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管理工具合集

質量管理工具合集

01全面質量管理常用工具1檢查表檢查表又稱調查表,統計分析表等。檢查表是QC七大手法中最簡單也是使用得最多的手法。但或許正因為其簡單而不受重視,所以檢查表使用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少。2排列圖排列圖法是找出影響產品質量主要因素的一種有效方法。製作排列圖的步驟:收集數據、進行分層,列成數據表、進行計算、作排列圖。

質量管理工具合集

3因果圖因果圖又叫特性要因圖或魚骨圖。按其形狀,有人又叫它為樹枝圖或魚刺圖。它是尋找質量問題產生原因的一種有效工具。4分層法分層法又叫分類,是分析影響質量(或其他問題)原因的方法。我們知道,如果把很多性質不同的原因攪在一起,那是很難理出頭緒來的。其辦法是把收集來的數據按照不同的目的加以分類,把性質相同,在同一生產條件下收集的數據歸在一起。這樣,可使數據反映的事實更明顯、更突出,便於找出問題,對症下藥。

質量管理工具合集

5直方圖直方圖(Histogram)是頻數直方圖的簡稱。它是用一系列寬度相等、高度不等的長方形表示數據的圖。長方形的寬度表示數據範圍的間隔,長方形的高度表示在給定間隔內的數據數。6控制圖

控制圖法是以控制圖的形式,判斷和預報生產過程中質量狀況是否發生波動的一種常用的質量控制統計方法。它能直接監視生產過程中的過程質量動態,具有穩定生產,保證質量、積極預防的作用。控制圖在實踐中,根據質量數據通常可分為兩大類七種:

(1)計量型數據的控制圖:

Xbar-R圖(均值-極差圖)

Xbar-S圖(均值-標準差圖)

X-MR圖(單值-移動極差圖)

X-R控制圖(中位數圖)

(2)計數型數據的控制圖:

P圖(不合格品率圖)

np圖(不合格品數圖)

c圖(不合格數圖)

u圖(單位產品不合格數圖)

質量管理工具合集

7散佈圖法

散佈圖法,是指通過分析研究兩種因素的數據之間的關係,來控制影響產品質量的相關因素的一種有效方法。

在生產實際中,往往是一些變量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它們相互聯繫、相互制約,在一定條件下又相互轉化。有些變量之間存在著確定性的關係,它們之間的關係,可以用函數關係來表達,如園的面積和它的半徑關係:S=πr2 ;有些變量之間卻存在著相關關係,即這些變量之間既有關係,但又不能由一個變量的數值精確地求出另一個變量的數值。將這兩種有關的數據列出,用點子打在座標圖上,然後觀察這兩種因素之間的關係。這種圖就稱為散佈圖或相關圖。

質量管理工具合集

02質量管理五大工具1統計過程控制(SPC)SPC是一種製造控制方法,是將製造中的控制項目,依其特性所收集的數據,通過過程能力的分析與過程標準化,發掘過程中的異常,並立即採取改善措施,使過程恢復正常的方法。2測量系統分析(MSA)測量系統分析(MSA)是對每個零件能夠重複讀數的測量系統進行分析,評定測量系統的質量,判斷測量系統產生的數據可接受性。3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潛在的失效模式和後果分析(FMEA)作為一種策劃用作預防措施工具,其目的是發現、評價產品/過程中潛在的失效及其後果;找到能夠避免或減少潛在失效發生的措施並不斷地完善。4產品質量先期策劃(APQP) APQP是用來確定和制定確保產品滿足顧客要求所需步驟的結構化方法。5生產件批准程序(PPAP)

生產件批准程序為一種實用技術,其目的是在第一批產品發運前,通過產品核准承認的手續,驗證由生產工裝和過程製造出來的產品符合技術要求。

質量管理工具合集

03常用質量管理知識盤點1ISO知識大總結

ISO9000有幾個主要的特性,概括起來就是“1個精髓和1箇中心、2個基本點;3種特性、4個凡事和4大產品、5大模塊、6個文件、8項原則”,把它再簡化為“112 344 568”。

① 一個精髓:說、寫、做一致。

② 一箇中心:以顧客為中心。

③ 兩個基本點:顧客滿意和持續改進。

④ 三個特性:適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⑤ 四個凡事: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據可查、凡事有人監督。

