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摹可以畫的很好,但是不臨摹就畫的很醜怎麼辦?

羅福添

臨摹畫畫跟臨摹字帖的道理是一樣的,臨摹的多了,自然就能自成一派,所以不臨摹就畫得醜,只能說明臨摹的還不夠多。能夠按照別人畫的東西照著畫一般,而且畫得很好其實也是一種能力,所以我們才會經常看到一些以假亂真的名畫。但是想要成為一名畫家的話,一直靠著臨摹是遠遠不夠的。

臨摹就只能一直停留在原作的感官上,並沒有賦予新作新的感情,而一副好的作品需要作者去細心研究,包括了光線、顏色、線條的虛實、筆觸的力度等等,所以臨摹只是初學者的起步,真正的作品是需要帶有作者個人的感情色彩的,讓別人能夠通過你的畫作讀懂你要表達什麼,那麼你就成功了。

如果以離開臨摹就畫得很醜,小新可以給你一個小小的建議:多寫生。可以先從簡單的蘋果梨開始,慢慢去描繪雕塑甚至是人體模特,自己主觀去感受物體在光線中產生的變化,在不斷地練習中摸索到一些技巧,比如顏色要怎麼運用、物品要怎麼擺放能跟光線更加貼合、筆觸的大小虛實要怎麼更好地表現。

放棄臨摹,開始自己畫畫,不要擔心畫的醜,一開始就畫得好看的人,可能是孃胎裡面帶出來的先天優勢。除了不斷地練習,還需要多鍛鍊自己的眼裡,去判斷物體各個角度帶給你的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相信在不斷的練習中你會畫得越來越好看,越來越出色的。


新氧生活

你問的問題是臨摹作品會不會比寫生差?我的回答是,臨摹作品,肯定比寫生要好。初學者如此,大師也是如此。

我們大體上可以說,初學臨摹也叫零基礎臨摹,這一階段,主要是依賴臨摹,自己還沒有獨立完整的繪畫技法。所以,需要多練習一些臨摹的基礎上,把繪畫基礎知識補一補。

你剛開始學習畫畫,什麼都不清楚,不管中國畫還是油畫,也就是依葫蘆畫瓢而已,而且,你是怎麼臨摹出來的,你都不一定明白呢!


零基礎的臨摹當然比不臨摹,就去寫生的畫要好一些的。這是沒有商量的。因為,臨摹的作品,各種技法藝術安排都是成功的,而你的寫生還屬於練習。

比如臨摹中國畫,最容易的,也就是工筆畫。因為,只要把線條畫出來,色彩不是很髒,基本就可以了。

但是,有一定藝術理解的臨摹,即使是工筆畫,也是不好臨摹的。

比如,像張大千臨摹敦煌石窟繪畫的那個臨摹水平,絕對不是現在一般研究生能拿下的。何況你是一個初學者呢!因為,有藝術要求,那臨摹的技術甚至比創作還要嚴格。

現在我們能夠看到臨摹藝術水平很高的是常書鴻先生的女兒常沙娜。

所以,臨摹有不同要求。最高的要求,需要專業水平很高的研究生才能完成。

所以,大家不要把臨摹看得很容易。臨摹與創作同等重要。只不過是分工不同而已。


那麼,學習畫畫,要不要臨摹訓練?我看,這是必須的。所以,從繪畫技能訓練的意義來說,臨摹與寫生也是同樣重要的。

有一段時間,我們的院校教育觀念,認為臨摹是學習古人前人,沒有出息,學習繪畫直接以大自然為師。這是徐悲鴻的說法。

千千千里馬告訴你,這是徐悲鴻對美術教育不負責任的說法。至少是非常片面的。

如果,我們直接師法大自然就可以成為藝術大師,那麼,我們何必要進入美術學院學習繪畫?

