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長短決定壽命,是睡的越多越好嗎?

米蘭的自媒體

睡眠的長短是和壽命有一定的聯繫,但尷尬的是並不是睡得越多越好,反而是睡得越多,死的越快!

睡得越多,死的越快

這個是有科學根據的,科學家稱之為Sleep Drunkenness(睡醉,因為睡眠過度的感覺和宿醉很相似),因為,過度的睡眠反而打亂了大腦的日常生理時鐘,當身體漠視了生理時鐘便會像倒時差一樣產生疲勞感,甚至會增加罹患糖尿病和心臟病的概率!睡眠時間過長,會讓人們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上升、良性膽固醇減少,進而提升動脈硬化的風險。

2009年,加拿大一項歷時6年的研究發現,睡眠時間少於7小時或是高於8小時者,罹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是睡眠時間適度者的2倍!2012年由芝加哥醫學院(Chicago Medical School)對3000人進行的調查發現,每天睡8小時以上的人,心絞痛的風險是睡眠時間正常者的2倍、冠狀動脈疾病風險則是1.1倍。

正常的睡眠時間是多少

科學家剖析睡眠時間與死亡率的關係,每天睡6、7個小時的人,比每天睡超過8小時,或少於4小時的人死亡率要低得多,尤其是睡眠時間7小時左右的人,能夠保持敏銳記憶力、頭腦清醒。

好睡眠的標準配置

枕:枕頭原則上都要求散熱性能好、透氣性強,高低要合適,枕芯可選蕎麥皮、茶葉等。

被:被子要輕且保溫性好。

床:床和床墊的硬度要適中,以維持脊柱正常生理曲度,使肌肉放鬆。


藥療君

雖然睡眠長短決定壽命,但並不是睡得越多越好,雖然睡眠可以促進人體老化細胞的修復,有利於人體對衰老細胞的的清除,有利於促近人體的新陳代謝,但萬事萬物都有度,如果某件事超過人體一定的限度,就有可能走向反面,進而表現出其負面作用,人體睡眠也一樣,當睡眠達到一定時間後,如果再繼續睡下去,就有可能導致人體缺氧,所以有的人睡起來後感覺全身乏力,頭暈腦脹,同時睡眠過程中,由於人處於靜止狀態,血液流速也會減慢,因此對於老年人的特殊體質來說來說容易導致血栓的形成,進而導致冠心病、腦梗死甚至腦出血的形成!所以睡眠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適可而止,對於正常人來說每天晚上睡六個小時就夠了,白天中午睡半個小時就足夠了!


醫學慕課

睡眠的長短是和壽命有一定的聯繫,但並不是睡得越多越好,要懂得物極必反的道理。這個是有科學根據的,超長時間的睡眠科學家稱之為睡醉,因為睡眠過度的感覺和宿醉很相似,過度的睡眠反而打亂了大腦的日常生理時鐘,當身體漠視了生理時鐘便會像倒時差一樣產生疲勞感,甚至會增加罹患糖尿病和心臟病的概率。

睡眠時間過長,會讓人們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上升、良性膽固醇減少,進而提升動脈硬化的風險。那麼正常的睡眠時間是多少呢?科學家剖析睡眠時間與死亡率的關係,每天睡6、7個小時的人,比每天睡超過8小時,或少於4小時的人死亡率要低得多,尤其是睡眠時間7小時左右的人,能夠保持敏銳記憶力、頭腦清醒。當然,具體到每個人的睡眠時間也有一定的個體差異,如果睡眠不足或過長就應該注意自我生活規律的調節了,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生活規律,做到按時作息。要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無論前一晚睡了多久,儘可能在基本固定的時間內起床,不要賴床或睡懶覺。這樣可以重新恢復大家的生物鐘,相當於在我們的體內設了一個鬧鐘,到時間鬧鐘響了,我們自然就會有睡意。每天要有固定的時間運動,睡前可以做2~4小時的輕微體力勞動,對睡眠也是有利的。

另外,晚飯不要飲酒,睡前數小時內不喝咖啡、濃茶,可以少吃點零食或喝杯溫牛奶,這樣也可提高我們的睡眠質量。


家庭醫生在線

一種自然出現的無意識狀態。無夢睡眠出現於4個階段,深淺程度不同。睡眠時大腦電波活動繼續進行,比甦醒時更有規律,對外界刺激反應不敏銳,會週期性地被反常睡眠打斷。睡眠期間眼球快速轉動,大腦活動更加活躍,但肌肉特別鬆弛。反常睡眠尤其和*夢(dreams)有關。