⑥ 四大產品:服務、軟件、硬件、流程性材料。

⑦ 五大模塊:(1個總過程,4個大過程): 質量管理體系;管理職責;資源管理;產品實現;測量、分析和改進。

⑧ 六個文件:ISO9000:2000版標準明確提出的6個程序文件必須制訂: 文件控制程序、質量記錄管理程序、內部審核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糾正措施控制程序、預防措施控制程序。

⑨ 八項原則:以顧客為中心、領導的作用、全員參與、過程方法、系統管理、持續改進、以事實為依據、與供方互利的關係。

質量管理工具合集

25W3H思維模式

(1) Why:為何----為什麼要做?為什麼要如此做(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做這項工作的原因或理由)

(2) What:何事----什麼事?做什麼?準備什麼?(即明確工作的內容和要達成的目標)

(3) Where:何處----在何處著手進行最好?在哪裡做?(工作發生的地點)?

(4) When:何時----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完成? 什麼時候檢查?(時間)

(5) Who:何人----誰去做? (由誰來承擔、執行?)誰負責?誰來完成?(參加人、負責人)?

(6) How:如何----如何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實施?方法怎樣?(用什麼方法進行)?

(7) How much:何價----成本如何?達到怎樣的效果(做到什麼程度)? 數量如果?質量水平如何?費用產出如何?

(8) How feel:客戶感受----該問題對客戶造成了怎麼樣的滿意度上的影響。

質量管理工具合集

38D/5C報告

(1)8D報告:

8D是解決問題的8條基本準則或稱8個工作步驟,但在實際應用中卻有9個步驟:

D0:徵兆緊急反應措施

D1:小組成立

D2:問題說明

D3:實施並驗證臨時措施

D4:確定並驗證根本原因

D5:選擇和驗證永久糾正措施

D6:實施永久糾正措施

D7:預防再發生

D8:小組祝賀

(2)5C報告:

5C報告是DELL為質量問題解決而提出來的,即五個C打頭的英文字母的縮寫:描述(characterize);圍堵措施(contain);原因(Cause);糾正措施(corrective action);驗證檢查(closure)。相比於8D報告簡單了些,但是基本思想相同。

為了書寫更優良的5C報告,需要遵守“5C”準則:

C1:Correct(準確):每個組成部分的描述準確,不會引起誤解;

C2:Clear(清晰):每個組成部分的描述清晰,易於理解;

C3:Concise(簡潔):只包含必不可少的信息,不包括任何多餘的內容;

C4:Complete(完整):包含復現該缺陷的完整步驟和其他本質信息;

C5:Consistent(一致):按照一致的格式書寫全部缺陷報告。

質量管理工具合集

4QC 舊七大手法

(1)魚骨圖Characteristic Diagram:魚骨追原因)。(尋找因果關係)

(2)層別法Stratification:層別作解析。 (按層分類,分別統計分析)

(3)柏拉圖Pareto Diagram:柏拉抓重點。 (找出“重要的少數”)

(4)查檢表Check List:查檢集數據。 (調查記錄數據用以分析)

(5)散佈圖Scatter Diagram:散佈看相關。 (找出兩者的關係)

(6)直方圖Histogram:直方顯分佈。 (瞭解數據分佈與製程能力)

(7)管制圖Control__ chart:管制找異常。 (瞭解製程變異)

質量管理工具合集

5QC 新七大手法

(1)關聯圖法(關聯圖法);

(2)KJ法(親和圖法、卡片法);

(3)系統圖法(樹圖法);

(4)矩陣圖法;

(5)矩陣數據解析法;

(6)PDPC法或重大事故預測圖法;

(7)箭形圖(箭頭圖法)。

質量管理工具合集

6IE 七大手法

IE就是指INDUSTRIAL(工業) ENGINEERING(工程) 它由兩字詞之首字母組合而成。“IE”是應用科學及社會學的知識,以合理化、舒適化的途徑來改善我們工作的品質及效率,以達到提高生產力,增進公司之利潤,進而使公司能長期的生存發展,個人的前途也有寄託之所在。因此,簡單地說“IE”就是代表“合理化及改善”的意義,為了顧及記憶的方便,我們就以中文“改善”來代表“IE”的含義。

IE的七大手法包含:

1.屬於動作,時間研究

動作分析法

程序分析法

雙手並用法

人機配合法

工作抽查法

2. 屬於創造思考法

防止錯誤法(防呆法,愚巧法)

五五法(5WHY,5W)


分享到:


相關文章: