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國民黨將領中的張靈甫?

筆下發白

說張靈甫就不能說說74軍,說張靈甫就不能不提王耀武。王耀武打仗厲害,他鑄就了74A“抗戰鐵軍”威名,連日軍都稱讚。王耀武給74軍於張靈甫,提拔他當軍長,給他的是一座金礦,可惜這座金礦也最後敗在張靈甫手裡,雖然是大勢所趨。


74軍為何戰力強悍呢?有一個原因就是這支隊伍的文化水平高。文化高的隊伍,善於總結,善於思考,把火力配置,隊伍建設,戰鬥指揮發揮出最大能效,現代化戰爭必須要科學的管理方法才能發揮最大戰力水準。而為何74軍可以招到文化高的士兵?有一個原因就是張靈甫的老上級,王耀武會做生意。王耀武很會拉關係,做生意也是好手。比如他開被服廠,生產多餘的賣給周圍群眾,然後再擴大生產。而在國軍上層中,王耀武出手闊綽,也很得人心。

戰爭時候,你的軍隊還能夠,賺賺錢,不容易的。那時候軍隊關鍵是錢啊,有錢才能招文化人,有錢才能一心搞訓練,武器彈藥也能買到擴充,彈藥多才能搞訓練。74軍的基層官兵文化水準是最高的。74軍平時補充的兵員也好,74軍改編為整編第74師前,補充偽軍近5500人,是收編的警衛1,警衛3殘部,還有15旅;補充的都是偽軍教導師,全是日軍訓練的。

後來74軍官兵在孟良崮被俘虜的,陳粟交代一個也不放,全部補充到各主力隊伍中,特別是指揮技能型老兵都是寶貝,生活上班長重點照顧,談心的,打洗腳水的,幫蓋被子的,感化一塌糊塗啊。74軍的班排指揮作戰部署,火力配置發揮水準是當時最高水平,在漣水戰鬥中,使華野的六縱影響深刻。一次攻堅戰鬥,一位來自紅軍的連長指揮戰鬥,嚷著進攻,俘虜兵來自74軍教會了連長用五挺機槍封鎖三個火力點,各種火炮依次排列分別轟擊進攻隊伍2-3梯隊,迅速瓦解了敵方攻勢。




那麼既然張靈甫能被王耀武安排在這支軍隊當軍長,肯定有他的過人之處。但是他從來沒有獲得過青天白日勳章,只獲得了雲麾勳章。他分別獲得這兩個勳章的三等和四等,從等級上來看,大致相當於“校官之首,將官之尾“。所以說抗日名將標準的話,排在張團長前面無數,不知道為什麼網絡上這麼火,難道是因為比王耀武帥嗎?


李三萬的三萬裡

當年,國民黨五大王牌主力之首的整編74師(軍)3萬3千餘人,在山東孟良崮被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全殲時,毛澤東興奮地說有兩個人沒想到,一個是蔣介石,一個是他毛澤東。

可見名聲在外的整編74師戰鬥力之強悍,以及全殲74師對蔣介石的沉重打擊,對解放軍士氣的極大鼓舞。

黃埔4期畢業後,張靈甫被編入國軍第21師任步兵排見習官,北伐結束後,其已調入國軍第1師,升遷至上校團長。

在第74軍第51師第153旅第305團上校團長任上,張靈甫參加了著名的“八一三”淞滬會戰。

南京保衛戰中,張靈甫率305團死守華嚴村,與日軍第18師團血戰一晝夜,受傷過重渡江養傷,被提升為153旅副旅長兼305團團長。

徐州會戰中,第74軍51 師在三義集圍攻土肥原師團,張靈甫率305團與紀鴻儒的302團進攻日軍陣地,因作戰有功擢升為51師153旅少將旅長。

萬家嶺戰役,敢死隊長張靈甫親率一支突擊隊從日軍106師團疏於防範的後山絕壁上進攻,飛奪張古山,後晉升74軍58師副師長。

以58師代理師長的身份,指揮部隊參加上高會戰,與57師一起與日軍血戰11日,此役58師被譽為抗日鐵軍。

此後,張靈甫率58師參與了第二次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會戰,並以74軍副軍長兼58師師長參加第四次長沙會戰、衡陽之戰、湘西雪峰山戰役。

抗戰勝利後,74軍奉命衛戍南京,張靈甫升任74軍中將軍長兼南京衛戍司令,被稱為御林軍統領。

國民黨整軍會議後,第74軍改編為整編74師(軍),轄整編51旅、57旅、58旅共3萬餘人,清一色的美械裝備,時稱國民黨部隊五大主力之首,軍長張靈甫改任師長。

國共第二次內戰,在淮陰、淮安兩淮戰役中,華野9縱以及第5旅、第13旅,均遭74師重創,兩淮和華中解放區基本喪失,華野主力只得北撤山東,華東局勢日趨嚴重。

二戰漣水,華野以第1、6師、第9、10、11縱隊共23個團的兵力,另以第5旅守漣水城,但未擋住74師的瘋狂進攻,華野6師損失慘重,減員大半,74師佔領漣水。

在進攻山東時,74師突出冒進,被華野數倍的兵力包圍在孟良崮,張靈甫企圖以中心開花的戰術,吸引住華野主力,增援的國軍再在外圍包圍華野,以達到全殲華野之目的,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最終張靈甫命喪孟良崮。

綜觀張靈甫短暫的一生,是個桀驁不馴的軍物,每每身先士卒,打仗玩命,身上多處負傷,成了“瘸腿將軍”,打了許多與日軍的硬仗和惡仗,其所在的74軍是支英雄的抗日隊伍,這個功績不能抹殺。

據說,2005年,抗戰勝利60週年之際,張靈甫的長子張居禮替父親領到了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國務院頒發的一枚抗日紀念章,是對張靈甫抗戰的肯定。

張靈甫本人是個典型的軍人,在淮陰戰役中,第74師表現出了頑強的戰鬥力,其強大的火力和靈活的戰術,給解放軍參戰部隊留下了難忘的印象,許多參戰的官兵都說,整編74師比抗戰中的日本軍隊還難打,可見74師的作戰力。

第74師官兵清一色的美式服裝和墨綠色鋼盔,炮多、機槍多、衝鋒槍和卡賓槍多,火力之猛是其他國民黨軍無法相比的,部隊訓練有素,戰術動作純熟,善於利用地形地物,士兵體力強,衝鋒格外兇猛,且驕橫異常,自稱“天下第一師”。

張靈甫打仗確實有一套,一戰漣水,張靈甫不但未能攻佔,還付出了7000餘人傷亡的慘重代價,但華野6縱司令員王必成也領教了第74師的厲害,他在回憶錄裡感嘆道:“兵敗而不山倒,兩虎未擒一狼,姓張的有一套。”

本文本由“國平軍史”發佈,2018年3月26日於杭州,請關注本文作者,每天都有軍史類文章推送。


國平軍史



中國的巴頓將軍

2005年,抗戰勝利60週年之際,張靈甫的長子張居禮終於光榮地替父親領到 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國務院頒發的一枚抗日紀念章,張靈甫將軍的抗日功績得以正名。

張靈甫自幼酷愛書法,博覽群書,屬於學霸類型的,中學時代書法受過國民黨元老於右任的肯定,大學考上北京大學歷史系,上了一年後因為家庭困難學費拖欠 。

張靈甫從北大輟學後,趕上北伐戰爭革命烈火時期,為了實現報國理想他報考了黃埔四期投筆從戎,畢業之後分配到一線作戰部隊,立有軍工。

張靈甫31歲的時候已經晉升為團長,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時候,他犯了殺人罪,被殺的是他的妻子張蘭,被判入獄服刑。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日軍佔據東北,策動華北五省自治,劍指上海。國民政府對於前線中層軍官需求旺盛,於是出臺政策只要沒有政治問題其他犯罪前科都可以戴罪立功,張靈甫出獄後被安排74軍服役。


真正讓張靈甫名揚四海的是1938年10月的德安大捷。這場大捷是國民黨繼臺兒莊勝利後的又一次大勝,而張靈甫在這場戰役中立下了頭功。當時,日軍106師團佔領了軍事高地張古山,要殲滅日軍,就必須先拿下張古山。在討論作戰方案的時候,眾將都認為張古山山勢陡峭,工事堅固,易守難攻,拿下絕非易事,只有張靈甫提出了一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辦法,解決了張古山戰鬥。張靈甫的辦法是一面以大軍在正面佯攻,一面派突擊隊突襲人跡罕至的張古山背面,以奇兵制勝。

當然,這個突擊隊長的任務自然就落到張靈甫頭上,他帶著一批精兵強將穿過艱險的深山峽谷,攀上了張古山。

日軍根本沒料到,中國軍隊會在這黑燈瞎火的晚上爬上鳥獸絕跡的張古山,所以,當張靈甫的突擊隊逼近的時候,許多人還在睡夢之中說著夢話。匆忙迎戰的日軍,與張靈甫鏖戰五日五夜,最終難逃被殲滅的命運,而張靈甫身中7塊彈片不下火線,最終順利拿下張古山。

張靈甫這一戰之後可出了大名,成了全國皆知的抗日英雄,這還要感謝著名劇作家田漢的藝術再現。在德安大捷後不久,田漢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的委派,來採訪張靈甫,光采訪報道還不夠,田漢還以張古山之戰為藍本,編寫了話劇《德安大捷》,由田漢的演劇隊排演並向長沙市民和74軍的官兵作了公演。在戲劇家的生花妙筆下,張靈甫以真名真姓在劇中出現,成了劇中歌頌的抗日英雄,從此名震天下。


74軍將士奮勇抗倭的事蹟深深感染了田漢,這位《義勇軍進行曲》的作者,除編寫話劇外,還主動揮筆作詞,和作曲家任光一道為74軍創作了一首慷慨激昂的軍歌:我們是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鋒。……跟著先烈的血跡,瞄準敵人的心胸,我們愈戰愈能,愈殺愈能。

