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是农村的父母,有的家庭能出来三个大学生(两个本科,一个研究生),而有的家庭只培养了一个大专生?

珂人尔

我来自农村,我们家4个孩子,2个上了大学,我把书念到了博士后。仅以我们村为例,我家还不算典型,以考大学的成功率来看,我家是50%,有的家庭是100%。


总结大学考取率和失败率的比例,我觉得高考取率的农村家庭一般有以下特点:

第一、基因因素。父母双方其中有一方大多是“学霸”,当然,这里的学霸不是说文凭有多高,而是父母有一方小时候念书念的也是极好的,但由于种种比如家庭贫困、家庭变故等原因不得不中途放弃。比如我的父亲当年也是我们村为数不多考上县城最好中学的学生之一。还有一个邻居,他家三个孩子全部考上了重点大学,这三个孩子的学习天赋,就遗传了其学霸父亲(也是重点高中的录取者,由于家贫不得已放弃了升学)

第二、家庭氛围。就我经验范围内所见,农村高升学率的家庭,父母至少有一方是爱读书之人,当然,依“书香门第”家庭的判断标准,农村人读书的标准并不高,很多仅限于小说、报纸、民间文学,但对于一个孩子而已,这种氛围已经足够熏陶出孩子的阅读天性。

第三、父母性格和作为的耳濡目染。农村学霸出身的家庭,一般父母双方至少有一方比较要强,表现为凡事都不想落人后,总想着要比别人强一点。这种性格无形中也会影响加强孩子的好胜心理。

第四、父母对教育的重视。这一点还不算典型,因为但凡中国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视都很普遍。

当然,相比较于以往大学的精英化教育,现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在农村,考上大学已经是一件稀松平常之事。现在有心的农村父母也逐渐从追求上大学转向上好大学,高等教育的等差呈现也越来越明显。虽然如此,具备以上先天和后天条件的农村家庭,依然还会占据优势。

以上,供参考。


孙卫华

既然题主提到了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了,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当时我觉得只要我足够努力,我一定能够考个名校,后来只考试了一所重点本科。在学校里面,我发现一个特点,农村的学生基本上是当时高中学生的佼佼者,城里的孩子一般是中等成绩考进我们学校的。


所以得出的结论就是除了家庭出身以外还有一个家庭教育问题。虽然农村孩子家庭背景是一样的,但是家庭教育不一样。当时因为成绩不好,父母把我送到我们当地的私立学校读书,学费很贵,差不多一年一万左右。但是很多农村孩子父母只愿意把送到当地的小学上学,环境很容易决定一个人的,自然以后的路也不同了。

还有就是基因,虽然有人说我在扯淡,以前我也不信,后来这个还是有道理的。有些人天生很聪名,有些人就不是很聪名。

牛博士:今日新农人签约作家,“田管家”农技问答专家。


鲜农场

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能考上大学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不管是只有一个大学生,还是有两三个大学生,对于农村家庭来说,都是非常成功的,至少在家庭教育方面如此。这些家庭(父母)也必定有他们的过人之处。


我是从农村出生的孩子,从小到大学习成绩都很好,后来顺利考取了本省的一所211大学,后来又以推免生的资格进入东部某985大学读硕士,现在南方某985大学读博士。曾经,我也很多次地思考过这个问题,为什么我能在学习方面PK掉绝大多数的同龄农村小孩,一路披荆斩棘地考上重点大学,甚至在做事情的认真程度,努力程度,思维能力等方面,比很多城市长大的孩子做得都好?


我的基本看法是,这和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变成一个“文化人”,离不开父母的影响。父亲小时候家里穷,也没念过几年学,好像只上到小学四年级就没有再上。母亲几乎没有上过学,可能顶多跟着学前班或一二年级的孩子,上了一段时间,后来由于某种原因就回家了。对于我的父母,以及生活在农村的无数个农村家庭的父母来说,他们上的学是严重不足的,对学习的新鲜感,渴望,以及幻想,才刚刚开始没多久,就被中断了。这导致了,对上学的渴望在他们的灵魂深处深深地扎根,许多年可能都挥之不去。加之生活的艰辛,也让他们意识到,没文化是多么地可怕。于是,他们会将这种对学习的强烈渴望和极端重要性,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教给自己的子女,让我们这些孩子在懂事时就在内心深处种下了对学习的无限渴望,幻想,憧憬。将学习看得很重要,是我们这些农村孩子考上大学,甚至考上好大学最为深刻的力量。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又助了我们一臂之力,将内心对学习的渴望变成现实的好成绩。尽管不能一以概之,但是我想,凡是在农村长大并且最终能考取不错的大学的孩子,大体都是这样一种情况。


