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九尾狐,为何古人称之为祥兽?

痰盂

九尾狐在先秦之前为什么会看做是瑞兽呢?这就得说说中国古代一本著名的书和一个著名的人了。

说起九尾狐,可能我们第一印象便是想到了古代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九尾狐狸精妲己,那不是一个妖媚淫邪,祸国殃民的妖孽吗?既然说九尾狐在古代的祥瑞之兽,古人为什么要将她描写成蛊惑君主,残害百姓,为祸国家的妖邪呢!九尾狐是否真的在古代有被称为祥兽呢?其实这个说法在先秦时期是很流行的,从那时起,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我们都能找到有关九尾狐是瑞兽的说法,但后来九尾狐善良形象、美好品德的象征逐渐被黑化,变成了凶恶形象、恶劣品质的象征,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元代,明代的文学作品中将九尾狐描述成了妖邪的原因。前面说到九尾狐被看成瑞兽的原因主要源于一本书和一个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山海经》中的九尾狐

九尾狐最早的出现记载于《山海经》

  1. 《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之不蛊。”
  2. 《山海经·东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蛭,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3. 《山海经·海外东经》:“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
  4.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

山海经中其实也并没有明确说到九尾狐是祥瑞之兽,只是对其外貌进行了简单描述,但东晋的郭璞(最早给《山海经》做注解的人)曾点评过这其中的九尾狐,说这是祥瑞之兽,郭璞注《山海经·大荒东经》"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说到:"太平则出而为瑞。"

大禹与九尾狐

在《吴越春秋》中记载:大禹年三十而未娶,因在涂山看到九尾白狐,以为为王之吉兆,乃娶涂山女。故有涂山之歌唱道:“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成于家室,我都彼昌。”,这里说到大禹遇见九尾狐之后,便开始成家立业,成就了一番作为,故将九尾狐的出现既看做婚姻爱情之兆,有预示着称王称帝,国家昌盛之兆。故那时的古人讲九尾狐看成是瑞兽。

但后来也因九尾狐象征着婚姻爱情,到汉代也逐步演化成了"子孙繁息"的德兽,而这再到后面逐渐将狐的性能比喻人类性爱魅力,逐渐黑化成了淫邪之物。


灵魂的感触

在古代,九尾狐曾在很长历史时期被视为原始宗教信仰和部落图腾,是一种祥瑞之兽。《山海经》中就有关于九尾狐是祥瑞之兽的描述,它说,在东南方有个叫青丘国的地方,这里以九尾狐作为他们部落的图腾。九尾狐有着神奇的能力,能够威胁敌人,以保护它的子民。如果,有人吃了九尾狐的肉,那他就能抵御一切邪魔的侵害。

此外,我们耳熟能详的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其中说到大禹的妻子是涂山氏,而她娘家的部落就是以九尾狐作为部落图腾。有次大禹路过涂山,恰巧碰见一只九尾白狐,顷刻间被其魅力所倾倒。而且,在涂山族的民歌中,就经常唱到九尾狐是一种祥瑞的征兆,预示着幸福太平。同时,涂山也曾饰九尾狐先祖所在地,而涂山氏则是九尾狐的后人。因此,传说讲谁若是在涂山成家立业,就一定会得到九尾狐的保佑。听过这些歌后,大禹便娶了名叫女娇的涂山氏女子为妻。

此外,古人还认为九尾狐属于仙界中极其罕见的种族。它们分布于仙界各层,而且喜欢住在深山野谷中。特别是九尾白狐之类全身雪白的毛色,显得超尘脱俗。传说,九尾狐一百年后就可以化身为人,并且都是倾城倾国的绝世美女。但是它们的行踪却是极为神秘。

到了汉代,九尾狐还被视为祥瑞之兽,但以往相比,这时期它们经常会出现在房屋建筑、器皿家具等的图案中。例如,就有关于王母娘娘的图案,在她的周围经常是九尾狐、白兔和三足乌成组出现。整体象征着吉祥康泰。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九尾狐的形象也渐渐发生了变化,开始被视为妖邪之物。这种观念特别在明清时期更是得到广泛传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