德安打劫之後,張靈甫得到蔣介石重視,隨後的淞滬會戰,長沙會戰,南昌會戰後一系列抗日戰爭,張靈甫越戰越勇,晉升為74軍軍長。蔣介石在抗日戰爭中,每逢有苦戰惡戰猶豫不定的時候,張靈甫就成為突擊隊長的首選。

抗戰勝利後,74軍改編為74師,張靈甫擔任國軍戰鬥序列中為數不多中將師長,蔣介石也不惜血本利用美國軍援,打造全副美式裝備和訓練的整編74師。


唐俊龍55398571

張靈甫是一個典型的馬謖式的人物——因敗成名,所以網上又被稱為張馬謖。

張靈甫是國民黨造神運動的產物,由於他被國民黨“認定”“自殺成仁”,很符合國民黨一向宣場的“孝忠黨國”“殺身成仁”的口味,因而被塑造成英雄典型,大加宣揚。但仔細研究張靈甫的材料就會發現許多不實之處:

1、抗日名將說。張靈甫在抗戰期間擔任的多是團長、旅長一級的職務,後期才當上師長,抗戰結束時也不過是個副軍長,到死也只是個少將軍長(軍銜、職銜都是少將),地位之低甚至連一張與蔣介石的合影都沒有,而且張靈甫拿過的最高勳章也不過是三級寶鼎(國民黨當時的勳章分三個級別,即青天白日,寶鼎,雲麾,後兩種又各自細分為三個級別,三級最低。而青天白日早已濫發無數,更不用說寶鼎和雲麾了)。可見國民黨本不承認他有多大的抗日軍功,純屬後來宣傳需要。

2、奇襲張古山說。此戰確有發生,但宣傳的太過邪乎,即所謂張靈甫親率突擊隊攀上懸崖奇襲張古山,然而張古山只是一座小山,並無懸崖,且戰後張靈甫並未獲得多少表彰,足見宣傳之不實。

3、田漢話劇說。所謂田漢為張古山之戰而編寫話劇,張靈甫親自主演,被廣泛宣傳,然而遍查田漢作品,並無此作,可見又是一出偽料。

4、雪峰山之戰說。湘西會戰又稱雪峰山會戰,被國民黨稱抗戰的最後一戰,張靈甫時任74軍副軍長,於是也被宣傳列入張靈甫的作戰記錄,然而實際上張靈甫當時在陸軍大學上學,並未參戰。

5、北京大學說。宣傳上稱張靈甫肆業於北大歷史系,後棄學從戎,考取黃埔軍校,從而開始了軍事生涯,這又是一段公案,因為北大的入學記錄里根本沒有張靈甫或張鍾麟這個人。

6、自殺說。國民黨宣傳張靈甫“自殺成仁”,還繪聲繪色的宣稱是命令部下向自開槍(官老爺連自殺也讓別人代勞?),而我軍的說法是擊斃,也一些說法是有戰士惱羞成怒,違反紀律將其俘虜後槍殺,總之,我軍官方統一口徑是擊斃。郭景雲自殺,劉戡自殺,戴之奇自殺……我軍從不隱瞞,至於張靈甫死法也完全沒有必要造假,倒是屍首在我軍這裡,屍檢由我軍做的,國民黨是怎麼知道自殺的?僅憑決死遺言?拜託,這樣的遺言多的是,也沒見幾個自殺。

張靈甫的成名除了國民黨的大力宣傳之外,與我軍的推波助瀾有很大關係,因為孟良崮戰役被視為打破國民黨重點進攻的標誌性戰役,擊斃張靈甫被寫入了教科書,讓廣大人民所熟知。

綜上所述,張靈甫只是個國民黨的普通將領,並沒有什麼輝煌的歷史,他的成名與歷史上的趙括、馬謖一樣——因敗成名。

PS:國民黨逃到臺灣後編了本名為《張靈甫烈士傳》的小冊子,吹噓張的許多“事蹟”基本來自於這個小冊子。鍾子麟的《蔣介石悍將張靈甫》在大陸培養了大量張粉,其“事蹟”也來自那本小冊子,並添油加醋的大肆渲染了一番。


標準豬腰子臉

菸酒閣大學士國軍將領系列十六:整編74師中將師長張靈甫。張靈甫是國軍軍級將領中能力最突出的一個,作戰勇猛靈活、擅長書法,因上高會戰被日軍打傷腿部,被稱“跛腿將軍”。其指揮的整編74師(第74軍)是國軍戰鬥力最強的部隊,被譽為五大主力之首,74師歷任師長俞濟時、王耀武、施中誠。特別是王耀武擔任軍長期間,在抗日中立下赫赫戰功,萬家嶺、長沙會戰殲敵無數,獲得過全軍唯一的飛虎旗,被譽為抗日鐵軍、虎賁軍,日本人稱之為支那第1恐怖軍。抗戰勝利後因駐守南京被稱為御林軍。內戰爆發後整編74師在華東戰場充當急先鋒,攻克兩淮、漣水、兵指臨沂,脫離友軍衝在最前面,粟裕調動華野所有主力,準備將張靈甫圍殲。張靈甫見退路切斷退兵孟良崮,蔣介石以為抓住戰機,令張靈甫堅守待援、不得突圍,並指揮外圍國軍主力,準備裡應外合,誰知各路國軍保存實力,見死不救,致使74師全軍覆沒。



