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既是嫡长子,又早就被封为太子了,为何偏偏要谋反得天下?

苍雁

李承乾是唐太宗的嫡长子,太宗即位后2个月便被确立为继承人,当时他年仅8岁。

李承乾天资聪慧,甚得太宗喜爱。虽然腿脚不好,但“不废步履”。贞观前期,太宗对李承乾着力培养,12岁便让他在尚书省听讼,接受对尚书省判决不服的上诉,并作出断决;如果还不服,再上奏皇帝裁决。显然,太宗这是在刻意培养太子未来的执政能力。

贞观九年,唐高祖驾崩,太宗“居谅暗”,也就是要居丧,于是将庶政交给李承乾听断,太子也表现得颇识大体。从此太宗行幸时,常让李承乾居守监国。

然而到了贞观十年以后,有关李承乾的负面信息日益增多,诸如“骑射畋游,酣歌戏玩”,“私幸太常乐童称心,与同卧起”等等,甚至模仿突厥的生活方式,布阵交战,以刺杀流血作为娱乐项目。而对于上书切谏的东宫师傅,李承乾不仅不听,反而多次起意加害。

沉溺于声色犬马,李承乾又害怕太宗知道,于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上朝的时候,嘴里说的都是忠孝之事,回到东宫就与群小亵狎。

与李承乾的变化形成对比的是,太宗逐渐表现出对另一皇子魏王李泰的偏爱,李泰的待遇甚至超过了太子李承乾。

贞观十年,太宗因为李泰好文士爱文学,下令设置文学馆,任由李泰引召学士。

因李泰体胖,太宗就特许其乘车子上朝和回府。听说朝廷官员看不起李泰,太宗勃然大怒训斥群臣,房玄龄等“惶惧流汗拜谢”。

贞观十六年,朝廷每月对魏王府的料物供给超过了东宫。太宗还下诏让李泰超过规定徙居武德殿,等于和太宗朝夕相处。后经魏征进谏,才得以更正。这种超乎寻常的举动,正如褚遂良所形容的“爱之逾嫡,嫡庶不分”。

种种迹象表明,在太宗心目中,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的地位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太宗甚至说:“人生寿天难期,万一太子不幸,安知诸王他日不为公辈之主!何得轻之!”以此警告大臣们不要轻视李泰。

李泰受宠,李承乾又有比较多的过失,太宗就开始表露出废掉李承乾、立李泰为太子的想法。这对尚在太子位的李承乾而言,无疑是极大的威胁和打击,给他造成了强烈的不安全感和危机感。

学界对李承乾的自甘堕落、不求上进,通常认为这是他咎由自取,也和太宗开始骄纵溺爱、后来冷漠嫌弃等教育方面的失误有着密切关系,有些历史研究比如《剑桥中国隋唐史》,甚至认为李承乾很可能是精神失常了。

总之,变得不正常的李承乾,在被立为太子17年后,最终因谋反被贬废。


麻辣一加一

我觉得不是李承乾想要谋反得天下,而是李世民和李泰逼的他,不得不铤而走险了。

大概在李承乾20岁之前,他的人生可谓是一帆风顺。史书记载李承乾“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纯深”,而且唐太宗也非常喜欢他(毕竟是长子)。

有几件事情能说明李承乾是一个好苗子:

一是李承乾的老师李纲腿脚不好,必须坐着轿子才能进宫授课,每次李承乾都是扶着老师上殿,然后虚心请教。这种尊师重道的精神,在那个时代可是非常提倡的,说明李承乾年纪不大,就已经知道要做顺应舆论了。

二是李世民觉得李承乾身体不好,让他注意休息可以不用看书。但李承乾却却没有放弃学习,仍然不断的向当世大儒孔颖达等人讨教,所以他写的策论,逻辑缜密,让李世民非常满意。

按照史书的记载,李世民是非常放心李承乾的,所以能把监国的重任交给他,也在有意培养他的处理国家大事的能力。

但到了李承乾20岁之后,性格却开始叛逆了,再加上腿部有疾,所以越来越不招李世民的喜欢了。

太宗一朝,从谏如流,那些大臣们有时候连李世民的颜面都不管,又怎么会在乎太子的呢?于是处于叛逆期的李承乾,经常成为靶子,而他呢也好不收敛一切如旧。慢慢的,舆论对他的评价越来越差。反倒在这个时候,魏王李泰崛起,因为会做人,又处处模仿父亲李世民,所以拥护者越来越多。

而李世民也有些偏心李泰,表扬多,赏赐多,甚至李泰到了离开长安去外地做官的年龄,李世民都能打破朝廷的规矩让李泰继续留在长安,这让李承乾难免不会联想到父亲是不是要废掉自己的想法。

弟弟风头正盛,父亲越来越不信任自己,舆论对自己也越来越不利,李承乾就只能铤而走险了。


王朝的废墟


历朝历代谋反的太子基本都是被逼的,不是老爹逼的,就是兄弟逼的。能够按部就班熬死老爹,谁愿意冒着被废、被杀的危险谋反?彼时的李承乾因为一些行为处事以及生活作风方面的问题,已经受到李世民的反感,同时,李泰又对太子之位跃跃欲试。李世民正处于纠结期,既对李承乾有些失望,起了废立之心,又舍不得彻底放弃自己一手培养的接班人。对李泰是真心喜欢,但是又深知这个儿子为人,担心一旦李泰上位,其他儿子皆不得保。李承乾对形势的判断是地位将不保,不如先下手为强。也可以理解,大伯李建成的下场摆在自己眼前,刚过去没几年,李承乾不得不为自己考虑,所以才被逼“谋反”。


農民工老楊

一步错,步步错,历史证明,如果有一个很强势的爹(如李世民),那么太子都没什么安全感,生怕一不小心惹老爹生气然后被废,受不了压力就干脆搞点事巩固自己的位置,然后就被干掉了,历史上类似的很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宋太祖情况特殊,因为他是兄终弟即),扶苏被逼自杀,刘据被逼造反最后被杀,李承乾反击兄弟被贬郁郁而终,都是血淋淋的事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