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處於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處,歷史上嚴重乾旱缺水。據史料記載,從明朝正統元年到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共514個春秋,林縣發生自然災害100多次,大旱絕收30多次。有時大旱連年,河干井涸,莊稼顆粒不收。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乾旱嚴重到"人相食",在這514年裡人相食5次。


林州處於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處,歷史上嚴重乾旱缺水。據史料記載,從明朝正統元年到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共514個春秋,林縣發生自然災害100多次,大旱絕收30多次。有時大旱連年,河干井涸,莊稼顆粒不收。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乾旱嚴重到"人相食",在這514年裡人相食5次。

民國初,桑耳莊村300多戶人家,常年到4公里外的黃崖泉擔水吃。由於山高坡陡,曾跌死跌傷多人。

1960年2月,林縣人民開始修建紅旗渠,經過豫晉兩省協商同意,後經國家計委委託水利電力部批准。

1960年3月6日到7日,林縣引漳入林委員會在盤陽村召開全體會議,會上把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命名為"紅旗渠",意思就是高舉紅旗前進。經過十年奮戰,先後於1965年4月5日總乾渠通水。

1966年4月三條幹渠同時竣工。 1969年完成幹、支、斗渠配套建設。至此,以紅旗渠為主體的灌溉體系基本形成。灌區有效灌溉面積達到54萬畝,7月工程全面竣工。

20世紀70年代,在紅旗渠修建過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成為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1974年,新中國參加聯合國大會時,放映的第一部電影就是紀錄片《紅旗渠》。

紅旗渠工程於1960年2月動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歷時近十年。該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築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紅旗渠總乾渠全長70.6公里(山西石城鎮-河南任村鎮),乾渠支渠分佈全市鄉鎮。據計算,如把這些土石壘築成高2米,寬3米的牆,可縱貫祖國南北,繞行北京,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


路銀,在紅旗渠施工過程中解決了很多難題,被稱為“農民土專家”

凌空除險

凌空除險

開鑿曙光洞

看看這些鐵姑娘的大花棉褲,那才叫潮呢



錘揮風雷動

紅旗渠上的女石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