張靈甫(1903-1947),又名鍾靈,字靈甫,又字鍾麟,陝西長安縣人。1903年3月,出生於長安縣東大鄉東大村,1921考入長安中學,1923年考入北大歷史系,期間同第一任妻子邢鳳英結婚,後因無力負擔學費而退學。1926年張靈甫聽從於右任建議考入黃埔四期,與胡璉、李彌、林彪、劉志丹是同學。畢業後在21師任見習排長、排長,並開始參加北伐,北伐結束張靈甫調第1師任職,一直升遷至團長。


額頭負傷的張靈甫留著頭髮掩蓋傷疤。

1933年張靈甫當上第1師獨立旅第1團上校團長,經朋友介紹,與吳海蘭認識。1933年冬,兩人在四川廣元拜堂成親。—年後,女兒張清芳出世。 1936年,張靈甫槍殺了結婚三載的第二任妻子吳海蘭。東窗事發後,張靈甫遭到了婦女界的一致討伐,胡宗南出於憐才,他沒有執行蔣介石派人押解張靈甫到南京受審的命令,而是要求張靈甫自解南京。張靈甫帶著少量盤纏上路了,用完了盤纏後他就賣字餬口,一路走走停停,兩個多月才來到南京。隨後被判入獄10年,在南京“模範監獄”服刑。

“八一三”淞滬會戰,因王耀武保舉,張靈甫任第74軍第51師第153旅第305團上校團長。1937年12月5日,張靈甫率305團投入南京保衛戰在淳化鎮附近構建新陣地,阻擊日軍掩護王耀武51師退入南京,雙方展開肉搏戰,張靈甫的左臂中彈負傷不下火線,在戰役中張靈甫率部死守華嚴村以一團之力與日18師團血戰一晝夜,最終也因傷勢嚴重,渡江後不久暫別部隊回到西安養傷。
張靈甫與王玉玲結婚照。


1938年4月,51師在黃陂接受軍委會考評,張靈甫305團的成績在閱後評定中,名列全師第一。1938年,徐州會戰中,張靈甫因作戰有功擢升為51師153旅少將旅長。 1938年10月8日,武漢會戰中,日軍第106師團陷萬家嶺。9日,薛嶽下令從各師中選派精兵強將,組成敢死隊,於當日晚7時從敵後偷襲敵軍,搶佔制高點,兩面進攻,敢死隊隊長為張靈甫。張靈甫親率一支突擊隊從日軍疏於防範的張古山後山絕壁上進攻,飛奪張古山。得知德安大捷之後,田漢受時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的委派,採訪張靈甫等人,刊登《中央日報》,並編寫的話劇《德安大捷》,張靈甫以真名真姓在劇中出現,德安戰役之後,張靈甫榮獲四等雲麾勳章。


1940年冬,張靈甫出任74軍58師副師長。 1941年3月15日,張靈甫代理58師師長,指揮58師參加上高會戰,作為上高會戰的首功部隊74軍的核心部隊58師與餘程萬的57師一起與日軍血戰11日。此役58師榮獲國民政府第一號武功狀和最高榮譽“飛虎旗”,被譽為抗日鐵軍。1941年9月26日,第二次長沙會戰,日軍調集第六師團,第三師團,以及第40師團圍攻74軍,在永安58師孤軍作戰,與日軍精銳的第三師團主力和第六師團一部混戰,1941年10月24日,張靈甫接任58師師長。

1942年6月,張靈甫參加浙贛會戰,1943年6月6日,鄂西會戰,74軍打擊敵獨立混成第17旅團,6月13日,張靈甫率58師主力收復甕安。 1943年11月,常德會戰收復黃石,九溪。12月8日復向停留在漆家河畔的第13師團發起進攻,第13師團的最後防線終於被突破。1944年5月,張靈甫升任74軍副軍長兼58師師長參加第四次長沙會戰。此後張靈甫一直在湘鄉至邵陽一線繼續與敵40師團鏖戰。

1944年7月23日,張靈甫率58師向金蘭寺方向出擊,與116師團激戰兩人,與敵援軍激戰2日,於27日立即派部猛攻金蘭寺,在張靈甫與唐伯寅(19師)的合力奮戰下,金蘭寺終告克復。29日,張靈甫到達衡陽附近,雞窩山,張靈甫師負責進攻雞窩山日軍,8月8日張靈甫收復雞窩山,通向衡陽大門敞開。 1944年8月,張靈甫因功授勳,膺榮寶鼎勳章。



華野副司令員粟裕。

1945年4月,在湘西雪峰山戰役,張靈甫指揮74軍58師在鐵山與日軍主力血戰獲勝,獲三等寶鼎勳章,抗戰勝利後頒授勝利勳章,再獲頒忠勤勳章,獲得了美國金棕自由勳章。不久之後,74軍奉命衛戍南京,張靈甫升任74軍中將軍長兼南京衛戍司令,被稱為御林軍統領。

張靈甫接任師長後,整編74師的實際作戰能力:

