制肉类等其他高蛋白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量。豆制品的摄入总量也需要控制,建议控制在每日大豆不超过30克,换算成豆腐则不超过90克,或浓豆浆不超过1碗,也不建议吃油炸、卤制等做成的豆类小零食。


水青愿养生部落


一、豆制品含嘌呤高,痛风患者是否需要限制?

以往认为豆类食品嘌呤含量不低(每100g的菜豆中含有29.7mg嘌呤),又是所谓的“发物”,可升高血尿酸水平,诱发痛风急性发作,因此也被痛风患者视作需要限制的食物。

然而事实上,研究表明,食用豌豆、扁豆及豆类与痛风的发病无明显关系豆制品(包括豆浆)的摄入总量还与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呈负相关,且有研究认为,豆类食品中含有异黄酮类物质可以促尿酸排泄,有助于尿酸的排泄

即:豆类尤其是豆制品不但不会引起血尿酸水平增高,反而可降低血尿酸水平,是痛风的保护因素

二、作用机制

虽然豆类食品嘌呤含量丰富,但是具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且前者的作用远大于前者的影响。因此研究者综合考量后得出:豆类食品可降低血尿酸水平。而豆制品是最佳选择,因为豆制品在加工和存储的过程中会流失大量嘌呤成分。

所以!不仅不限制,所以,对于肾功能正常的痛风患者,还建议增加豆制品的摄入,如豆腐等。

三、有人说牛奶是“发物”,不能喝?

其实痛风患者可以食用牛奶已是大家公认的。而且牛奶还是痛风患者的主要蛋白质来源。

除此之外,有研究表明奶制品可降低血尿酸水平及痛风的发病风险,尤其是低脂奶制品,这与其中所含的饱和脂肪酸抵消了降尿酸作用有关。

四、痛风患者都这么在意高嘌呤,只要不吃高嘌呤的食物,其他食物可以随便吃?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控制每天嘌呤总摄入量比限制某一种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更重要。如果只强调限制高嘌呤食物,过多的摄入低嘌呤食物,会导致每日嘌呤总摄入量超标,一样会加重痛风的发展。推荐每日嘌呤总摄入量<200mg。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