繪畫有一套系統的知識。每一個時代的大師,他們的作品本身就是很系統的一套知識。你需要從各個方面去學習研究。


正如我們對大自然的研究一樣,你沒有一套系統的美術知識,大自然對你來說,並不是美麗的一幅畫。西方沒有這樣的例子。中國更是沒有這樣的例子。

所以,學習臨摹會對你的繪畫水平達到一個很高程度,意義是非常巨大的。

徐悲鴻先生為了學習油畫,他也不是先在大自然中學習的,而是在法國留學期間,臨摹了很多西方大師的作品,才奠定了他的油畫技法。恰恰相反,他沒有留學法國以前在上海也畫了不少寫生,但是,這些作品與他學習了臨摹以後的作品相比,那是天壤之別。

齊白石、張大千都臨摹過很多大師的作品才奠定了他們繪畫大師的
技法。

但是,從一個一般意義上來說,臨摹作品,肯定比你自己寫生的作品要好一些。因為,大師的作品,已經有自己的創造在作品之中,而你一般的寫生,絕對談不上有創造的。

怎麼辦?還是需要多臨摹一些大師的作品,同時提高自己的繪畫基本知識。例如,人物畫就要學習透視解剖,有了真真實實的人體繪畫基礎,加上你的臨摹的準確生動,慢慢會從臨摹的依賴中,逐漸有所自主,這樣,你的寫生,也會好多了。


千千千里馬

臨摹是初學者接觸繪畫必經的一個過程,但是,一味地臨摹,真的成不了畫家的。學習美術,臨摹一段時間後,掌握了一定的技法,就要學習寫生,創作了,另外,臨摹也需要技巧,第一步是對臨,就是照著原作不作更改的畫,每一筆都不放過,儘量達到與原作一致,第二步是有選擇性地對臨,到這個階段,應該對筆法有了一定的認識,臨摹時可以改變原作的用筆用色方法,加入自己掌握的技法,就是對原作加以更進一步的學習。第三步是背臨,就是不看原作,把作品的精髓用自己的筆法畫法體現出來,到了這一步,應該有一定的創作能力了,對繪畫也應該有了初步的認識,這一步熟練了之後,臨摹就應該告一段落了,如果還臨摹不寫生,創作,那樣可能永遠也不會進步了 ,因為學習到了一個提升的階段,就必須改變過去的學習方法,向更深入的方向發展。

你覺得臨摹很好,拋開原作就不知如何下筆,說明你的基礎還不夠紮實,還需要多練習,臨摹和創作共同進行,畫的不好沒關係,畫的多了自然就好了 ,畫畫本身也是一個熟能生巧的事情,不要急於求成,慢慢來,會成功的。



鄞粵強

那說明還是平時練習太少了,臨摹是把別人現成的作品不經過你的大腦直接照著畫,能畫好也是很正常的現象,很多同學都是臨摹畫的很好,而寫生就完全不會畫。


像那些書上大師的作品,都是經過大師主觀的去處理過的,物體的受光部怎麼去表現、背光部怎麼去體現、畫面整體的虛實怎麼去把握、筆觸怎麼擺、顏色怎麼去運用、環境色的表現等等,都是經過大師主觀處理過的,你去臨摹就相當於別人把做飯的食材一一準備好,調味料放多少量都給你稱好,你只是把這些食材全部做熟而已,當然很容易做好。

所以你現在需要練習的是怎麼去把握那些調味料的量、需要哪些調味料調和,熟能生巧,勤加練習自然就能自己做的很好吃了。 你現在必須要告訴自己不能依賴臨摹,你需要多寫生,看實物作品繪畫,鍛鍊自己的眼力,同樣的物體,在大師眼裡為什麼是那個顏色,而自己眼睛裡看到的是什麼顏色,大膽把自己看到的色彩往自己作品上堆,不要害怕畫錯,繪畫需要大膽,然後每畫一幅作品都要拿大師作品來比較,看看自己哪裡不足,大師是怎麼去表現物體的每個部位,自己哪裡需要改進,下一幅作品要避免上一幅作品出現的錯誤和缺點,無限重複練習。