  1. 作為五大主力之首的74師,大家一定會認為是全副美械裝備,其實非也,74師是美日械混編,武器裝備遠不如第5軍、新6軍、18軍(這幾個軍均配置坦克裝甲部隊和大量汽車),74軍作為抗戰主力,一直優先得到兵員補給,使得部隊老兵比例達到90%,軍官全部為黃埔畢業。抗戰後74軍進行整編,從3師9團改為3旅6團。隨著老兵退役和戰損以及補充了4000名偽軍,74師作戰能力和老兵比例下降。孟良崮戰役前,74師恢復3旅9團,但新增的3個團還在安徽整訓,沒有參加戰鬥。 在孟良崮戰役前,74師累計傷亡1萬人,張靈甫要求到後方修整,遭到拒絕,但答應給予1萬人的兵員補充。實際上8500名補充兵員是在安徽的三個補充團,張靈甫只好把運輸團中的2500老兵編入作戰部隊,所以74師實際部隊與滿額編制差距很大,戰鬥力也下降不小。
  2. 74軍成軍較晚,沒有趕上更換德械,但是是國軍最早換裝蘇械的4個軍之1,並第1個換裝美械。張靈甫發現在實戰中,美械武器彈藥消耗量大,逐將單兵武器換成了國產和日械,除榴彈炮、山炮、戰防炮是美械外,迫擊炮、輕重機槍基本是國產、美械對半開。在作戰中損耗的武器一直沒有得到補充,3個補充團只能裝備中正步槍,而運輸、輜重部隊只有副班長以上才配置武器,士兵赤手空拳,說明其武器匱乏的窘境。
  3. 理論上看,74師裝備105毫米榴彈炮12門,75毫米山炮36門,81毫米迫擊炮72門,37毫米戰防炮48門,60毫米迫擊炮324門,重機槍144挺,火箭筒72具,火焰噴射器54具,輕機槍486挺,衝鋒槍2000支,春田步槍12000支。實際情況除榴彈炮、戰防炮、山炮外,武器大多沒有足額。74師汽車裝備數量很少,彈藥多靠騾馬運輸,造成彈藥配額不足(孟良崮戰役74師只發射7000枚炮彈)。另外營級骨幹火力,是美製水冷式重機槍,一旦離開水源作戰,幾成擺設,極大影響74師作戰能力。
  4. 漣水戰役後,隨著老兵大量退伍和戰損,戰死的基層軍官非常多,老兵佔比已下降到40%,許多官兵不願打內戰,紛紛要求留在駐地和請假,甚至發生5%的士兵逃亡;由於內戰造成官兵待遇下降,軍心渙散。張靈甫為提高士氣,成立了督戰隊、情報組、精神組,戰時可槍殺臨陣脫逃士兵。種種辦法依然沒有多大作用,如垛莊是74師出發地,儲存大量輜重補給,守軍1個團連一個晚上都堅持不了,所以這個時期74師戰鬥力已經落後於新1軍和新6軍了,五大主力之首已名不副實。
張靈甫的軍事指揮能力和戰術特點
  1. 張靈甫的輕敵冒進,造成全軍覆沒。而粟裕原先作戰計劃,是要殲滅第一兵團右翼桂系整編第7師和48師,這2部急於爭功,已突出兵團陣列。不料解放軍破譯了第一兵團電文,得到了全部部署:以整74師為中央突擊,整25、83師掩護兩翼,整66師掩護25師側翼,整7、48師掩護83師側翼。粟裕放棄原計劃,重新尋找戰機。果然張靈甫輕敵冒進,不待整25師、83師行動,離開垛莊向孟良崮進犯。傳聞兵團司令湯恩伯得知74師獨自冒進,大吃一驚,親自坐上吉普車去追,也沒能把張靈甫追回。
  2. 張靈甫性格孤傲,寡言少語,自視甚高,看不起同僚,74師官兵上下都有看不起友軍的毛病。孟良崮戰役前,第1兵團將74師劃歸83師李天霞指揮,李天霞一開始也非常照顧74師安全,但是張靈甫看不起李天霞(兩人不和)已及83師的戰鬥力,強烈要求歸整編25師黃百韜指揮,而黃百韜命令張靈甫向25師靠攏,張靈甫又以孟良崮陣地已搭建好,一口回絕。張靈甫孤傲的性格造成了後來李天霞、黃百韜見死不救,李天霞只派1個營,打著1個旅的名號假裝救援;黃百韜親率4個團也在戰場外觀望,結果趕來增援的整65師見狀,也按兵不動了。

    整編25師師長黃百韜。
  3. 解放軍總結74師戰術特點:以正面佯攻、側後迂迴或超越攻擊。部隊驕橫,作戰精神較強,善於集中兵力、火力,善於使用小部隊進行錐形滲透我側背,錯亂我部署,但不擅近戰。

