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断案故事:县令张举施妙计巧破妻子杀夫案

《折狱龟鉴》是中国古代一部著名的案例汇编,宋代郑克编著。又名《决狱龟鉴》。

此书的很多论断,基本上符合客观实际和朴素辩证法要求,因此是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司法实践的一种重要参考材料。

《折狱龟鉴》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案例:

张举是三国时吴国人,在他做句章县县令的时候,有一个妇女杀死了丈夫,然后放火烧了房子,扬言“大火把丈夫烧死”。

丈夫家里的人对此产生怀疑,向官府告状,但这妇女不服。

于是张举叫人牵来两头猪,一头杀死,另一头没有杀,然后堆起柴禾烧这两头猪。结果没有杀而被烧死的猪嘴里有灰,而那头先杀了的死猪嘴里没有灰。

据此检验死者之口,果然发现死者嘴里也没有灰。

张举对那个妇女再进行审问,那个妇女只得认罪。

古人断案故事:县令张举施妙计巧破妻子杀夫案

(图文无关)

据史书记载,张举办理这个妻杀夫案后,名重一时,被交口赞誉。之所以如此,主要因为该妇女放火烧舍,破坏了现场,使官吏很难取得直接证据以认定谋杀事实。

而张举,仍坚持对已烧的尸体进行检验,如死者被绳勒颈或被棒猛击致命,由于皮肉乃至骨骼烧焦,显然不会留下痕迹,自然也验不出结果。

但先死后烧与先烧后死是否有不同征兆呢?张举看来曾就此费过思索。经思索,他揣测先死之人必定牙关紧闭,无灰烬渗入口中,而因烧致死则应相反。

为了采集有力的旁证,他于是进行侦察实验,即利用相同条件与相似动物重演火烧情景。活猪烧后口中有灰,死猪被烧口中无灰,后者的状况正好与尸体检验结果相符,可见那个妇女所说“火烧夫死”纯系谎言。

撒谎是为了掩盖罪行,审讯结果又进一步证明她害夫属实,必须严惩。早在距今一千七百多年的三国时期,张举就能采用现代国内外仍常采用的方法鉴定犯罪,应当说非常可贵,值得称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