睡眠是一種生理需要,有助於控制身體成長。每個人一晚睡眠時間長短不一,短至3小時,長至10小時。

失眠的原因有:固定睡眠時間改變、*焦慮(anxiety)、患有*抑鬱症(depression),或服藥過多。睡眠失調包括*夢遊(sleepwalking)和做噩夢(參見“夢魘”[nightmares])。

壓力反應是個體應對應激源作用時所產生的非特異性表現 , 而壓力應對是個體社會生活中一種綜合的壓力適應過程。壓力反應及其應對是壓力與睡眠質量之間的重要變量。生理、認知、情緒和行為等方面的壓力反應與睡眠質量有直接的交互作用 , 而認知調節、情緒調節、應對方式、社會支持和人格傾向等壓力應對因素則能夠改變壓力與睡眠之間相互作用的強度、持續時間以及最終結果。

在適應壓力的過程中 , 睡眠質量既可以是一種調節變量 , 又可以是壓力適應的結果。如果中介因素不能發揮良好的作用 , 或者壓力太大而難以適應 , 則會出現一系列負性壓力反應 , 使睡眠質量下降 ; 如果能夠適應壓力 , 則身心反應能夠適當調節 , 以致壓力下降 , 睡眠質量則將不受影響。反過來 , 睡眠質量差的結果本身也可能成為壓力來源之一 ,引起各種睡眠問題並持續影響其變化與發展。

從二級變量來看 , 生理、認知、情緒和行為等方面的壓力反應與睡眠質量之間有著直接的交互作用 , 而認知調節、情緒調節、應對方式、社會支持和人格傾向等壓力應對因素則能夠改變壓力與睡眠之間相互作用的強度、持續時間以及最終結果。


康復匯

我們大概都有這種體會,睡得太多或太少,身體都不舒服,都不如睡的剛剛好,身體和精神都愉悅。

由我們自身的體會可以知道,並非睡得越多就越好。

而睡眠長短之所以能夠決定人的壽命,是因為睡眠不足,會對身體造成危害,長此以往,就會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

臨床實驗證明:睡眠時間長短會顯著影響人體活力,不少於6小時,不長於8小時,取中間值7小時,是一個比較合適的睡眠長度。

但這個時間並不是絕對的,只是一個約數,強調的只是睡眠時間的重要性。根據不同年齡段的人來說,睡眠時間也會有所不同。

  • 新生兒,其睡眠時間大概在20小時左右;
  • 嬰兒,則在14-15小時;
  • 學前兒童,也要12個小時;
  • 小學生,為10個小時;
  • 中學生,需要9小時;
  • 大學生及成人,為8小時;
  • 老年人,則以6-7小時為宜。

此外,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我們 每個人的身體都有一個生物鐘,這就表示我們的生活要有規律,睡眠也要遵循一定的規律。

所以,午睡在下午1-3點最好。夜間則在10-11點上床睡覺,最佳。

當然,睡眠的好壞,不能單看時間的長短,還要看睡眠的質量。對人體健康起到決定作用的睡眠,是晚上的深度睡眠。


共享醫生網

借花獻佛,先獻上洪昭光教授的健康八字歌:

日行八千步,夜眠八小時,

三餐八分飽,一天八杯水,

養心八珍湯,健體八段錦,

米壽八十八,茶齡百零八。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所以睡覺對身體健康甚至壽命是有一定的影響的,晚上不睡,白天嗜睡,都是非常影響身體的健康的!

那麼健康的睡眠是怎樣的呢?我從中醫角度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一,健康睡眠之——幾點睡

1,中醫認為白天為陽,人應該工作,學習,運動順應自然的陽性活動規律,晚上為陰,人應該收斂,安靜,休息,睡覺順應自然的陰性規律。簡言之:白天應不睡或少睡,晚上應睡覺不熬夜。

2,中醫上有"人臥則血歸於肝"之說,也就是說人處於臥睡之時血液歸肝,血液得到淨化解毒,以備白天利用,白天才能神清氣爽。十二時辰養生,肝膽經當令之時為23時——3時,這段時間,人最好處於深睡眠狀態,對養生最為有利。

綜上1和2可知,晚上23點之前好好睡覺,不但是順應四時的,而且對排毒,養神很有幫助!!

如果你是由於夜班工作而熬夜,那就白天補覺吧,實在不行就換換工作,畢竟長期熬夜是有害的。

二,健康睡眠之——睡多久

失眠和嗜睡是睡眠裡的兩個極端,即影響生活,也影響健康。

失眠的痛苦和影響我相信很多體驗過的人都已經體會深刻了,今天主要從中醫角度說一下嗜睡!