孟良崮戰役經過:1947年3月,國軍在山東戰場投入了60個整編旅(師)約45萬人:以43個旅25萬人組成三個機動兵團,另外以17個旅20萬人組成負責後方守備和策應。張靈甫對於山區作戰很是不滿,多次要求到平原地帶作戰或修整,被國防部拒絕。5月上旬,解放軍主力東撤萊蕪、新泰、蒙陰一線,國軍判斷解放軍已經“兵疲勢衰”,遂命令第一兵團向坦埠、沂水推進,第二兵團向博山、張店推進,尋找解放軍主力決戰。第一兵團以張靈甫的整編74師居中,整編25師、83師為左右兩翼,限令兩天拿下坦埠。5月11日,74師按計劃開始進攻。但張靈甫只派51旅北渡汶河,兩個主力旅則始終留在汶河南岸,第一兵團卻要求74師必須全師北渡汶河,務必於14日中午前佔領坦埠。在兵團的壓力下,張靈甫才決定13日留下一個後衛團,主力渡河全力向坦埠發起攻擊。

13日,74師經激戰攻佔馬山、邁逼山、大箭,距離坦埠已不到6公里。但25師、83師進展緩慢,張靈甫為避免孤軍深入,於傍晚下令放棄新佔陣地,只在前沿要地留少數部隊警戒,主力全線收縮至汶河沿岸,使全師處在可進可退的態勢。 13日入夜後,74師全線遭到解放軍主力猛攻,更嚴重的是兩翼的83師和25師也在解放軍的猛烈攻擊下被迫後撤,74師與左右兩翼就出現了10多公里的空隙。5月14日一早,74師正準備按計劃向坦埠進攻,不料各旅報告對面解放軍已經搶先發起進攻,而且投入的兵力比前兩天還要雄厚,張靈甫立即命令暫停進攻,就地轉入防禦,但解放軍對74師兩翼合圍的鉗形攻擊態勢已經非常明顯。

上午9時許,張靈甫決定不再服從攻取坦埠的命令,以51旅為前導,師部居中,57旅殿後沿孟良崮以西向南撤退,58旅則佔領孟良崮一線掩護師主力後撤。74師的撤退還是比較迅速的,在中午前後51旅已經到了孟良崮附近,預計14時左右撤到垛莊。關鍵時刻,正向垛莊穿插迂迴的華野1縱比74師搶先趕到了孟良崮,發現74師主力正在南撤,1縱獨立師1團果斷放棄搶佔垛莊的原定計劃,轉而搶佔公路東北的285高地及西北無名高地。幾乎與此同時,獨立師3團也搶佔了孟良崮以西的330高地,隨後1團、3團便佔據高地向正沿公路撤退的74師猛烈開火。

張靈甫接到51旅退路被切斷的報告,立即命令51旅全力反擊285高地和330高地,同時決定全師退守孟良崮。這時,解放軍4縱和9縱從北面壓過來;8縱已切斷74師與83師的聯繫。張靈甫只派了一個團控制孟良崮,主力擺在界碑、臨蒙公路兩側便於機動的位置,並儘量與左右兩翼友軍相連接。張靈甫做出的部署完全是依託制高點靠攏友軍,重點在於自保。 孟良崮是石頭山,石質堅硬,無法構築堅固工事,如果炮火落在山上,石頭崩裂,還會將火炮的殺傷威力進一步放大。經過反覆爭奪,74師各旅都在黃昏前佔領了指定位置,張靈甫也將師部安排在540高地,總算鬆了一口氣。

華野已經意識到孟良崮的重要性,在14日上午連續三次緊急命令1縱佔領孟良崮,但1縱拼盡全力趕路,還是比74師晚了一步。在中午前趕到的只有獨立師的2個團,於是粟裕只好命令1縱暫停攻擊孟良崮,等待其他部隊到來。蔣介石得知消息後認為,74師佔據著制高點,握有地利之優,加上其強勁的戰鬥力,附近又有重兵集結的外圍部隊,正是與華野主力決戰的大好時機。於是蔣介石親自下令74師堅決固守孟良崮,吸引解放軍主力,來個“中心開花”!

這時解放軍的合圍態勢確實還未形成,74師如果全力突圍,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張靈甫認為突圍會違背蔣介石的命令,同時丟失大量重裝備,即使突圍成功也會受到處罰;而固守待援的話,目前74師建制完整,控制著制高點,與兩翼友鄰的距離也只有數公里之遙,堅守一兩天自然不在話下。國軍重點進攻山東的首要目標,就是要和華東解放軍主力決戰,但一個多月以來,他們一直在沂蒙山區來回折騰,始終沒有找到解放軍主力,現在解放軍主力盡出,正是決戰的大好時機,所以張靈甫覺得“中心開花”的計劃是可行的。戰役開始後,74軍孤軍奮戰,左右兩翼的25師和83師裹足不前,短短几公里的距離,三天都沒能打通,最終將張靈甫陷於了彈盡援絕的境地。至16日下午,74師被殲滅,張靈甫兵敗身死。

國軍追責檢討:張靈甫死後,蔣介石勃然大怒,傳說第1兵團司令官湯恩伯自求辭職、下跪認錯,被蔣介石用手杖打的頭破血流。檢討會上當場逮捕援救不力的李天霞。整編25師長黃百韜主動請罪,言稱張靈甫不聽命令,擅自脫離友軍作戰,自己帶25師拼死相救,無奈功敗垂成。顧祝同見黃百韜主動攬責,也大加庇護,說張靈甫不聽軍令,導致兵敗,於是74師戰敗的責任,都推到死去的張靈甫身上了

