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大貨車為什麼很少有國際品牌?

草原雄獅123456

在國內,貨車一直都是擔當運輸重任的,而這些車型呢也是以國產品牌為主,至於說為什麼很少在國內看見知名品牌的重卡,只能說實在是因為國內的運輸環境和國外有很大的區別。

其實提到國外的大型卡車,首先進入腦海的應該就是擎天柱吧,畢竟擎天柱的原型就是彼得比爾特,而在美國,這款車可謂就是很正常的一個卡車品牌而已,但是大家也知道,在變形金剛這部影片大火之後,有不少國內的“土豪”就將這款車弄到了國內,可以說那就是花費了重金啊,而弄回來之後,肯定是不會將它當作貨車來使用,反而是當作珍藏品一般“供了起來”。

所以從這就可以看出來,這些外國的名牌重卡之所以無法進入國內,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售價的問題,畢竟買這些車的目的是用來“掙錢”,而弄這麼大的前期投入實在是一種不明智的行為。當然在一些大工程車方面,其實進口的數量還是不少得,畢竟在大型工程車方面,價位已經不是問題,實用性才是最重要的。

國內的大型貨車價格低,同時在動力方面也是絕對夠用,而且可塑性強,改裝之後,多載重幾噸完全不是問題,可以說“超載”是現在我國這些大貨的一種現狀,可是迫於生計,這些大車司機不得不將這項危險的行為繼續進下去。

進口貨車不像普通車型那般能在國內發揚光大,主要還是因為售價問題,至於說關於這類車的實力,國產車型真的不見得就比這些進口的差,要知道,當年的重卡集團可是做過收購悍馬品牌的事情的。


高氏觀市

國內並非沒有進口大貨車銷售,而買的人卻寥寥無幾,我認為主要原因兩個:

1.價格昂貴

以沃爾沃FH為例,動輒100萬的售價,而需要買貨車的都是搞運輸業的,100萬不好收回成本不說,保養費用也貴,保養一次可能一次運輸就白跑了。

大家都是靠運輸掙錢的,很多車隊都是僱傭司機,相比於司機的舒適性,可能成本與利潤更讓車隊老闆感興趣。

2.不符合中國國情

國內的貨車水平也在上升,現如今,他們更瞭解國內的交通管理與實際情況,如上圖所示。

上學時,一個同學家裡就是搞運輸的,我至今記得他說過的一句話:

“我家後八輪額定載荷只有3.5t,實際能拉七八倍還要多。”

所以說中國企業更懂我國運輸業對貨車的實際需求,這一點,外國的貨車企業比不了啊。

以上兩點,應該能夠解釋您的問題了。


汽車系超老師

從技術角度來看,國產卡車與歐洲卡車的差距要比轎車的差距大多了。比如,歐洲已經實行歐六排放標準而國內剛導入國五排放,歐洲絕大多數使用自動變速箱而國內主要是手動變速箱。在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適性方面也有巨大差距。這些差別導致歐洲卡車很難在國內推廣,具體原因如下:

1,國內油品不達標可能導致發動機和後處理系統的相關故障;

2,售後服務體系不完善導致服務不及時。

3,初始購買成本貴,車價加關稅。

儘管進口車在運輸效率和綜合使用成本上比國產卡車優勢明顯,由於上述三個致命問題無法短期內解決,進口卡車未來也很難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

相反,近年來國產卡車技術進步加快,正逐漸縮小了與歐洲卡車的技術差距,同時由於國內市場體量形成的規模成本優勢,個人認為國產品牌進入歐洲市場的機會要大於歐洲卡車進入國內市場的機會。