大概畫個十張寫生作業就臨摹一幅大師作品,如此反覆做比較對比,潛移默化你的寫生作品就一定會進步的。


只是藝術

臨帖臨摹的非常像,自己創作的時候則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兒。如果長時間如此,則是落入了臨摹的陷阱。指導老師應該及時提醒,練習的目的是掌握方法,而不是為了臨的像,在臨摹的過程中,實際貫穿了一系列的基礎訓練,就書法而言,臨一個貼,即便是臨摹一百遍,每次的目的都是不同的,是有側重和對以前臨摹的不斷修正,從中掌握方法,所以臨帖絕對不是以臨得像作為唯一目標,當方法掌握後,臨的像只是一個結果。以上經驗之談,歡迎指正,共同探討。文後附拙作一幅,請大家指正。謝謝!



陳詩劍書法

我最近也是在自學畫畫,像這樣的情況,的確是基礎不牢固,還是慢慢來,從線條,到幾何體,到幾何體組合,靜物,石膏像,一步一個腳印,形練好了,再去找明暗,以上都是自己自學時候一些領悟,希望能幫到樓主




眾生皆草木



臨摹是畫畫和書法的必經階段,是加深認識、理解和學習的必經之路。就像幼兒學走路,必須參照別人的經驗,學習如何邁出第一步? 一步邁多大? 用多大力? 才可以走穩當,不致於跌倒。如果偷懶,想省去這一階段,將永遠學不會正確行走。

臨摹如鑄造,別人的經驗是一個模子,在模子的框架內,你通過自己的實際操作和直觀運用,才能鑄出自己滿意的形狀,如果不用模子,對繪畫初學者如同痴人說夢。

所以,臨摹必須堅持,直到你認為自己有能力走穩當,或不用別人模子,心中已有畫,並且能準確畫出來,才可以脫離臨摹階段。


繪畫的神韻是建立在所畫物像形狀準確的基礎上的,對繪畫初學者來說,不臨摹首先畫不好物像的形狀和結構,就更談不上畫出神韻了。

比如人體畫,雖然可以憑藉想像畫出人體五官和四肢,以及整體輪廓,但沒有具體的參照物,不但容易畫得比例不協調,身體器官畫不到準確位置,而且陰暗效果、層次關係等,都畫不出來。畫出這樣的人體,給人越看越像怪物,何談有美感。

臨摹不但要摹寫名家的經典作品,訓練和強化自己的手感,更要多進行實地寫生。寫生是非常好的臨摹,古今中外的繪畫大師,只要還能走得動,都在深入大自然和社會進行臨摹。

像中國山水畫大師黃賓虹,一生堅持臨摹寫生,已經是70多歲的老頭了,依然揹著畫夾深入巴蜀之地進行寫生,巴蜀之地雨後的潤澤,讓他畫風產生質變,最終成就他的渾厚華滋的焦墨山水風格。


再如,後印象派大師高更,為了展現土著人的生活狀態和精神狀態,在南太平洋塔希提島上整整生活了10年,每天觀察和接觸當地土著人,跟他們生活在一起,最終完成了鉅作《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成為曠世藝術臻品。

臨摹寫生是在現場捕捉物像的氣息,不但能活躍畫家思維,更能激發畫家的敏感度和觀察能力,從而提煉出物像內在的精神特質,最終達到形神兼備的效果。

因此說,臨摹是學畫之人一輩子的事,要活到老學(臨摹)到老,才能不斷進步。


鴻鵠迎罡

這是一個比較基礎的問題。但是經常困惑我們,在初學者之中很是常見。原因如下,本人粗劣的分析一下。

  1. 系統的繪畫訓練離不開臨摹。 我大學專業是古典油畫,學校對於臨摹課的安排伴隨著每個學期,尤其是大三的暑假實習,學生要去博物館臨摹大師原作,並且那次成績作為重要的升學考核標準。那是我第一次零距離臨摹大師原作,雖然只有一個月的時間,但那次臨摹讓我受益匪淺,真有勝讀十年書的快感。所以也是那一次使我成為了臨摹學習的信徒。可以說對我已經形成多年繪畫習慣產生了巨大震動。下圖為當時在博物館臨摹的照片。