張靈甫在孟良崮的師部指揮所。

張靈甫曾有過四次婚姻,每位夫人各成活一個孩子:第一位夫人邢鳳英生長子張居禮,第2位夫人吳海藍生長女張芳雲;第三位夫人高彥玉生次女張慧君;第四位夫人王玉玲生次子張道宇。王玉玲先去了臺灣,但張靈甫的撫卹金一直沒有領到,生活困難,孫立人把她安排到美國做會計工作,退休後回國定居,將張靈甫遺骨帶回上海安葬。





張靈甫死後,華野宣告勝利,並進行了戰場打掃,清點人數時發現少了7000人,於是華野下令重新打掃戰場。終於發現孟良崮山坳處整整齊齊坐著彈盡糧絕的7000官兵,可見74師戰場素質之高。據華東人民解放軍20號公報,報道孟良崮戰役殲滅國軍32000人,其中包括俘獲74師官兵19676人、救援部隊整25師、整11師、第5軍傷亡6000人。


74師老長官王耀武。

74師在孟良崮作戰時,並沒有全員到齊,有三個補充團和1個榴炮營因為武器未全,留在後方整訓。而74師副師長邱維達因在家養病,沒有在軍中得以逃脫,蔣介石下令重建74師,王耀武保舉邱維達為整編74師師長、李人俊為參謀長。74師基礎官兵除3個補充團外,還有約5、6000在漣水、孟良崮負傷的官兵歸隊,王耀武支援了大量第2綏靖區的軍官,以及解放軍釋放的一批軍官為基礎:以3個補充團加歸隊老兵成立51旅、以山東警備2旅為57旅、以廣東航空警備旅為58旅重建74師。經過半年多訓練,於1948年重新投入戰場,並顯露出高於一般國軍的戰鬥水平。在濟南戰役中,王耀武唯一要求就是空運74師1個旅協防濟南,最終只到了一個團,王耀武也是如獲至寶。74師在1948年恢復為74軍番號,劃歸第2兵團邱清泉編制,在淮海戰役中包圍在陳官莊,於1949年1月被完全消滅。


不請自來!表示一下我對張靈甫的一些看法!


1、張靈甫的死只是在表明自己的愚忠之情,不是為國為民族大義而死!只是在向校長表白自己的忠孝!

2、張靈甫被人冠以抗日名將!本人認為此冠名實屬不實! 他在抗日戰爭中,從團長幹到副軍長,參加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上高會戰、武漢會戰、長沙會戰、浙贛會戰等這些會戰確屬是個身經百戰之將!但是這些戰役他只是參與者!執行命令的基層指揮者(會戰中師級幹部實屬基層幹部)!他更是想在這些戰鬥中尋找為報答校長的恩惠(校長護犢子赦免他殺妻之罪)! 稱得上是抗日名將的當屬在戰役中起到指揮決策的英明之將!如薛嶽、衛立煌、李宗仁、張自忠、傅作義、孫立人、杜聿明等人!還有那些為國捐軀的將領!張靈甫只是在決策下的執行者,和為逐名求利的一個低級將領!他的後人還一直在鼓吹他的功績、誇大他的功績!



3、 張靈甫為人太過侍寵獨斷!仰仗校長對他的寵幸!目中無人,貶欺同仁,無視上司!動不動就越級請令和回報!只為的是在校長面前逞能!

4、二戰漣水初獲勝果,便孤軍冒進,妄圖實現臨陣才想出來的掩蓋自己冒進之過的“中心開花”之策!幸戰神粟裕在極難之條件下將其殲滅!並使之斃命!其死也是個有說法!近年可靠消息是一位連長在俘獲他後將其槍決的!不是大義自裁!


5、較之他同為黃埔四期的同學!他簡直不值一提!林總、劉志丹、胡漣、李彌......! 6、不忠:只為報恩,只圖私慾、只是效忠個人,不曾心懷民族國家!

不孝:作為校長的忠實弟子,不能孝從於令!盡給上屬校長找麻煩!違抗上令!

不仁:貶排同仁,爭鋒奪芒,這也是導致他孤軍無援的主要原因!

不義:殺妻,即使妻子犯下錯誤也不應該私自刑法!


簡單的表達了我的想法!不喜可噴!