为什么有些家庭培养出了两三个大学生,而有些家庭只有一个?为什么有些农村家庭的孩子考上了很好的大学,有些只考了个大专生?农村家庭的孩子,在学习方面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基本取决于上述两种力量:对学习的重要性的充分认识,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这两个力量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村孩子未来有兄弟姐妹几个能考上大学,以及上什么样的大学。


当然,还有别的影响因素,如有些家庭重男轻女,所以女孩就可能早早地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如有些农村家庭实在太过于贫困,所以可能会不得已而辍学;再如,家庭的变故,如父母一方重病,或者逝世,也可能会击垮一个家庭,从而中断农村孩子的学业;再如,父母的文化程度,会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他们对孩子的启蒙教育,这无疑也会影响到农村孩子日后在学习上的表现;再如,来自于基因的力量,使得有些孩子聪明,有些孩子笨,这当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成绩;等等原因,不一而足。不管怎么样,我前面提到的两个因素,应该是最为重要的。


方规圆教育说

为什么同是农村的父母,有的家庭能出来三个大学生(两个本科,一个研究生),而有的家庭只培养了一个大专生?


花开陇上

我就用我家的事来回答这个问题,我父亲在解放前就是镇上小学的女子学生,曾经接受过一个大乡绅的助学金,和我小学时的校长,一个县长是同学,后因家里穷没能上式中学,我父亲一直爱读书,我姐夫六个也没念成书,都是农民,姐妹六个中就我受了父亲的影响爱读闲书,爱胡思乱想,我的儿子女儿也爱读闲书,女儿从小就是优秀学生,作业练习根本就不要家长操心,三年级六年级考试曾得过全镇第一,初中兔学费上的县城私立中学,高中免学费上的市重点中学,考上一所985大学,又上了本校的研究生,今年毕业,工作签了一家世界500强的公司,工资待遇都不错。儿子也聪明,就是学习不塌实,上初中分数不够,找人托关系,上高中分数不够,找人长关系,考了一所专科学校。


没户口的马

我支教当过老师,当然也曾经是个学生,高中老师有一次骂我们说,如果你们不学习,考不上大学,都要被社会淘汰掉。那时候挺慌恐的,担心自己考不上大学被社会淘汰。

后来毕业了当了几天老师,发现那时候老师说错了。高考其实不淘汰任何人,只是把人分类了。我教过的学生里有一个学生,是我教过,甚至也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学生,就拿我教的英语来说,单词记一次就能记住,也会用的很好,而且作为一个初中生,非常有思想,像一个大人一样思考问题。我觉得他将来就是能考个好大学,甚至可能在自己喜欢的专业里做出点成就来。

但是除了他之外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很普通,要么不够聪明,要么不够努力。但是每个家长都觉得我孩子全世界最聪明。所以对孩子不能考全班第一的态度就是老师不好好教,或者孩子不好好学,好多家长总爱说,如果我孩子碰到一个好老师,自己用功学,北大清华随便考,实际上,不是。

每个人都有自己在这个社会的定位,高考的目的不是淘汰人,而是在学生20岁左右的时候告诉学生,你适合做什么。比如我的一个同学,理科生,整个高中学习都一般,后来考了一个普通的本科,学了核电之类的技术,抱歉我忘记他具体专业名称了。毕业之后进去大亚湾核电站,在核电这个领域,他不能说是专家,但是是一个很厉害的技术人员。他跟我聊天说到这个,顺其实他自己就喜欢核电,高中就喜欢这方面的事。索幸他家里农村的,他父母在大学这事不能指导他,学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事。很遗憾很多人没有这个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要么父母不让,要么自己不懂。

高中我在一个县城上的,我的同学很多都是农村的,实话实说,这些话可能挺伤人,但是实际上有些同学的智商绝对不足以把高中那六门课学好。把这个范围放大,在所有的地方,都有这样的人,智商不足以把这六门课学好。