納蘭坨

都知道進口貨車質量可靠性能好,但是價格太高使大部分人很難接受。


國產貨車優點是價格便宜,維修配件方便,更適應有些地方的複雜路況。缺點是舒適性不好,小毛病比較多。

國內一些大型的物流公司用進口貨車比較多(物流公司經常跑高速,時效性決定了對卡車的效率要求),個體散戶很少用進口卡車。一輛進口卡車差不多是國產的三倍左右。


貨車司機不是火車司機

比較可笑的是,買個國產大貨車是用來養家餬口發家致富的,這些人不擔心國產車質量差修不起耽誤事,反倒是買個幾萬十來萬一年跑萬把公里的家用車反倒擔心國產車的質量修不起,國外品牌經常宣傳的國產車三年就散架,之前不是在修車就是在去修車的路上,買個國產車後天天在修車店折騰。呵呵,家用消費品市場確實同商用市場不一樣,普通家用車用戶其實就是一群容易被忽悠的羊,商用市場的用戶可精明多了,計算器拿出來啪啪地按,誰划算誰更能創造價值一算便知,想用外國牌子的高大上來忽悠,不好使。這就是國產大貨車基本全是國貨的根本原因。輪胎其實也是這樣,國產品牌的家用車輪胎幹不過國外品牌,而國產的商用輪胎在美國市場打得美國品牌無還手之力,需要靠非市場的手段來保護。


衚瑚

很高興為你解惑。

首先,這與中國的貨運市場有關,其次與車輛的使用情況有關。我來分析幾點:

1:在中國,貨車就是一個掙錢的工具,多拉快跑才能掙錢,荷載30噸的車最少拉60噸才行,百分之百的超載



2:貨車成本:在中國一輛進口屯頭少說80萬以上吧,而國產拖頭大多是50萬左右,這裡就相差30萬,這要拉多少趟才能掙夠這麼多錢?當然,高價值的商品除外


3:生存環境,國外的拖頭核定你拉50噸你就只能拉50噸,因為它的剎車標準就是按照50噸設計的。但是國產不同,它的剎車系統幾乎是格外強化

4:售後保養,國產車壞了隨便去一家修理廠就能解決,但是國外拖頭大部分情況都得去專業的維修廠或者4S才能解決,不光多花費了金錢還浪費了時間,在貨運市場,時間就等於金錢!


小尹論車


國產大貨車在我國國民心目中,是質優量大,價格適合,載貨量大,就解放牌重卡來說,十頓載貨量能載到二十五頓,這是許多卡友所載的貨物量,國產生產卡車,東風,沃爾沃,等卡車在世界也是有名,對於國外大型卡車,價格昂貴,費用高,不符合卡友們所選擇,所以你在路上看到的都是國產重卡,國外有的,國產也能製造,我們笫一第二汽車製造廠都能研究製造,已經有五十年曆史經驗。


乘風破浪1411678613

沃爾沃,斯堪尼亞,達夫,都是好車,為什麼中國公路上跑的大多是解放,東風,歐曼,陝汽,這些車呢,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成本,

30噸貨,用三年的336馬力的歐曼就能運送,為什麼要500多馬力的價格翻幾倍的進口車?買小車,是用來享受的,所以買進口的,買大車,是用來賺錢的,能解決事就行,沒必要買進口的,如果進口的和國產的同樣價格,或者進口只比國產貴十萬以內,路上跑的進口車會超過國產車,

近幾年進口車越來越多,但大多數是快遞行業,大公司的,散戶很少,快遞要求高出勤率,國產車滿足不了要求,所以才高價買進口的,


調戲丶寂寞21111223

國際知名卡車在中可以說佔比不算太大,主要在工程領域還可以,但是在物流貨運領域基本上見不著進口車,原因是進口車太貴,而且保養費用更是高昂,養車司機想也不敢想買一輛進口車,關鍵是拉貨太難錚錢了。再則國產現在質量也不錯,而且保養也便宜,所以養車戶們還是選國產車太合適不過了。


物流聚焦

主要是政策限制,但是老外有曲線方式,現在的重卡技術都是來自國外,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零部件都是國外的。如東風重卡就是日常技術,只是車標換成東風的了,發動機基本都是用的康明斯,雷諾,戴姆勒,斯太爾的,變速箱都是法斯特,伊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