嗜睡,中醫認為是一種暫時的大腦缺氧的狀態,又稱小中風,是由於大腦缺氧,大腦皮層處於“麻醉狀態”,人會昏昏沉沉,犯困,嗜睡,這種狀況往往出現在過度肥胖的人和年長者,這兩種群體大多有血管硬化或者三高,體內血液垃圾多,影響了血液正常的對大腦的供應,就會出現了睡眠的不正常現象,時常的犯困,有些人甚至出現說著話就會睡著,吃著飯也會睡著等現象。

一旦出現嗜睡:

1,減肥 2,血管或神經內科及時就醫

除了失眠和嗜睡,正常成年人的睡覺時間一般在8小時左右即可,小孩子根據年齡大小睡眠可比成人長。

三,健康睡眠之——睡眠質量

睡眠質量不高,多出現易醒,難睡,多夢等情況,中醫認為多是由於心脾兩虛,痰熱擾神,肝鬱血虛,脾胃不和,心腎不交等原因,簡言之:多是由於心情緊張,腸胃不適,體內垃圾等等原因引起,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即可達到很好的效果。

1,睡前可以適當聽輕音樂,觀看輕鬆愉悅的節目,不可觀看緊張刺激的電視電影節目,生活中放鬆心情,多運動,到戶外去放鬆自己,減輕壓力。

2,睡前不要吃甜食,酒類(紅酒除外),刺激性食物,晚飯要早吃。

3,白天不睡,保證晚上睡眠,積極控制原發病。

總結:睡覺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晚上不熬夜,少熬夜,按時睡,睡好覺,養好神,白天才能有個好身體,好好工作好好生活!!


我愛四葉草的小幸運

睡眠長短決定壽命,是睡得越多越好嗎?據查,睡眠的長短是和壽命有一定的聯繫,但尷尬的是並不是睡得越多越好,反而是睡得越多,死的越快!

這個是有科學根據的,科學家稱之為Sleep Drunkenness(睡醉,因為睡眠過度的感覺和宿醉很相似),因為,過度的睡眠反而打亂了大腦的日常生理時鐘,當身體漠視了生理時鐘便會像倒時差一樣產生疲勞感,甚至會增加罹患糖尿病和心臟病的概率!睡眠時間過長,會讓人們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上升、良性膽固醇減少,進而提升動脈硬化的風險。

2009年,加拿大一項歷時6年的研究發現,睡眠時間少於7小時或是高於8小時者,罹患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是睡眠時間適度者的2倍!2012年由芝加哥醫學院(Chicago Medical School)對3000人進行的調查發現,每天睡8小時以上的人,心絞痛的風險是睡眠時間正常者的2倍、冠狀動脈疾病風險則是1.1倍。

科學家剖析睡眠時間與死亡率的關係,每天睡6、7個小時的人,比每天睡超過8小時,或少於4小時的人死亡率要低得多,尤其是睡眠時間7小時左右的人,能夠保持敏銳記憶力、頭腦清醒。

人的生理時鐘又叫“生物鐘”。它是生物體內的一種無形的“時鐘”,人體隨時間節律有時、日、周、月、年等不同的週期性節律。例如人體的體溫在24小時內並不完全一樣,早上4時最低,18時最高。人體的正常的生理節律發生改變,往往是疾病的先兆或危險信號,矯正節律可以防治某些疾病。 許多學者的研究指出,按照人的心理、智力和體力活動的生物節律,來安排一天、一週、一月、一年的作息制度,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學習成績,減輕疲勞,預防疾病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反之假如突然不按體內的生物鐘的節律安排作息,人就會在身體上感到疲勞、在精神上感到不舒適等。

綜上所述,什麼都得按規律辦事,違背了自然規律,就會遭到懲罰!故此,人要遵循“自然規律”“生物鐘”才行。一般說正常成人,睡眠8小時就足夠了,或多或少均無益處。老年人睡眠較年輕人少點,但不能少於六個半小時為宜。(當然,年紀過大,有可能睡眠減少,只要精神狀況尚好,不必驚慌失措)!


zc榮

睡眠時間過長會影響健康。一般而言,每天睡6—8小時為宜。睡眠超過9小時的中老年人,會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中風。另外,睡眠時間過長,還會降低新陳代謝的速度,影響體內堆積的廢物排出。

