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明明有26个儿子,为何却偏把皇位传给一个傻子?

用户65521726277

司马炎子嗣众多,其中不乏优秀有才能的人才,但最后偏偏选择了有些愚笨的司马衷继承皇位,看上去很匪夷所思,但了解下司马炎的称帝路程就能明白他的选择了。

西晋崛起要追溯到司马懿时代,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辅佐曹家三代的托孤辅政的权臣。正是司马懿长寿熬死了曹操、曹丕、曹睿祖孙三代,辅佐少主曹芳,主上年少,斗争经验薄弱,在杀了权臣曹爽后,司马氏就掌握了魏国政权。

司马懿去世后,其长子司马师独揽朝政,废掉魏帝曹芳,立曹髦为帝。次年病逝,司马师无子,过继的司马昭次子司马攸还年幼,群臣推举司马昭暂代司马师之位。司马昭曾说:“天下是司马师的,自己只是替哥哥看管家业,迟早是要还给兄长的。”

司马昭继承父兄的权利后弑杀魏帝曹髦,立曹奂,彻底掌握了魏国政权。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典故说的就是这位。司马昭在立子问题上犹豫不决,很多人以为昭会传位于司马攸,还权于司马师一支,权衡再三还是选择了长子司马炎。

司马炎逼迫魏帝退位,自己称帝,国号为晋。

司马炎为何选择司马衷为继承人,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弘扬孝道,立长不立贤

司马炎早期参与的政治活动较少,政治经验单薄,曾经有势力拥护司马懿弟弟司马孚继承权利,但是最后司马家还是拥立司马炎,不是因为司马炎更合适,而是按照立嗣以长不以贤原则,他成了受益者。

司马炎在立嗣问题上,就顺承了司马昭的原则选择了司马衷,尽管这个儿子有些愚笨。西晋建立政权的方式被誉为最不义的王朝,司马炎也想为自己的王朝正正名,既不能以忠义传世,那就以孝治国,顺应司马昭的立嗣原则就是司马炎想要宣扬的孝道。

二、偏爱司马衷之子

司马炎很喜爱司马衷之子司马遹,他深知自己儿子不成器,他真正寄予希望的候选人是小孙子。如同康熙喜爱乾隆一样,因为喜爱孙子所以倾向于传位于司马炎,只是与康乾不同的是这个孙子没能等到登上皇位就早早夭折了。而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司马衷无能导致大权旁落,后爆发了八王之乱,为短命的西晋王朝灭亡埋下了伏笔。



史论纵横

儿子众多,而且二儿子秦王司马柬一度人望很高,被很多人认为是更为合适的皇位继承人,但是司马炎仍然选择了以司马衷为继承人,而拒绝了其他人的建议。这个事情确实看起来很奇怪,不太符合逻辑。

但是,如果从司马炎的经历来看,就会发现,这个选择并不奇怪,而是合乎逻辑的结果。

司马氏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开始,基本上完全掌握了曹魏政权。但高平陵之变是一次政治逆袭,风险非常高。司马懿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得到了曹魏政权的一大批功臣勋旧集团的支持,尤其是文官集团的支持,如蒋济、高柔等人,都是司马懿发动政变的支持者。

高平陵之变顺利除去曹爽集团之后,又通过废黜齐王芳、改立高贵乡公髦,之后又弑杀曹髦,改立曹奂,这一系列废立皇帝的举措,逐步暴露并将仍然忠于曹魏政权的一批大臣边缘化,而用忠于司马氏的文武臣僚取代,才逐步完成权力转移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淮南三叛,都是以反对司马氏专权为名义的。

而司马氏在这一过程中,也是处于连续不断的接力过程。司马懿在镇压王凌之叛后不久就死去,其子司马师继承他的权力,掌握曹魏政权的最高权力。但司马师平定淮南第二叛毋丘俭之叛,还没来得及班师回朝,就死在回师的路上。司马师本人无子,过继的司马昭的儿子司马攸这时候还小,就由司马昭继承其权力。

相比之下,司马师继承司马懿的权力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司马懿一直是把司马师当作自己的接班人培养。甚至司马师的几次婚姻,也完全是服务于司马氏家族的政治利益的。发动高平陵之变前,在进行秘密策划的时候,司马懿也只和司马师商量过,连司马昭都没有在事前得到消息。

但是,司马懿没有料到的是司马师继承权力才七年就去世了,当时只有司马昭是血统上更合适、而且政治经验相对丰富的继承人,所以只能由他来继承。但司马昭曾对人说,天下是景王也就是司马师的天下,他只是临时看管,以后是要还给司马师家的。

司马师没有儿子,由司马昭的二儿子司马攸奉祀。所以,在当时不少人心目中,司马昭将来是要把权力交给司马攸的。所以,司马昭在立嗣的问题上一直有些犹豫不决。但是,最终司马昭还是选择以长子司马炎为嗣。

司马昭死时,司马炎三十岁。与司马师、司马昭早早就参与家族政治活动不同,司马炎之前的表现一直是一个纨绔公子,和当时的名士夏侯玄、诸葛诞、何晏等人过从甚密,参与政治活动比较少,政治经验也不是很丰富。所以,在司马昭死后,曾有人提议由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继承权力,充当司马氏的政治核心。

当然,最后司马氏集团仍然选择了以司马炎继承权力,并且在之后不久就篡魏为晋,成为晋朝的开国皇帝。司马炎能够在家族内部的继承权之争中胜出,并不是因为他的人望特别高,能力比别人都强很多,其实就是因为一个最为简单的物理性原因,他是司马昭的长子,是立嗣以长不以贤原则的受惠者。如果按照立嗣立贤的原则,那么继承权更有可能落入齐王攸或者司马孚的手里,而不是司马炎。所以,他在继位之后,就按照这一原则,立司马衷为嗣。

司马氏从魏臣篡位为君,忠义自然是谈不上了,所以只能以孝治国。那么,对司马炎而言,他选择立司马衷为嗣就意味着,他对外公开表明,他这是在贯彻司马昭确立的立嗣原则,以此来弹压当时朝臣中仍然存在的对司马攸的期望。

在晋国开国之后封建诸王时,最大的受益者也并非司马炎自己,而是司马孚,司马孚和他的儿子们总共得到了十一个王爵,而司马炎自己的儿子只有四个人封王。这时候,宗室对他而言,压力大于对他的支持。而且,这时候齐王攸还在,人望也很高,远非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可比。

公元272年,司马炎突然生了一场重病,朝臣中有人开始私下商量,准备司马炎的身后事。其中一个重要的选项就是立司马攸为帝,而不是立司马衷为帝。这件事对司马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他之前的宠臣贾充在此时也参与了这个阴谋,所以他在病愈之后不再信任贾充。

也是通过这次事件,司马炎也意识到,宗室和司马氏赖以篡取曹魏政权的那些功臣勋戚家族正在威胁帝系皇权。所以,病愈之后,他开始加速提拔外戚家族,也就是他的皇后杨氏的父亲杨骏等人,以此来制衡宗室、勋贵世家。此外,司马炎还下诏强硬要求司马攸之藩,不允许他再住在京城洛阳。司马攸虽然一直拖着没有去封地,但不久之后也死了。

司马攸死后,司马炎的二儿子司马柬又被朝臣视为比司马衷更为合适的继承人。而且,司马柬在洛阳所居住的府邸正好就是司马攸之前的府邸,更加给了很多人强烈的心理暗示。

几年后,司马炎再次调整宗室诸王封地,原来的宗室被削弱,司马炎的儿子、孙子们则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其中,司马柬被封为秦王,食邑达到惊人的五万户,而之前一直被认为受到优厚待遇的安平王司马孚的食邑才只有四万户。这意味着,司马炎虽然已经决心放弃选择司马柬为嗣的选项,但他显然觉得在心理上是有些愧疚和不安的,所以在食邑户数上给以超高规格的优待。

在司马炎临死前,他自认为留下的是一个内外均衡的政治格局。朝廷内部由外戚杨骏辅政,外有宗室强藩夹辅王室,日常性的行政事务则由士族官僚们负责承担,是可以避免其中任何一家独揽大权的结构。

但他煞费苦心、经营多年才建立起来的这套政治权力结构并不稳固,作为其中最大变量的就是司马衷的政治能力几乎等于零,完全被皇后贾南风所操纵。贾皇后先召藩王入京诛杀了杨骏,其他藩王也接踵而来,由此演成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闹完,五胡之乱接着就来了,西晋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

而被司马炎视为真正接班人的皇孙愍怀太子司马遹则英年早逝,没有等到接班就死了。今天人们常说,司马懿能够最后成为三国的大赢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寿命长,先后熬死了曹操、曹丕和曹叡三代曹魏政权的掌权者,之后继位的都是政治经验缺乏的少年皇帝,才给了司马懿掌权的机会。但司马氏从司马懿之后,实际上也面临这个问题,先是碰到一个弱智皇帝,被寄予厚望的接班人又英年早逝,整个政治平衡结构也被打破。

《大路朝天:中国道路与中国革命》

出版:中信出版社2018年3月


萧武

司马炎在位期间,一个重大的失误就是立了一个愚钝且能力奇差的太子。此人就是历史上被称为“白痴皇帝”的晋惠帝司马衷。那么为什么司马炎会立一个“傻”儿子做太子呢?

一、老婆的枕边风

司马炎在立太子之前也发现这个儿子太笨,且不爱读书,只爱傻玩。

他也想另立一个太子。但是遭到司马衷生母杨皇后的极力反对。

她将祖宗的古训“立嫡以长不以贤”拿出来劝说司马炎,于是耳根子软的司马炎沉默了。

杨皇后看司马炎犹举棋不定,于是找到封为夫人的表妹,两人一起给司马炎吹枕边风,这样司马炎渐渐打消了另立太子的念头。

二、“傻”儿子娶的“好”媳妇

司马衷在十三岁的时候成婚了。娶的正是权臣贾充的女儿贾南风。没错,就是那个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恶后贾南风。

贾充之所以把女儿嫁给司马衷,那是奔着当皇亲国戚去的。司马炎想换太子,第一个反对的大臣必然是贾充。

贾充对于司马炎来说,不光是重臣,他还是恩人。当年司马昭曾一度想将王位传给司马攸,是贾充劝说司马昭打消了这个念头。可以说司马炎能当上皇帝,贾充立下了汗马功劳。

有贾充这个岳父撑腰,司马炎想换太子,那简直难于上青天。

三、机灵鬼司马遹

别看儿子司马衷智商令人着急,但是他为司马炎生了一个聪明的孙子司马遹。

这孩子从小就聪明懂事,深得司马炎的欢心。于是司马炎就想,虽然儿子不能让我满意,但是孙子还是不错的。

在司马炎的念头里就是,司马衷继位后,自然会立司马遹为太子,司马遹自然是下下任的皇帝,他一定有能力将国家治理好。

这个念头的产生,坚定了司马衷的太子之位。

不得不说司马炎简直太幼稚了,先不说司马衷能不能坐稳这个皇帝的位置,单说司马遹不是贾南风所出,贾南风怎么可能让别的女人的孩子坐上太子之位。司马炎真是太天真了。

这就是为什么司马炎会立一个愚钝的儿子做太子的原因。这个错误造成了西晋迅速的衰落并最终走向灭亡。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有书共读




先来说说西晋这个朝代。是典型 的生于不义。亡于必然,司马炎完全是捡了司马懿司马昭便宜。如果靠司马炎自己恐怕难以成事。

司马炎在公元266年篡位登基。公元280年正式统一三国。成为自两汉以后又一位统一华夏的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但司马炎“望之不似人君”缺乏一个开国之君应有 的气魄和能力。西晋成为大一统王朝里最无能,最昏庸。最动荡,最复杂的王朝。

其实早在司马炎登基的第三年,也就是公元269年就立司马衷为太子。可以说,这个册立遭到大部分朝臣的反对。对于司马衷是不是白痴历史上莫衷一是,一代 史学大家吕思勉从司马衷登基以后的行为认为,司马衷绝非呆痴之人。但有一点却可以确定,司马衷智商欠缺。

但问题是司马炎为何非要立司马衷为太子。首先是封建法统决定的,这个宗法制度皇帝必须首先遵守。如果皇帝不遵守。法统混乱,国家的根基就要动乱,再说当年司马昭却有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晋王王位,但在众臣的反对之下,司马炎才顺利继承晋王之位。后来才当皇帝,他是这个制度的获利者。不可能轻易放弃这个原则的

第二就是为了朝局势力平衡,西晋立国以后门阀时代已经来临,氏族制度强大已经显现。太子司马衷是弘农杨氏( 司马衷之母)与朝中第一大势力的贾充一族(司马衷妻子是贾充之女)最有力的支持者。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如果司马炎强行更换太子。很可能引发政局动荡,这是司马炎不愿意看到的。。

第三就是司马衷有个好儿子司马遹,司马遹自幼聪慧。其母谢久(谢淑妃)司马遹好像不是司马衷的儿子。司马炎很喜欢这个孙子。司马遹5岁时,一次宫中失火,武帝登楼看火势,司马遹拉着他的袖子说:现在是深夜,又发生了意外事件,皇上不能站在有光亮的地方,否则有危险。武帝听了非常开心。在司马炎看来,儿子虽然无能。但孙子很聪明。通过这个记载可以看出司马炎希望这个孙子以后登基、但前提是必须让司马衷登基。后世也有人认为司马遹不是司马炎的孙子。实际上是司马炎与谢久所生。在后来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把司马衷的妃子都给诛杀了,但唯独不敢动谢久。可见谢淑妃的本事,也可见谢淑妃后台很硬。

第四就是为了确保司马家的长治久安必须确保太子一系母家的强大。出身必须高贵,这两点司马衷都具备了。

这些就是司马炎为何让司马衷为太子的原因,但他也知道太子智商不够,才安排宗室掌权。把控地方,掌握军权,哪里知道,他驾崩以后。立即引发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从此以后华夏进入三百多年的大混乱时代。


清水空流

这件事情要从司马懿开始说起。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兵变后,杀死了曹爽和他的党羽,实际上控制了曹魏的政权。

这时司马懿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治班底,原来忠于曹魏的那些士族和将领迅速被边缘化。这些人就不断的发动叛乱,来反抗司马懿的统治。

司马懿就在在镇压叛乱中死去,继任的司马师也在七年后死去。

司马氏的权力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司马师的儿子司马攸年幼,难以控制复杂的政治局面,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是接替王位最适合的人选。

公元265年,司马炎被封为晋王太子。同年8月,司马昭死去。

公元266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退位,建立晋朝。第二年立司马衷为太子。

司马炎为什么要立司马衷为太子呢?

问题就出在司马师死后,他弟弟司马昭接了班上。司马师的养子并没有接班,前边说了,就是因为年纪太轻。

这就破坏了立嫡立长的王位继承顺序。既然现在都有了兄终弟及的事,那么司马昭死后是不是应该把王位传给司马师的养子呢?

晋书中说,当时司马昭确实有这样的想法,但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天知道。

到了司马炎要立太子的时候,同样面临着这个难题。是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还是交还给自己伯伯的儿子?

出于私心,司马炎也要把皇权传给自己的儿子。那就只能在道义上竖旗立嫡立长的名号。嫡长子就是司马衷,虽然智力低下,但为了能够在道义上站住脚跟,又要保证不把皇位传给别人,这是司马炎的唯一选择。

晋书中说,司马炎也曾经考虑过废长立幼,但实在风险太大,又遭到群臣的反对,只好匆匆作罢。

另一方面,我们来看,司马懿也能够夺权成功,就在于和士族大姓进行了妥协。也就是说,晋朝皇帝的权力受到了士族大姓的制约。

在司马炎的时期,他的皇后杨氏就是士族大姓的代表,他们的结合就是一场政治婚姻。在立太子这件事上必须要考虑杨家的立场。

杨皇后是坚决支持立嫡立长,把自己的儿子司马衷捧上皇位。司马炎认为皇太子不堪奉大统,杨皇后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

表面上来看,两个人是在讨论程序问题和合法性问题,最后却是双方势力的较量。杨皇后在立太子问题上还是有一票否决权的,就这样,司马衷被送上了皇位。

司马炎选择了司马衷为太子,又为他的执政能力担忧。于是就不得不加了三重保险。一方面大封同姓王去守护边疆,另一方面让自己的大舅哥杨骏来辅政,还给司马衷找了一个强势皇后贾南风。

表面上来看,司马炎可以安息了,三角形的政治架构很稳定。实际上却不是如此,愚蠢的贾南风让藩王进京,杀死了杨骏,掀开了八王之乱的序幕。

八王之乱后,就开始了悲惨的五胡乱华,中原汉人和汉文化受到了严重的摧残,这一切都是司马氏造孽。


新知传习阁

司马炎虽有26个儿子,却只能把皇位传给长子,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傻子晋惠帝司马衷。这是因为司马炎的皇位有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的弟弟齐献王司马攸。