  2. 初學者往往不明白臨摹的意義,說玄乎點就是不知道臨摹的真諦…臨摹可以說是學習繪畫技藝最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而不是機械的仿製出一幅作品,無論是初學者或者熟練者,臨摹是為了我們體會作者創作這幅作品的創作歷程,就像我們的靈魂進去了作畫時畫家的軀體,窺探他的一舉一動,揣測作者每一根線條每一筆顏色的初衷與意味。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臨摹要“
    動腦子”下圖為梵高臨摹米勒的作品。
    可見梵高不是單純的複製,而是更深層次的“追求”內在,也是有的老師所說的“變臨”,在臨摹作品中帶入自己創作思維,可以說是自己對原作的一種解讀,一種繼續創作。
  3. 簡單解釋為什麼往往感覺臨摹的作品比寫生好很多,如果假定一幅完美作品為100分,我們自己的能力為60分,寫生會得50分,而臨摹會的70分,因為臨摹的難度要低很多,所以50分的寫生與70分的臨摹本質需要的能力是一樣的,不要以70分的得分沾沾自喜,臨摹提高也很難。臨摹分數到90時會發現自己寫生也到70分了。下圖為費欣臨摹荷爾拜因的作品,也就是大師也需要臨摹大師的作品來學習,費欣的臨摹作品我們可以看到這幅素描裡面的“營養”成分,我們可以看到大師的臨摹與我們臨摹的差別,不單是技術上的層面,更是對於作品的理解深度,是這種“眼力”上的功夫遠勝於我們。 上為荷爾拜因原作,下位費欣臨摹作品。


  4. 大師的臨摹可見大師的功力。
  5. 反覆強調!描紅不是臨摹!數字油畫不是臨摹!那是消磨時間的玩具!那樣畫100張也沒有意義!


  6. 最後我要說的是感覺畫的很醜是好事!證明你對自己畫出的畫面還不滿意,還知道自己存在問題,甚至不知道問題在哪也無所謂,慢慢去尋找改進。醜是進步的前提基礎,也就是所謂的眼高手低,我認為這不是貶義詞,這時要放平心態,反覆練習,臨摹於寫生合理安排,不要“偏食” 最好找到合適的老師幫助自己,避免浪費精力和創作熱情。 什麼時候對自己的畫變得滿意了,這就危險了!

畫學家

繪畫要理解,就說素描吧,你要理解空間,空間就是你以前看的畫都是平面的,你現在要把它看成立體的,把這個立體用你的筆在紙上表達出來。


你要好好練練觀察能力,在寫生時,要把眼看到的通過分析,過濾掉無用的,把有用的記在紙上,要學會看光的直照,背光,反光。通過光的作用分析,把物體的各面表現出來。這裡有個方法,就是眼平視向前,眼略眯成—條縫,這樣眼的受光量小,你會發現物體表面明暗會比較分明。

動腦分析物體結構,任何物體都是由多個面組成的,只有學會觀察應用,你的繪畫才算入門。


曾憲全110401818

首先,作為一名學了三年美術的小姐姐來告訴你,我本身也是個小白,只是會單純的人物和板繪彩鉛。那麼臨摹的關鍵不是你讓你去單純的去臨摹一個作品,是讓你在臨摹中想出自己的不足和缺點。這樣你熟練之後才可以自由發揮。

繪畫本身就是一個天賦加勤奮的活,熟能生巧,畫的很醜說明你還有熟到一定程度。我從高中開始學習繪畫,今年大三,也臨摹大大小小上千張畫,難易程度不一。現在自己也可以畫一些任務,風景,等等。不能說很美,但至少看的過去。可能我自以為是吧。

現在在上大三,多多少少自己也會參加一些培訓增進一下自己的水平。

目前我正在往板繪方向發展,因為工作需要,手繪和彩鉛漸漸地放下了些。所以這些也是一種方法。

說到底,無論臨摹還是自己畫都需要日積月累,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