睡眠過多對身體有害處。  

1、越睡越懶,智力下降 “  

大部分人會認為,消除疲勞就應該多睡覺。其實,想用增加睡眠時間來獲得健康的觀念,是完全錯誤的。睡眠時間過長的人,就會變得懶惰、軟弱無力,甚至智力也會隨之下降。一夜休息後,肌肉和關節會變得鬆弛,醒後立即活動可使肌張力增加,也可使肌肉的血液供應增加,使骨骼、肌肉組織處於修復狀態,同時將夜間堆積在肌肉中的代謝產物消除,有利於肌肉組織恢復運動狀態。

  

經常睡懶覺的人,因肌肉組織錯過了活動良機,起床後會感到腿軟、腰骶不適,周身無力。睡懶覺的人睡眠中樞長期處於亢奮狀態,而其他神經中樞由於受到抑制時間太長,恢復活動的功能就會變得相對緩慢,因而會感到終日昏昏沉沉、無精打采,甚至智力下降。 

 2、呼吸道、心臟和消化疾病  

臥室中早晨空氣最汙濁,即使虛掩窗戶還是有部分空氣未流通,不潔的空氣中含有大量細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塵埃,對呼吸道抗病能力有影響。而對於長期睡眠時間過長的那些閉門貪睡者,平時運動就少,再加上臥室內汙濁的空氣,就容易經常出現感冒、咳嗽等症狀。

如果長期睡眠不足,覺得怎麼也睡不夠,應該改變的不是睡眠時間,而是睡眠週期,“可以晚上早點睡”。  

餐後不宜馬上睡覺  

 有的人喜歡開燈睡覺,這是不對的,一旦就寢應該馬上熄燈。

  

老人睡覺應注意保暖  睡眠的學問很多,“冬宜凍腦,臥不覆首”,在睡眠時腦部要“凍”,要清涼;而腹部則宜暖,因為睡眠時人進入安靜狀態,氣血運行緩慢,寒邪易入侵。  

有些人喜歡裸睡,認為這樣可以全身放鬆,提高睡眠質量,但裸睡並不適合老年人。老年人陽氣已虛,更應注意保暖,應穿衣服睡覺。

 

 睡仙陳摶的側臥安睡法  

相傳,宋代道士陳摶被稱為睡仙,他獨創了臥式睡功修煉法。他晚年隱居華山,活了118歲。他的秘訣是,若左側睡,就將左腿和左臂彎曲,用手上接頭部,同時,把右腿伸直,將右手放在右大腿上;右側臥時,則相反,它對安睡非常有效。

  60歲以上老年人:每天睡5.5~7小時

 

  30~60歲成年人:每天睡7小時左右

  

  13~29歲青年人:每天睡8小時左右

 

  4~12歲兒童:每天睡10~12小時

  

  1~3歲幼兒:每晚12小時,白天兩三個小時

 

  1歲以下嬰兒:每天16小時

  


就是愛你寶貝


玉琴養生館

睡眠長短決等壽命這個觀念大約是從烏龜身上得來的,什麼烏龜心跳慢、又有冬眠所以可活百年。這是自然界物種的不同特徵,具有不同的壽命。同樣一生中睡眠時間遠超過人類的青蛙、熊類、蛇類、甚至蚊蠅都要冬眠,牠們的壽命短至一年,長至卅年,都比人短命。

那麼人類呢?壽命取決於四個因素:

1.遺傳因素:這就是個體差異。家中有兩老(八、九十歲)即是你的福氣,千萬別嫌棄老人帶來的麻煩,而且子女也會學樣。

3.你的性格和心理抗挫能力怎樣?現代人(大部分醫生除外,他們習慣於生物模式去看病,對心理健康的認知度遠低於一般人群)的疾病有50%以上與性格和社會心理因素有關,尤其是癌症、心腦血管疾病、和症狀繁多卻查不出病理性異常的功能性疾病即心身疾病。

所以並不是睡得越多越好,關鍵是睡眠質量,即第二天累不累。還有不少其他因素也會產生嗜睡,如嗜睡性的抑鬱、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許多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此外高齡老人85-90歲以上,早歺後要睡1-2小時、午睡2小時、晚上也要睡8-10小時(失眠的除外),尤其腦功能下降、有痴呆的患者睡得更多,的確痴呆和年齡有關,長壽但生活質量太差。人總是要重回到那個來的地方,重點關注的是:活著時候的生活質量,那才是最重要的。況且那些所謂發表在什麼什麼權威雜誌上的所謂睡眠和某某疾病、和壽命的文章只是作者想好了才去作課題,影響疾病和壽命的因素大多,就個體差異這一條沒有一篇論文可以作數據分析。這就足夠了。

2017.10.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