西晋的司马氏皇室之所以表现得如此差劲,跟司马家夺权过程中各支各派都出了大力,对皇位都有要求,导致皇室主支很不稳定有关。

篡位夺权是一个高风险的勾当,必须全族出力才行,在夺权过程中,司马氏第一代的司马懿固然是主力,但司马懿的三弟司马孚也出了大力。到了第二代,司马昭固然有很大作为,但对司马氏的贡献却不如乃兄司马师。

因司马师无子,过继了司马昭的次子司马攸为嗣子,所以司马师死后,无论是司马昭,还是司马师生前的幕僚、臣属,一度都主张让司马师的嗣子司马攸即位,司马攸自己也有这个觉悟,所以一早就经营自己的政治形象,声誉很高。只是后来司马昭灭蜀,声望提高,才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嗣子司马炎,这样大家普遍觉得对司马攸有亏欠,于是朝野形成了司马炎百年之后传位司马攸的意见,这是司马炎不能容忍的。

既然司马攸对自己的皇位和皇位继承有巨大的威胁,那在选择继承人时就需要充分的合法性,不惹争议。最充分的合法性就是从西周以来实行了一千多年的宗法制度,嫡长子继承,所以司马炎只能选长子司马衷即位,哪怕明知道他是个大傻子,还得多方遮掩。

司马炎确实也有比较贤能的儿子,比如南阳王司马柬、淮南王司马允、长沙王司马乂,但因为都不是嫡长子,司马炎如果以立贤的名义立他们的话,大臣们有话说,他们再贤又怎么能贤得过已有贤名几十年的司马攸?所以为了防止司马攸继位,司马炎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力挺弱智的长子司马衷。


文史宴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司马炎要让傻儿子继位呢?从几个方面可以说明原因:

、司马炎的治国雄心没有善始善终,以至于后期荒淫无度,在继位的问题上考虑太粗糙,只重嫡长规则,忽略可行性。

司马炎是西晋第一位皇帝,他结束了三国争雄时代,灭东吴,抚人心,使中国再次统一。他的前半生治国还是比较靠谱的,励精图治,繁荣经济,慧眼识才,内外统一,第一次做皇帝就能在建朝初期就出现繁荣昌盛的局面,史称“太康之治”。但是,也不知是否因为国家统一安定了,也繁荣了,

司马炎的后半生开始躺在功劳簿上荒淫无度地过日子,为了将天下美女尽揽入怀,竟然实行了“禁天下嫁娶令”,全国的美女必须让他先挑一遍,才能嫁人。一时间,司马炎的后宫的美女就过万了。此外,司马炎的帝王生活可以说是极度奢华,他的后半生就在宠幸美女和奢靡之中度过。

由于纵欲过度,司马炎感觉身体不行,时日无多,于是想到继位问题。虽然他当时有25个儿子建在,只有杨皇后生的儿子是嫡长子。大儿子已经夭折,傻儿子司马衷成了嫡长子。但当时已然荒淫无道的司马炎并没有心思或精力仔细思考利弊,只偏执地遵从嫡长子继位规则,因为他自己就是靠这个缘故才能够继承父亲司马昭之位的,理由是历史上废长立幼引起的祸端太多。所以他才更加偏执于这个规则,哪怕嫡长子是个傻儿子,在他心中,自己的成功就是规则。

二、杨皇后势力不容小觑,不敢轻易废除傻儿子太子之位

虽然傻儿子司马衷被立为太子,但他傻到了一定程度,智商令朝廷上下堪忧,父皇司马炎也很捉急。但怎奈司马衷是杨皇后所生,杨氏家族在朝中势力庞大,杨太后的父亲野心勃勃,受惠于司马炎建国初期的安抚政策,加爵封侯,还和杨氏兄弟在朝中结党营私,势力越来越大。司马炎或许考虑到扶持外戚势力有利于建朝初期的政权稳定,但势力过大也存在难以控制的局面,所以权衡之下也不得不考虑杨氏家族的感受。

三、孙子适合继承皇位,寄托隔代希望

司马衷虽然傻,但其儿子司马遹却小小年纪聪明智慧,很得司马炎喜欢。司马炎认为儿子虽然不适合做皇帝,但其嫡子将来名正言顺地继位,仍然会是一代贤君,江山照样后继有人。所以才容忍了司马衷的太子之位。

四、司马衷之妃贾氏帮其通过智商考验

司马衷的傻曾一度让父皇看不到希望,别说做皇帝,二十几岁还不懂男女之事,一直没有子嗣,皇嗣继承都成问题。司马炎非常捉急,他派了一个自己宠幸过的女子谢玖去给太子性启蒙。结果谢玖还真的怀孕了。这让司马炎看到了希望,原来儿子还没有白痴到那种地步。

此外,司马炎认为傻儿子能生下那么聪明的孙子,说明儿子的不是病态的白痴弱智,只是智商不高。于是派人出了一些关于政事的难题去给儿子做测试。这些题被太子妃贾氏截住,聪明的太子妃便找人替司马衷答了。司马炎一看那些回答,竟然还不错,就更加坚信儿子并非真的傻,最终传位给司马衷。

只可惜,如此留下的隐患是不可想象的。一个傻子做了皇帝,身边的女人贾氏聪明至极,野心勃勃。杨太后那一族势力盘根错节。外戚干政,诸侯不服起义,皇帝非但不能治国还沦为争夺权力的傀儡,一时间天下大乱。就连司马炎可能都没想到,传位给个傻儿子这么糟糕,不但适合让其丢了性命,还让其沦为天下人的笑柄。真是一念成魔。


音十娘

西晋王朝恐怕是中国历史上让人印象最差的朝代了。它非常短命,才仅仅维持51年之久,如果严格的从统一东吴开始算的话,那才活了37年。除了武帝司马炎前期做了一点政绩以外,其它时间的晋朝可以用乌烟瘴气来形容。先是皇室内部发生“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后来又有外族入侵,老百姓饱受战火摧残之苦,可以说天下由于西晋的统治,变得比三国时期更为混乱。


西晋出现这个局面,与武帝司马炎立了个傻儿子司马衷当太子有很大原因。那么司马炎看不出儿子司马衷是个傻子吗?为什么一定要立司马衷为太子呢?

题主说,司马炎有26个儿子,看起来似乎太子的备选人很多,其实不然。晋朝本就是篡夺曹魏的江山,甚至还做了弑君这种犯大忌的事,他得江山心是很虚的,很多人都不服。如果司马炎还不按照封建宗法制度嫡子继承制,那晋朝的统治根基将会十分不稳固,很可能内部会发生动荡。


司马炎有两位皇后,分别是杨艳和杨芷,都是名门杨家的人。杨芷生的儿子早夭了,太子只能从杨艳生的儿子里选。杨艳有三个儿子,长子早夭,次子司马衷、三子司马柬。

对于晋武帝来说,其实他只有儿子司马衷和司马柬两个选择。司马衷是个傻子,我们都看出来了,司马炎当然也知道。司马柬虽然没多大本事,但至少是个正常人,当接班人是没毛病的。晋武帝是完全倾向于选司马柬做他的接班人的,所以他封司马柬为秦王,食邑八万户。当时其他诸子食邑最高不过五万户,司马柬足足多了三万户。除此以外,司马炎还把雍凉地区的兵权交给了司马柬,要知道司马家最初就是掌握雍凉地区的兵权发迹的。司马炎这么做,可见他心中对司马柬当太子的认可。


然而,虽然司马炎是皇帝,但他也不能随心所欲。在司马柬和司马衷身后,站有杨家和贾家两大势力。对于杨家来说,他们是不慌的,因为司马柬和司马衷都是他们杨家的外孙。而贾家人却必须让司马衷当皇帝,因为他们家女儿贾南风已经嫁给司马衷当老婆了。

贾家人远比杨家人凶狠好斗,晋朝弑君这件事就是贾充叫人做的,他的女儿贾南风也不是省油的灯,而反观杨家,则在政治斗争上要懦弱的多。在残忍的政治斗争中,往往是弱肉强食,懦弱的杨家注定要被贾家吃掉。