学生普遍分为几类,一类是真的智商高,还有就是有特长,还有就是智商不够,但是够努力,再有就是没智商,也不努力,这些人作为普通人都有自己的社会定位。

再说回这个问题上,为啥有些家庭的孩子不能考上大学?能考上的那几种人。教育并不能改变人,只能引导人。考不上大学只是因为这个学生在智商或者努力程度不够,或者不适合大班教学,或者还有别的个人原因。

最后我奉劝各位一句,逼孩子学习不是家长的唯一责任,告诉和发掘孩子能干啥,并且培养独立人格才最重要。


明月在天上人间

为什么同是农村的父母,有的家庭能出来三个大学生(两个本科,一个研究生),而有的家庭只培养了一个大专生?

七星老农作为父辈,一看这个题目就知道题主,在责怪自己的农村父母亲,没有别人父母亲本事,没有能力供养自己的孩子上大学似的,只没有明摆着说自己的父母亲懒惰,平时没有努力工作赚钱似的。

可是,我不竞要问,同样是农村的孩子,同样是父母亲所生养,同样是送孩子们上学读书,花费了父母亲同样的钱财,那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们读书就有那么聪明,能出三个大学生来,而有的家庭只读出了一个大专生,这又是怎么讲嘛!难道这也怪孩子们的父母们懒,不送孩子们去读书所致?

所以,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讲,凡事都要看待它们的两面性。

作为农村父母亲,虽然说我们比不上城里父母亲富裕,但在对待孩子们读书事情上,绝大多数父母亲都是尽力而为之的,坚决支持自己的孩子上大学,只要孩子们考上了大学,就算是家中砸锅卖铁,去借,去赚,去贷款都要保证自己的孩子们完成学业。

可问题是这上大学之事也霸不了蛮呀,有些家庭受父母亲聪明基因的影响,天生智力超群。

而另外一些家庭孩子们是后生喜欢读书,勤奋读书,自觉读书,专心读书,他们上大学的机会也高些呀。

还有一部分家庭的孩子们,生来就跳皮捣蛋的货,读书又不认真,又不会读,从小就玩小聪明,读起书来就懒惰,看见老师与书本都头痛,象这样的情况你也去怪父母亲不送他们读书,不送他们上大学不成?

所以,七星老农认为,孩子们能不能上大学,只能说离不开家庭的培养教育,与父母亲对教育的重视度,上学与上大专并不与父母亲挂钩,打铁还要孩子们本身硬才行,问题是只要孩子们努力学习了,我相信人人可以上大学,读研究生,读博士,父母亲同样会全力支持你们的,还不说如果你父母亲们真正送不起你们上大学,家中确实困难,那国家也有优惠政策提供鼓励大家上大学的,并且学校也还有助学金,社会也还有爱心捐助,你在大学期间还可以去勤工俭学,去做家教赚钱多方面来完成自己的学业呀!

[热爱生活,喜欢交流,请大家多多关注七星老农回答,不胜感激!]


七星老农

这个问题有很多人回答,山农也都看了一下。对于家庭原因、父母的原因、学习环境、遗传基因好等原因,山农也是很赞同的,毕竟每一个家庭条件不一样。因为不同原因,造就出不同的孩子,有些孩子可以读本科、读研、读博士,有的孩子只能读大专 。但是山农通过这么多年的人生经历,亲生体会到的,看到的,听到的,我总结出了一点:自己不努力的,靠什么都没有用。


在此分享一个案例,山农姑姑家的两个孩子。一个读研后留北京工作,一个还在读本科。姑姑忙于她的养猪场,在她心中,猪比孩子重要。从来不管孩子的学习,生活,从来不参加家长会。四个字形容他们的生活状态:自由自在。在这样的家庭情况下,我敢说很多孩子都会是贪玩好耍,不思进取的。但他们两个没有,从小都知道自己长大后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所以在别人付出一分努力的情况下,他们付出5分努力来弥补不足之处。因此,他们成功了。

根据案例,“自己不努力,靠什么都没有用”这个观点在农村是更能体现的,农村的条件肯定是不会有富二代的,最多是暴发户。这些孩子的资源有限,格局有限,他们没法拼爹,他们的前途只有三种:


1,自己不努力,混吃混喝,花钱读中专、大专,混个文凭。

2,继承父母的衣钵,延续家族事业。

3,自己努力,靠知识改变命运,接受高等教育。

也就是说,自己不去努力,没有一个方向。你在有聪明的大脑,父母在怎么管制也是无用的。读了大学的人应该都能体会一个道理,学习是需要氛围的,需要动力的。一个人在宿舍自习与一群人在教室自习,氛围完全不一样,没有努力向上的动力,人犹如死水一摊。

我国现在的农村企业家,谁不是靠自己努力才有的今天。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就算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们,自己不去努力学习深造,也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山农村民笑哈哈

三分是命运,七分靠打拼。同为农村父母,有的家庭能个个大学。有的人却是专科毕业。这个问题不能怨父母,只能怪个人。


在我村,有一个真实的故事。父母是文盲并且非常贫穷,可儿女八人个个学业有成,并官居要职,大到省委副书记,小到县级局长。他们并没有花费父母多少心血。全靠自己努力。老大初中毕业后就进厂做临时工(因为贫穷送不起),在厂里靠自学成才考了成人大学。工作后全全供养弟弟妹妹读书,后来个个都是大学生,还有2个妹妹留学并定居国外。他以因自身的努力成为省委副书记。此事在我村成为佳话,在我县也是奇迹。

假如他自己不奋斗,有可能到老都只是一个一线工人,更没有弟弟妹妹成才的事情。

看到你提的这个问题,我觉得这并非是父母的问题,而是自己有很大的问题。不管是大专生还是大学生。所走的路程是相同的,从小学、初中、高中,父母并没有亏欠什么,该给的钱给了,该说的话也同样说了,至于你考试的成绩和被录取的学校这和父母没有关系,更何况农村的父母并没有多少知识,在学习上跟本就帮不了你。

有的人说是基因,天份决定,我虽不反对,也不赞同,因为我所看到听到的聪明人,老师极力夸奖的人,很多在高中时期就出现了问题,并没有进入好的大学,或者没有进入大学。反而是那些中上成绩的人如愿以偿。

其实在农村,要想父母给与多大教育是不可能的,他们拼尽一生能让孩子顺利读书就很好了,作为农村的孩子就应该知足了,要想出人头地全靠自己打拼。


乡村老农民

这个问题我深有体会,我就以我的经历来谈谈吧。我在上初中的时候,每天在天没亮的时候就打上手电筒,独自穿过一条经途悬崖、林中有坟墓的小路,徒步两个半小时到镇上的初中上学,每天是两头黑(早上摸黑上学,晚上摸黑回家)。那时不觉得辛苦,甚至在大冬天还打着光脚丫去上学。

艰苦的经历让我学会了吃苦,形成了坚韧不拔的毅力。最后才上大学,并走上了继续深造之路。

农村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农村。同样都是农村出身的孩子,为何有的家庭可以培养出几个大学生,甚至硕士生、博士生,而有的农民家庭里的孩子却只拿到大专毕业证,甚至在初高中阶段就辍学了呢?

农村的这个现象其实并不是偶然的,首先与农村生活的经历有关系

我出身偏远山区的农村,从小家庭条件不好,小时候各种农活都做过,深知农民的艰辛,如果不努力学习跳出农门,那下一代可能也是这种生活。

虽然农村的农活很辛苦,但正是这种经历磨炼了我吃苦耐劳的品质。而反观那些家庭条件稍好同龄孩子,由于吃穿都比较好,有什么困难都有父母扛着,对自己优裕的家境敢一种依赖,学习上就有点不求上进了。

然后与父母的教育有关

有些农村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深怕自己的孩子吃半点苦,什么脏活累活都不让孩子做,表面上是爱孩子,其实是害了孩子。

不管是农村和生活经历还是父母的教育,都可以算作是农村家庭的影响,这对正在成长的农村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还与个人的努力有关

农村的教育资源虽然比不上城市的,但即便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个人不努力学习的话,也是成不了功的。同龄的农村孩子,有些贪玩,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

总之,农村的这个现象和农民家庭教育以及农村孩子的个人努力有关。

就暂且先回答这些,觉得回答得好就关注我呗,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