杜陵閒人

黃埔四期中的佼佼者不少,有林彪、劉志丹、李彌、胡璉等等,但張靈甫即使和這些佼佼者比起來,也不遑多讓,他是一個悲劇的英雄,他是一個矛盾著的英雄,但無論怎樣,他至少是一位值得任何人尊敬的抗日英雄。



黃埔四期畢業後,他和大多數黃埔生一樣,成為了低層軍官,投入到了轟轟烈烈的北伐中去,他做過見習軍官,也當過排長,北伐結束後,經過戰火洗禮的他成為了團長。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張靈甫迎來了他一輩子中九死一生但卻大義凜然的時刻。



1937年8月,他率部參加淞滬會戰,12月,沒有任何休整的他又率一團之力參加南京保衛戰,在此次戰役中,他以一團之力阻擋日軍18師團,與其血戰一晝夜,重傷不下火線,後來成功完成任務,卻因受傷而暫時退出了戰場。沒過多久,他又參加了徐州會戰、武漢會戰、上高會戰、長沙會戰,他的腳步幾乎踏遍了整個抗日戰場,他在德安大捷中的表現被編入話劇,這足以說明他是個英雄。



但英雄的定義似乎必須是完美的,在內戰爆發後,他成為了蔣獨裁政權的先行者,他一戰漣水,在戰漣水,直到獲得“青天白日勳章”,但這不久,他便殞命於孟良崮。

或許對於張靈甫來說,他的下場是自己選擇的,但對於國家,他是無愧的。


風流倜儻張四少

張靈甫(1903-1947),字靈甫,陝西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國民黨陸軍中將。

張靈甫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寫的一手好書法,師從於右任。在於右任的建議下,考上了黃埔軍校第四期,與胡璉、李彌、林彪、劉志丹是同學。

北伐戰爭結束後,張靈甫在國民革命軍第一師當軍官,該師被稱為“天下第一師”,師長為胡宗南。張靈甫後來幹到了該師的上校團長,後因張靈甫殺妻,官司打到了宋美齡哪裡,張靈甫被判刑入獄。



抗戰全面爆發後,張靈甫被特赦,擔任74軍51師第153旅第305團上校團長(此時軍長為俞濟時,師長為王耀武)。南京保衛戰時與日軍第18師團激戰一晝夜,張靈甫輕傷不下火線,張也因此戰升任第153旅副旅長兼該團團長。

萬家嶺戰役期間,張靈甫擔任敢死隊長,親率305團,學三國時期的鄧艾,偷襲日軍防守較為薄弱的張古山,取得了德安大捷。此戰之後,張靈甫接受了田漢的採訪,其編寫的話劇《德安大捷》,張靈甫以真實名字出現,張也因此戰獲得了四等雲麾勳章。

第二次長沙會戰時,張靈甫代理74軍第58師師長,在永安孤軍奮戰,對手為日軍第三師團和第六師團的一部分。58師一萬一千多人,此戰傷亡超過40%。戰爭結束後,張靈甫任58師師長。

1943年張靈甫率58師收復了常德,44年張升任74軍副軍長兼58師師長並參加了第四次長沙會戰。45年雪峰山戰役時,張的58師在鐵山與日軍血戰取得了勝利,張因此獲得了三等寶鼎勳章。抗戰勝利後張靈甫升任74軍第四任中將軍長(前三位為俞濟時、王耀武、施中誠),並奉命衛戍南京,被稱為“御林軍”。


1946年74軍被整編為74師,下轄51、57、58三個旅,總人數324000人。由於使用清一色的美式裝逼,整編74師的戰鬥力是五大主力之首。

1947年,整編74師孤軍冒進,被華東野戰軍消滅於孟良崮。

張靈甫在抗戰中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解放戰爭中又充當了蔣介石進攻解放區的急先鋒,解放軍對此咬牙切齒。張算得上是一名悍將,但又恃寵而驕,除了蔣介石之外,他誰都瞧不起。因此,與同仁的關係也處得不好。因與整編83師長李天霞有矛盾,孟良崮戰役時,李天霞見死不救。整編25師師長黃百韜救援還比較給力,但就是突不破解放軍的阻擊。


歷史軍魂

“興起于軍旅,而死於行伍,此為天經地義之事。”這是歷史對於張靈甫最為中肯的評價。

作為一位軍人,他盡到了一個軍人應該進到的責任,這就夠了。在抗日戰爭時期,張靈甫的74師幾乎參加了所有的國軍對日軍的重大戰役。殲滅日軍無數,被稱為“抗日鐵軍”,張靈甫本人也因為抗日戰爭而斷了一條腿,人稱“瘸腿將軍”。

我們認識張靈甫更多的是從當年解放戰爭中他被我軍全殲而瞭解這個人的。張靈甫的確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軍事家,要不然也不會執掌國民黨五大王牌之一的74師,當年為了包圍並全殲埃4師,我軍一共動用了9個縱隊20餘萬人,才徹底的把他圍住,雖然張靈甫想要來個“中間開花”決勝戰局,但他錯誤的估計了自己隊友的實力,落得這樣的下場也是可悲。

蔣介石為他的死痛心不已。作為一個職業軍人,他這麼做是沒有錯的,他盡到了一個軍人應該進到的責任,戰至最後一兵一卒,其決心可以從他最後的遺書中看出:我與仁杰決戰至最後一彈,飲訣成仁,上報國家與領袖,下答人民與部屬。老父來京未見,痛極!望善待之。幼子望養育之。玉玲吾妻,今永訣矣!

不過我個人認為他的人生有一個汙點,就是當年的殺妻事件,在任團長之時他因為妻子偷了他的絕密文件憤而將自己的結髮妻子槍殺,並因此獲得了十年的牢獄之災。這一點我很不欣賞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