公元290年4月,司马炎去世。贾家迅速发动政变,把杨家灭门,被夷三族。随后,贾家把司马柬骗到京城,封司马柬为大将军,并宣布司马衷继承皇位。司马柬做大将军,看上去升了官,其实已经完全被架空。在他离开封地的那一刻,他的位置就被贾家心腹担任。失去权力的司马柬不久就在京城莫名其妙的死去。


晋朝被一个傻子皇帝司马衷接管,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阴谋,贾家人就是这场阴谋的背后主使。由于贾家上位十分不光彩,和后来贾南风的乱政,司马家的各位王爷们都十分不满,不久就爆发了为争夺皇位的“八王之乱”,中原大地就此揭开了三百年混乱的帷幕。


游戏探索机

在朝廷每一件看似偶然的事件都有它的必然性,看起来平常的事,背后都是一堆人角逐的结果,其他事尚且如此,选太子这种关系着国家命运和天下的大事,关系着每一个权力者的命运的事,怎么可能那么简单呢?

有人说,司马衷能做上太子之位,是因为他的儿子非常聪明,司马炎看中这点,想隔代传位,

司马衷是259年出生,267年被立为太子,时年九岁,278年儿子司马遹出生,此时司马衷做太子已十二年,到司马遹七八岁“显露才华”时,司马衷已做太子近二十年,如果说是因为司马遹有才华,那司马衷是如何坐稳这20年的呢?这实在经不起推敲。

实际上,司马衷能坐上太子之位,并稳坐太子之位二十多年,就是因为他智商低,他是弱势皇子。

司马炎登基称帝的时候30岁,即使他打算60岁死,太子要做太子三十年,这三十年里,必然跟皇权有冲突,对于皇帝来说,一个强势太子,绝对是个威胁。

试想一下,一个皇子当了太子,以后就是皇帝,朝臣为了老皇帝死后,权力能保持下去,必然会依附于太子周围,形成太子党,一个强势太子,一个年迈的老皇帝,实在没有信心相信,臣子们会在他们之间选择自己。

往前翻翻历史就知道了,

周幽王看到太子宜臼权力太大,想废太子,于是太子直接联合犬戎灭了自己国家,周幽王身死国灭。

楚成王看到太子商臣权势太大,想废了太子,于是商臣直接发动政变,弑君篡位。

赵武灵王想用另一个儿子制衡当时已登基的赵惠文王,于是沙丘之变,被饿死在行宫。

刘邦的弱势太子刘盈,最后刘邦也觉得威胁太大,想废太子,最后居然废太子失败了,

汉景帝太子权力太大,于是废太子刘荣,刘荣被杀。

汉武帝太子刘据权力太大,仆人敢在皇帝御道上驾车,太子的人马最后跟皇帝的人在长安打战五天五夜,可见权势之大。最后无奈选择八岁的儿子做太子。

这种种经验告诉司马炎,一个强势太子的威胁有多大了,如果立其他强势的儿子为太子,最后的结果不是自己被杀就是太子被杀。

而对于诸侯王和豪门贵族来说,一个强势皇帝,上台后,肯定会夺权,会削蕃,削弱豪门贵族势力,而一个弱势皇帝,就不会有这些担心了。

这也是为什么司马衷这样一个有智商问题,做太子二十多年里,没有一个皇子对他的太子之位发起挑战,没有一个贵族质疑他的能力?

因为所有人都希望一个弱势皇帝的出现,只有弱势皇帝,每个人的利益都可以保障。而强势皇帝上台后,绝对会收权和削蕃的。


南朝四百八十寺

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图)剧照司马懿

一、这涉及到了到了司马家族内部权力纠纷,司马炎将王位传给长子是因为为了显示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因为司马懿作为晋朝前期的奠基人,死后是把晋王为传给了长子司马师。由于司马师逝世后没有嫡亲儿子,而司马师的儿子司马攸是司马昭过继给司马师的。所以司马昭表明司马攸年幼代替司马攸摄政,但是最终却传给了自己的长子司马炎而不是次子司马攸。同时司马炎继位后为了表明自己王位合法,就将皇位传给了长子司马衷(弱智),来显示自己合法。


(图)司马昭

二、受到中国宗法社会影响,嫡长子继承制度。正是由于司马炎儿子太多,为了避免诸多王子夺取皇位而导致相互征伐和流血事件,所以不得已才讲皇位传给了长子司马衷。

(图)司马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